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侵權糾紛訴請

醫療侵權糾紛訴請

發布時間:2021-06-21 09:40:02

❶ 同一案件存在侵權糾紛和醫療糾紛可以兩次起訴嗎

同一被告,同一事實,可以從不同的法律關系和案由起訴,這屬於競合,但只能版選擇其一來起訴,權不能同時選擇多個法律關系和案由多次起訴。

對此類問題,現行法律和蕞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文件均有規定。如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規定,從立法上明示了我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並賦予當事人選擇起訴訟由的權利。

❷ 如何進行醫療事故糾紛訴訟

你好,在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中,法院要做出患者勝訴的判決,必須要確認下列事實存在:一、患者在醫療過程中受到人身損害,二、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診斷過程中存在疏忽或者懈怠的過失行為上,三、患者所受的人身損害是醫療過失行為所致。
對於第二點和第三點事實,一般患者難以舉證。但是最高法院關於證據的若干解釋有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以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所說的過錯推定責任。
所以如果患者覺得自己確實被侵權,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決的。

❸ 醫療侵權責任法是如何規范醫療糾紛訴訟舉證責任的

第五十五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六條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第五十七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第五十九條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第六十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

(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三)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六十一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

患者要求查閱、復制前款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

第六十二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十三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

第六十四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干擾醫療秩序,妨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❹ 醫療糾紛訴訟程序怎麼走

1、案由的選擇
患方可以選擇提起醫療侵權民事賠償之訴或醫療技術服務合同糾紛之訴。
醫方只能提起醫療技術服務合同糾紛之訴。
2、受理條件
(1)有醫患關系;(2)醫療行為違法、違規;(3)患者有損害後果;(4)醫療違法、違規行為與患者的損害後果之間有之間因果關系;(5)患者有經濟損失;(6)在訴訟時效內。
3、當事人應提交的材料及證據
就診資料(包括門、急診、住院病史,各種檢驗申請單,醫葯費清單,注射證明,外配處方)、護理證明、誤工及收入證明、交通費單據、住宿費單據、喪葬費單據、撫養/贍養/扶養證明、傷殘用具證明、身份及親屬關系證明(公信證據除外)。
一審程序
1、管轄法院
患方如提起醫療侵權之訴或醫療技術服務合同之訴,由醫療機構所在地法院管轄。
醫方如提起醫療技術服務合同之訴,可選擇患方所在地或醫方所在地法院管轄。
2、證據保全
為防止醫療機構偽造、隱匿、篡改、銷毀病史或者防止屍體、檢驗標本等滅失或為了查閱和復制涉案證據,在提起民事訴訟時,律師應當協助當事人向法院提出證據保全和調取申請。
3、證據交換與質證
⑴審查病史資料是否完整;⑵審查病史資料書寫是否符合《病史書寫規則》;⑶決定是否申請司法文檢鑒定;⑷確定是否存在鑒定不能的情形。
4、行為能力鑒定
對涉及精神疾患或患者處於神志不清的醫患糾紛案件,在提起民事訴訟時,律師應協助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行為能力司法鑒定申請,並提供相關的鑒定材料
5、司法文檢鑒定
病史資料或其他證據有偽造、塗改、添加或其它違反《病史書寫規則》的,律師應協助當事人向法院提起司法文檢鑒定申請。文檢鑒定項目一般包括:簽名筆跡鑒定、是否連續書寫筆跡鑒定、添加、篡、塗改筆跡鑒定等。
6、法院委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涉及醫療事故爭議的醫患糾紛案件,法院一般委託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對首次鑒定書不服的,律師應當協助當事人在收到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提起再次鑒定申請。首次、再次鑒定意見有瑕疵或有缺陷的,律師可以協助當事人向法院提起對有瑕疵或有缺陷部分的鑒定意見進行補充鑒定。與訴前當事人委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相比,法院委託鑒定能夠及時發現檢材上的問題。
7、過錯及因果關系鑒定程序
一般在不構成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的情形下或雖構成醫療事故但鑒定意見在認定過錯范圍方面過於狹窄,同時通過質證發現鑒定意見與本案的客觀事實及診療規范、常規等相沖突而提起要求司法機關內部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的程序。
8、傷殘等級鑒定程序
為證明患方實際發生損害結果涉及的經濟賠償范圍,根據《民法通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規定而向法院申請提起的一種鑒定程序。
9、營養期限鑒定程序
發生不良反應不論是否構成傷殘等級,該不良反應造成患者用於住院期間的醫療伙食或出院後的營養調理而發生的費用,其計算期限必須針對具體的不良後果由鑒定部門作出鑒定。
10、護理期限鑒定程序
發生不良反應不論是否構成傷殘等級,該不良反應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必須依賴生活護理的,其護理期限應當由鑒定部門作出鑒定。
11、醫療依賴鑒定程序
對醫療過失行為造成患者傷殘,為維持或恢復組織、器官生理功能需要繼續治療並已形成護理、葯物或其它醫療依賴的,對於醫療依賴的期限及費用,應當由司法鑒定機構通過鑒定和評估確定。

❺ 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按什麼辦理

侵權糾紛案,由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舉證倒置,由醫療部門承擔舉證責任,構成醫療事故,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對患者的訴請進行評判,發現如果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按照《侵權責任法》、《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精神損害的相關法規進行評判。

