Ⅰ 傷心記者不把他當朋友,星爺的性格為何如此奇怪
根據港媒的報道,資深娛記白露眉在專欄中大爆那些年與周星馳的多次「交手」經歷。
其實吧,不止白露眉這樣說過周星馳,包括陳百祥、黃一山等多個與他合作過的演員,都說過周星馳性格孤僻,但很有才華。他對合作搭檔也沒有惡意,拍戲期間他會罵人什麼的,只是對電影質量要求高罷了。
Ⅱ 周星馳演的國產007的經典對白
國產007經典對白 <1> 外景:深圳某一市場豬肉攤前。 某女甲:你以為躲起來就找不到你了嗎?沒有用的!象你這樣出色的男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你那憂郁的眼神,稀噓的胡喳子,神乎其神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不過,雖然這是這樣的出色,但是行有行規,無論怎樣你要付清昨晚的過夜費呀,叫女人不用給錢嗎? 007:我以為憑我們的交情,可以講點感情,沒想到還是一筆買賣。 某女甲:講感情也要付錢的。 007:了解,不過有的話早就給你啦。最近流行吃素,根本沒什麼生意,我看這樣吧,隨便拿點豬肉回來就算抵我的過夜費吧。來呀,「賤菜啦」(粵語音) 某女甲:你有種,山水有山逢。 某女甲提豬肉轉身走。 007:有興趣今天晚上老地方相度啊。 某女甲:去你娘的。(把豬肉投向007) 007:厲害呀,我省回啦。(順勢把豬肉切成兩半,掛在鉤子架上) 某女乙:三巧,那個買豬肉的不給錢,我幫你找人把他砍了。 某女甲:算了,不管怎麼說,他始終是我心目中獨一無二、風度翩翩的豬肉王子。 阿七依著豬肉攤,品著白蘭地。
Ⅲ 周星馳演的一百多人投訴他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水經驗來了
Ⅳ 我有周星馳「賤」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周星馳並沒有賤。所以你比周星馳賤。
Ⅳ 周星馳,最近沒有看到他了。有沒有他的消息
最新消息
周星馳(星爺)與郭子健聯合執導的《新大話西遊之除魔傳奇》日前已於橫店秘密開鏡,孫悟空一角原本屬意羅志祥飾演,但因消息外泄,最後原本只打算客串的星爺自己去演孫悟空,唐三奘起用文章,佟麗婭演蜘蛛精,白骨精則由舒淇擔綱。這也是星爺自《大話西遊》系列之後再演孫悟空一角。 據悉,《大話西遊之除魔傳奇》的故事可謂是16年前的經典《大話西遊》的前傳
新聞發布會(2張),故事將圍繞年少時期的唐僧與孫悟空的相識經過及冒險歷程展開,其中更會交代《大話西遊》中周星馳的經典對白「愛你一萬年」的由來,並會涉及一段愛恨交纏的感情。據星輝電影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片的定位是搞笑愛情片,少不了的是包含大量星爺最擅長的無厘頭爆笑情節,同時也穿插一些 浪漫愛情元素。」他也表示《新大話西遊》也將在特技環節投入重本。
Ⅵ 周星馳喜劇之王那個網站可以看啊找半天都沒有可以看的 都是片段我腦都快爆炸了啊 56網不要
大明星都是從小演員做起的: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及《赤壁》的拍攝現場接連發生事故後,底層演藝人員的生存狀態再一次受到關注
「其實,我是個演員。」尹天仇近乎執拗地重復著。換來的,卻總是那句——「你個死跑龍套的。」
《喜劇之王》里,周星馳以無厘頭的方式,將一個龍套演員尹天仇的酸甜苦辣極端地展示出來。
尹天仇,一個小人物,被人作賤,被人嘲笑,被人看輕,他都笑臉相迎。現實中,有多少個「尹天仇」?
