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寧夏馬鞍山甘露寺

寧夏馬鞍山甘露寺

發布時間:2020-12-27 07:02:48

A. 寧夏馬鞍山甘露寺在哪

在靈武市區北30公里的群山懷抱中,歷史留下的痕跡星星點點:有古人類留下的二道溝岩畫,有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還有一座蜚聲區內外的千年古剎坐落其間,這便是寧夏四大名剎之一馬鞍山甘露寺。

馬鞍山的得名

傳說北宋寶元年二年(1039年),大將狄青西征時與犯邊的西夏軍隊對峙在靈州橫城堡一帶,由於長途跋涉,當時宋軍人困馬乏、糧草不濟。在進退兩難之際,狄青漫步走出軍帳,苦思破兵之計,忽見山下有一破舊姑子庵,狄青進入庵堂,虔誠地說:「如得菩薩指點,大破敵軍,狄青願重修寺廟,再塑金身。」晚上,狄青伏案鬱郁沉睡,恍惚看見觀世音菩薩騰雲駕霧而來,站在五彩雲頭手執佛禪說:「何不利用地貌偽裝糧草和馬鞍呢?」說完打開一小瓶,用手指蘸甘露灑往狄青,隨後飄然而去。狄青一夢驚醒,出門向對面起伏的山巒觀察了一番,恍然大悟,心生一計。狄青命令士兵把山坡依地形用草席覆蓋,裝扮成糧草垛形狀;又趕制無數馬鞍,散布於山坡;還把馬糞撒進黃河,順水飄流。當時西夏部隊摸不清軍情,只見宋軍糧草成垛,馬鞍漫山遍野堆積如山,每日黃河水中馬糞漂流不止。西夏部落首領開始疑惑,斷定宋軍已調集千軍萬馬,糧草充足。當即下令,緊急撤退。狄青隊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後來,狄青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姑子庵舊址為基礎,擴建了這座寺廟,取名甘露寺,該地則被稱為「馬鞍山」。靈武民間流傳「先有姑子庵,後有甘露寺」的傳說,即由此得來。

甘露寺的建築

遠眺甘露寺,氣勢磅礴、巍峨壯觀,座座山巒環繞四周,微風送來晨鍾暮鼓。甘露寺院牆依馬鞍山而建,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群坐北面南,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自上而下層層相疊。走進山門進入前殿,內塑彌勒佛像、韋陀佛,向里是中殿,內塑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釋迦,最北上高台是後殿,兩側各一配殿,內塑華嚴三聖:釋迦、文殊、普賢,塑像千姿百態,形態逼真。配殿兩側是僧眾住房與膳房相對而立。遊人拾階而上,穿越天王殿、下殿、中殿,逐步登高。菩薩頂建在馬鞍山頭北端,地勢險峻,氣勢巍然,是一座仿宮延式密檐歇山頂三層建築。四方高台,重檐歇山、玉踩斗拱,朱紅大柱、金碧輝煌,登閣極目,無限風光奔涌而來。在寺院東部,建有磚制「多寶塔」一座,高約7米。寺院東西兩側,星羅棋布建有歷代圓寂高僧塔林50餘座。甘露寺四周群山起伏,連綿無際。真是「雄閣飛來峭壁留,層巒高處最清幽!」登臨此山,遠離塵緣的禪思心境油然而生。

