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鄉鎮衛生院如何開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五項重點內容之一,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億萬人民健康,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各地要不斷提高對農村地區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意見》的總體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階段性目標,實行精細化目標管理。要根據各地不同地理特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牽頭部門要統籌安排,做好相關協調工作,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轄區全面、規范地實施。各項指標業務主管部門要按職責分工認真履行職責,保證落實。
二、規范實施服務項目
各地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版)》(以下簡稱《規范》)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要求,根據各項目不同特點和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對難點項目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要根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其責任分工,加強機構間協作,切實落實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健康檔案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要保質保量、按時規范地完成2010年農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20%的要求。各地要制訂健康檔案管理的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措施,促進健康檔案的有效使用和科學管理。有條件的地區要逐步推進電子信息化進程,將健康檔案、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農合即時結報等功能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對於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兒童健康管理等傳統服務項目,要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與《規范》要求實行對接。對於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新增服務項目,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鄉鎮衛生院要選派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參與項目的實施,發揮臨床技術支撐作用。對於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各縣(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以及鄉鎮政府、村委會的配合,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發揮各部門的優勢。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加強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的指導,共同做好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
三、落實配套經費,加強經費監管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和財政部門的協調,按照《意見》中健全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的要求,盡快落實項目配套經費,使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國家要求的15元的標准。
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應當採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預撥經費原則上不低於70%),將經費先行撥付至衛生機構,保證其有錢做事;其餘部分可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撥付,體現獎優罰劣原則,並保證全部經費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鄉、村兩級衛生機構承擔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數量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鄉、村兩級的分配比例(詳見附件)。要充分發揮村級衛生機構網底的作用,對其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落實補助經費。
各地要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研究制訂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並加強對基層經費運行情況的監管,不得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用於葯品零差率銷售補助或變相補助等支出,確保專款專用。
四、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和指導
各地要結合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按照《規范》的要求,組織開展好2010年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培訓,切實提高鄉、村兩級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技能。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也要高度重視,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成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家技術指導組,負責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業務指導、技術咨詢。針對農村地區缺乏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情況,省級和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統籌協調轄區內精神衛生專業力量,加強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相關知識的培訓。鄉鎮衛生院可組建由公衛醫師、臨床醫師等組成的服務團隊,包村包戶,全面做好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覆蓋。
五、加強輿論宣傳引導
各地要加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宣傳發動工作,為實施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可通過廣播、電視、發放宣傳材料、張貼標語口號、製作板報牆報等多種形式,使農村居民了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理解項目的意義並積極參與,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開展。通過宣傳教育,增強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和人員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六、強化監督檢查與績效考核
