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均化和均等化有什麼區別
平均化和均等化的區別是:
1、平均化屬於一刀切,也就是對於全體不區別個體內。均容等化允許個體與個體之間有差距,但在執行中縮小它的差距。
2、均等化並不等於絕對平均化,並不是強調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務,而是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存在差別的前提下,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一定標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多是機會均等、制度共享的概念,而不是平均主義、吃「大鍋飯」。
(1)公共服務不公平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的問題:
1、供給不均:
包括制度供給不均、財政供給不均、人員、設備和設施供給不均。
長期以來的「重城輕農」現象繼續存在,有些地區因為貧富差距的拉大而更加嚴重。地方財政轄區內分配不均以及中央與地方對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分擔比例失衡。在醫療衛生、義務教育方面,城市配備了更多優秀人才、配置了更優質的設備,服務質量都比農村的高。
2、享受不均:
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差距本質上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務在數量或質量上不均。
⑵ 一,什麼是「霸王條款」
霸王條款就是一些經營者單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義務、減免自身責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業慣例等,限制消費者權利,嚴重侵害群眾利益。
霸王條款之所以遭到廣大消費者的痛恨,是因為個別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供求關系不平衡,將不平等的消費條款強加給消費者。
很多時候,由於消費者是以個人形式面對集體形式的商家,存在心理弱勢,往往不得不自認倒霉,花了冤枉錢還得受窩囊氣。
「霸王條款」往往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行業管理等方式出現,具有五大共性:
1、減免責任,逃避經營者應盡的義務。
2、違反法律規定,任意擴大經營者許可權。
3、排除、剝奪消費者的權利。
4、權利義務不對等,任意加重消費者責任。
5、利用模糊條款掌控最終解釋權。
2015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消費者在餐飲經營者提供服務時遭遇霸王條款產生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捍衛自身權益。
依據《消費法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2)公共服務不公平擴展閱讀:
常見的霸王條款
快遞中的「先簽收後驗貨」、「因節假日造成的延誤,承運人不承擔責任」等。
購物中的「特價、促銷商品概不退換」、「本商場擁有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等。
餐飲娛樂片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消毒餐具收費」等。
旅遊中的「機票改簽費70%,退票費80%」、「本社對行程和報價保留解釋權」等。
租房買房中的「賣方因第三方原因導致遲延交房、遲延辦證無需承擔責任」等。
手機中的「行動電話上的保修貼紙不得撕毀、損壞,否則不予保修」等。
⑶ 「平等」與「公平」之間有何區別
1、概念不同:眾所周知,「平等」一詞本是佛教語。而「佛教認為宇宙本質皆同一體,一切法、一切眾生本無差別,故稱平等」。
「公平」一詞的本義,是「不偏袒」,即不袒護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古語有「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之說。
2、本義不同:平等強調的是無差別,而公平則強調公道、公正,不偏袒.或者說,是否承認存在差別,構成了公平與平等最主要的區別。平等否認存在差別,而公平則不然,它承認存在差別,並在此基礎上得以實現。
3、性質不同:「公平」是一種手段,「平等」是一個結果。
(3)公共服務不公平擴展閱讀:
平等
1.指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
2.泛指地位相等。
平等的讀音為píng děng,意思:它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人對人的一種態度,它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之一。由於人之差異絕對的公平不存在,只有相對的平等,現代社會的進步就是人和人之間從不平等走向平等過程是平等逐漸實現的過程,遇到不道德之處一定要堅決消滅。
人和人之間的平等,不是指人之差異所致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不區別對待的平等享有的社會權利與義務;它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或經濟地位處於同一水平,沒有或否認世襲的階級差別或專斷的特權。
公平指公正,不偏不倚。平是指所有的參與者(人或者團體)的各項屬性(包括投入、獲得等)平均。公為公正、合理,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由於人之差異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佛言眾生平等或公平:即諸法實相因果法性平等或公平)。
可遇到不道德的之處一定要嚴厲消滅,這也是一種理想的終極目標。現代社會和道德提倡公平,公平也是各項競技活動開展的基礎,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一般靠法律和協約保證,由活動的發起人(主要成員)制定,參與者遵守。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談論的公平是指「個體之間,群體之間,或者個體與群體之間在某個或者某些方面的投入或者獲得狀態存在的微小的相對差距。」公平是承認差距的,它也強調差距存在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如果某個或者某些方面的某種狀態相對差距為零,那麼這不是公平,那叫平均。
⑷ "如果你今年55歲,沒交過養老金,現在是一次性補繳, 還是不交,哪個劃算"
001 一次性補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一、根據規定,想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的話,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
下面以青島市為例,分析最近15年靈活就業社保繳費金額以及回本時間:
以最近15年來青島市最低繳費基數為例,只交養老保險的話,15年一共需要繳納66696.50元。
二、可以領取的養老金(以青島市2019年基數為例):
1. 個人賬戶:26678/170=157元
2. 基礎養老金:(5449+3269)/2*15*1%=653.8
合計:810.80元 (實際上肯定會比這個高一些,因為還有利息沒計算)
則,一年養老金為:810.80*12+1700(取暖費)=11429.60元
六年養老金合計為:68577.60元
小結:以靈活就業身份正常繳納15年養老保險,總繳費為六萬多,因為題中是一次性補繳,肯定會有滯納金產生,滯納金為每天萬分之五。但是即便是加上滯納金,大概只需要六七年即62歲即可回本,而我國的人均壽命是76歲,還是非常劃算的。
002 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一、因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年齡是60歲,按照規定,可以在達到退休年齡時,沒交夠15年的,一次性補繳至滿15年。
題主現在是55歲,可以繼續繳納五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然後在達到60歲時一次性補繳。
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
從100、300、500、1000、5000,等分成很多個檔次,且個人繳費可以享受政府補貼,比如1000元檔次可以享受100元補貼。
1. 下面以1000元檔次繳納15年為例予以計算:
合計繳費:1000*15=15000元
2、領取養老金金額:
1) 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100)*15=16500 16500/139=118元
2) 基礎養老金 青島市2019年為: 168元
合計:118+168=286元 一年領取養老金:286*12=3432元
回本時間:15000/3432=4.37(年)
小結: 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5年,回本時間大約四年多,即65歲可以回本,也是非常劃算的。
003 如果哪種保險都不交的話,會怎樣呢?
