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嚴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屬不屬於刑事案件
根據具體情節,依法判處,對於情節特別嚴重,危害極大的案件,會依照《刑法》131條的相關規定判處。
人身自由權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圍內有獨立為行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體的自由權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碼、最基本的權利,是公民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享受其他權利的先決條件。它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進行行動和思維、不受約束、控制或妨礙的人格權。
《刑法》第131條明確規定:」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根據這一原則性的規定,我國《刑法》在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方面,具體規定了以下幾種犯罪: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包括:
1.故意殺人罪和過失殺人罪;
2.侵犯他人身體健康的犯罪,包括: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重傷罪;
3.侵犯婦女身心健康的犯罪,包括:強奸罪,姦淫幼女罪,強迫婦女賣淫罪;
4.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包括:非法拘禁罪,非法管制罪,拐賣人口罪;
5.侵犯他人人格名譽的犯罪,包括:誣告陷害罪,侮辱罪,誹謗罪,偽證罪,隱匿罪證罪;
6.侵犯涉及到有關人身權利的犯罪,包括:刑訊逼供罪,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聚眾」打砸搶」罪。
因刑訊逼供,聚眾打砸搶致人重傷,死亡的,以傷害,殺人罪(包括過失)論處,法律是神聖的,不管是什麼人,如果不惜」以身試法」,肆意踐踏公民的人身權利,觸犯刑律,那麼,他就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據
《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刑法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二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一)組織、脅迫、誘騙不滿16周歲的人或者殘疾人進行恐怖、殘忍表演的;(二)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強迫他人勞動的;(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本法第25條規定,……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2. 跟工人產生了一些糾紛,現在被他跟著算不算限制人身自由,可以報警嗎
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受到侵犯,如何尋求保護?
《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2項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行政訴訟。最高人民法院於1991年6月11日發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條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定的受案范圍,公民對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作出的勞動教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公民對公安機關作出的強制收容審查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對侵犯人身自由權的犯罪行為,公民則可以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3條、第59條的規定,向司法機提出控告和檢舉。
侵害人身自由權的責任構成的四個要件:
1.存在侵害人身自由權的行為。依據中國的現行立法規定,只要違反了憲法關於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護規定、禁止拘禁規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禁令規定和行使自由與權利不得損害其他公民合法自由和權利的限制的規定,即屬違法。在司法實務中,只要違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也應確認為侵權行為具有違法性。
2.有損害結果。侵害人身自由權造成的損害事實,表現為行為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權包括身體自由權和精神自由權所造成的客觀表現和最終結果。客觀表現指因侵權行為的實施而使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進行思維狀態的改變。最終結果是受害人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的損害。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當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自由權受到損害的事實具有因果關系的時候,即成立該要件。
4.侵權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害人身自由權的行為人必須在主觀上有歸責性的意思狀態,即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要件。行為人沒有過錯,就不承擔責任。
3. 6、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種管轄稱為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種管轄稱為d 共同管轄。
行政訴訟的共同管轄,是指兩個以上的法院對同一個訴訟案件都有合法的管轄權,出現共同管轄局面時,各管轄法院在法律上都有對本案的管轄權。盡管有兩個以上的法院都有管轄權,但是實際只能由一個法院來行使這種管轄權,行使管轄權的法院須屬於這些有管轄權法院中的法院。
最終確定由哪個法院管轄本案,只能根據原告當事人的意志而定。如果原告兩個以上的有管轄法院同時起訴的,則依客觀標准確定管轄法院,即由最先收到起訴的法院管轄。
共同管轄可以發生在兩種不同的條件下:
一,法律所規定的管轄標准各異,因而導致幾個法院都有管轄權;
二,法律規定的管轄標準是同一的,但由於當事人的復合因素而導致的共同管轄。
如同一個案件的訴訟標的物分布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的轄區或侵權地在不同法院轄區,各該人民法院對該案都有管轄權。
共同管轄情況有:
1.行政復議決定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和原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
2.採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案件,被告所在地、原告戶籍地、住所地、被限制 人身自由地的法院都有權管轄。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有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因共同管轄發生爭議的,有關法院可以協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4. 什麼是一般人格權糾紛案件
人格權是社會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基礎性權內利。現代世容界各國憲法均將人格權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民法》中也有特別人格權或一般人格權的規定。同時,根據各種人權國際公約和人權法學理論,人格權也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盡管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確認和保護人格權的重要性,但對其性質仍有爭論,即人格權究竟是人權、憲法權利還是民事權利。
5. 當事人以其人身自由權、名譽權受侵害如何定案由
您好!根據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應定為人格權糾紛。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第一版部分 人格權糾紛權
一、人格權糾紛
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2、姓名權糾紛
3、肖像權糾紛
4、名譽權糾紛
5、榮譽權糾紛
6、隱私權糾紛
7、婚姻自主權糾紛
8、人身自由權糾紛
9、一般人格權糾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6. 人身自由權屬於民事權利嗎
民事權利包含以下含義:
民事權利
1、權利是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利益范圍或者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
2、權利是權利主體要求他人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以實現其利益的可能性;
3、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主體得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濟。
這種要專業的來說,不過從上面看,是不屬於的
人身自由權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圍內有獨立為行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體的自由權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碼、最基本的權利,是公民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享受其他權利的先決條件。它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進行行動和思維、不受約束、控制或妨礙的人格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