各地要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做好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工作。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檢查考核,每年進行1-2次,考核內容包括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社會效果等,考核結果作為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發放的依據。縣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機構指導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情況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一並考核。省級和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每年對縣級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對項目實施較好的縣(市)可給予表彰和獎勵。我部將適時組織開展對各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的督查
⑵ 如何加快推進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當前要著力推進以下六個方面的均等化:
推進城鄉勞動就業均等化。適應工業化中後期農民分工分業分化加速的新形勢,全面深化城鄉就業體制改革,形成農業富餘勞動力穩定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穩定向城鎮集聚的農民轉化機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功能完善、服務優良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共就業服務網路,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的制度。尤其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民工權益保護制度,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的各種歧視性規定,推進農村勞動力無障礙就業、城鄉企業無差別用工。
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均等化。積極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同步增長機制。積極引導城鎮醫療保險向農村延伸,推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與城鎮基本醫療的溝通與銜接。按照個人養老儲蓄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適當補貼原則,加快建立面向農業勞動者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推進城鄉公共教育均等化。全面推進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延伸,切實提升農村基礎教育質量和水平。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進一步開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形成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強化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
推進城鄉公共衛生均等化。大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推動公共衛生資源向農村傾斜,基本建立起能夠滿足農村居民健康需求的農村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網路體系。推動農村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體系建設,形成縣、鄉(鎮)和村三級責任明確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同時,還要推進城鄉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著力提升和增強縣及縣以下防範和處置自然災害、農村社會安全等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市各類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建立健全城鄉聯動的生態建設機制,著力提升農村發展的環境質量。
⑶ 有沒有政策說鄉村衛生室不允許吊水
國家對鄉村醫生的鼓勵政策: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從我國國情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長遠建設出發,改革鄉村醫生服務模式和激勵機制,落實和完善鄉村醫生補償、養老和培養培訓政策,加強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全面提升村級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主要目標。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力爭使鄉村醫生總體具備中專及以上學歷,逐步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鄉村醫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質較高、適應需要的鄉村醫生隊伍,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農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二、明確鄉村醫生功能任務
(三)明確鄉村醫生職責。鄉村醫生(包括在村衛生室執業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下同)主要負責向農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並承擔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託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相關工作。
(四)合理配置鄉村醫生。隨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深入開展和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要綜合考慮轄區服務人口、服務現狀和預期需求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合理配置鄉村醫生,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於1名的標准配備鄉村醫生。
三、加強鄉村醫生管理
(五)嚴格鄉村醫生執業准入。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並按規定進行注冊。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條件不具備的地區,要嚴格按照《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要求,由省級人民政府制訂具有中等醫學專業學歷的人員或者經培訓達到中等醫學專業水平的人員進入村衛生室執業的具體辦法。
(六)規范鄉村醫生業務管理。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鄉村醫生執業管理和服務質量監管,促進合理用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規范開展鄉村醫生考核。在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統一組織下,由鄉鎮衛生院定期對鄉村醫生開展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鄉村醫生學習培訓情況以及醫德醫風等情況。考核結果作為鄉村醫生執業注冊和財政補助的主要依據。
四、優化鄉村醫生學歷結構
(八)加強繼續教育。各地要按照《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切實加強鄉村醫生教育和培養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進入中、高等醫學(衛生)院校(含中醫葯院校)接受醫學學歷教育,提高整體學歷層次。對於按規定參加學歷教育並取得醫學相應學歷的在崗鄉村醫生,政府對其學費可予以適當補助。