6月9日凌晨3時,《赤壁》劇組拍攝中突遭火災,一名23歲的特技演員殞命。
此前,《我的團長我的團》劇組在雲南拍戲中也兩度出事,先是一名煙火師被炸身亡,後又有數名群眾演員被坍塌的廊橋磚瓦砸中而喪生。
龍套、武師、特技替身、煙火師,與活躍在各大頒獎典禮上的一線明星相比,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鏡頭背後的生存,與風光和榮耀無關,他們有著各自的「無奈」和「悲涼」,他們同時也是樂觀、努力尋找自己的「小花」。
隨遇而安
北影廠後門的公園。這是趙熙輝的「家」。
「今天又開不了工了」。這個29歲的年輕人躺在一張石頭長椅上,望著枝葉割裂開的天空,悵惘若失。
「我是拍電視的,演員。」與陌生人交談,趙熙輝習慣以此作為開場白。
趙熙輝是山東高密人,一身家傳武藝,去年,帶著「像王寶強一樣有出息」的夢想,趙熙輝隻身來到北京,「大城市,拍戲的人多,機會也多。」
「機會多,卻比不上人多。」在北京漂了一年,趙熙輝「變得滄桑了,成熟了,凡事能看透些了。」
他的皮膚白皙,頭發有些凌亂,但能看出努力梳理過的痕跡,「你看上去也就20出頭,年輕著呢。」有人這樣說他,他卻不高興:「啥啊?都快三十的人了,老了老了。」
趙熙輝不願年輕,「年輕是啥?是嫩,是不懂事。讓人一眼看出年輕是很失敗的。」他已經開始蓄須,淺淺的一層胡茬子,如同被園藝師精心修剪過的苗圃,很規整。「男人得有些滄桑,才有味道,才能被導演看上,才能有機會上戲,才能有機會上好戲。」
「成熟的男人有機會演主角。」趙熙輝說話時,嘴角始終叼著煙,並不吸,只是讓它自然地燃燒,青煙一縷縷從臉頰滑過。
事實上,他並不愛抽煙。
「這只是門手藝,拍戲時需要,平日就得練著,煙這么熏著,眼睛受不了,得練,習慣就好了。」趙熙輝侃侃而談, 「新版的《上海灘》你該看過吧,黃曉明演的許文強,就總叼著煙,還得說台詞,不練行嗎?」
「你演過些什麼戲?」
趙熙輝眉頭單個一挑,一絲驕傲浮在臉上:「那可多了。」然後他便開始手舞足蹈起來,如同一個熟練的說書人,「 農民,土匪,街頭的流氓,??有一次還演了八路軍戰士,可惜只是端著槍,剛一沖到鏡頭里就被敵人的機槍撂倒了??那次跟著演清兵,躺在染紅的水裡,裝死屍,有人從我背上踩過去,我嗆了好幾口臟水??」
他基本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混在幾十名同樣等待「角色」的人群里,「總會有人來挑,挑中了就帶走,拍戲,得看運氣。」
今年以來,趙熙輝的運氣並不好,年初至今,他只等到一個角色,「一個逃荒者,跨著破竹籃子,拄著拐杖,臉上塗著泥,快速跟著人群跑過鏡頭。」為了生活,他有一段時間去工地搬磚頭,搬幾天賺了些錢,就再去北影廠候著「角色」。
「晚上基本睡在這公園里,涼風一吹,舒服著呢。」趙熙輝說,一入夜,這公園就熱鬧了,天南海北而來的「演員」 們,紛紛從北影廠門前撤下來,來此過夜,「長凳,假山,或者涼亭,都睡著人。」
「原來,我總去懷柔,那的影視基地很大。」趙熙輝說,那附近的村子裡,很多農家大院都被「演員」們租住,「現在條件好些了,原來可亂了,每個大院里有個頭兒看著,還總打人,錢賺得少得可憐。」
龍套們總能隨遇而安,地鐵過道、網吧、立交橋下,都是臨時的家,「有時不免邋遢,跟要飯似的,但只要有戲,肯定要拾掇一下自己。」
馬衡在懷柔一個村莊的大院子里住了一年,他今年35歲,湖南嶽陽人,已有8年龍套經驗。
「跑了很多地方,無錫影視城、浙江橫店、雲南,只要哪兒有戲拍,我就會跟過去。」馬衡說,自己就像一匹牧馬,隨著水草流浪。
「群頭」及中介
與趙熙輝相比,他要幸運很多,「演了很多有台詞的戲,最多的一次,對著主角說了4句話——『老爺,他們來了』 ,『是,這就去』,『給我上』,『啊,我不行了』。」
「做這行不簡單。」趙熙輝說,一般劇組負責尋找群眾演員的副導演手中會有大量「群頭」的電話,這些群頭都是些自由職業者,他們負責幫劇組找群眾演員,並從中抽取傭金。「這樣還好些,我們這些群眾演員不至於被苛扣太多。」
「有時候劇組會先跟影視公司聯系,公司再來找群頭,群頭便提供熟絡的人去跑龍套。」馬衡說,那些所謂的公司,有些就一個辦公室,兩張桌子,「劇組發來的薪酬,會被這些公司抽去大半,說是中介費,然後群頭再扣去一些,到咱們演員手裡的,就可憐了。」
「還得時不時地孝敬那些群頭,他們是大爺。」馬衡他們這些「演員」,經常會三五串聯,互相引薦相熟的群頭,然後拎著禮物上門拜訪。