甘露寺的歷史

馬鞍山始建於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後來被毀。據《嘉慶靈州志跡》記載:馬鞍山,靈州山名,在州東北50里,因形似馬鞍,故名。「文革」時期,從拆毀的磚塔中發現兩方石碑,據碑文記載,甘露寺建於明代,原名「甘露庵」。清康熙六年(1667年),一位名叫效興的廣東游僧途經此地,見寺廟破舊,土地甘旱,民不聊生,在寺東南十里挖掘出一眼泉水井,四處募捐數年後重新建起寺廟,當時寺廟主持為慶陽和尚本靜。為祈求天降甘露,造化百性,故改名為「甘露寺」。民國十二年(1923年)對甘露寺重新進行了修葺擴建。解放前,甘露寺居住和尚6名,主持有聖寬、仁傑、果芳等。「文革」中寺廟毀於一旦,僧人被遷入生產隊。1979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介信、妙相、法亮、法惠等僧眾重歸甘露寺,陸續重建寺廟。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大帝御駕親征叛軍噶爾丹,來到臨河橫城一帶。康熙皇帝登高向西遠眺,黃河如同巨大的白色飄帶,橫貫南北;北面沙漠如海,連片的果園猶如一顆翡翠鑲嵌在金色的大漠之中;舉目東望,蜿蜒崎嶇的明長城就像一條匍匐在茫茫壁戈中的巨龍,千曲萬盤,綿延千里;回首南看,一望無際的條田綠洲,低山丘陵迤邐起伏,甘露寺隱約呈現在馬鞍山中。康熙被這金沙綠原、長城古堡、曠遠寂靜的塞外美景所陶醉,於是在橫城即興寫下「歷盡邊山再渡河,沙平岸闊水無波。湯湯南北勞疏築,唯此分渠利賴多」的著名詩句。

甘露寺的廟會

馬鞍山甘露寺按照佛教儀規舉行正常宗教活動,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為傳統廟會,其中以四月初八廟會最為隆重、盛大。甘露寺主持釋耀正1964年出生於銀川,大學學歷,他身兼自治區佛教協會會長、自治區九界政協常委等職。近年來,釋耀正帶領僧人及信眾募捐數百萬元,修建了漢白玉牌坊和一條4公里長的柏油路,方便了信眾和來往遊客。在寺院及周邊荒漠種植刺槐、臭椿、檸條等樹種6萬余株,擴建了寺院建築,通上電和自來水。每逢廟會,來自寧夏、內蒙古、陝西的朝山觀光者接踵而來,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如今的馬鞍山甘露寺,已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成為景色獨特的旅遊勝地。

B. 馬鞍山甘露寺的介紹

馬鞍山甘露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北部臨河張臨河村,甘露寺西面黃河,東鄰陝西,北接內蒙,三面環山。寺坐北朝南,建於士丘山上,居高臨下,眼界極為開闊。全寺佔地近30畝,是一座具有傳奇歷史的著名寺院。

C. 在寧夏靈武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水洞溝古文化遺址、三道溝文化、橫城堡、漢墓群、馬鞍山甘露寺、陣河塔、鴛鴦湖及眾多的清真寺等旅遊景點

D. 馬鞍山甘露寺的介紹

在靈武眾多的古跡中,馬鞍山甘露寺的知名度是在民間最高的一個。由於當地干版旱少雨或家中不順祈權求平安或到此祈福求子,據傳,都很靈驗,因此馬鞍山的名氣和香火一度十分興盛,久而久之,馬鞍山也有了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廟會,香客信徒自四面八方雲集一處,來到這一勝地,或上香、或還願或趕熱鬧;唱戲的、經商的、耍猴的……自發形成的這一盛會,從古到今,傳承了當地民間純朴的風土人情。
馬鞍山甘露寺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周環群山,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自上而下層層相疊,主體建築有菩薩頂、上殿、中殿、下殿和配殿構成,左右為方丈膳食用房數十間,甚為壯觀。遊人拾階而上,逐步登高。菩薩頂建在馬鞍山頭北端,地勢險峻,氣勢非凡,是一座仿宮廷式密檐歇山頂三層建築。四方高台,重檐歇山,玉踩斗拱朱紅大柱,金碧輝煌,各殿內神像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山宇下綠洲襯托著黃河滾滾北流,四周群山起伏,綿綿無際,風光無限。
據《靈州志跡》記載:「馬鞍山,靈州山名,在州東北50里,因形似馬鞍,故名。」

