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知道代購也有侵權商標這一說法嗎
《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回證明該商答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九條:下列情形屬於商標法規定的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情形:
(一)有供貨單位合法簽章的供貨清單和貨款收據且經查證屬實或者供貨單位認可的;
(二)有供銷雙方簽訂的進貨合同且經查證已真實履行的;
(三)有合法進貨發票且發票記載事項與涉案商品對應的;
(四)其他能夠證明合法取得涉案商品的情形
2.從司法實踐看:
結論:
根據商標的權利用盡理論和我國司法實踐,在一般情況下法院傾向於認定平行進口不侵犯商標權。關注是否侵犯商標專用權的point是在於在銷售商品的過程中是否會造成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的混淆、誤認。從題主的陳述來看,題主的海外代購行為是從美國這一平行市場通過正規渠道購得商品,因此在從美國市場購入正牌商品後有權將附有其商標的商品進一步轉售,包括在銷售過程中正當地使用該商標。
但海外代購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行為需要考量題主在銷售過程中是否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如虛假宣傳等)
『貳』 著作權法、專利法及商標法應如何處理平行進口問題
從中國的現有立法來看,《商標法》和《著作權法》對平行進口問題尚未作出內明確規定,但容《專利法》剛剛經過了第三次修改,並通過第69條關於專利權的例外規定己確認了專利平行進口的合法性,明確規定專利平行進口不侵犯專利權,從而改變了中國專利領域對平行進口的合法性不明確的尷尬狀況。《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也應當同《專利法》一樣在今後的修改中增加平行進口不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的規定,以確定平行進口在中國的合法性。以《商標法》為例,可以規定:進口商通過平行進口方式從具有商標權人授權銷售並未附加限制性條件的外國銷售商中進口該商標產品後在國內進行銷售的,不構成侵權。
『叄』 如何判定平行進口中的商標侵權行為
目前我《商標》及其實施條例等關律平行進口問題沒予明確規定存著律空白 實踐我少遇平回行進答口案例主要目前屬於低價位家高價位產品能往低價位家進口否則獲差價帶利益 隨著外放斷深入外貿易斷發展遭遇越越平行進口事件 何平行進口問題進行律規制已經理論界討論熱點題越越引起關注
『肆』 涉外商標侵權怎麼處罰
涉外商標侵權行為是指違反法律的規定,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未經商標權人的同意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從我國商標法規定來看,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一是造成損害後果或即將發生損害後果,即侵權行為給商標權人已經造成損害或者即將造成損害,可表現為產品銷量下降,利益的減少或者商標信譽降低等。
二是行為違法性,即行為人未經許可,也沒有其他法律依據而客觀上行使商標權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三是損害後果與違法行為有因果關系,即損害後果是由違法行為直接造成的。
四是主觀上的狀態,包括有過錯和無過錯兩種。
一般情況下,行為人非法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反向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在認定是否侵權時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要件;而對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認定是否侵權時不以行為人主觀上過錯為要件。
對於侵犯涉外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具體措施如下: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涉外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對侵犯涉外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對以上兩項處理不服的,當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伍』 如何辨別商標平行出口的侵權行為
《侵權責任法》來第自34條第1款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在實踐中,對於工作人員從事的行為是否屬於「執行工作任務」的行為即職務行為,可以結合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進行判斷:(1)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2)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內:(3)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職務的工作場所;(4)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5)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為行為人所屬法人利益而做出;(6)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為行為人所屬法人明示或知曉;(7)法人是否有權對行為人造成損害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需注意的是,以上幾個因素並不是構成職務行為的必須具備的條件,不能簡單機械地認為只有同時具體以上幾個條件才能構成職務行為,在判決是否是職務行為時應該對以上諸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案件具體事實進行判斷。
『陸』 真品的平行進口是商標侵權行為么
肯定是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 其他的權利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