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船舶碰撞糾紛

船舶碰撞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21 07:42:13

1. 急求與武漢海事法院熟悉的辦案經驗豐富的江蘇高水平船舶碰撞海事律師,急!

在江蘇海事律師海商律師中,龔震岐律師的確是一位既懂港口實務,又懂航行規則的海事海商律師.處理過標的額數億元的港口貨物儲運糾紛\船舶觸碰碼頭糾紛\船舶碰撞糾紛\海上保險合同糾紛\起訴地中海航運公司和馬士基航運公司等大公司的無單放貨糾紛\船舶建造合同與船舶買賣合同糾紛等.與長江下游港口,海事局,船務代理,貨運代理等企事業單位和海事行政機關都有不錯的人脈關系,有著廣泛的信息渠道.主要辦案法院是武漢海事法院和上海海事法院.

2. 船舶碰撞的中國船舶碰撞概念的爭議焦點

中國法學界的學者和司法工作人員對船舶碰撞概念以及船舶碰撞的構成要件有著不同的觀點,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中國海商法第170條規定,即上述中國船舶碰撞構成要件的第二點「船舶碰撞以船舶間實際接觸致損為原則,以非實際接觸為補充」上。
有的學者認為,根據中國海商法第170條規定以及《里斯本規則》的相關規定,間接碰撞屬於船舶碰撞的范疇,現代海事處理中將間接碰撞包括在船舶碰撞內更符合客觀實際的規定。而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構成船舶碰撞必須在船舶間發生了實質性的或直接的接觸,間接碰撞或浪損不屬於船舶碰撞的范疇……但在中國的立法中可以類推適用船舶碰撞的規定。
司法實踐中同樣存在這樣的爭議(舉例說明):
2000年6月9日原告平湖市南市建陶物資有限責任公司與被告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平湖市支公司海運貨物保險合同糾紛簽訂一份國內貨物運輸預約保險協議書,並附有1997保險條款,約定被告承保原告所運貨物的基本險,按運輸方式不同分別適用《公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鐵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或《國內航空貨物運輸保險條款》,保險期限為2000年6月12日零時起至2001年6月11日二十四時止。2000年8月初,原告從廣東省南海市購買了一批貨物,並由蒼南縣航運公司的「浙蒼機8」船從廣東省石灣碼頭運至浙江省乍甫港。2000年8月17日11時許,在香港北航渡水域,「浙蒼機8」船為避讓他船,操縱不當,使船舶失去穩性,船體向左傾斜沉沒,致使船上所載運的原告貨物全損。2002年8月5日原告向本院起訴,要求被告支付貨物保險賠款1036765元,逾期付款違約金暫計137164元,合計1173929元。11月26日,本案以被告支付原告30萬元而調解結案。
本案爭議的焦點就在於如何理解船舶碰撞的概念。原告及審理該案法院的少數意見認為,《海商法》第165條和第170條應一並考慮,且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 (以下簡稱《碰撞賠償規定》)對「船舶碰撞」的含義做了明確:「船舶碰撞是指明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兩艘或者兩艘以上的船舶之間發生接觸或者沒有直接接觸,造成財產損害的事故」。1910年《船舶碰撞公約》第13條「本公約的規定擴及於一艘船舶對另一艘船舶造成損害的賠償條件,而不論這種損害是由於執行或不執行某項操縱,或是由於不遵守規章所造成。即使未發生碰撞,也是如此。」
《里斯本規則》則直接把間接碰撞規定在船舶碰撞的定義中。根據以上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的規定,應理解為船舶碰撞的概念應該包括船舶的間接碰撞。故本案中的間接碰撞屬於1997保險條款所稱船舶碰撞的范疇。
被告及審理該案法院的多數意見則認為,《海商法》第165條關於船舶碰撞的概念是明確的,即船舶發生接觸是船舶碰撞構成的要件之一,間接碰撞是船舶碰撞責任分擔上適用,而不是間接碰撞就等於碰撞。1910年《船舶碰撞公約》也作類似規定,第1條「海船與海船或海船與內河船發生碰撞,致使有關船舶或船上人身、財產遭受損害」。第13條規定的擴大適用,並沒有改變船舶碰撞的定義。同時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碰撞賠償規定》對「船舶碰撞」解釋僅是解決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問題,其並不能改變海商法對船舶碰撞的定義,沒有普遍約束力。本案貨物的載運船舶是操縱避讓不當,沒有與他船發生接觸,故不屬於碰撞范疇;而且經中國人民銀行審閱的《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解釋》中對於碰撞也作出一致解釋的:碰撞,是指船舶在可航行水域與本船以外的物體發生直接接觸或撞擊的事故。基本險是列明風險,涉案貨物的滅失的原因非屬於1997保險條款第五條列明風險的范圍,故不屬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責任。

