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超大暴雨的歷史上的特大暴雨
桂林歷史上的特大暴雨
宋崇寧四年(1105)六月(7月)洪澇,平地水深1丈。
次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0日)大水,水位(151.50米)記於芙蓉石上。
元至正元年(1341) 灕江洪水泛濫,平地水深達2丈余。
至正八年(1348) 五月初四日(6月1日)暴雨,灕江邊水深2丈余,漂沒屋宇人畜。
清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6月15~16日)連日暴雨,江水猛漲,淹沒沿江兵營、民舍、田園。
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十一日(5月11日)洪水,水位比宋崇寧五年(1106年)那次還高1尺多(花橋東頭水位151.88米)。
乾隆五十九年(1794) 五月十八至二十七日(6月15~24日)連日大雨,江水猛漲,民房多塌。
光緒十一年(1885)五月初二日(6月14日) 江水猛漲2丈余(城東水位148.58米),倒灌城內,初四日(16日)水退。洪水從文昌、伏波、行春門灌入城內,塘水隨河水猛漲,溢入民房,人們皆驚慌登房瓦據屋脊以待救,沿河房屋倒塌,人畜淹沒,損失慘重,後有人在木龍石塔上刻石記下此次洪水水位。
1913年6月17日灕江大水,桂林大飢。三倉局總辦蒲壁會同地方團體呈准開倉平祟,發陳谷數百萬斤。
1915年8月灕江洪水,水位147.74米。
1927年是年桂林大水兼蟲災,受水災戶7311戶。
歷史上的濟南水災紀實
決口漫溢的時間,夏末秋初雨季最多,凌汛和桃汛期也常有漫溢決口。澇災則因內河排水不暢而形成。小清河是歷城、章丘縣的主要排水河道,干支流泄洪能力嚴重不相適應,致使沿河耕地遇大雨即澇。長清、平陰縣的內河注入黃河,然而雨季受黃水頂托,積水往往排不出去,形成內澇,同時黃河水又要在長清、平陰沿黃一帶滯洪,時常造成大面積的耕地被淹。濟南市每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大於或等於50毫米)日數為1.7~2.4天。其中,平陰縣2.4天,濟南東郊2.3天,濟南北郊2.2天,章丘縣1.9天,長清縣1.7天。暴雨多出現在6~9月份,7、8兩月是暴雨集中期,平均為1.1~1.9天,佔全年平均暴雨日數的65~78%。由於暴雨強度大,往往造成洪澇災害,直接威脅農業的豐產豐收,嚴重時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
暴雨山洪成災紀實
1914年濟南暴雨,河(小清河)溢。
1926年夏,長清淫雨三晝夜不止,房屋倒塌。
1930年夏秋之交,長清大雨如注,平地水深數尺,秋禾淹沒。
1931年六七月,平陰大雨,壞民廬舍,禾稼淹沒大半。
1935年七月初一晨,山洪驟至,章丘縣文祖鎮南大寨等7個村莊猝不及防,受害最重,南大寨被沖毀房屋1000餘間,淹死22人,黑峪口村20餘戶住房全部被洪水捲走。平陰縣秋季大雨不斷,窪地受澇。
1937年汛期黃河漲水,與支流玉符河高水相交,於段店鎮宋家橋附近潰決500米,黃水倒灌,玉符河漫溢,濟南北商埠及張庄飛機場一帶均被水淹。歷城、章丘各縣村莊亦遭波及。平陰縣黃河大水漫灘,沿黃受災。
1942年7月15日,濟南市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市區水災。
1946年8月17日,章丘縣西巴漏河山洪暴發,北鳳段最大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秒,導致綉江河下游3處決口,淹沒土地2700萬公頃。
1949年7月3日,章丘縣相公庄一帶夜降大雨,平地水深半尺,沖塌房屋360間,砸死3人,沖毀農田266.7公頃。7月11日夜又降暴雨,漯河決口10餘處,23個村莊被淹。
1951年7月25日,平陰縣降暴雨190毫米,窪地積水。匯河、黃河大水,全縣水災面積1萬余公頃,倒塌房屋1716間。
1952年6月7日,濟南市區大雨兩小時,南山洪水沖下,沖毀巽安水門,大水灌入東關一帶民房。自來水廠、發電廠受洪水侵襲,馬鞍山以東的山洪沖塌齊魯大學(今醫學院)以西民房10間,經西圍壕直灌北坦,將林祥橋及以北木橋及數十間民房沖毀。四里山以西的山洪,由王家莊漫過經十路,湧入西圍壕,又由北坦及生產路溢出,沖毀北園農作物。被水淹後的城區馬路,淤泥達20厘米。
1953年7月中旬,平陰縣大雨,匯河兩岸南北長20里、東西寬3里一片汪洋,陳屯村內水深1米多,窪地水深兩米,淹地2700萬公頃。
1955年7月11日黎明,章丘縣突降暴雨,南山洪水驟下。橫河、趙庄一帶99座緩水攔沙壩,除26座較為完整,其餘皆被沖毀。29戶居民被淹,沖倒房屋24間,沙石壓地155公頃,坍堰2800餘條。
1962年7月13日,濟南市區驟降特大暴雨,降雨量為自1916年有降雨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據雨量站記錄,無影山298.4毫米,黃台板橋231毫米,青島路(水利廳)219毫米,全市平均為250毫米。洪水成災的地區有:槐蔭區的營市街,市中區的至德街,天橋區的北坦、工人新村及北園。歷下區的山水溝及東關仁智街一帶受災最重。以上區域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洪水淹沒1~2.5米,一般街道的過水也達0.3米,徑流水匯集的街道,如經一路東端,水深達1米。因水情變化急劇,許多防洪建築物失去控制,災情逐漸擴大。76家工廠被迫停產,26座橋梁、36座涵洞被沖毀,干線鐵路火車停駛,城市一度停水停電。歷城縣共淹沒土地1.47萬公頃,北園受災最重,淹沒土地1100餘公頃,佔全部耕地的66%。1962年自7月中旬始,章丘縣淫雨46天,為10年來未遇。8月12日,胡山、文祖、垛庄一帶降雨200~300毫米,綉江河水暴漲,決口20處。同時小清河水位猛漲,多處決口,造成道路阻隔,電話中斷。全縣受災面積近4萬公頃,成災農田2.67萬公頃,糧食減產2391萬公斤。
