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分別舉幾個典型的案例:1、行政違法行為;2、民事違法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4、違憲行為。
1、行政違法
職務過錯,即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行政過錯,即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行政違法在許多情況下,專指行政過錯,主張把職務過錯稱為紀律違法。
2、民事違法行為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3、刑事違法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4、違憲行為
如1978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條第3項),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但由於改革開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未經修憲,也未作憲法解釋的情況下,自行行使立法權,1979年至1982年間共制定了11個法律,這都是違背當時憲法規定的。
(1)2013江蘇高院典型的民事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民事違法行為的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② 民事違法行為的典型案例
1、2006年1月19日凌晨4時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女教授歐陽潔跳樓身亡。歐陽潔生前曾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翻譯研究中心主任王東風簽訂一份翻譯合作協議,由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為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進行翻譯。
歐陽潔父母認為,女兒的死,和女兒與王東風的合同糾紛有間接關系。就這份翻譯合同,歐陽潔的父親歐陽周向天河法院起訴王東風違約,要求王東風支付違約金26萬元。昨日,此案在天河法院開庭。王東風稱:他嚴格執行了翻譯合同,歐陽潔的死與他無關。
2006年3月8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歐陽潔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王東風以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簽訂三方翻譯合作協議,約定由王東風翻譯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決策管理――理論、方法、技巧與應用》、《國際管理挑戰賽賽前必讀》、《市場預測與決策分析方法》);
3本書合計126萬字。該協議內容十分簡單,未就翻譯質量作出具體約定。僅約定歐陽潔需要支付給王東風3筆費用,合計30萬元。
歐陽周提出,雖然合同中沒有具體約定3本書的翻譯要達到什麼水平,但王東風組織了一批學生翻譯,導致翻譯出的文稿質量不合格,被皮爾遜公司退回。
歐陽周認為,在合同沒有具體約定翻譯質量的情況下,應當參照行業標准。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不是營利性機構,沒有資質去為管理學專業著作進行翻譯。「如果歐陽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那麼王東風作為專業人士犯了更大的錯誤。」
在沒有資質的前提下,王還組織沒有翻譯資格的學生對該書進行翻譯,直接導致翻譯質量不合格,書稿被退回。此後,歐陽潔為了讓書稿達到出版標准,又出資讓他人翻譯書稿,給她經濟上帶來很大困擾,回老家借錢時曾在家人面前痛哭。
王東風的律師提出,翻譯質量並無問題,而是歐陽潔一直都有資金問題的困擾,到譯稿已經完成時歐陽潔都未能全額付款,至今仍有4萬元未付,如果說違約也是歐陽潔違約。歐陽潔也知道不是由王東風本人翻譯,有一批學生在翻譯書稿。協議並未說明要由王東風本人翻譯。
年過70的歐陽周和陶琪參加了長達3個小時的庭審。陶琪向記者表示,打這個官司並不是為了錢,而是要討個公道。法庭建議雙方調解,王東風的律師表示,如果要補償願意補償1.5萬元,對此,歐陽周表示,如果補償數額太低他不會接受。
2、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
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2)2013江蘇高院典型的民事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民事違法的主要特徵:
它同其他違法行為相比,有以下特徵:
1、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規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行為;
2、某些民事違法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同樣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違法行為,本人雖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要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4、某些情況下,違反國家民事政策和社會共公利益的行為也可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③ 民事糾紛案例,急急急
這個事情你可以放心,你媽媽不會被拘留,因為沒有法律依據。
1、雙方的爭吵是口頭回上的,即使發生拉答扯,但沒有動手打人』;
2、沒有造成對方身體受傷,對方沒有證據證明你媽媽打人和打傷對方;
3、對方要求賠償3000元沒有證據,沒有依據。不是對方想要多少賠償就要多少賠償,一切要有證據,要有法律依據。
4、如果對方要求進行各類檢查,那也可以,你可以提出你的權利要求:如果經醫院檢查對方身體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必須返還一切費用並支付你媽媽的誤工費交通費。
④ 民事糾紛的案例
1、吳某珍訴深圳XX醫院美容手術侵權案
要點:盡管醫療事故鑒定機構鑒定為非醫療事,代理原告從醫療主體和舉證責任角度出發勝訴。該案媒體有跟蹤報道。
2、何X俊訴東莞南山XX輕型建材有限公司工程款糾紛案(代理原告)
要點:在當事人舉證不足的前提下,代理當事人積極調解,促成人民法院以調解結案。
3、曾X慧訴羅湖區XX商鋪轉上糾紛案
要點:在我方當事人一審判協議無效的情況下,與同事共同代理二審、成功撤消一審判決,維護了當事人的有效合同利益。
4、黃X坤、黃X琴訴南山XX學校監護不當案
要點:原告的女兒在南山永成學校就讀,放學後由於學校未接送回家,而導致在校園外發生交通事故,代理原告追究被告的監護過錯的民事責任。並促成有關部門取締該學校。該案媒體有跟蹤報道。
5、段X平訴深圳市XX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居間合同糾紛案
要點:在原告居間成功而被告否認合同的情況,代理原告通過電話錄音和利用證據規則而成功勝訴。
6、周X訴深圳市XX實業有限公司快餐消費權益案
要點:一份快餐引起的消費權益保護訴訟——在證據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代理原告成功主張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並獲得精神賠償。該案在媒體有跟蹤報道!