❻ 醫療侵權訴訟的情形分類

一、診斷時的醫療侵權行為情形
(一)緊急救治侵權行為
緊急救治是指對那些病情非常嚴重的病人進行救治,如果不進行救治即屬於侵權。
(二)醫療檢查侵權行為
所謂的醫療檢查就是在治療前給病人進行檢查為治療提供依據,我國法律賦予醫生給病人全面檢查的義務,這種全面檢查被一些醫院濫用,給病人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從而增加也病人的醫療費用。所謂不必要的檢查,是指跟病人病情不相關的檢查項目。
(三)醫療診斷錯誤的侵權行為
醫療診斷錯誤的侵權行為是指醫務人員在現行的醫療技術和設備為前提對病者的病情產生錯誤的診斷結果給病人造成損失的侵權行為。
二、醫療過程中的侵權行為情形
(一)告知義務的侵權行為
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醫生有告知病人的義務,在手術前醫生應該明確告知病人或家屬手術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及手術後可能會產生的狀況。這是法律賦予醫生的義務,帶有強制性,而在現實生活中,醫務人員可能會忘記告訴病人或家屬關於手術的一些可能出現的情形或誇大或縮小危險情形,這些都是醫療侵權行為。
手術後醫院應該患者進行持續性觀察義務,如果患者強行出院,醫生應明確告知患者出院後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而現在許多醫院在患者強行出院時,只是讓患者簽一份形式上的責任自負書許多醫院的醫生並沒有詳細的把出院後果給患者說明,這樣如果患者出現了不良情況,醫院也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二)用葯的侵權行為
我國法律規定醫生應該給病人合理的用葯及對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進行詳細解釋的義務。在個方面可能存在以下幾個侵權行為:首先,是用葯過程中的侵權行為。所謂合理用葯是指,符合患者的病情對症下葯,如果有類似的葯物應該給患者說明其利弊,由患者自己決定用哪種類型的葯物,醫生應該告知患者實情,有患者自己選擇葯物,要不然就夠成侵權。其次,是葯物解釋侵權行為。醫生有給病人進行葯物解釋的義務。部分醫生給病人開葯時,基本上對葯物的使用,葯物的葯性及副作用沒有說明。再加上中國許多葯物產品對葯物不良反應及副作用沒有相關的描述,如果患者用葯後而產生不良後果,醫院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三)診療活動中的侵權行為。
首先,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其次,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三、出院後的醫療侵權行為
首先,病歷資料侵權行為。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醫院有為病人保存病歷的義務,並且應為病人的資料保密。此義務實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只要醫院沒有保存病人的病歷,就推定醫院存在過錯。如患者因為病歷丟失,而造成的復查費用醫院應該承擔責任。其次,隱私侵害行為。醫院應為病人保密的義務。未經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不得把病人的基本情況告訴他人,否則就構成侵權行為。

❼ 醫療糾紛訴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向衛生局申請處理和向法院起訴這兩種方式不能同時進行,如果有這種情況,按照訴訟阻卻行政處理的原則,將直接進入訴訟程序。
2、影響醫療事故賠償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1)醫療事故等級;
(2)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3)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這三個因素,在醫療事故鑒定書中會有列出。
3、在訴訟過程中,遵循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即院方有責任證明自己的行為符合診療護理常規,如果不能證明,則責任在院方。
4、醫療糾紛處理的注意事項:
第一,發生醫療糾紛後,首先醫患

❽ 何為醫療糾紛民事訴訟證據,醫療侵權訴訟需要

您好,醫療糾紛民事訴訟證據,是指訴訟過程中用以證明待證事實和主張的信息資料。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據有七種,分別是: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與勘驗筆錄等。
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畫等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書面文件。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中,最重要的證據材料之一——病歷資料即是書證。
物證指用外形、特徵等說明待證事實的物品。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中,常見的物證為造成損害後果的材料或葯品,如骨折行內固定術後,因用於內固定的鋼板存在質量問題而斷裂於患者體內,不得不行手術取出,該鋼板即是物證。
視聽資料是用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等儲存的資料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如,一美容院請執業醫師給前來美容的張某做美容手術,因消毒不徹底,造成術後感染,美容不成反毀容。美容院不是正規的醫療機構,手術後沒有任何書面的材料。張某事後曾多次與該美容機構協商賠償事宜,並用微型錄像機記錄下來商談的過程和對話,雙方協商無果,張某訴至法院,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證據就是錄像帶,以證明損害事實存在。
證人證言指證人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所做的對案件事實的陳述。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中,證人證言也常常使用。如在一起因呼吸機出現故障引發的醫療糾紛案件中,患者提供了同病室的病人作為證人,證明呼吸機出現故障後長期鳴響,醫療機構卻沒有人來排除故障的事實。
當事人陳述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就有關案件的事實情況向法庭所做的陳述。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同時也是證據材料的,因當事人總會做有利於己方主張的陳述,故法庭對當事人陳述的採信一般有賴於其他證據的佐證。
鑒定結論指訴訟過程中法院指定專門機關對案件中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技術鑒定做出的結論。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中常見的鑒定結論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醫療過錯司法鑒定、文書鑒定、葯品鑒定和屍解報告等。鑒定結論是應用專門知識所做出的鑒別和判斷,具有較強證明力,常常作為法官裁決的主要根據。
勘驗筆錄指審判人員對案件爭議有關的現場或者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證,就地進行查驗、拍照、測量所得的資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閱讀全文

與醫療侵權糾紛訴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