1963年7月15日歷城縣董家區遭暴雨襲擊,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有11個公社積水嚴重,最深處1米以上,一般為0.5米,積水面積0.39萬公頃,倒塌房屋275間。1963年7月22日早4時至11時,濟南市普降暴雨,雨量分別為:柳埠190毫米,卧虎山172毫米,狼貓山110.5毫米,黃台板橋132.1毫米,西郊120毫米,市區130毫米。因雨量集中,山洪暴發,市區排洪溝水位陡漲漫溢,迎仙橋北壇一帶水深達1米以上。緯十二路南北大槐樹、東關雙龍街、報施街至北園一帶積水1米以上。全市有6處河道決口,沖毀水庫1座、橋梁8座。5600餘戶進水,倒塌房屋1350間,死亡9人,砸傷10人。市區4家工廠停產、13家半停產。津浦、膠濟鐵路路基沖毀兩處,白馬山站五股道毀四股,造成停車6小時,市內公共汽車全部停駛近3小時。歷城縣淹沒土地1.2萬公頃。
1964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陰雨連綿,平陰縣水淹面積近1.3萬公頃,成災1萬余公頃,倒塌房屋9148間,沖毀水庫1座、塘壩37座、橋涵6座,沖毀地堰9800條。1964年全市性大澇,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長清、歷城、章丘縣均為歷史最高值。當年7月末至9月中旬近50天內,歷城縣和濟南市郊區降雨量為1090毫米。9月12日一次暴雨,大部河道漫溢,郊區水深達1米以上。
1973年7月4日暴雨,平陰康王河多處決口,沿黃窪地積澇,全縣水災面積0.31萬公頃。
1978年7月暴雨,平陰康王河決口,匯河大水,孝直、孔村、店子3個公社受災面積0.33萬公頃。
1979年7月19日,章丘縣文祖、胡山一帶山區遭暴雨襲擊,1小時降雨150毫米,山洪傾泄,沖毀橋涵8座、地堰3800餘條,沖走樹木21萬株,受災梯田453公頃。
1980年7月27日,平陰縣大到暴雨,洪範池兩小時降雨185毫米,倒塌房屋600餘間,積澇面積2000公頃。
1983年4月25日,平陰縣東阿、舊縣兩公社降雨186毫米,城關、欒灣、孔集等處降雨130~140毫米,麥田積水3133公頃。同時大風,小麥倒伏4667公頃。
1985年7月24日長清暴雨,歷時3小時,平均雨量160毫米,降雨中心在界首、北馬套、店台三村,雨量為200毫米。河水漫溢,山洪暴發,沖毀公路0.5公里,渡槽2座,護河堰150米,地堰1451條,糧田20公頃,民房15間,廠房16間,經濟損失5.7萬元。1985年7月29日歷城縣柳埠區突降暴雨,暴雨中心在窩鋪,最大雨量為249.4毫米。由於三川匯流,最大瞬時入卧虎山水庫流量達639立方米/秒,庫內水位猛漲。8月8日在吳家堡鎮北店子兩處決口,長清縣平安店鎮50個村莊被淹,毀壞房屋835間,淹地0.34萬公頃,淹沒機井228眼。
平樂歷史最大暴雨
我的家鄉桂林平樂縣位於桂林市東南部,是灕江、茶江、荔江的匯聚之處。6月11日至12日,桂林中北部地區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致使三條江河水位迅猛上漲。隨著三條江河的洪水不斷匯入桂江,桂江水位快速上漲,13日7時前後,河水開始漫過堤岸,湧入岸邊街道。 縣里上歲數的人說,這次洪水「大得嚇人」,縣城幾乎全部受災,記憶里還從未有過。縣政府的幹部說,這是建國以來平樂縣經歷的最嚴重水患。13日18時,桂江水位達到105.19米,超出警戒水位7.1米。又經過4個小時的上漲,水位於22時前後突破當地歷史紀錄:105.39米。此時,縣里的建築已被水淹沒了一層半至兩層。 洪水把平樂縣層層圍裹。縣城斷絕了與外界的陸路聯系,成為一座「孤島」。
台灣歷史上的特大暴雨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台灣不是寶島而是災難之島,命運多舛與其所居位置有關。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殊,常飽受人禍與天災的威脅,由於坐落於西太平洋極重要的經濟、戰略以及交通樞紐的地位,使之成為列強覬覦的目標,因此在歷史上,台灣的統治者經常更替;同時居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及台風經常過往的位置,更使台灣不時遭受老天爺無情的摧殘。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重大傷亡,民眾記憶猶新;歷年台風所造成的作大水(水災)毀屋斷樹、奪走人命。
桂林歷史上的特大暴雨
1937年6月桂林水災,飢民2.3萬餘人。
1942年5月25日灕江水位陡漲,數千戶居民受災。
1946年5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私人代表哈里遜上校飛抵桂林,了解水災情況。7月6~7日連日大暴雨,外洪內澇,城內外盡成澤國。
1947年4月1日1時許,狂風大作,傾盆大雨,崩塌房屋5間,死4人,傷18人。
1949年6月27~29日暴雨成災,全市交通斷絕。桂花園、訾洲、蘿卜洲等處水漫屋頂,正陽路、文明路等低窪處盡成澤
1952年6月6日灕江上游山洪暴發,灕江水位達147.43(一說152.79)米。 1800餘戶、5800多人受災。
1966年6月21日南郊暴雨,3個小時雨量達106毫米。相思江水猛漲,雁山公社7300多畝田地和30多間房屋被毀。