7、方X訴龍崗區XX小學人身傷害案
要點:方X之子在XX小學讀小學,課間被校園內的一輛雜貨車撞亡,代理原告向被告要求人身傷害賠償以及精神賠償,共獲一百多萬元賠償金該案在媒體有報道!
8、XX*D*WIDNER訴深圳市XX眼科醫院手術侵權案
要點:美國公民XX*D*Wildner在深圳市XX眼科醫院做眼科手術而致眼部嚴重不適,代理其主張患者權益,指出醫院在行手術前的簽字協議有隱蔽性誤導。該案有媒體跟蹤報道!
9、李X新、陳X芬、文X宗等訴深圳市XX興實業有限公司商鋪租賃合同糾紛案
要點:因情勢變遷導致原告租賃的商鋪無法正常經營,代理原告通過訴訟,解除租賃合同,使原告獲得合理賠償。
10、林X添訴劉X借款案
要點:原告被告原為朋友關系,原告贈與被告若干款項,但雙方朋友關系破裂後,原告把該款主張為借款而訴請返還。代理被告對抗原告主張,成功利用證據規則和訴訟規定駁回原告訴求:此案媒體有報道.
11、胡X明訴XX康實業有限公司借款糾紛案
要點:為成功追回巨額借款,代理原告提起訴前保全,扣押被告租賃收入,並通過訴訟判定借款有效,得到法律的支持和執行。
12、金X訴深圳市XX公司著作權糾紛案
要點:金X書法作品「賀」字被XX公司(未經許可)使用,代理金X向被告成功索賠,該案爭議較大,也是比較典型的知識產權案件,媒體有跟蹤報道!
13、左X明訴付X英產品質量糾紛案
要點:有人說原告買假打假,並受到人身威脅,為維護原告正當權益,代理原告通過訴訟討回說法,盡管原告沒有被視為消費者,但是仍比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以及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獲得賠償。
13、六旬老人洗澡中突發心臟病,猝死在水池中,浴池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在處理這起民事糾紛案件中,認為浴池有義務保障浴客的安全,負有導致老人死亡的次要責任,並判定浴池賠償死者2萬元。
⑤ 求民事訴訟案例
事實法律都對已有利 無奈不懂程序致敗訴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 :2007-6-21 閱讀 : 353 次
王先生與深圳某公司老總是朋友,1999年11月,王先生與該公司簽訂一份購銷協議書,協議書約定王先生負責山東省市場的產品銷售工作,王先生與山東客戶商定買賣合同後,由該公司根據王先生發來的合同信息,向山東客戶發貨,山東客戶把貨款匯到該公司帳戶上,每筆業務五先生提取5%的提成。合同簽訂後,王先生開始負責該公司在山東省的銷售工作,截止2005年3月王先生已經工作六年之久,期間有部分山東省客戶共計欠公司貨款21萬元。
咨詢者:我是否應該償還山東客戶拖欠的貨款?
律師:首先我們來分析1999年10月份你與深圳某公司簽訂的這份協議書,該份協議書實際上是一份代理合同,你在代理許可權內從事代理行為,其銷售風險由被代理人承擔,而且購銷是一種買賣行為,買主接收賣至貨物後,再繼續銷售,其銷售風險由自己承擔。
咨詢者:我們簽訂的協議書名稱是購銷協議書怎麼能夠認定為供銷呢?