3. 我國海事主管機關是否有權對該船舶碰撞事故行使調查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條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時,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證據保全取得的或者向有關部門調查收集的證據,應當在當事人完成舉證並出具完成舉證說明書後出示。
第十一條船舶碰撞事故發生後,主管機關依法進行調查取得並經過事故當事人和有關人員確認的碰撞事實調查材料,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可見我國海事主管機關可以行使調查權

4. 船舶碰撞的相關問題哦

船舶碰撞司法解釋上網徵求意見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16:19 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網
為正確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起草了《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

現公布《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以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或建議可以寄送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登錄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網發表意見。書面意見或建議請寄: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海事海商合議庭(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郵編:100745)。徵求意見的截止日期為2007年8月15日。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徵求意見稿)

為正確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船舶碰撞,是指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五條所指的船舶碰撞,內河船舶之間的碰撞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 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賠償責任。

非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確定觸碰船舶的賠償責任,但不影響海商法第八章之外其他規定的適用。

第四條 船舶所有人依法對船舶碰撞負賠償責任。船舶在光船租賃期間並進行登記的,光船承租人對船舶碰撞負賠償責任。

第五條 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包括碰撞船舶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

第六條 船舶發生碰撞,碰撞船舶互有過失造成船載貨物損失的,船載貨物的權利人有權選擇要求承運貨物的本船承擔違約賠償責任,或者選擇要求碰撞船舶一方或者雙方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不影響承運人援用海商法第四章關於承運人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第七條 碰撞船舶船載貨物的權利人因船舶碰撞造成其貨物損失向承運貨物的本船提起訴訟的,承運船舶有權依照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主張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碰撞船舶船載貨物權利人或者第三人向碰撞船舶一方或者雙方就貨物或其他財產損失提出賠償請求的,由碰撞船舶提供證據證明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的,由碰撞船舶一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或者由雙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的證據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對於碰撞船舶提交的國外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和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程序審查。

第九條 因起浮、清除、回收或者摧毀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船、殘骸、擱淺船、被棄船或者使其無害的費用提出的請求,責任人不能依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規定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第十條 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時,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證據保全或者向有關部門調查收集的證據,在當事人完成舉證並出具完成舉證說明書後出示。

第十一條 船舶碰撞事故發生後,主管機關依法進行事故調查過程中由事故當事人和有關人員確認的碰撞事實調查材料,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年月 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5. 內河發生的船舶租用、船舶碰撞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等等是否屬海事法院管轄大神們幫幫忙

這個規定我看過,它並沒有區分海船和內河船,也沒有講多大的船舶,讓我一頭霧水。比喻我們這里一條小河的渡輪和一艘載人的小機動船發生碰撞,難道也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嗎?我們這是湖南省,離武漢很遠。這里的海事是不是廣義的海事(含內河運輸),並不單指《海商法》意義上的海事對嗎?我們這里沒有海,卻有地方海事局。是不是海事法院審理的案件並不要求都依《海商法》、《海訴法》來審理,內河發生的案件就適用其他法律來審理,比如適用交通部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查看原帖>>

6. 內河發生的船舶租用、船舶碰撞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等等是否屬海事法院管轄

這個規定我看過,它並沒有區分海船和內河船,也沒有講多大的船舶,讓我一頭霧水版。比喻我們這權里一條小河的渡輪和一艘載人的小機動船發生碰撞,難道也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嗎?我們這是湖南省,離武漢很遠。這里的海事是不是廣義的海事(含內河運輸),並不單指《海商法》意義上的海事對嗎?我們這里沒有海,卻有地方海事局。是不是海事法院審理的案件並不要求都依《海商法》、《海訴法》來審理,內河發生的案件就適用其他法律來審理,比如適用交通部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查看原帖>>
求採納

7. 什麼是海商法中船舶碰撞

為正確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起草了《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