1974年7月16日灕江大洪水,最高水位146.80米。市區3O條街道被淹,5000多戶居民受災;郊區75個大隊受到不同程度災害。洪水持續3天3夜方退。
1976年7月8~12日桂林大水災,最高水位146.94米。受災工廠19個,損失75.7萬元;受災水田31652畝、旱地4733畝、菜地2282畝。
1978年5月16~17日連降大雨成災,農作物受淹30543畝,受災嚴重的6339畝。
1987年,象鼻山水月洞標記: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洪水位在此線下三十厘米。
1992年灕江洪水水位147.11米。
1994年6月17日灕江洪水水位147.06米。
1996年7月18日灕江洪水水位146.86米。
1998年6月24日16:42灕江洪水水位147.70米。
1999年7月11日18時30分桂江桂林水文站出現洪峰水位146.49m
2003年6月27日9時30分洪峰水位147.09m
2007年6月7日洪峰水位147.01m
歷史上的黃河特大暴雨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歷史上黃河兩岸以水災嚴重而著稱,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災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黃河水災主要在下游,集中表現為頻繁的洪水決口泛濫和河流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洪災的特點是,決口頻次高,淹沒面積廣,水淹沙壓災情重,經濟損失大,後果嚴重,影響深遠。歷史上的重大洪澇災害事件有:
一、下游水災: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的年份有543年,達159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圍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區涉及黃淮海平原的冀、魯、豫、皖、蘇五省25萬平方公里,1億多人口。
1933年洪水。1933年8月,黃河中游干支流發生洪水,陝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黃河下游南北兩岸決口50餘處,淹沒河南、山東、河北和江蘇四省30個縣,死亡1.27萬人。
1958年洪水。1958年7月,黃河中下游發生洪水,花園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這場洪水峰高量大,來勢兇猛,京廣鐵路中斷,在河南、山東兩省200萬防汛大軍防守下,確保了黃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1982年洪水。1982年8月,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發生洪水,花園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下游灘區除原陽、中牟、開封三處部分高灘外,其餘全部被淹,共淹沒灘區村莊1303個,耕地217.44萬畝,倒塌房屋40.08萬間,受災人口93.27萬。
二、上中游水災:黃河上游地區的洪水災害,主要發生在蘭州市河段及寧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於上游地區暴雨少,洪水出現頻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過去這些地區人煙稀少,經濟不發達,所以洪水災害較下游為輕。黃河中游的龍門至潼關河段,兩岸為黃土台原,有灘地100多萬畝,洪水漫灘時成災。三門峽水庫建成運用以後,渭河下遊河道淤高,洪災加重。
1981年上游洪水。198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上游連降30多天連陰雨。經劉家峽水庫調蓄後,9月15日蘭州中山鐵橋洪峰流量為5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沒農田4萬余畝,倒塌房屋3589間,造成蘭州市12萬多人、數十個廠礦企業受災。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黃河中下游遭遇了罕見的「華西秋雨」天氣,渭河流域先後出現了6次洪峰,8月30日咸陽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咸陽、臨潼和華縣站均出現歷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決口8處,56.25萬人受災,遷移人口29.22萬人,受災農田137.8萬畝,倒塌房屋18.72萬間。
② 強降雨致8省區176萬人受災,具體損失情況如何
【強降雨致8省區176萬人受災】據中國減災官微消息,月2日以來,江南、華南及貴州南部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貴州南部、廣西中北部、廣東中部和南部沿海、湖南中東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北部、福建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廣西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局地250~450毫米,廣西桂林局地500~521毫米;其中6日,廣西桂林和賀州、湖南永州、廣東韶關和清遠、江西贛州等局地出現大暴雨,廣西桂林永福縣等局地特大暴雨(250~330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50~116毫米。
