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位有,發改委和文化部的2012年印發的《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
在建設標准上,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主要參照《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和《文化館建設標准》,根據服務人口數量確定基本建設規模。地市級博物館的建設則參照《博物館建築設計規范(JGJ66-91)》,根據館藏文物數量確定基本建設規模。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各地可根據當地的經濟實力和發展需要,遵照國家公布的建設標准,對項目規模作相應調整,但超出基本建設規模的部分中央不再補助投資。這種量體裁衣、分級確定建設規模的制度設計,既能較好地滿足不同城市對文化設施規模的差異性需求,又能有效避免資金浪費,更為人性化、科學化。
在項目管理上,為避免部分進入規劃項目被動等待規劃實施的情況出現,同時充分考慮地方政府建設的意願,《規劃》實行項目儲備庫制度。具體來說,對於現有無館舍或館舍面積未達到標准下限、且近15年未曾大修過的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項目可申請納入項目儲備庫,館藏文物數量不低於6000件、現有面積低於4000平方米的地市級博物館項目可申請納入項目儲備庫。經地方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審核後,共篩選了符合申報條件的532個項目納入項目儲備庫,其中,公共圖書館189個、文化館221個、博物館122個。申報總建設規模約為45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0億元。在申請資金時,由各地從項目儲備庫中篩選前期條件完備的項目,提出年度資金安排申請,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審核平衡後,編制年度投資計劃並按規定下達。如果在「十二五」期間無法完成前期准備工作,將不予安排。
在投資安排上,地市級三館建設的責任主體是當地人民政府,中央視各地財力予以適當補助。中央安排專項投資,重點補助新建項目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建設項目。對西藏自治區、四省藏區和南疆三地州(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農十四師)項目,按核定總投資由中央投資全額安排。西部地區(含中部地區享受西部政策的區域)項目,新建項目中央按核定總投資的70%予以補助,改擴建項目按49%(相當於新建項目補助資金的70%)予以補助。中部地區(含東部地區享受中部政策的區域)項目及西部省會城市,新建項目中央按核定總投資的50%予以補助,改擴建項目按35%(相當於新建項目補助資金的70%)予以補助。「十二五」期間,約需中央補助投資70億元。
在項目建設管理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將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測報告制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建設情況進行抽查和評估,並根據各地工作積極性和項目實施成效,對規劃項目庫和中央投資安排做出相應調整。對切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加大投入、實施效果顯著的省份,將予以傾斜扶持。
《規劃》指出,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地市級三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在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中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落實運行經費,探索多樣化的經費扶持方式,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的長效服務機制,不斷增強地市級三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能力、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激發其生機和活力。同時,要不斷改善地市級三館的服務條件和服務手段,豐富服務內容、服務層次和服務內涵,健全和完善三館的服務功能。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完善裝備設施、加強服務管理,充分發揮地市級三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規劃》實施完成後,全國地市級城市將基本實現市市有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文物資源特別豐富的地市文物館藏及展示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3億多城鎮居民和大量流動人口讀書看報、進行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的基本文化權益將得到有效保障。地市級三館的完善,將為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