律師:根據《合同法》規定,認定合同性質,並不以合同名稱為主,應當以合同實質內容為准,所以根據你們鑒定協議的內容,應認定為代銷合同,雙方是一種代理關系。
咨詢者:2005年2月份,公司搞了一個對帳單讓我簽字,以前也搞過但是這一次公司在對帳單上有一個註明,內容為山東客戶王某某其欠公司貨款21萬元,由於以前搞過我沒仔細看就簽了。
律師:欠款是要基於一是事實基礎上的行為,由於公司與你之間並不存在欠款的基礎事實,所以說,你對這份對帳單上的簽字行為是一種誤解行為,是可以撤銷的。
咨詢者:可是公司就根據這份對帳單起訴我,法院判決我敗訴這是為什麼?你看這是判決書。
律師(看完判決書後):判決書認為你沒有證據證明你與該公司之間不存在購銷關系,只存在代理關系。請問,你把協議書向法院提交了嗎?
咨詢者:我開庭的時候把材料都帶去了,對方律師說不予質證。
律師:你有沒有收到法院的舉證通知書,草證通知書上有舉證期限。
咨詢者:什麼是舉證通知書和舉證期限?
律師:舉證期限又稱舉證時限,是指在特定期限內,當事人向法院或者對方當事人提證據,否則逾期將產生相應責任的時限。法院在訴訟過程中會向你送達舉證通知書,告知你舉證期限的,你必須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
咨詢者:我沒有收到舉證通知書呀!這是法院給我的材料,你看一下。
律師(看後):這不是舉證通知嗎?
咨詢者:法院給我這么多材料,我以為這東西沒有用呢!
律師:法院已經向你送達舉證通知書,在舉證通知書規定的期限內你沒有舉證,在開庭時你舉證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由於對方不同意質證,所以,法院判決你沒有證據證明。這就是由於你不懂程序導致敗訴的原因。
咨詢者:這太沒有道理了,我有理還有證據,就因為我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前,就判決我敗訴,太不公平了!
律師:我國設立舉證時限制度是為了防止當事人利用程序上空當實施突然襲擊,拖延訴訟是一種進步,以前在我國民事審判過程中,當事人在整個一審訴訟過程中可以任意提出「補充證據」或「新的證據嚴重影響法律的嚴肅性,法官的權威性,當事人舉證行為的正當性與訴訟程序進行的及時性、有序性,現在有了舉證時限,這些問題就能克服了,更能體現法律的公平、公正。
《寶安日報》義務法律服務律師團成員:廣東深寶律師事務所
律師:韋漢平
----------------------------------------------------------------------
債權人運用程序不當敗訴案
2005年07月13日
一、案情簡介 2000年6月22日,原告李毅在放學回家途中,攀爬10千伏高壓電桿玩耍時,被電擊傷致右臂高位斷離,經法醫鑒定為二級傷殘,需要配製假肢輔助器具,以代償部分功能。為索賠原告李毅於2003年3月6日訴至襄樊市中級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老河口市供電局(下稱供電局)賠償假肢費118萬元。
二、審判情況 i湖北省襄樊中級法院根據原告提供的襄樊假肢站出具的《假肢證明》,預測認定其成年前假肢費用為25萬元/具,結合成年後的假肢費共計118萬元,遂判令被告供電局賠償80%計付945160元。
本案判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襄樊晚報》曾以《天價賠償》一文作過報道。其後,中央電視台也作過兩次相應報道。
被告供電局不服一審判決,以一審判決假肢費用嚴重過高為由上訴要求改判。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開庭審理,查明一審認定的假肢費標准系國外產品價格,其後,在省高級人民法院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即由被告供電局賠償原告李毅觸電事故損失30萬元結案。
三、律師評析: 本律師未參加一審程序,系從二審程序中代理被告供電局參予訴訟。經閱卷後認為,本案焦點為根據賠償預見性原則應准確界定假肢費的數額,並以此為切入點展開代理工作。後調查發現,襄樊假肢站出具的《假肢證明》確定的假肢費系法國產假肢價格不符合法律規定。
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殘疾用具費必須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的規定,襄樊假肢站出具《假肢證明》中涉及的智能假肢費25萬元/具系法國產的假肢價格,而國產的假肢價格為2.6萬元/具,原判以法國產的假肢價格作為認定損害數額的依據,有悖司法解釋中關於以「國產普及型器具」的價格標准界定損失的規定。
該案在一審判決被動的情況下,二審中緊緊抓住原判採信證據不當,錯誤預測假肢費用的關鍵所在,展開代理工作,最終促成達成調解協議,將94.5萬元的高額賠償費用降至30萬元,已經達到了供電局上訴的預期效果。
一、案情簡介。
被告戴豐勇系原告隨州車輛廠的職工,一直為原告主持南方片的銷售工作,從1995年到1997年期間,被告經手共向南方片的客戶發貨價值203萬多元,收回150多萬元,尚有540184.13元未收回。
此前,原告內部制定了《銷售管理制度》,其中第七條規定,銷售人員經手對外發貨,如貨款不能回收,則由銷售人員進行賠償。據此,在1998年6月10日,被告針對未收回的款項,向原告出具了《還款協議》,承諾自已償還540184.13元。後經原告催討,被告未按期償還欠款,原告遂訴至隨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張該債權。
二、審判情況。