現公布《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以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或建議可以寄送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登錄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網發表意見。書面意見或建議請寄: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海事海商合議庭(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郵編:100745)。徵求意見的截止日期為2007年8月15日。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徵求意見稿)

為正確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船舶碰撞,是指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五條所指的船舶碰撞,內河船舶之間的碰撞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 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賠償責任。

非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確定觸碰船舶的賠償責任,但不影響海商法第八章之外其他規定的適用。

第四條 船舶所有人依法對船舶碰撞負賠償責任。船舶在光船租賃期間並進行登記的,光船承租人對船舶碰撞負賠償責任。

第五條 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包括碰撞船舶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

第六條 船舶發生碰撞,碰撞船舶互有過失造成船載貨物損失的,船載貨物的權利人有權選擇要求承運貨物的本船承擔違約賠償責任,或者選擇要求碰撞船舶一方或者雙方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不影響承運人援用海商法第四章關於承運人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第七條 碰撞船舶船載貨物的權利人因船舶碰撞造成其貨物損失向承運貨物的本船提起訴訟的,承運船舶有權依照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主張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碰撞船舶船載貨物權利人或者第三人向碰撞船舶一方或者雙方就貨物或其他財產損失提出賠償請求的,由碰撞船舶提供證據證明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的,由碰撞船舶一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或者由雙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的證據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對於碰撞船舶提交的國外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和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程序審查。

第九條 因起浮、清除、回收或者摧毀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船、殘骸、擱淺船、被棄船或者使其無害的費用提出的請求,責任人不能依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規定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第十條 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時,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證據保全或者向有關部門調查收集的證據,在當事人完成舉證並出具完成舉證說明書後出示。

第十一條 船舶碰撞事故發生後,主管機關依法進行事故調查過程中由事故當事人和有關人員確認的碰撞事實調查材料,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年月 日起施行。

