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發布時間:2020-12-28 00:28:43

Ⅰ 如何才能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一)加大項目宣傳力度。縣區和基層機構要在顯著位置張貼由省級及以上統一製作的宣傳壁報;凡是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開展的工作,一律要在宣傳材料顯著位置以醒目字體明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廣泛播放國家衛生計生委製作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益廣告;開展現場宣傳,實現轄區內社區和農村全覆蓋。

(三)充分發揮健康檔案載體作用提高使用率。各地要結合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盡快實現計劃免疫、婦幼衛生、精神衛生等現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聯通整合。

發揮健康檔案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狀況載體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完善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將每一次針對居民個體的服務及時錄入檔案;推動電子健康檔案與醫院、專業衛生機構、體檢中心等機構的疾病診療信息、健康體檢信息的聯通對接。

注重檔案的使用,將電子健康檔案與健康卡深度融合,通過網路平台、手機APP等,逐步將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發揮健康檔案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四)嚴格執行新版服務規范。各地要盡快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的要求開展工作,迅速將《規范》下達至縣區,確保從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人手一冊。對《規范》及時開展培訓,組建師資隊伍,改進培訓方式,注重培訓效果,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有關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銜接,做好工作部署。

(五)做好項目進展數據上報工作。要按照有關工作要求,做好信息系統培訓、信息系統試運行等工作,根據報表內容,按規定的報送周期和程序,及時准確上報,同時要加強用戶許可權管理,確保數據安全。數據上報情況將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的重要內容。

(六)確定補助水平完善資金支付方式。根據各地項目內容和任務以及工作重點,確定各項服務補助或購買服務支付標准,按照服務數量和質量撥付資金,不得簡單按照人口數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核定服務任務和補助標准、績效評價補助的基礎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縣級衛生計生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管理。

(七)嚴格開展項目考核。發揮考核導向作用,突出重點,加大居民感受較深的項目,如高血壓管理、健康檔案等權重。嚴禁對指標層層加碼,超出基層服務能力實際。免費提供避孕葯具項目和健康素養促進項目將一並納入中央對省級考核內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內部項目開展情況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個人收入掛鉤,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拓展資料: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14項內容。

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葯健康管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免費提供避孕葯具、健康素養促進。

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Ⅱ 基層如何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涉及每一位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在基層提高公共衛生意內識宣傳很重要容,同時提升基層人民的衛生修養,制定一些措施從幹部抓起,把公共衛生服務作為一項基層幹部指標來做,聯合衛生線條的單位深入社區,部門單位把衛生從根部進行衛生教育.

Ⅲ 淺談如何做好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質量

筆者所在區作為來山東省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現場會及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現場會參觀現場,2011年被省衛生廳命名為首批省級衛生應急示範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改變了基層醫療工作模式,也對基層醫療管理提出了挑戰,棗庄市市中區於2007年正式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重點從人員培訓、建章立制、強化監督考核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規范化建設,取得滿意的效果。

Ⅳ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2009年,國家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10類41項服務。這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覆蓋我國13億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

為使廣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政策和有關內容,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專家編寫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00問》,採用問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居民介紹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並對居民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可能會問到的一些問題作了解答。

1、什麼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答: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健康教育服務、預防接種服務、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3、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答: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誰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②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誰來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6、居民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要付費嗎?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7、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8、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我國13億多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元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9、什麼是居民健康檔案?

答: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狀況的資料庫。記錄著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遺傳史和生活、工作環境等狀況。從出生開始,記錄著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期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和預防保健管理信息;婦女人生各期,特別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與各時期患病時的醫療保健信息,等等。總之,健康檔案應是陪伴居民終生、全面、綜合、連續性的健康資料,它翔實、完整地記錄了居民一生各個階段的健康狀況以及預防、醫療、保健、康復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所有城鄉居民,凡是在社區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戶籍及非戶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區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自願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11、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對於居民個人,建立健康檔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居民看病時,醫務人員通過查看健康檔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所患疾病的檢查、治療及病情變化情況,從而對居民的健康狀況作出綜合評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健康檔案還將逐步實現計算機化管理,到那時,居民無論是在基層醫療機構還是到大醫院就診,可以通過計算機查看健康信息,減少重復檢查、用葯,降低醫療費用。醫務人員通過對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分析,還可以發現本轄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以便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樣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在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咨詢,或接受衛生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服務時,由基層醫務人員負責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工作需要,醫務人員還會走進社區、家庭開展建檔工作。