湖北隨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受理本案進行審理後,作出了(2003)隨民初字第20號判決,認為該還款協議合法有效,判令被告依約定償還540184.13元並承擔訴訟費12000元。
被告不服不一審判決,遂委託本律師代理,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省高院經審理後認為,雙方之間不屬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不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作出(2005)鄂民終字第 11號裁定:撤銷了一審判決,直接駁回了原告的起訴。至此,原告手持的還款協議仍無法實現債權。
三、律師評析。
原告之所以敗訴,沒有實現這540184.13元債權,原因在於其對法律關系定性不當,且選擇程序錯誤。
本律師接受委託後,經過調查和研究後遂形成了代理觀點,即原告主張的債權,不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而是執行內部制度產生的勞動爭議糾紛,不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理由如下: 被告是原告的工作人員,負責南方地區銷售工作(發貨、收貨款)是職務行為,雙方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除雙方所簽勞動合同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約束勞動者,實質是勞動合同的組成部分。本案中,原告的《銷售管理制度》第七條規定了銷售人員的賠償責任。
可見,後期形成的《還款協議》確定的付款義務,實質上是在執行《銷售管理制度》中的賠償責任,換言之,被告是在承擔勞動合同中的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職工執行公務在單位借款長期掛帳發生糾紛法院是否受理的答復》精神,這種具有人身屬性的勞動關系中,由於執行職務行為而形成的債權債務糾紛,不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是勞動關系。因勞動關系產生爭議,應當遵循先裁後審的程序原則,原告未經仲裁而直接起訴,不符合程序規定,應駁回起訴。
在二審中,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採納了上述觀點,最後直接從程序上駁回了原告的起訴。
二00五年七月二日
摘自 華律網
以上都來自網路
⑥ 民事糾紛案例
在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一)和解 (二)調解(三)仲裁(四)訴訟
(一)和解。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二)調解。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在我國現階段的調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這被西方人士成為「東方經驗」,除此之外,還有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民之間的調解等。
(三)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員也由當事人選任。仲裁的最大特點是快速、簡便。隨著國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五)訴訟。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還需要什麼幫助可以直接加我好友!!
⑦ 民事訴訟典型案例
人身損害經調解可以提出的賠償要求包括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⑧ 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有法律效力嗎
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有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通過發布的典型案例,按照典型案例的評判對各級法院法官審理類似案件,提供參照標准。。
典型案例:法律界具有較強典型意義及較大社會影響的法律糾紛案例。典型案例的評判對各級法院法官審理類似案件,提供參照標准。對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每年審理的案件1200萬余件,法律又賦予了法官一定范圍內的自由裁量權和公序良俗的裁判標准。然而自由裁量權和公序良俗的尺度又如何把握,大多由法官自身的經歷和認知來判斷,這就難免會出現「同案不同判」的現象。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實施了案例指導制度,已經發布了4批指導性案例[1] ,但發布的周期較長,數量較少,很難囊括各類法律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會不定期發布一些社會影響大,具有較強典型意義的典型案例。通過發布的典型案例,按照典型案例的評判對各級法院法官審理類似案件,提供參照標准。同時對於社會公眾的類似行為產生導向引導作用,對自己的類似行為作出預期,以規范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