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民警處理民事經濟糾紛

民警處理民事經濟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0 14:23:18

A. 為什麼警察不處理經濟糾紛

民事經濟糾紛除自行協商解決、或者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外,還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的內規定,通過向法院起訴的方容式解決。
警察插手民事經濟糾紛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而且,警察干涉民事經濟糾紛可能會滋生腐敗。因此,公安部專門下文要求公安機關不得插手民事經濟糾紛。

B. 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如何應對

——北京市中淇律師事務所 王 勇 律 師在社會各種經濟交往中,經常出現各種糾紛,如履行經濟合同中出現的違約糾紛、合夥經營中出現的合夥人之間的糾紛、借款人違約不還款糾紛、單位內部勞資雙方經濟糾紛等等糾紛。對於這些不同的經濟糾紛,當事人應該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協商、調解、仲裁或訴訟這四種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或幾種方法來解決,因為,這種糾紛就其本質來言,屬於民事糾紛,只能依據相關民事法律、法規來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也往往會出現另一方當事人假借公安機關的公權力,由公安機關插手到這場經濟糾紛里來,以追究相關受害人刑事責任為要挾,以達到向相關當事人最討債務等目的。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的原因,有的部分公安機關是出於對案件性質的定性上存在法律認識上的錯誤觀點,誤把民事糾紛定性為刑事犯罪,從而,立案偵查,插手到經濟糾紛中來;有的公安機關明明知道糾紛的性質屬於民事糾紛,但是,出於其局部單位經濟利益的考慮,認為有「油水」可撈,或者,個別辦案民警違法收受對方 「好處」之後,濫用職權,非法插手到這場經濟糾紛中來。公安機關插手的方式往往是採取對這場糾紛的性質定性為合同詐騙罪、金融詐騙罪、詐騙罪、 職務侵佔罪等罪名,對糾紛的一方當事人(以下簡稱受害人)一般採取首先由另一方當事人帶領下,找到受害人處,採取強行將受害人帶走,關押到附近的某賓館或其他場所,然後,威脅該當事人或其家屬拿錢贖人,否則,就要真的把當事人帶回去,追究刑事責任等等。也有的是在網上現發布通緝令,然後,在來到受害人所在地公安機關要求協助抓捕,抓到後採取刑事拘留,辦理的手續全部「合法」,程序也很 「完善」,完全是按照刑事案件立案偵查所需法定程序辦理的。往往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及其家屬非常害怕,就會全部或者部分的支付所欠債務或者對方主張的錢款,才能獲得自由。如不能全部一次付清,則採取對受害人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方式的方法,讓受害人出來繼續籌錢還賬,出來時,有的還要受害人寫下書面保證。一旦受害人違約,則又立即取消取保候審,將受害人再次收監,關押到看守所里來,從而逼迫受害人還錢。就這樣,對餘下的錢款,對方當事人會繼續採取同樣的手段,用公安機關威脅,繼續糾纏,直到全部結清為止。 有好多案例中,還另外向受害人多要出來相當可觀的一筆數目,作為所謂的「辦案費」。對於立案偵查的 這些款項,本身就存在著法律上的糾紛,有的確實屬於是欠款不還,而有的確是對方違約後,還要藉助公安機關的公權力,硬訛詐自己。因此,受害人對此相當不滿,公安機關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眾中也受到很大的損害。好多受害人不懂得法律,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往往也是這種現象屢屢發生的原因。那麼,作為受害人的你該如何來保護自己的權力呢?本律師根據自己多年來辦理此類案件所積累的成功經驗,為受害人提示幾種應對辦法及法律救濟途徑:首先,要明白自己與對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是屬於民事糾紛,公安機關無權插手經濟糾紛,公安部一直以來一再重申,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公安機關插手你們糾紛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法律是會保護你的合法權益的,從心理上,不要害怕,要有信心。其次,不要才採取過激的行為,以免刺激非法辦案的民警。因為涉案民警非法辦案,一般來言,都知道其行為的違法性,尤其是異地辦案,他們本身就怕「 出事兒」,如果受害人過於激動,會使本來「心虛」的他們,感到了威脅,會採取假戲真做,真的把被害人帶回去羈押,將錯就錯、錯案錯辦,那麼,即使經過你的努力斗爭,最終無罪獲釋,你也會因此遭受到更大的損失。要知道「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害怕,要運用智慧與其 「斡旋」,先擺脫危險,獲得自由,再採取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第三、擺脫危險在現場採取的具體應對措施,可以根據現場的情況隨機應變,比如:公安機關一般會首先以詢問或訊問的方式給受害人做筆錄,那麼,你陳述時,一定要將你們的糾紛如實地向公安機關陳述,讓其記入筆錄,因為,這份筆錄對你案件的定性非常重要,對於以後可能出現的民事訴訟,也是關鍵的證據。即使,問詢中,公安人員可能採取誘供的方式誘導或威脅你,也不要害怕,也要如實陳述事實,不要害怕、不要上當,一定要把事實陳述出來,讓他們記入筆錄。在筆錄上簽字前,你一定要仔細看一遍筆錄,看清記錄的內容是否與你說的相符,如相符,再簽字;如果不符,你有權利要求公安人員重新給你改正記錄,正確後,再簽字。千萬不可不看筆錄,拿過來就簽,這樣做有可能會使你陷入對方的一個圈套中,即便無法追究你的刑事責任,對方當事人可能會拿著這怎筆錄作為證據到法院去起訴你,給你打民事官司,這份與事實不符的證據很可能就會使本來有理的你,打輸了官司。公安人員問詢完後,一般會要你給對方當事人協商,你不要輕易與其達成什麼書面的協議,可以口頭承諾支付其部分款項,分期付清,當公安人員強迫你馬上就付款時,你可以先答應,討價還價一番,然後讓家屬送錢,先獲得自由。 