「演一天就拿一天的錢,價錢有高有低,好的能有80一天,劇組還會提供盒飯,挺好的。」「遭遇拖欠工資也是難免的,有時拍個把月,見不到一個『銀子』,找誰說理?」
「吳宇森把群眾演員的市場秩序完全搞亂了。他為了拍好戲,可以花重金請群眾演員,但是國內電視劇的製作經費跟電影相比少得可憐。現在沒台詞的群眾演員每人每天最少30元,有台詞的要100元,而且還實行起了8小時工作制,到時間群眾演員就撂挑子,超時還要按小時補錢。」電視劇製片人張紀中的這番埋怨,一語道破龍套以及三線演員的無奈現狀。
參與拍攝《南京!南京!》的群眾演員就抱怨說:「倒在泥水中實在難以忍受,現場導演的態度又十分惡劣,而最後拿到的報酬只有25元錢。」
「龍套和龍套不一樣。」馬衡的好朋友小於說,在北影廠公園里的龍套守候者中,他算是高學歷——大專畢業。他把龍套分了類:「有的是為養家糊口;有的懷揣理想想做明星;有的則是玩票,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有的則是為了追星,哪部片子的明星是自己的偶像,就跟著過去做群眾演員。」
劇組里,龍套是最底層的,拍戲不過1、2秒,等戲總要3、5個小時。馬衡和小於都有類似的經歷,「好多次,早上8點正式開拍的戲,我們都被要求凌晨4、5點就趕到片廠,幫著布置現場,然後就坐著等。」
大熱天拍戲,我們這些演員肯定享受不到空調,拍戲間隙,只能候在簡易帳篷里,一身汗,頭有時都發昏。「但還得保證拍戲時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要是因為你走神讓主角跟著重拍鏡頭,那可就要挨一頓臭罵了,逢上脾氣躁些的導演,踢你一腳也說不定。」
與危險相伴
何偉桐,17歲的四川達州小伙,去年跟著一家特技隊輾轉於各個劇組。他們是武師。
武師在劇組里任務很重,「警匪、槍戰、古裝武打戲,都得有我們。」何偉桐說。
武師中,有些擔當主角的替身,出鏡表現炫目的武藝,卻無法露出真容,「那時,武師只是會動的道具。」
「有時需要大量的打手出現時,我們就能出鏡露臉了,但大都是遠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拍完爆破的戲,總會有很多灰塵和火葯沫進入眼睛裡,很疼,滿身滿臉都是黑灰。」一位知名香港演員的私人助理老凱說,「拍中彈的鏡頭,子彈打到胸前,藏在衣服下的爆破包就會爆開,然後儲存在裡面的『血水』就會噴涌而出。有一次,因為炸葯量有些過,槍一響,爆破包直接炸開衣服,燒焦一大片,我身上也被掀去一塊皮肉,當時血就出來了。」說著,他撩起汗衫,露出那塊傷口。
「拍爆破或中彈鏡頭的龍套們,報酬自然比拍文戲的龍套們高,「按鏡頭結算,一個鏡頭200元多,危險系數高的,最多有600元。」老凱說。
此次《赤壁》劇組火災事故,不幸殞命的就是一名特技演員,事發時,他正在仿製的古戰船上拍攝火燒鏡頭,結果大火真的燃燒起來,將其困在船上燒死。此前,《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拍攝中,也因為火葯安置問題,炸死一名煙火師。
「既然是戲,那麼戰爭就是假的,不應該造成人員傷亡。關於煙火場面的拍攝,《電影法》中有著非常嚴格和細致的規定。當然,因為有人的因素加入,有時意外難免,但假如煙火師本人都受傷了,那隻有一個可能,就是違規操作。」珠江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影視技術製作部主任(原煙火車間主任)李志祥說。
李志祥說:「為了保障演員的安全,五年的煙火師只能做助手,十年的煙火師方能獨立操作,而且還要從小場面開始做起。」
「一些劇組,為了節省成本,只請一到兩位專業的特技替身演員和煙火師,然後大量找龍套們來代替。」老凱坦言,一個專業的煙火師或者武師,領著一幫隨便召集過來的龍套演員,簡單教習一下,便進入工作狀態。
北京一家影視公司的負責人張剛對《新世紀周刊》說,「導演通常希望畫面越完美越好,要求往往很高,但有些武行,能力有限,又不想被導演罵,就硬著頭皮讓龍套們上陣,做一些高難度動作,很容易出事。」
一些門外漢的龍套們,勇敢地上陣,鏡頭下,在不斷爆炸的煙火之間奔跑,或者從幾十米高的樓房上躍身跳下摔進氣墊,「那種打子彈、爆炸的場面很危險,在拍這些鏡頭時,每個步驟都要控制好,要和導演配合緊密。搞不好,就會受傷。」 「炸點有時候比較多,那些不專業的龍套哪裡記得住,炸傷腿啊手啊就成家常便飯了。」