(九)實施訂單定向培養。加強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重點實施面向村衛生室的3年制中、高職免費醫學生培養。免費醫學生主要招收農村生源。
五、提高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
(十)拓寬鄉村醫生發展空間。在同等條件下,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獲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進一步吸引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和醫學院校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工作。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的程序和要求聘用具有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
(十一)規范開展鄉村醫生崗位培訓。各地要依託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或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鄉村醫生崗位培訓。鄉村醫生每年接受免費培訓不少於2次,累計培訓時間不少於2周;各地可選派具有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優秀鄉村醫生到省、市級醫院接受免費培訓;鄉村醫生每3—5年免費到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或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脫產進修,進修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個月。鄉村醫生應學習中醫葯知識,運用中醫葯技能防治疾病。到村衛生室工作的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優先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六、轉變鄉村醫生服務模式
(十二)開展契約式服務。各地要結合實際,探索開展鄉村醫生和農村居民的簽約服務。鄉村醫生或由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幹(含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組成團隊與農村居民簽訂一定期限的服務協議,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並按規定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分擔,具體標准和保障范圍由各地根據當地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簽約人群結構以及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鄉村醫生提供簽約服務,除按規定收取服務費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費用。加大適宜技術的推廣力度,鼓勵鄉村醫生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並按有關規定收取費用。
(十三)建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制度。做好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銜接。在現行的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增設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按照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相關規定,由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考試大綱,統一組織,單獨命題,考試合格的發放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限定在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執業。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可以按規定參加醫師資格考試。
七、保障鄉村醫生合理收入
(十四)切實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政策。各地要綜合考慮鄉村醫生工作的實際情況、服務能力和服務成本,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保障鄉村醫生合理的收入水平。
對於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根據核定的任務量和考核結果,將相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撥付給鄉村醫生。在2014年和2015年將農村地區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全部用於鄉村醫生的基礎上,未來新增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繼續重點向鄉村醫生傾斜,用於加強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未開展鄉村醫生和農村居民簽約服務的地方,對於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要通過設立一般診療費等措施,由醫保基金和個人分擔。在綜合考慮鄉村醫生服務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眾個人負擔的前提下,科學測算確定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准,原則上不高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標准,並由醫保基金按規定支付。各地要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等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管理。
對於在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要綜合考慮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情況,給予定額補助。定額補助標准由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按照服務人口數量或鄉村醫生人數核定。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動態調整鄉村醫生各渠道補助標准,逐步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水平。
(十五)提高艱苦邊遠地區鄉村醫生待遇。對在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艱苦邊遠地區和連片特困地區服務的鄉村醫生,地方財政要適當增加補助。
八、建立健全鄉村醫生養老和退出政策
(十六)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各地要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鄉村醫生,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對於年滿60周歲的鄉村醫生,各地要結合實際,採取補助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
(十七)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確有需要的,村衛生室可以返聘鄉村醫生繼續執業。
九、改善鄉村醫生工作條件和執業環境