獲得自由後,如有可能,要在當天就取得客房登記、住宿發票等相關的證據 ,以備以後採取法律措施時作為證據使用。 第四、脫身後的法律救濟措施。在你獲得自由脫身後,你首先要做的是,到律師事務所找有經驗的律師去咨詢,把你的相關情況陳述給律師,委託律師,讓律師來給你提供法律服務。有的受害人自身的心理非常復雜,會認為支付律師費花錢了,好像是「吃了虧」,便採取走一步、問一步的方法,自己操作,不懂的地方再去再咨詢律師,本律師建議你且莫採取這種方法,要知道「術業有專攻」,更何況你的這種權利是涉及比較復雜的法律關系,你即使聽明白了律師給你說的,但是操作起來,遇到的情況會是千變萬化的,你作為非專業人士,是根本無法應對的。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違法辦案的民警會因你沒有準也專業的律師的介入而變得對你變本加厲起來,甚至,採取快速反應,對你採取羈押措施。而如果你找到比較富有經驗的律師,代理你去與公安機關討「說法」,好多情況下,情形就會大不相同了,有好多情況是律師一接觸後,提出非常專業的法律關觀點,指出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的違法性,交涉效果往往馬上就變的好起來,很可能就從根本上解除了你的這些麻煩。那麼,有經驗的律師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呢?在你與律師事務所簽訂委託代理合同後,律師開始為你代理,你的律師會首先會根據你提供的具體情況和相關的證據,分析你們糾紛的法律性質,分析公安機關非法插手經濟糾紛的違法性質,在從法律規定上確定了公安機關插手的行為確實屬於違法行為後,律師會制定相應的法律措施來與公安機關交涉,具體交涉方法,根據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對於採取非法拘禁行為限制你的人身自由,已經達到了《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的非法拘禁犯罪條件的,你的律師會及時代理你去本地或者你被採取非法拘禁措施的所在地人民檢察院去報案,人民檢察院依法立案後,你的律師將會代理你參加相關的刑事訴訟程序和國家賠償程序,維護您的合法權益,為你討回公道。對於情節輕微,尚不足以構成非法拘禁犯罪行為的,或者公安完全是按照刑事偵查法定程序辦理的, 你的律師會首先向該公安機關發出律師函,並將相應的你的授權委託書及律師事務所公函送達給公安機關,正式從法律上與公安機關交涉,從法律上論辯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具體行為的違法性,要求其改正違法行為。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涉及的專業性比較強,過程中出現的其他復雜情況也會比較多,這就要求律師具有比較扎實的法律知識及處理該類案件的豐富經驗,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在與公安機關交涉過程中,經驗豐富的律師還會在與公安機關交涉的同時,還會採用綜合的方法,動用各種法律的手段,利用各種有利的法制環境,來維護你的合法權利。因此,能否達到維護自己合法權利得的目的,就在於你是否會科學的運用法律武器,這需要的更多的是您的法律意識,只要您有法律意識,委託有比較經驗的律師,你的權益必將會得到切實的維護的。最後,我要再次強調的是,這一類的案子,屬於專業性很強的案件,有句老話,叫「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個別公安機關既然敢非法插手經濟糾紛,來之前也是有所准備的,他們也會考慮到對你採取措施後,你會做出什麼反應 ,事前他們也是會制定相應對策的,即便他們的行為看起來一點合法依據都沒有,他們也不會因為你自己提出的抗辯理由就 輕易善罷甘休,這就需要經驗豐富的律師來為您維權了,確實不是作為公民的你個人可以解決的問題了。有些當事人,往往認為自己比較聰明,多家咨詢律師,每個律師那裡學一點「本事」,然後,總結一下,自己就認為可以不用委託律師, 親自出馬,去找公安機關「理論一番」,或者去上訪,認為鬧騰一下就可以逼迫公安放棄違法辦案,這種做法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要知道,本來這就是一個比較專業的法律問題,公安機關怎麼都比你專業,你雖然在律師那裡學了一些「本領」,但是,真到了給公安機關交涉時,對千變萬化的情況,你根本沒有應對的策略,甚至會刺激到非法辦案的民警,採取走 「合法程序」手段,真的按照偵查程序對你偵查,然後,將你移送檢察機關,最後,起訴法院,判刑了事。本來在實踐中,出現錯案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難以避免的,更何況有些人如果處心積慮的要追究你呢?結果,律師費你是省下了,卻因自己的「聰明」而惹下了更大的麻煩。 另外,我再說一下你從律師那裡學來的「本領」問題。從給你提供咨詢的律師角度來言,他所能給你提供的咨詢意見,只能停留在咨詢的層面上,而不會給你整個過程都提供完整的對策咨詢法律意見,這很好理解,因為首先,律師提供咨詢意見,只是根據你提供的情況來進行分析,你提供的情況是單方面的,公安機關到底掌握了什麼?你不專業,也說不太清楚,要想全面,還要等到律師真正接觸公安機關後才能做到。其次,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是有償服務,他提供什麼服務,你就應當付出相應的對價(法律援助案件例外,援助案件屬於每個律師都負有的法定義務,是無償的法律服務)。當事人「貨比三家」的多家咨詢,律師雖然也會給你解答,但還只是停留在咨詢層面的解答,能根本解決你問題的關鍵點,律師是不會告訴你的。(這也恰恰是律師辦案的關鍵點,這樣,你就好理解了吧?) 對千變萬化的情況方面,律師是專業的人士,非常富有經驗,這是你個人親自操作所無法比擬的。切忌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聰明反被聰明誤。法制社會良好法制環境的維護和實現,在於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這當中也有你的不懈努力。因為我們都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法制社會的春天一定會到來的,法律會最終維護你的合法權益的。最後我送給大家一句話,正像我們經常聽的那句「有困難找警察」一樣,我要給大家說的是「要維權找律師」。全國律師同行們都願為維護法制建設、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您的合法權益而不懈努力奮斗!