江西省減災委、省應急管理廳於6月6日8時啟動省級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會同省財政廳派出聯合工作組趕赴萍鄉等地查災核災,指導當地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同時,緊急下撥1400餘件(床)棉被、毛毯、折疊床、竹席等救災物資,商省財政廳研究下撥省級應急救災資金,支持災區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和抗災救災工作。
③ 風雨青商情 大愛抗洪災什麼意思
風雨青商情 大愛抗洪災:安徽省青年徽商商會為災區捐贈物,「哪裡有困難,我們就到哪裡」。安徽省青年徽商商會愛心捐贈在行動。連日來的強降雨已造成合肥、滁州、...「哪裡有困難,我們就到哪裡」。安徽省青年徽商商會愛心捐贈在行動。連日來的強降雨已造成合肥、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0市59個縣(市)不同程度受災。位於安徽省中部,臨近長江的巢湖,也是此次暴雨中受災狀況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安徽省青年徽商商會在知曉了巢湖受災地區物資告急的消息後,在執行會長李朋民、方興的帶領下,以及巢湖市委常委、副市長王俊生的陪同下,於7月9日下午兩點半趕赴災區捐贈物資。
作為合肥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巢湖具有著地理位置上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連日的強降水不僅導致巢湖地區交通癱瘓,也使得大面積區域房屋、農田毀損,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作為聚集安徽省眾多優秀企業家的安徽省青年徽商商會,在災情發生後便立即行動起來,積極響應省工商聯關於各市及直管縣工商聯、各行業商協會、安徽異地商會、異地安徽商會要齊心協力投身抗洪搶險救災的號召,先後在三河鎮、宣城市等受災嚴重的地區給抗洪搶險的戰士捐獻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資。
④ 各地強降雨災情如何
6月2日以來,江南、華南及貴州南部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災害造成江西、湖南、廣西等8省(自治區)45市(自治州)200個縣(市、區)176.3萬人受災,具體情況如下:
1、浙江
衢州市常山、柯城、開化等4個縣(區)4800餘人受災,5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近100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近9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000餘萬元。 福建 三明、南平、福州3市14個縣(市、區)2.9萬人受災,33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近9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800餘萬元。
2、福建
三明、南平、福州3市14個縣(市、區)2.9萬人受災,33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近9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800餘萬元。
3、湖北
咸寧市通山縣9200餘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近6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0餘萬元。
4、湖南
長沙、株洲、湘潭等10市(自治州)28個縣(市、區)25.5萬人受災,2人死亡,4人失蹤,1.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600餘人需緊急生活救助;400餘間房屋倒塌,2400餘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5.5千公頃,其中絕收1.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
5、廣東
韶關、肇慶、陽江等4市11個縣(市、區)1.7萬人受災,12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2.5千公頃,其中絕收近1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
(4)安徽馬鞍山暴雨受災情況擴展閱讀:
受災情況:
6月2日以來,江南、華南及貴州南部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貴州南部、廣西中北部、廣東中部和南部沿海、湖南中東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北部、福建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廣西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局地250~450毫米,廣西桂林局地500~521毫米。