E. 寧夏銀川的風景名勝古跡

馬鞍山甘露寺、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中華回鄉文化園、滾鍾口風景區、鳴翠湖等。

1、馬鞍山甘露寺

馬鞍山甘露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北部臨河張臨河村,甘露寺西面黃河,東鄰陝西,北接內蒙,三面環山。寺坐北朝南,建於士丘山上,居高臨下,眼界極為開闊。全寺佔地近30畝,是一座具有傳奇歷史的著名寺院。

2、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是集觀光、娛樂、休閑、餐飲、購物於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由作家張賢亮於1993年9月21日創辦。

鎮北堡西部影城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主要景點有明城、清城、老銀川一條街等多餘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 。

3、中華回鄉文化園

中華回鄉文化園位於銀川市永寧縣納家戶清真大寺北側,緊臨京藏高速公路永寧出口處,依託古老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和回族風情濃郁的納家戶村所建,以展示回族、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農耕與商貿文化為特色。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

4、滾鍾口風景區

滾鍾口,在銀川市西北3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古為賀蘭山勝境之一,現是寧夏最著名的避暑、游覽勝地。滾鍾口,俗稱「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環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鍾。在景區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鍾內懸掛著的鍾錘,人稱「鍾鈴山」,「滾鍾口」由此得名。

5、鳴翠湖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西距銀川市區9公里,東臨黃河3公里,距離銀川河東國際機場5公里。是我國首批、全國第三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也是西部地區黃河流域首家濕地公園。

F. 馬鞍山甘露寺的甘露寺的建築

遠眺甘露寺,氣勢磅礴、巍峨壯觀,座座山巒環繞四周,微風送來晨鍾專暮鼓。甘屬露寺院牆依馬鞍山而建,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群坐北面南,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自上而下層層相疊。走進山門進入前殿,內塑彌勒佛像、韋陀佛,向里是中殿,內塑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釋迦,最北上高台是後殿,兩側各一配殿,內塑華嚴三聖:釋迦、文殊、普賢,塑像千姿百態,形態逼真。配殿兩側是僧眾住房與膳房相對而立。遊人拾階而上,穿越天王殿、下殿、中殿,逐步登高。菩薩頂建在馬鞍山頭北端,地勢險峻,氣勢巍然,是一座仿宮延式密檐歇山頂三層建築。四方高台,重檐歇山、玉踩斗拱,朱紅大柱、金碧輝煌,登閣極目,無限風光奔涌而來。在寺院東部,建有磚制「多寶塔」一座,高約7米。寺院東西兩側,星羅棋布建有歷代圓寂高僧塔林50餘座。甘露寺四周群山起伏,連綿無際。真是「雄閣飛來峭壁留,層巒高處最清幽!」登臨此山,遠離塵緣的禪思心境油然而生。

G. 寧夏銀川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銀川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兩個,一個是影視城,一個是水洞溝,國家4A級景區有內9個:賀蘭山岩畫,賀容蘭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夏陵,黃沙古渡,鳴翠湖,回鄉文化園,黃河橫城,軍博園,張裕摩塞爾酒庄,國家3A級景區有7個:閱海國家濕地公園、森淼生態旅遊區、寧夏園藝產業園、巴格斯酒庄、靈武長流水、西夏風情園、寧夏志輝源石。

H. 想知道: 寧夏回族自治區 馬鞍山甘露寺 在哪,從銀川怎麼走

是河東機場附近的那個甘露寺么?如果是的話,因為你不是本地的,不認識版路,本地權的沒去過那邊的也不一定知道怎麼去,但是給你個好建議就是,直接打車去,想省錢,就到民航大廈坐大巴到機場打車,那個甘露寺距離河東機場比較近。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I. 馬鞍山甘露寺的甘露寺佛教音樂

2009年5月20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獲悉,文化廳組織專家對全區20個縣(市、區版)申報的90個項目權進行評審,最終傳統音樂——靈武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樂等31項入選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目前,寧夏公布的第二批31個區級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中,新入選項目23項,另有已進入第一批區級非遺名錄的8個項目新增的申報地區,擴展進第一批區級非遺名錄。

閱讀全文

與寧夏馬鞍山甘露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