13、居民健康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答:居民健康檔案包括:

①個人基本情況。

②健康體檢記錄。

③兒童、孕產婦、老年人與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記錄。

④患病就醫時的有關接診、轉診、會診與住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14、建立健康檔案時主要詢問哪些內容?

答:一是詢問個人基本情況,包括:

①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醫療保險類別與血型等基礎信息。

②葯物過敏史、有害因素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遺傳病史、殘疾情況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農村地區還要詢問一些廁所、飲用水等家庭生活環境情況。

二是詢問居民當前健康狀況,包括:

①有無不適症狀。

②吸煙、飲酒、飲食習慣、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療情況。

④住院、手術、輸血等情況。

⑤預防接種情況。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葯情況等。

15、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內容主要包括:

①體溫、脈率、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等檢查。

②口腔、視力、聽力、運動功能等粗側判斷。

③皮膚、心臟、肺、腹部等一般體格檢查。

16、個人健康檔案的內容會被其他人得知嗎?

答:不會。在檔案建立和使用過程中,保護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個人隱私是醫務人員最基本的原則。在檔案建立和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填寫的相關記錄,都要求裝入居民健康檔案袋,統一存放,由專人負責管理。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地區,要求保護好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

17、什麼是健康檔案信息卡?有什麼用處?

答:健康檔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個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內容和用途包括:居民個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檔案編碼、患有的重要疾病、過敏史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還有所屬基層醫療機構的責任醫院、護士及聯系電話等。它主要用於居民在復診、轉診或接受健康管理時,方便醫護人員調取健康檔案。同時,慢性疾病患者應隨身攜帶健康檔案信息卡,在出現緊急情況時,便於周圍群眾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及時與家屬和責任醫院人員取得聯系。

18、什麼是健康教育服務?

答:健康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實施、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

19、健康教育服務對居民的健康有什麼好處?

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居民了解影響健康的行為,了解疾病的發生的傳播知識;讓居民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自覺地採納並養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務的對象是誰?

答: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轄區內所有居民,包括戶籍和非戶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務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答:①宣傳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公民健康素養促進活動。

②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0—6歲兒童家長、農民工等人群進行健康教育。

③開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鹽、戒煙限酒、控制葯物依賴、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魯菌病等重點疾病健康教育。

⑤開展食品安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水衛生、學校衛生、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

⑥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防災減災、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傳普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22、「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①基本知識和理念(25條),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裡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

②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34條),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等。

③基本技能(7條),如: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遇火災撥打火警電話119;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等。

23、生活行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幫助居民:

①正確認識和糾正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吸毒等。

②為居民設計個性化的合理膳食結構。

③針對居民個人制定科學有效的有氧運動計劃。

④消除精神緊張,進行健康心理疏導。

⑤對老、幼、孕、殘等重點人群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居家或出行時的安全防範措施等教育。

24、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層醫務人員會根據轄區居民重點疾病的發生、分布和流行等特點進行健康教育。

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腦卒中(中風)後遺症等常見慢性病,從生活方式、合理用葯、運動治療等方面進行健康指導。

②對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婦女常見腫瘤進行自我關注、參加普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積極治療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對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見傳染病主要從認識和防止疾病傳播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夠了解和認識這些疾病,達到對這些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的目的。

25、怎樣獲得健康教育服務?

答:地點: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候診區、診室、咨詢處以及社區、街道、鄉村、家庭等。方式:

①獲取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②觀看健康教育知識的錄像或光碟。

③閱讀健康教育宣傳欄。

④參加健康咨詢活動。

⑤收聽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

⑥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可從基層醫院人員那裡得到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講解。

26、什麼是預防接種?

答: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抵抗能力,得到對這種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能預防結核病;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等。

27、為什麼要開展預防接種服務?