8. 船舶碰撞損害責任包括哪些責任形態

您好結合法條和判例的總結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船舶發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過失的,各船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過失程度相當或者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平均負賠償責任。
互有過失的船舶,對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貨物和其他財產的損失,依照前款規定的比例負賠償責任。碰撞造成第三人財產損失的,各船的賠償責任均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比例。
互有過失的船舶,對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負連帶賠償責任。一船連帶支付的賠償超過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比例的,有權向其他有過失的船舶追償。
2.《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五條因船舶碰撞發生的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屬於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
第七條船載貨物的權利人因船舶碰撞造成其貨物損失向承運貨物的本船提起訴訟的,承運船舶可以依照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主張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不影響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援用海商法第四章關於承運人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3.《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
第六條船舶碰撞或者觸碰造成第三人財產損失的,應予賠償。
4.《第二次全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
第一百三十條船舶所有人對船舶碰撞負有責任,船舶被光船租賃且依法登記的除外。船舶經營人或者管理人對船舶碰撞有過失的,與船舶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承擔連帶責任,但不影響責任主體之間的追償。
船舶所有人是指依法登記為船舶所有人的人;船舶沒有依法登記的,指實際佔有船舶的人。
法信 · 相關案例
1.碰撞的船舶互有過失的,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賴比瑞亞易迅航運公司與巴拿馬金光海外私人經營有限公司船舶碰撞損害賠償糾紛案
本案要旨:碰撞雙方在航行中均存在違反安全規則的情形的,即互有過失的,應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對船舶碰撞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審理法院:天津海事法院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1993年第3期
2.互有過失的船舶,對造成的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負連帶賠償責任——吳來洪訴海南中海鴻興盛船務有限公司等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
本案要旨:因船舶碰撞發生的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屬於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因此互有過失的船舶,對造成的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負連帶賠償責任。
案號:(2009)廣海法初字第317號
審理法院:廣州海事法院
來源:《中國審判案例要覽》
3.碰撞船舶互有過失的,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相互之間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廣州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與蕪湖長江輪船公司、安徽省皖江輪船公司船舶碰撞損害賠償糾紛案
本案要旨:1.多艘船舶碰撞的事故中,各船在航行和避碰過程中均存在航行和避讓不當的行為,應當根據避碰規則的規定,確定導致碰撞緊迫局面的根本誘因,並以此認定造成碰撞的主次責任。2.碰撞船舶互有過失的,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相互之間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3.船舶所有人對請求其承擔責任的有關海事賠償請求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主張限制賠償責任,但應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
案號:(2001)民四提字第3號
審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法信 · 專家觀點
1.船舶發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過失的,各船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
船舶發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過失的,各船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過失程度相當或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平均負賠償責任。該款吸收的是《1910年碰撞公約》確立的依過失比例承擔責任的原則。在該公約之前,英國和美國等主要海運國家主要採用的是「平分過失」原則,即只要碰撞的雙方均有過失,則不論雙方的過失程度,一律按各方50%的比例承擔責任。這種原則對過失比例小的船舶是不公平的。上述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碰撞,又稱為責任難定的碰撞,此種碰撞與原因不明的碰撞的區分是:原因不明的碰撞無法確定導致碰撞的原因,包括是否有過失也不能確定,因而在處理上視同不可抗力的碰撞,產生的損害由受損方自負。而責任難定的碰撞則已確定了有過失的存在,只是不能判定過失的程度,於是依法由過失方平均分擔責任。
(摘自《海商法學》,張麗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2.相碰船舶均有過失的,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過失程度(extent of faults),是指相碰船舶中每船的過失對於碰撞以及損害的發生所產生的作用程度。過失程度的比例,是指相碰船舶之間各船的過失對於碰撞的發生所產生的作用程度的大小。確定相碰船舶過失程度的比例,是基於對每一船舶過失程度的確定。關於船舶過失程度的確定,詳見後述。
實踐中,相碰船舶過失程度的比例的最小單位為5%。過失程度的比例大於或者等於55%,表明該船承擔主要責任,反之則承擔次要責任。
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適用於碰撞造成的相碰船舶及其所載貨物和其他財產的損失,以及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財產損失。其中,相碰船舶的其他財產的損失,是指不包括在船舶價值之中的其他財產,如定期租船或者光船租賃情況下船上屬於船舶承租人所有的燃料。該其他財產既可以是本船所有人的財產,也可以是他人的財產。
(摘自《海事法》,胡正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3.有過失船舶碰撞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
有過失船舶碰撞是指由於當事船的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按照「過失責任」規則,這類船舶碰撞造成的損害,應當由過失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當然,具體到單方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和互有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中,其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各有不同。
1.單方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
單方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是指由於一方當事船的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船舶發生碰撞,是由於一船的過失造成的,由有過失的船舶負賠償責任(《海商法》第168條)。例如,在航船舶與錨泊船舶發生碰撞,如果不能證明錨泊船舶有過失的,就應當認定在航船舶單方過失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互有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
互有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是指因各方當事船的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對互有過失導致的船舶碰撞造成的損害,各國海商法和有關船舶碰撞的國際公約一般規定按照各方的過失比例或過失程度分擔損害賠償責任;若各方的過失相當或不能確定各方過失比例的,應平均分擔責任。我國《海商法》以同樣的精神處理互有過失船舶碰撞的損害賠償責任承擔問題:「船舶發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過失的,各船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過失程度相當或者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平均負賠償責任」(《海商法》第169條第1款)。在此,各船分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涉及碰撞造成的船舶損害、船上貨物損失和船上其他財產的損失等。
如果互有過失的船舶碰撞造成了第三人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的,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船舶碰撞中互有過失的各船對因此造成第三人的財產損失承擔按份債務責任,即按照各方在船舶碰撞中的過失比例確定的責任比例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各船的賠償責任均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比例」(《海商法》第169條第2款);對因此造成第三人的人身傷亡,互有過失的各船則應當承擔連帶債務責任,即均應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對於全部人身傷亡損害結果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如果一船連帶支付的賠償數額超過了其依法應承擔的責任比例的,有權向其他有過失的船舶追償(《海商法》第169條第3款)。
(摘自《海商法》,賈林青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4.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適用於船舶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
連帶賠償責任適用於船舶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其目的是保護人身傷亡受害人的利益。關於第三人的范圍,根據《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規定》第5條,相碰船舶上人員的人身傷亡屬於《海商法》第169條第3款規定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因此,相碰船舶的船員、旅客和其他人均屬於第三人。並且,即使該船員、旅客或者其他人是船舶的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因而是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當其遭受人身傷亡時,也作為第三人。這種解釋不符合民法中第三人的含義,但有助於保護人身傷亡受害人的利益。船舶碰撞造成相碰船舶之外海上或者陸上其他人的人身傷亡時,此種人也是第三人。
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意味著對於船舶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受害人可以向相碰的任一船舶索賠全部損失,而不考慮該輪過失程度的比例,或者要求所有船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被索賠的船舶實際賠付受害人的損失超過其過失程度的比例時,有權向其他船舶按照其過失程度的比例追償。
(摘自《海事法》,胡正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5.船舶經營人或者管理人對碰撞船舶有過失的,與船舶所有人或光船承租人承擔連帶責任
船舶經營人或者管理人對船舶碰撞有過失的,與船舶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承擔連帶責任,但不影響責任主體之間的追償。這里的船舶經營人是指依法對船舶享有使用、收益和管理的權利人。定期租船人和航次租船人均可視為船舶經營人。對於船舶管理人,是指受船公司委託對船舶的技術狀況、安全監督、船員調配與管理等負有責任的人。
(摘自《海商法理論與實務》,張念宏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