假設題主手裡有10萬元存款,每月給自己發養老金800元,大約十年時間將花完存款,此時題主是65歲。
也就是說,花存款的,是隨著年齡越大,需要錢的地方越多,存款卻越來越少,越來越捨不得花。甚至會因為給兒子買房、娶媳婦或是其他家庭大事花光自己的儲蓄。
而養老保險是每年遞增的,隨著參保人年齡越大,養老金也越來越高,活到九十九,發到九十九!
⑸ 為什麼富人會越富,窮人還是窮人
要解釋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原因,首先需要說說「馬太效應」。何謂「馬太效應」?1968年,美國的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一種概念,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即:「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他把這一概念稱之為「馬太效應」。後來,經濟學家借用了這一說法,用來反映在收入分配時出現的「贏家通吃」的不公平現象。
由此可見,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只是馬太效應在經濟領域內的一種表現。
「馬太效應」其實還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在教育方面,假如你小時候由於某種原因沒有完成高等教育,那麼你將來找工作會遇到很大困難,收入可能很低,這樣,你就沒有財力投入再教育,做自我能力提升,還得繼續拿低工資,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在產業發展方面,往往領頭的企業佔有市場的絕大份額,規模效益突出,發展迅速,而小企業不但市場佔有率低,成本高企,在激烈競爭中苦苦掙扎,或許市場的一點小的波動就會倒閉。
「馬太效應」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首先,它使得我們這一代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不公越來越嚴重。經濟學界普遍認可一點,所有的資源都是稀缺的。這所謂的資源,不僅包括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資源,也包括為人們提供服務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從這方面來說,富人佔有資源的大多數,在物質上富有,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教育資源,在可持續發展上,比窮人佔有很大優勢。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富人必然會擠占窮人享受這些資源的機會,這樣,窮人一旦生病,就會承擔很大生活壓力,個人或是家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窮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維持基本生存的物質條件,必然沒有時間學習更高級的職業技能,得不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崗位。
其次,貧富階層形成,並發展為代際傳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富人階層不但在財富上高出窮人,並且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佔比很大的話語權。財富不但會帶來身份地位的差異和懸殊,而且在競爭中能夠獲得不可見的潛在優勢。
對下一代來說,富人的孩子自小能夠衣食無憂,生長過程中營養搭配良好,上學時能進一些「貴族學校」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起點上先人一步;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子女,在生長發育方面相比前者不佔優勢,在優質教育機會的獲取上,與前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在起點上差距甚遠。步入職場,前者後盾堅實,各類資源應有盡有,個人發展占優,機會多、收入高幾乎是必然的。相對的,窮人家的孩子有什麼呢?可能僅有的就是自己的努力了吧。
⑹ 勞動局的舉報電話是多少
一、各地一般統一為12333,也可以直接電話當地勞動局稽查大隊;
二、舉報的方式還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勞動局窗口去提出投訴,需帶上相關的材料證明;
2、找到網上投訴的網址,提交資料進行投訴,在線的人員會為其解答;
3、直接撥打12333進行投訴。
(6)公共服務不公平擴展閱讀:
勞動局包括勞動分局和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勞動分局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勞動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組織實施市制定的勞動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綜合管理轄區內城鄉勞動力就業、流動就業、涉外就業;綜合管理轄區內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考核鑒定;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和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綜合管理轄區內各類企業勞動關系協調工作,負責轄區內企業勞動合同鑒證、勞動爭議處理、勞動爭議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勞動行政監督檢查權,監督檢查轄區內企業勞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組織查處勞動違法案件,處理勞動關系方面的群體性突發事件;負責勞動信訪工作;
負責勞動普法工作。綜合管理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承辦勞動局交辦的其他事項。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要任務是:負責轄區內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城鄉勞動力就業、流動就業的具體服務工作;負責轄區內政策性就業安置、失業職工再就業的服務工作;
受委託承辦用工申報、招用外省勞工和招工廣告的核准工作;負責勞務扶貧和勞務合作工作;負責轄區內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服務工作;負責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建設工作;負責流動就業統計工作;負責臨時工調配費核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