答:通過給適宜的對象接種疫苗,使個體及群體獲得並維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漸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達到預防和控制特定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預防接種服務的對象是哪些人?

答: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 (包括傳染病人密切接觸者、老年人等)。

29、預防接種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答:①預防接種管理。醫務人員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卡等兒童預防接種檔案。採取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每半年對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部分省份或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應急接種或疫苗強化免疫接種。

③對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兒童進行處理和報告。

30、什麼是國家免疫規劃?

答: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規劃,使用有效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所制定的規劃。按照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接種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衛生文明水平。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風腮疫苗、流腦A群疫苗、流腦A+C群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這些疫苗可用於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等15種傳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區才接種,如: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樣建立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有什麼用?

答: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家長盡早攜帶《新生兒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卡》,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領取接種證和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

接種證是個人規范接受免疫接種的記錄和憑證。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後,家長要長期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千萬不要丟失。

32、兒童怎樣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答:①家長或監護人按照兒童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通知上所指定的時間、地點,帶領兒童並攜帶預防接種證,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②接種前,基層醫務人員要核對兒童的預防接種證,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告知接種的疫苗品種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規定疫苗的預防接種前,醫務人員會再次核對信息之後才可以給兒童注射。

④兒童在注射後要觀察半小時,沒有問題方可離開。

⑤醫務人員與家長或監護人預約下次注射的疫苗種類、時間、地點。

33、什麼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發現和處理?

答:異常反應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後出現的葯物不良反應。這種反應僅在個別人中發生,需要嚴密觀察。如果出現高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異常情況,請及時向疫苗注射單位的醫務人員咨詢,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就診。

34、0—6歲兒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答:(1)新生兒訪視(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3)嬰幼兒健康管理(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35、0—6歲兒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麼好處?

答:0—6歲兒童健康管理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長基礎。醫生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特點,開展兒童保健系列服務,以保障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通過對兒童健康檢測和重點疾病的篩查,還可以對兒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和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36、為什麼要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

答: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是為了從出生開始就記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和各種健康狀況,包括生命體征的變化,如:體格發育、智力發育、牙齒發育、喂養情況、聽力、視力、疾病的轉歸等。它是以健康檢查為基礎的動態記錄,為醫生對孩子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依據。因此,請家長如實反映兒童健康情況,並保管好手冊。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答:新生兒出院1周內,兒童保健醫生會到家中對新生兒進行訪視。包括:(1)觀察和詢問兒童出生及疫苗接種的情況。(2)了解新生兒出院後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等情況。(3)醫生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的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4)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5)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的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針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還要提醒家長做新生兒疾病篩查。

38、新生兒家庭訪視有什麼好處?

答:新生兒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時期。因此,新生兒是兒童保健的重點時期。通過家庭訪視,家長可以接受醫生的直接指導,學會母乳喂養、新生兒日常護理和疾病的預防等科學育兒的方法及技能。另外,醫生通過訪視,了解新生兒和母親的健康情況,並通過體格檢查,為寶寶做出居民健康檔案的第一份健康記錄。

39、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新生兒滿28天以後,家長或監護人帶著新生兒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滿月隨訪。包括:(1)詢問新生兒一個來月的喂養、發育、和疾病等情況。(2)對滿月嬰兒進行體重、身長的測量和體格檢查,評價新生兒的發育。(3)給新生兒注射第2針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導。

40、嬰幼兒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需要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一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3)進行每日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查。(5)在6、12、24、36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6)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1、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4-6歲的學齡前兒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飲食、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對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做血常規檢查和聽力篩查。(3)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2、婦女懷孕後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務?

答:婦女懷孕後,從產前、孕期全程到產後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產後訪視。(5)產後42天健康檢查等健康管理服務。

43、《孕產婦保健手冊》包括哪些內容?

