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共衛生補助經費怎樣分配
不低於%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村衛生室承擔,並相應落實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用於為城鄉居民購買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制和考核結算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根據年度預算總額,採取按月預撥或按一定比例預撥。年終或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後,財政部門根據衛生、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的考核結果,結算財政補助資金,並於次年1月底之前撥付項目實施單位。市、縣(區)政府對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技術指導等工作可適當安排經費予以支持。
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採取報賬制管理。具體報賬辦法,由各市、縣(區)財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制定。
各項目實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統計制度,記錄、匯總服務日期、對象、數量、質量、提供人等詳細資料,經單位負責人簽字認定後,每月上報市、縣(區)衛生、財政部門審定後歸檔備查。
資金應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其中:用於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項目資金,原則上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總額40%左右。
②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有哪些
1、9大類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
2、由各省、市、區縣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補助標准。
③ 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怎麼使用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用於為城鄉居民購買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制和考核結算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根據年度預算總額,採取按月預撥或按一定比例預撥。年終或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後,財政部門根據衛生、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的考核結果,結算財政補助資金,並於次年1月底之前撥付項目實施單位。市、縣(區)政府對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技術指導等工作可適當安排經費予以支持。
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採取報賬制管理。具體報賬辦法,由各市、縣(區)財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制定。
各項目實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統計制度,記錄、匯總服務日期、對象、數量、質量、提供人等詳細資料,經單位負責人簽字認定後,每月上報市、縣(區)衛生、財政部門審定後歸檔備查。
資金應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其中:用於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項目資金,原則上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總額30%左右。
④ 如何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審計
一、應突出公共衛生資金審計重點
一般來說,基本公共衛生資金使用的源頭是各地財政和衛生主管部門,其掌握項目計劃和資金的分配權力,必須突出這些部門加強審計。
(一)突出財政部門審計重點。一是摸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規模。根據財政部門與衛生主管部門聯合下達的專項資金的指標文件,審核中央、省、本級財政安排、配套和撥付專項資金是否按照規定及時到位,有無少撥專項補助資金,是否存在虛假配套的問題,財政部門將此資金實行專戶存儲,有無挪作他用的現象。二是摸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的撥款方式。是否存在未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直達基層醫療機構,而是由財政部門將資金打包撥付給衛生部門,再由衛生部門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撥資金。三是摸清資金的撥款情況。是否存在長期滯留資金的現象。
(二)突出衛生主管部門審計重點。一是摸清衛生主管部門在年初制定公共衛生資金分配計劃時,是否存在超范圍安排服務項目的問題。比如是否將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用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或是用於村醫務室建設等問題。二是摸清建立考核制度情況。衛生主管部門在年初是否制定詳細的項目績效考核方案,明確各服務項目的數量、內容和補助標准,是否合理確定每個機構的責任區域、服務人群和任務分工。三是摸清開展考核情況。衛生主管部門是否根據考核情況進行撥付基本公共衛生資金。四是摸清資金撥付情況。看衛生主管部門是否存在擠占挪用,遲撥緩撥,超范圍撥付的違規行為。
(三)突出定點醫療機構審計重點。一是審查被審計醫院是否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專項補助資金是否單獨設置帳頁核算、實行專戶管理。有的基層衛生機構對專項資金不設立專賬進行管理,對於應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敷衍了事,對於應免費提供的項目借機搭車收費,甚至擠占挪用專項資金進行單位設備購買和基本建設。
(四)突出調查政策落實情況。主要對建立居民、村民健康檔案、慢病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健康在內的9類公共衛生服務內容、數量和質量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專項資金有無損失浪費,或資金閑置未發揮效益。同時重點解剖「孕產婦、兒童、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和重性精神病患者」6種重點人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項目政策執行落實情況。如在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這三類重點人群管理上,要重點關注基層醫療機構的每年規定的體檢以及隨訪情況,看是否進行了體檢,是否對查血糖、量血壓、心率等項目進行了免費檢測;看是否按規定每年進行了四次隨訪記錄,其隨訪的記錄是否真實、是否完整、記錄是否達到要求。居民健康檔案的管理上重點關注管理率是否達標,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信息、老年人和兒童等重點人群健康檔案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體檢記錄空項、漏項多,甚至不合邏輯的錯誤。兒童和孕產婦重點關注項目服務落實情況,如0-3歲兒童免費檢查血紅蛋檢查是否落實,轄區內孕產婦享受是否全部享受了免費產前、產後檢查的較低,特別是少數機構項目免費執行情況不明確,在對轄區孕婦進行產前檢查時有關服務與收費項目混在一起,未告知服務對象哪些是免費項目哪些是收費項目。同時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把群眾的關注度,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策執行的滿意度,納入審計調查視野,從政策執行的效果看其績效。
二、掌握公共衛生資金審計基本方式方法
加強公共衛生資金審計,應綜合採用各種方式方法,做到「四個結合」:
(一)跟蹤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相結合。從審計調查情況來看,基層醫療機構在財務核算上,未將專款設專門的科目進行核算,而是與經費賬混為一體。只有將財務收支相結合進行審計才能區別專項資金的用途。
(二)規性審計與績效審計相結合。要以評價項目績效為目標,注重評估政策執行情況及效果,要以項目為載體,以資金流向為主線,從基本公共衛生體制和機制上揭示存在的漏洞,分析原因,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為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衛生制度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要深入項目單位和基層群眾,通過走訪調查,了解群眾的願望和建議看項目投入資金是否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資金使用是否真正體現社會效益,針對群眾期望,進一步的修定目標,完善制度。