「一些沒經驗的煙火師,爆破裝置裝得不準,好幾次,我沒跑幾下,就被炸傷了。」老凱談起自己參演的一部槍戰片說,「後來我狠狠罵了煙火師。」
「《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為了製造逼真效果,使用軍用炸葯代理道具炸彈,前者爆炸開後會有單片四處飛出,致人性命,後者沒有,結果,煙火師被炸死了。」老凱說,煙火師雖然不用出鏡,但需要第一個實驗炸點,一個戰爭場景,比如埋下100個炸點,每一個點,煙火師都要走一遍,測試炸葯量,小了不行,沒有效果;多了也不行,會炸傷人。「劇組里,煙火師最慘,要麼被其他演員罵,要麼自己被炸受傷。」
龍套演員馬衡最危險的一次表演,是在浙江橫店。「那次,導演讓我演火燒人,穿上保護服,周身倒上汽油,一開拍,我全身是火,在鏡頭里大喊大叫,四處跑。」
「當時是傍晚,天色已經暗了,那個鏡頭拍了不到3分鍾,脫下保護服,我才發現,頭發焦了一大塊,難怪當時感到疼呢。」馬衡說,其實那場戲,一開始並不是他的活兒,有一個專業特技師,但那人不肯拍,理由是保護服不夠安全。
「當時,煙火師專門穿著那保護服,親自點火,實驗給他看,表示沒有危險,但特技師提出該鏡頭要加錢,最後導演喊了我,我便宜了一半價錢嘛。」
「如果是遙控爆破,那煙火師沒有任何危險,不需要走場,龍套演員們甚至那些主角們危險系數就高了。」
小李自稱參加了《集結號》的拍攝,「有一個街頭戰斗的景,很多炸點,導演為了真實,不告訴你炸點在哪兒,隨即遙控按動,那一次心可懸著了,好幾次炸飛起來的磚頭砸在我身上。幸虧那是從韓國請來的爆破組,專業,技術好,沒讓我們受傷。」
投訴無門
「很多國產戲里,那些龍套太不專業,在鏡頭里鬆鬆垮垮,游離在戲外。你看國外大片,哪一個龍套不是全神投入? 」在網路「群眾演員」吧里,有網友埋怨。
有人立即給出答案:「人家國外對龍套的保障很全面,待遇也好,演戲自然賣力,哪像國內,很多龍套不斷遭遇欺騙、敲詐或者拖欠薪水,受傷也得不到必要的救治。」
龍套演員的缺乏保障、缺少組織日益受人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博士、國務院法制辦勞動合同立法研究課題組成員邱婕曾對此專門研究。她認為:「用工方式不規范,發生事故難維權以及缺乏專門的工會組織,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張剛在2006年的時候成立了藝人自救中心。他曾導演過多部電視劇,對影視圈子中的種種問題諳熟於心。
他告訴《新世紀周刊》,文化部曾有統計,目前中國從事演員職業的有30多萬人,除去有正規單位或者在國內叫得上號的藝人,其他人數在20萬左右,在這「大多數」身上,籠罩的不是演員的絢麗光環,而是影視中介的欺詐、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內心孤苦無依的掙扎。
「民工被拖欠工資,還有人管,龍套演員,或者那些不入流的小配角拿不到片酬,卻投訴無門。」自救中心主要幫助拍戲過程中受到人身傷害的,受到團體或個人欺騙的,不願繼續從事影視行業、希望找其他工作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來自救中心,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
自救中心曾有一部24小時熱線電話,有一間距離北京電影學院不遠的辦公室。在創辦的最初一年裡,張剛和他的自救中心幫助了30位藝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了麻煩。
「演員是個特殊的行當,國內大家基本各干各的,很難組織在一起,劇組流動性大,工會不容易成立。一些龍套人選的確定,本身就比較隨意,今天用你,明天可能就不用了,根本不可能簽勞務合同。」張剛坦言。
