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權轉讓合同中「不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的約定是否有效
這么個約定是無效的,必須要辦理變更登記。至於如果簽署了,合同是否有效要分成兩個層面,對於轉讓雙方來說,合同還是有效的,但是對於不知情第三人來說,這個合同是不具有對抗效力的,簡單點說就是如果第三人這時候也出錢買了這個股權然後去變更了,無論誰的合同先訂立,他的權利都優先於你。
參考:《公司法》第33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下列事項:
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
股東的出資額;
出資證明書編號。
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
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05年修訂)第三十二條規定,公司變更實收資本的,應當提交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並應當按照公司章程載明的出資時間、出資方式繳納出資。公司應當自足額繳納出資或者股款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可見,在有限責任公司,受讓人即使簽訂了股權轉讓合同,且合同已經生效,在公司為其履行股東名冊登記變更程序之前,尚不能認定其已取得了股東資格,只有在公司股東名冊變更並進行工商變更登記之後,新老股東的交替方才在法律上真正完成,並具有了社會公示性。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情況有所不同。其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受讓人即取得公司股權,合同當事人為記名股東的,應通知公司辦理股東名冊登記變更。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登記變更手續具有宣示性或對抗性,是受讓人保護自身權利,對抗公司或第三人最有效的手段,實踐中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手續繁瑣而不為從而留下隱患。
② 股東與公司法人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但公司未在工商局進行變更,請問此股東與公司還有法律上的有關系嗎
如果你已經將公司的股權轉讓給他人,只要股份轉讓協議不違反法律、是雙方自願簽署的,就有法律效力,受讓方應當將約定的股權轉讓款支付給你。公司應當及時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
你有權要求受讓方依照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支付轉讓款,並要求公司辦理工商變更登記,對方不履行義務的,你可以通過訴訟解決。
《公司法》第二十條【股東禁止行為】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註:公司股權登記目的是為了對抗善意第三人。
即:如果你私下與其他人(組織)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但沒有到工商登記機關辦理公司股權變更登記,則不能以股權變更為由,免除你對公司承擔的民事責任,所承擔的責任僅以你對公司的出資額(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如果你確實轉讓了股權,可向股權承讓方追償你因承擔公司民事責任造成的損失。
(2)股東轉讓協議後未辦理工商登記擴展閱讀
一、相關法律條規:
《公司法》
第三十二條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下列事項:
(一)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
(二)股東的出資額;
(三)出資證明書編號。
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二、法人財產權和股權的相互關系有以下幾點:
1、股權與法人財產權同時產生,它們都是投資產生的法律後果。
2、從總體上說股權決定法人財產權,但也有特殊和例外。因為股東大會是企業法人的權利機構它做出的決議決定法人必需執行。而這些決議、決定正是投資人行使股權的集中體現。所以通常情況下,股權決定法人財產權。
股權是法人財產權的內核,股權是法人財產權的靈魂。但在承擔民事責任時法人卻無需經過股東大會的批准、認可。這是法人財產權不受股權轄制的一個例外。這也是法人制度的必然要求。
3、股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對法人的控制權,取得了企業法人百分之百的股權,也就取得了對企業法人百分之百的控制權。
股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國家的控制;股權掌握在公民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公民的控制;股權掌握在母公司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母公司的控制。這是古今中外不爭的社會現實。
4、股權轉讓會導致法人財產的所有權整體轉移,但卻與法人財產權毫不相干。企業及其財產整體轉讓的形式就是企業股權的全部轉讓。
全部股權的轉讓意味著股東大會成員的大換血,企業財產的易主。但股權全部轉讓不會影響企業注冊資本的變化,不會影響企業使用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不會妨礙法人以其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所以法人財產權不會因為股權轉讓而發生改變。
③ 簽了入股協議但是沒有辦理工商變更,算是股東嗎
如果簽了入股協議但是沒有辦理工商變更,簽訂的協議對內是有效的,但版是,對外不能對抗第三人。
只是權就上述問題進行相關的解答,這個還比較復雜,需要了解一下具體情況。但是,不辦理工商變更,肯定會有一定的風險。例如:您投資入股但是未辦理工商變更,這期間出現其他的投資者,投資金額比您的大,可能公司會優先考慮對公司更有利的一方,直接做變更。您雖有入股協議,但是有一定的風險,公司可能會出現毀約的情況,不跟您繼續合作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合同的具體約定了。
④ 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已經辦理登記的,受讓人未付款的,能不能解除合同
未付股權轉讓款協議解除的條件:
股權轉讓協議中約定,轉讓人向受讓人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權,在受讓人向轉讓人支付全部股權轉讓款時,轉讓人才辦理股權變更手續;受讓人應在一定期限內付清全部股權轉讓款,否則構成違約,由轉讓人繼續享有轉讓股權的所有權。
簽訂該股權轉讓協議後,如果受讓人在支付部分股權轉讓款後,又拒絕付清全部款項。股權轉讓雙方基於真實意思表示簽訂股權協議,且協議內容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則該協議合法有效,股權轉讓雙方均應按照協議履行義務。
(4)股東轉讓協議後未辦理工商登記擴展閱讀:
生效要件: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實際是一份標的為股權的特殊合同。協議首先應符合一般合同的生效的要件,即具備:協議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故股權轉讓合同也自成立時生效。但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並不等同於股權轉讓生效。
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是指對合同各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問題,而股權轉讓行為的生效是指股權何時發生轉移,即受讓方何時取得股東身份的問題,即需要在工商管理部門進行相應的股東變更之後,該股權轉讓協議的受讓一方才能取得股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