(十八)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各地要依託農村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項目,採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方式,進一步支持村衛生室房屋建設和設備購置。加快信息化建設,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以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和基本診療為核心的信息系統並延伸至村衛生室,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即時結算管理、健康檔案和基本診療信息聯動、績效考核以及遠程培訓、遠程醫療等。
(十九)建立鄉村醫生執業風險化解機制。建立適合鄉村醫生特點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可採取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整體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等多種方式有效化解鄉村醫生的執業風險,不斷改善鄉村醫生執業環境。
十、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制定實施方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納入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中統籌考慮。各省(區、市)要在2015年3月底前制訂出台具體實施方案,並報國務院醫改辦公室、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
(二十一)落實資金投入。縣級人民政府要將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中央財政和省級人民政府對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予以支持,進一步加大對困難地區的補助力度。各級財政要及時足額下撥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相關經費,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挪用、擠占。
(二十二)開展督導檢查。各地要切實維護鄉村醫生的合法權益,嚴禁以任何名義向鄉村醫生收取、攤派國家規定之外的費用。對在農村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鄉村醫生,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建立督查和通報機制,確保鄉村醫生相關政策得到落實。
⑷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在村級是否可以用於鄉村醫生養老保障
不可以的,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回康管理、答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葯健康管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⑸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哪九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包括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國家免疫規劃,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等。
從2009年開始,我國增加以下項目:
一是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對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實施乙肝疫苗接種,進一步降低該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2009年全國需接種2330萬人,占應接種人群的31%。
二是農村婦女乳腺癌、宮頸癌檢查項目。農村婦女開展宮頸癌檢查、乳腺癌檢查,提高農村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2009年,在全國200個左右縣啟動試點,完成宮頸癌檢查200萬人,乳腺癌檢查40萬人,通過試點,總結經驗,進一步探索適合基層的「兩癌」檢查服務模式和優化方案,逐步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工作機制。
三是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對全國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進行免費補服葉酸,降低我國神經管缺陷等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四是實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利用3年時間,對目前全國現有和當年新發的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手術,力爭使每例符合手術條件的貧困白內障患者能得到及時的手術治療。2009年計劃完成20萬例貧困白內障患者手術。
五是在貴州、雲南等六省實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項目,擴大地氟病區的改爐改灶覆蓋范圍。2009年完成87萬戶的爐灶改造任務,同時加強已完成改爐改灶病區的後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評價監測。
六是實施農村改水改廁項目。為農戶進行無害化廁所建設,改善農村環境衛生。2009年計劃完成411萬戶,同時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質監測12萬份,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日前,中央財政已下達六個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標志著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工作正式啟動。
(5)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擴展閱讀: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程是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這是中國政府針對城鄉居民主要健康問題提供的最基本的免費公共衛生服務,重點面向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直接受益。
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共有14項內容。
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健康管理,計劃生育監督,協助衛生服務,提供免費避孕葯具,促進衛生知識普及。
⑹ 如何進入黑龍江省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
你們都是哪裡的,是不是伺服器主機關了,垃圾項目勞民傷財。
⑺ 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錄怎樣整理
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料歸檔目
鄉級項目資料歸檔目錄
第一卷 項目管理
1、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含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政府文件)
2、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組織調整文件(政府文件)
3、村級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組織調整文件(政府或村委文件)
4、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1--2015年發展規劃
5、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11年年度計劃
6、鄉鎮行政區劃分布圖、人口及基礎資料統計資料
7、鄉鎮衛生資源基本情況一覽表
8、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分工負責一覽表(責任科室、負責人)