「我們這個中心沒有常設的組織機構,通常是即時救助,有人來求助,我們就幫忙,實際上很困難,我們自己還要從事自己的工作,精力有限,資金也有限。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能解決的。」張剛說,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此情況下,他們近日開始聯系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希望能夠求得一些幫助。但他們「驚訝」地發現,在北京,沒有一家政府部門能給演員這個群體以真正的幫助。
「我們先後聯系了北京市文化局、廣電總局、北京市政府辦公室等部門。北京市文化局告知我們,演員的問題不歸他們管,讓我們找廣電總局;廣電總局的官員們則告訴我們,他們只是政府職能部門,他們只負責影片的審批,演員,特別是那些外地來京的,沒有單位,屬於外來人口,應該由當地政府管。」
「無奈之下,我又找了市政府,對方告訴我,目前國家沒有相關的政策出台,且政府和企業分離,使得政府不能幹預演員公司的運作——對那些騙人的演員公司倒是一個好消息,哪位朋友想要快速致富,趕快辦個演員公司,年利20萬不呼悠,我做了7年的演員公司,太了解這行了——我又提出,能不能建立一個管理機構,以便監督演員公司的運作,對方說只能向人大提議立法。」
「後來我又給全國總工會打電話,問有無可能成立中國的演員工會,一位辦公室的大姐說,中國的工會組織是以單位為基礎,主要負責職工的福利,行業工會沒有先例。」張剛說,「好在大姐給我出了個主意,讓我以我公司的名義申請一個工會,我公司總共6個人,我再請一個工會主任,還是算了吧。」
張剛曾計劃,在北影附近成立一個「演員超市」,網羅信譽好服務好的影視公司,為演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更重要的是,裡面要有法律咨詢顧問和類似監察的機構,監督這些公司的經營。希望以此帶動演員市場走向規范。」但是,這些美好的理想,至今未能實現。
「龍套演員可以考慮 『派遣用工』方式。」專家邱婕提出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
她解釋說:「很多人把龍套演員劃在『臨時工』行列,但在新《勞動法》里,根本就沒有『臨時工』這么個概念,所有受法律保護的用工方式都應該是合同工。而群眾演員存在的最基本問題在於,用工方式不規范,因為他們大部分都由類似『 包工頭』的『群頭』召集,沒有與劇組建立合同關系,『群頭』起中介作用。」但是按規定,用工方應該是機構才有效,自然人不能用工。「派遣用工」是群眾演員與一個具有用人資格的單位建立合同關系,這個單位向各大劇組派遣員工、保障員工權益、支付薪酬。
「這個『用人單位』就是龍套演員公司或工會,橫店有這么一個群眾演員工會,相對有組織一些,在法律上也就規范些。」
Ⅶ 周星馳有孩子嗎
星爺有孩子
也戴眼鏡
都好大了呢
只是星爺不太愛讓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去面臨媒體的炒作!
Ⅷ 周星馳電影
1983年
《臨歧》
1988年
《霹靂先鋒》
《捕風漢子》
《最佳女婿》
1989年
《龍在天涯》
《義膽群英》
《流氓差婆》
《風雨同路》
1990年
《龍鳳茶樓》
《望夫成龍》
《一本漫畫闖天涯》
《咖喱辣椒》
《小偷阿星》
《 師兄撞鬼》
《賭聖》
《無敵幸運星》
《江湖最後一個大佬》
《賭俠》
1991年
《整蠱專家》
《龍的傳人》
《新精武門1991》
《逃學威龍》
《賭俠2上海灘賭聖》
《情聖》
1992年
《漫畫威龍》
《家有喜事》
《逃學威龍2》
《審死官》
《鹿鼎記》
《鹿鼎記2神龍教》
《武狀元蘇乞兒》
1993年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
《唐伯虎點秋香》
《濟公》
1994年
《破壞之王》
《九品芝麻官》
《國產凌凌漆》
1995年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
《回魂夜》
《百變星君》
1996年
《大內密探零零發》
《食神》
1997年
《97家有喜事》
《算死草》
1998年
《行運一條龍》
1999年
《喜劇之王》
《千王之王2000》
2001年
《少林足球》
2004年
《功夫》
2008年
《長江七號》
望採納,謝謝。
Ⅸ 周星馳粵語全集還有
有部分,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