9. 是船舶碰撞案件,我國有哪些法律法規

船舶碰撞糾紛包括船舶碰撞損害賠償糾紛以及與船舶碰撞相關的其他糾紛,屬於典型的海事糾紛。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系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的特別法律,應當優先適用於船舶碰撞糾紛案件的審理。在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故《規定》的主要法律依據包括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
《海商法》第八章是關於船舶碰撞的專門規定,該章節的規定基本上是參照1910年布魯塞爾統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以下簡稱1910年碰撞公約)的規定而制定的,包括船舶碰撞的定義、碰撞後的施救通報義務、以及船舶碰撞的責任承擔原則等共計6條規定。1910年碰撞公約規定,船舶碰撞致使有關船舶或者船上財物遭受損害時,對這種損害的賠償都應該按照公約的規定辦理。該公約首次確立了按照碰撞過失的比例確定碰撞船舶財產損害賠償責任的原則,受害人只能按照各船的過失比例分別向各加害船舶索賠財產損失,碰撞船舶並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雖然我國於1993年才正式加入1910年碰撞公約,但是在制定海商法時已經通過參照國際公約規定的方式,將公約所確立的過失比例責任制度這一特殊原則制定成為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充分體現了船舶碰撞糾紛的特殊性,具有鮮明的海事特點。因此,在審理因船舶碰撞引起的各種糾紛案件、確定碰撞船舶賠償責任時,海商法第八章作為調整船舶碰撞糾紛的特別法律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在法律適用部分,還應當正確掌握因不同原因造成船舶觸碰事故引發侵權糾紛時應當如何正確適用法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船舶觸碰是指船舶與設施或者障礙物發生接觸並造成財產損害的事故,例如船舶觸碰港口設施或者碼頭等。導致船舶觸碰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由於船舶之間發生碰撞導致船舶觸碰碼頭,或者由於單船駕駛過失導致船舶觸碰碼頭等。對於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應當如何確定碰撞船舶對觸碰事故的賠償責任,實踐中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意見認為船舶碰撞造成觸碰事故,屬於共同侵權,應當按照民法通則關於共同侵權的規定由碰撞船舶對觸碰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一種意見認為船舶觸碰碼頭造成財產損失構成侵權,應當按照民法通則關於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由觸碰船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觸碰損害是由船舶碰撞引起的,應當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由發生碰撞的船舶按照碰撞責任比例對觸碰承擔比例賠償責任。我們認為,雖然海商法第八章是對船舶碰撞作出的規定,而並未對船舶觸碰作出專門規定,但是根據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碰撞造成第三人財產損失的,各船的賠償責任均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過失比例。因此只要船舶觸碰是由於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觸碰造成的損失就屬於因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財產損失,就應當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比例賠償責任。但是對於非因船舶碰撞導致的船舶觸碰案件,由於並不涉及船舶碰撞,不能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而應當按照一般侵權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確定觸碰船舶的賠償責任。
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船舶觸碰事故,對船舶來說,都屬於海上航行中發生的事故,是典型的海事侵權糾紛案件,應當適用海商法的規定。雖然在非因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觸碰中不能適用海商法第八章有關碰撞責任的規定,但海商法中關於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船舶優先權等其他規定均應當適用。故根據《規定》,對因船舶觸碰港口設施或者碼頭造成損害的,觸碰船舶仍然有權援用海商法規定的責任限制等進行抗辯,受害人有權依據海商法的規定主張船舶優先權等。

閱讀全文

與船舶碰撞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