9、鄉鎮對村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
10、考核、獎懲記錄(通知、標准、原始記錄、總結評價)
11、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組織活動記錄
12、鄉村醫生例會及其他資料
13、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資料(簽到、教材、試卷、小結、相片)
14、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導記錄
15、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分配表、明細帳
16、各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發放表
17、鄉鎮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半年小結、全年總結
第二卷 健康教育(資料按五卷一冊要求整理歸檔,可參考部分內容)
1、鄉鎮衛生院健康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成員組成文件(單位下文並加蓋公章)
2、健康教育相關制度
3、鄉村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統計表
4、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會議記錄(含簽到及有關材料)
5、鄉鎮健康教育2011年工作計劃
6、鄉鎮健康教育2011年半年工作小結、全年總結
7、鄉鎮控煙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文件(鄉政府文件)
8、鄉鎮控煙工作計劃、總結
9、鄉鎮突發分共衛事件健康教育應急預案
10、鄉鎮衛生院健康教育宣傳欄設置情況統計表(鄉鎮衛生院不少於2個、村衛生室不少於1個,每機構每2個月至少更換1次內容)
11、鄉鎮衛生院健康教育宣傳欄記錄單(底稿)
12、鄉鎮衛生院播放音像資料記錄表(每機構每年不少於6種)
13、鄉鎮衛生院宣傳資料印刷記錄表(每機構每年不少於12種)、發放記錄表(候診室、咨詢台、健康教育室等)
14、鄉鎮各村牆體標語設置統計表
15、鄉鎮健康宣傳資料發放到村領取登記及統計表
16、鄉鎮宣傳資料發放到戶考核記錄
17、健康宣傳入戶資料(底稿)
18、鄉鎮居民健康教育知曉率、行為形成率試卷及統計表
19、鄉鎮中、小學(三年級以上)健康教育課程表、教材、教案、教學計劃。(如防治艾滋病知識)
20、鄉鎮衛生院健康教育培訓計劃、總結
21、鄉鎮衛生院健康教育培訓資料(記錄、教材、試卷)
22、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利用2.4世界抗癌日3.24世界結核病防治日4.7世界衛生日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5.12國際護士節5.20中國母乳喂養日5.31世界無煙日6.26禁毒日9.21世界老年性痴呆病宣傳日10.8全國高血壓日10.10世界精神病衛生日11.14聯合國糖尿病日12.1防艾日、各鄉鎮傳統節日、坡會等開展健康宣傳活動,每年至少9次)
23、健康知識講座(鄉鎮衛生院每月1次,村衛生室每2個月1次)
24、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活動資料(防骨質疏鬆、康復訓練等)
25、健康教育活動相冊:
26、上級相關文件
第三卷 慢性病管理(按病種分檔案盒管理)
(一)高血壓、糠尿病
1、鄉村慢性病防治組織(衛生院文件)
2、慢性病防治相關制度(防治工作制度、管理實施方案、35歲心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慢性病登記、報告制度等)
3、慢性病篩查流程圖、隨訪流程圖
4、慢性病防治工作計劃
5、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記錄《門診日記》及統計表
6、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管理情況統計表(詳細花名冊)
7、 隨訪評估表(每年4次面對面隨訪記錄表)
8、會診、轉診單
9、健康體檢工作計劃、小結
10、健康體檢表(每年1次較全面的健康體檢)
11、高危人群干預、健康指導活動記錄
12、慢性病防治工作月報表
13、血壓、血糖控制率統計及原因分析
14、慢性病健康教育處方、宣傳資料及其他資料(專題活動相片)
15、慢性病防治工作全年總結
16、上級相關文件
(二)精神病防治
1、精神病防治組織、工作計劃(政府文件)
2、精神衛生宣傳教育計劃、防治知識培訓計劃(衛生院文件)
3、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4、精神衛生宣傳底稿、記錄、小結、相片
5、精神病防治知識培訓簽到、教材、試卷、滿意度調查、小結
6、精神病人登記表(含監護人詳細信息)
7、精神病人檔案卡(含病人基本資料、疾病名稱、治療方案及指導意見等)
8、精神病人家庭隨訪管理方案
9、精神病人隨訪記錄表(每年4次,服葯情況記錄、病情評估)
10、精神病人分類干預活動記錄表
11、精神病人肇事肇禍統計表(與上年度比較)
12、鄉政府防治精神病工作全年總結
13、上級相關文件
第四卷 重大傳染病防治
(一) 結核病防治
1、 鄉村結核病防治領導組織(衛生院文件)
2、 結核病免費診治公告及防治相關制度、職責
3、 結核病防治工作計劃文件通知
4、 鄉鎮結核病管理情況統計表
5、 結核病任務分解表、病人發現進度月報表
6、 結核病防治流程圖
7、 肺結核可疑症狀篩查登記表
8、 肺結核病人和疑似肺結核病人登記及轉診登記本、轉診單存根
9、 鄉鎮肺結核病人管理登記本
10、醫療機構抗結核葯品發放登記本
11、責任醫師結核病工作日記(含有結核病可疑症狀推薦、網路報告肺結核病人追蹤、管理病人的治療督導情況記錄等)
12、肺結核病人管理通知單
13、結核病防治培訓材料(通知、簽到、材料、試卷、照片)
14、「3.24」結核病防治日宣傳計劃、小結、相片
15、結核病半年、全年總結
16、上級相關文件
(二)艾滋病防治
1、鄉政府防治艾滋病組織、工作計劃及相關制度
2、艾滋病宣傳資料發放登記表
3、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調查表
4、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覆蓋率調查評價表
5、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統計表及調查評價
6、居民艾滋病宣傳材料入戶率調查表及評價
7、轄區內中學在校生艾滋病、性病知識宣傳教育(講課教材、記錄、小結)
8、各村艾滋病防治宣傳牆體標語統計及相片
9、「12.1「艾滋病防治日宣傳計劃、記錄、小結相片
10、宣傳欄每季度更換一次資料底稿及相片
11、接受上一級防治艾滋病培訓記錄、學分及證書復印件
12、鄉鎮對村艾滋病培訓材料(計劃、簽到、備課、試卷、記錄、小結)
13、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流動和隨訪記錄及高危人員管理記錄本
14、高危人群、外來媳婦調查登記記錄本
15、艾滋病防治工作半年、全年總結
16、上級相關文件
(三)其他傳染病防治材料
1、傳染病防治領導組織(衛生院文件)
2、傳染病防治相關制度(管理、登記、報告、轉診、疫情處理、消毒隔離)及傳染病報告工作流程
3、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並定期檢查,有自查記錄
4、傳染病登記本
5、傳染病報告記錄、傳染病報告卡表
6、傳染病漏報調查記錄
7、疫情個案調查表
8、傳染病疫點、疫區處理記錄
9、狂犬疫苗接種記錄及暴露者傷口處理記錄
10、急性已肝病人隨訪記錄
11、法定報告傳染病統計表
12、《傳染病防治法》及其相關知識培訓(計劃、簽到、記錄、試卷、小結)
13、疫情值班制度、值班表、值班記錄
14、計劃免疫針對性傳染病、應急接種記錄
15、傳染病防治半年、全年總結
16、上級相關文件
第五卷 婦女保健
(一)婦保資料
1、基本概況
(1)上級文件包括縣婦保院下發的月工作安排等
(2)婦幼人員、組織、網路、工作制度、職責
(3)服務對象統計及服務概況
(4)已婚育齡婦女統計表
2、宣教記錄(宣教計劃、小結、宣教底稿及圖片)
3、會議記錄本(包括縣、鄉兩級會議及參加縣培訓記錄本)
4、對村培訓資料(培訓計劃、小結、試卷、培訓講稿、簽到本)
5、計劃總結工作資料(年度工作計劃、半年及年終工作總結)
6、專題活動計劃及小結
7、圍產保健卡(孕期5次產後2次隨訪服務記錄表及體檢單)
8、孕產婦系統管理統計表
9、婦女病普查普治登記表、統計表
10、高危孕產婦登記表、統計表
11、孕產婦死亡、育齡婦女死亡登記表、統計表
12、孕產婦體檢方案(計劃,每年一次較完整的體檢含一般體檢、婦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型肝炎等、小結、相片)
13、更年期、老年期婦女保健台賬(健康教育計劃及講稿)
14、婚前醫學檢查統計表