(三)傳統審計與計算機審計相結合。計算機 運用是審計效率提高的倍增器。通過運用計算機開展審計,在提升審計效能、規避審計風險和查深查透重大問題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如在農村孕產婦專項補助資金審計中,涉及的補助對象多,資金散,定點醫院多等特點,就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查詢及分析功能,及時發現疑點線索,有效的降低成本,減少時間,彌補傳統審計不足,從而促進審計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⑤ 誰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財社〔2010〕311號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精神,規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以下簡稱補助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提高補助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關於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政策的意見》(財社〔2009〕66號)和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衛婦社發〔2009〕70號)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補助資金是指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的,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補助資金。
第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努力調整支出結構,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縣(區)級(含直轄市的區、縣,下同)財政部門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的安排、撥付及管理的主體責任。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按照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經費標准足額安排補助資金預算。
第四條 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地方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予以補助。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根據各地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口和國家規定的人均經費標准,統籌考慮區域財力狀況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情況確定。
第五條 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按照「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辦法下達,當年按服務人口、人均經費標准預撥補助資金,次年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情況結算。中央對地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績效考核辦法由衛生部、財政部另行制定。
第六條 省級財政要安排必要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困難地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地方各級財政可根據本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和財力承受能力,適當增加服務項目內容,提高經費補助標准。
第七條 地方各級財政要會同衛生部門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統籌使用上級財政和本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各地要結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資金撥付和績效考核的具體辦法。
第八條 省級衛生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根據國家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及各項服務的數量和標准,並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成本測算,制定成本補償參考標准,為合理確定經費補助標准和績效考核辦法提供依據。
第九條 縣(區)級財政、衛生部門根據轄區內服務人口數和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均經費標准,在全面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確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具體補助金額。
第十條 縣(區)級衛生部門應會同財政部門確定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會力量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和監督。縣(區)級衛生、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考核,並通過適當的方式向全社會公開績效考核結果,接受社會監督。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招投標方式依託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對經考核達不到規范要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有關規定取消其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資格。
第十一條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定後,縣(區)級財政按照預撥和結算相結合的辦法撥付補助資金。有條件的地區,補助資金由縣(區)級財政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撥付到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第十二條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並認真執行財務會計制度,加強資金管理。對於按規定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城鄉居民收費。
第十三條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規定使用補助資金,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償參考標准,將補助資金用於相關的人員支出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必需的耗材等公用經費支出。
第十四條 補助資金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城鄉居民提供政府統一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內的各項服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得將補助資金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人員培訓等其他支出。對截留、擠占和挪用專項資金的,要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對虛報、瞞報有關情況騙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的,除責令其立即糾正外,要相應核減上級專項補助資金,並按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第十五條 省級財政、衛生部門要及時將本地區補助資金分配使用情況上報財政部、衛生部,有關資金分配文件要同時抄送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第十六條 各省級財政、衛生部門要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的具體管理辦法。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通知下發之日起執行,有財政部商衛生部負責解釋。財政部、衛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社〔2008〕2號)同時廢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⑥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用於什麼地方
國家基來本公共衛生服務經源費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進行健康教育
預防接種
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置
衛生監督協管
0-6歲兒童健康管理項目
孕產婦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中醫健康管理
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健康管理
⑦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是按照戶籍人口數還是按照常住人口數撥付給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
按常住人口數算的,數據一般是居委提供,居委會定期統計。
⑧ 現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有哪些
目前國家基抄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共有9項,分別是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兒童保健服務,婦幼保健服務,老年人保健服務,預防接種,傳染病報告和處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另外,各地根據自己情況還會推出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但各內容地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