C. 派出所處理經濟糾紛嗎

財產類民事糾紛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現因民事糾紛產生斗毆等情節,公安局版應對糾紛中的權肇事方或過錯方視情節給予相應的治安處罰:凡持械傷人或故意損壞財物者,應視情必須給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罰款的處罰;糾紛雙方均有錯且又均符合治安處罰條件的,必須視情分別給予處罰。治安處罰不影響對民事賠償的調解。民事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應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交由當事人雙方簽字生效。「調解協議書」應存檔備查。對不服公安派出所調解意見的,應勸導雙方到人民法院提請民事訴訟。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1、協商。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D. 民警有對於經濟糾紛調解義務嗎調解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

民警沒有行使經濟糾紛調解的義務,遇上民事經濟糾紛建議通過私下和解、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或者人民法院訴訟方式來解決。

派出所對一般民事糾紛進行調解的法律依據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5號)第十章治安調解。

具體規定如下:

第一百五十三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

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

(4)民警處理民事經濟糾紛擴展閱讀:

解決經濟糾紛的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1、仲裁與民事訴訟是兩種不同的爭議解決方式。

當事人發生爭議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訴訟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解決方式。有效的仲裁協議可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只有在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或者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轄權,這在法律上稱為或裁或審原則。

2、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方式的選擇則與糾紛的性質有關。

根據法律的不同規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時再起訴;有的則只能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訴訟;還有的則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的方式解決,由行政機關對糾紛作出最終裁決。

E. 警察不得介入經濟糾紛有什麼相關法律條文

沒有相關法律條文,但是有出具通知。

公安部早就出台過《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等三項通知,三令五申強調嚴禁插手經濟糾紛,糾正辦理經濟案件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和不正之風。

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能幹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問題。

(5)民警處理民事經濟糾紛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不是簡單的不正之風問題,而是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它嚴重損害了人民警察以及政府的形象和聲譽,漠視甚至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必須堅決糾正和嚴肅查處。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要繩之以法。

要杜絕這種現象,一方面,公安機關應強化法律素質和業務本領,提高辨別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辦案能力;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也應將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問題納入法律監督范圍。

雙管齊下,才能堵住公安機關非法插手經濟糾紛的漏洞,才能有效防範和避免警察權的濫用,保障市場交易的穩定、持續和安全,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法治秩序。

閱讀全文

與民警處理民事經濟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