15、更年期、老年期婦女保健情況統計表
16、孕婦健康管理率、早孕建冊率、產後訪視率統計及分析
(二)產科資料
1、產科工作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
2、有關法規及有關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及省實施辦法文件
(2)《愛嬰醫院評估標准》
(3)執業醫師法、護士管理條例
3、有關機構和人員的執業資格證明材料
(1)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復印件)
(2)醫療機構助產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許可證)
(3)助產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學歷證書、資格證書、執業證書、助產技術證等復印件
4、繼續教育及新技術
5、產科各種醫療文件
(1)門診工作日記(全年原件)
(2)分娩登記本(全年原件)
(3)新篩登記本
(4)處方質量檢查統計表(按月統計)
(5)病歷質量檢查統計表(按月統計)
(6)會診、轉診、三級查房、急、危症搶救、疑難或死亡病歷討論記錄等原件
(7)產科護理文件
(8)各種保潔、隔離、消毒措施及相關記錄表
(9)產科質控記錄單
(10)《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登記表
6、計劃生育相關登記
(1)分娩登記(與產科共冊)
(2)計育生育門診手術記錄
(3)住院終止妊娠登記、病歷
(4)孕婦超聲檢查登記(原件)
(5)終止妊娠葯品使用個案登記、領取記錄
第六卷 兒童保健
(一)免疫規劃
1、免疫規劃工作計劃
2、免疫規劃相關制度
3、預防性接種工作計劃、總結
4、0--7周歲兒童計劃免疫建卡情況統計表
(請參照縣疾控中心要求整理年度資料)
(二)兒童體檢
1、基本概況
(1)上級文件包括縣婦保院下發的月工作安排等
(2)婦幼保健人員、組織、網路
(3)兒童保健工作制度、職責
2、7歲以下兒童統計表(花名冊)
3、出生嬰兒登記表
4、基層指導記錄
(1)7歲以下兒童體檢統計表
(2)兒童體檢通知發放記錄
(3)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1周內)、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
(4)1歲內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5)1--2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6)3--6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7)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指導記錄(底稿及圖片)
(8)體弱兒童專案管理登記表及記錄表
(9)5歲以下兒童死亡登記表及報告卡
(10)兒童系管情況統計表
(11)托幼機構人員名單
(12)年終兒童體檢發育評價情況統計分析報告、貧血情況統計分析報告
(13)口腔發育異常(唇齶裂、高鄂弓、誕生牙)、齲齒情況統計分析報告
第七卷 老年人健康管理
1、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計劃、總結、制度與職責
2、60歲以上老年人花名冊
3、65歲老年人健康管理花名冊
4、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情況統計表
5、健康管理服務記錄(健康評估、完整體檢、輔助檢查、健康指導)
6、預約下次健康管理服務通知單
7、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設備登記表
8、老年人家庭訪視記錄、個體化宣教記錄
9、老年健康宣教資料
10、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表
11、老年人體檢疾病分類統計及病因分析報告
第八卷 衛生監督協管
(一)計劃總結、制度、職責、培訓
1、年度衛生監督工作計劃、總結
2、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制度、職責、培訓記錄
3、衛生監督管理情況統計表
(二)食品衛生
1、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監督監測一覽表
2、食品衛生宣教檔案
3、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檔案
4、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記錄表
5、食品安全事件協作調查記錄表
(二)職業衛生
1、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
2、企業職業衛生檔案
3、可疑職業病報告記錄表
4、職業病防治咨詢、指導記錄
5、職業(放射)衛生單位巡查活動記錄
(三)飲用水衛生
1、轄區居民飲用水供給基本情況檔案
2、飲用水供給單位衛生檔案
3、飲用水供給單位從業人員培訓記錄
4、飲用水安全事件報告記錄
5、開展飲用水安全巡查活動記錄
(四)學校衛生服務
1、轄區學校統計表
2、學校宣傳欄設置、內容、相片
3、開展學生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4、轄區學校巡查活動記錄
(五)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
1、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調查線索表
2、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事件報告登記表
⑻ 農村改廁到底收不收費如何收法
你好,各地和各地的政策不同,內容可能也稍有區別。我們這里版公共今年開展的公共權衛生服務包括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般是指針對普遍人群,沒有特殊限制的)和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僅針對特殊人群)。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健康教育 免疫規劃 傳染病防治 兒童保健 孕產婦保健 老年人保健 慢性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項目 農村婦女乳腺癌、宮頸癌篩查項目 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 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項目 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 農村改水、改廁項目 免費婚前檢查 農村集中式供水免費檢測
⑼ 醫改後對農村醫生的待遇如何
為進一步健全我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穩定鄉村醫生隊伍,為村民提供安專全、有效、方便屬的公共衛生服務,省政府辦公廳近日轉發了《河北省鄉村醫生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辦法》。該辦法從補助原則、補助對象、服務任務、補助標准與經費安排、補助撥付、工作要求等六個方面進行了明確和規范。
《辦法》規定,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核定1所村衛生室承擔公共衛生服務。服務人口在 2000人以內(含2000)的安排鄉村醫生1名;服務人口超過2000人,或服務半徑超過3公里,可適當增加鄉村醫生名額,但一個行政村最多不超過2人。對暫未設衛生室的行政村,由鄉鎮衛生院或鄰近村衛生室承擔公共衛生服務。
《辦法》提出,對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凡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並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在指定村衛生室執業符合補助條件的,按每人每月不低於20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的,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按每人每月不低於30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資金從中央、省、市、縣財政安排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列支,列入各級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