其中6日,廣西桂林和賀州、湖南永州、廣東韶關和清遠、江西贛州等局地出現大暴雨,廣西桂林永福縣等局地特大暴雨(250~330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50~116毫米。
強降雨引發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造成茶葉、辣椒等作物不同程度受災,城區道路、村莊出現積水,部分水產養殖設施被沖毀。
⑤ 今年安徽洪水最嚴重的是那幾個市
今年安徽洪水最嚴重的有阜陽市、合肥市、滁州市、蕪湖市。蒙窪和荒草圩蓄洪版區投入使用權,其他大江大堤也漫潰,損失慘重。
2020年7月14日至15日,黃山市連續降雨引發洪澇災害,黃山市休寧縣和歙縣發布了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截至15日13時初步統計顯示,受災人口已達到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3224人,無人員傷亡;農作物受災面積1158公頃;倒塌房屋8戶16間,嚴重損壞房屋25戶39間。
災情發生後,黃山市、區縣兩級迅速向受災鄉鎮派出工作組,幫助受災鄉鎮做好災害救助工作,妥善安排群眾基本生活。安徽省民政廳工作組,目前也已經趕赴災區指導救災工作。
⑥ 暴雨成災安徽政府怎麼安置受災戶房屋倒塌,無法安身
我因為在合肥打工孩子在合肥上學,不能回農村老家,這次老家房子下雨快要到塌,請問政府有什麼補貼
⑦ 連發27天暴雨預警情況下,哪些地方是嚴重受災區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南方許多地區繼續遭受暴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在廣西。中央氣象台已經持續發布暴雨預警。上月基本一整月有暴雨,一些城市的暴雨非常嚴重。下面將告訴你哪些城市和具體情況。
暴雨洪水災害前的預防措施:
1.密切關注汛期洪水信息,服從防汛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及時避難。
2.位於窪地的居民應准備沙袋、水障和其他物品,或建造防水門檻,並設置擋水擋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入房屋。
3.平時注意學習更多的防災減災知識,養成汛期注意天氣預報的科學生活習慣,以便及時了解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確保安全。
4.將能安全逃生的物品放在家中,如船、筏、救生衣等,並在雨期未到來時隨時檢查是否可以使用。
⑧ 暴雨後黨委書記、分管領導、交管站站長親臨受災路段查看災情的簡報
暴雨等自然災害發生後,黨委政府會關心受災路段的情況。
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人員的安排以及相關的補助。
⑨ 強降雨致8省區176萬人受災,經濟損失嚴重嗎
強降雨致8省區176萬人受災,經濟損失嚴重。據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6月2日以來,江南、華南及貴州南部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引發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
據統計,災害造成江西、湖南、廣西等8省(自治區)200個縣(市、區)176.3萬人受災,9人死亡,5人失蹤,1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6.9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900餘間房屋倒塌,1.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13.5千公頃,其中絕收9.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8.8億元。
(9)安徽馬鞍山暴雨受災情況擴展閱讀:
強降雨分布情況:
從降雨分布情況來看,貴州南部、廣西中北部、廣東中部和南部沿海、湖南中東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北部、福建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廣西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局地250~450毫米,廣西桂林局地500~521毫米。
其中6日,廣西桂林和賀州、湖南永州、廣東韶關和清遠、江西贛州等局地出現大暴雨,廣西桂林永福縣等局地特大暴雨(250~330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50~116毫米。強降雨引發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造成茶葉、辣椒等作物不同程度受災,城區道路、村莊出現積水,部分水產養殖設施被沖毀。
⑩ 今天那裡大風又下大雨
我這今天就大風下大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