答:包括孕產婦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及一般的體檢,包括婦科檢查和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型肝炎檢查,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行血糖、陰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學試驗、艾滋病(HIV)抗體檢測等實驗室檢查。

Ⅳ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來務項目有14項內容自。即:

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葯健康管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免費提供避孕葯具、健康素養促進。

(5)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擴展閱讀: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服務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2、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Ⅵ 關於怎樣做好基層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論文

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專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屬乙出現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暗喻甲是乙出現是、成為如:那又濃又翠的景色

Ⅶ 如何加強基層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一)加強編制管理,充實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按照有關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標准核定編制總量。在編制總量內,通過調整結構,將有限的編制資源用於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保障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編制急需。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會同機構編制部門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量、床位數、常住人口變化等因素,在編制總量內每年動態調整各單位編制數,為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提供人力保障。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輔助性崗位、後勤崗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

(二)科學設崗,優化人員結構。進一步落實「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根據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發展需要,動態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提高中高級崗位佔比。對優秀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按照有關規定使用特設崗位予以聘用。逐步建立起科學設崗、統籌管理、動態調整的崗位管理機制,實現崗位和人員之間最佳配比,發揮好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作用,提升勞動效率。

(三)進一步完善公開招聘政策,引進實用人員。堅持公開招聘的基本政策,積極探索多渠道引進人才的方式方法。根據五大功能區的實際情況,對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醫學門類專業人員或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可採取公開(考核)招聘+服務年限的方式招聘。具有中級職稱及以上或急需緊缺專業的人員可採取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招聘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組織公開招聘醫學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專場會,積極探索分散招聘、專場招聘、院校招聘等多種形式,為基層招聘人才。

(四)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留住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充分保障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勞動報酬。落實國家對艱苦邊遠地區工作人員的待遇傾斜政策;探索設立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崗位生活補助,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待遇,重點向農村和條件艱苦地區傾斜;區縣政府應將符合公租房政策的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優先予以保證;結合城鎮化進程和衛生布局調整改革,科學規劃和大力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周轉宿舍建設和管理。建立人才流動機制,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可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交流,鼓勵多點執業,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一般注冊 1 個執業地點,也可以根據需要多點注冊執業,允許在注冊全科醫生執業范圍以外注冊專科執業范圍。

(五)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職稱評價體系,暢通人員晉升通道。 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職稱評價體系,制定符合全科醫生和基層醫療特點及衛生人才成長規律的職稱申報條件和評價標准。組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出台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職稱評聘辦法、重慶市全科醫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和評價標准,重點考察基層醫療全科醫生基本診療服務技術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量和質量。其他專業的衛生人員繼續堅持量化評審、同行評審和分類評審。

(六)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機制,確保經費保障。區縣政府要貫徹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並按相關規定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調整專項資金結構用於衛生人才資源開發。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要把業務總收入的2-5%用於人才培養、選拔、引進和獎勵。各地各單位要整合衛生人才培訓資金,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同時要加強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Ⅷ 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摘 要】本文對影響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簡要分析,並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如何加強和完善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
基層醫療機構主要職能為承擔社區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但隨著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進一步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不斷增加,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基層醫療機構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其服務能力的提升,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並就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服務能力進行探討。
一、影響和制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人才存量不足,業務發展受限。就我單位而言,缺編人員占總編制近1/5,聘用人員佔在崗人員的近30%.總量不足、職稱偏低、聘用比例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阻礙了玄武衛生的可持續發展。
2.公衛任務漸多,質與量成矛盾。由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不斷增加,目前的十二大類45項任務中的指標要求還在不斷提高,基層單位公衛醫生數量和人員素質無法適應公衛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導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Ⅸ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為三大類人群共提供14項服務

1、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

2、健康教育

3、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4、衛生計生監督協管

5、0~6歲兒童健康管理

6、孕產婦健康管理

7、老年人健康管理

8、中醫葯健康管理

9、預防接種

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壓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12、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

13、免費提供避孕葯具

14、健康素養促進

其中1-4項為針對所有人群的服務;5-9項為針對特殊人群的服務;10-12項為針對患病人群的服務。有部分有條件的地方在開展: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僅限於發現有精神病後建立檔案,做記錄、隨訪,其他均是轉到規定有條件的單位);

2、孕產婦健康管理(除產後訪視)。

(9)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擴展閱讀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服務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2、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閱讀全文

與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