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發揮律師在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社會的法制發展離不開律師隊伍的建設,律師隊伍建設是公共法律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目前我們並沒有把律師在的作用最大化。
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現狀主要體現在用法律維護社會的合法權益,社會的公平正義,主要還是針對於產生糾紛的案件當中。只有發生糾紛很多人才會想到律師,讓律師去解決矛盾,而在沒有糾紛的時候不會去找律師來進行防患於未然。所以要發揮律師作用的最大化,就是要律師在法律服務的體系中去構建和諧,防患於未然的社會矛盾。
怎麼樣才能發揮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大作用呢?我認為還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律師本來就是群眾中的一份子,是用法律服務大眾的,當然我們要到群眾中去宣傳,活動,服務,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然而理想和現實是有區別的,現實是律師不是執法者,不是公務人員,必須依靠自己有限的案源保障自己的生活,從而也喪失了與群眾接觸的機會。其實這並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的橋梁在哪裡,司法部門的協調與推動,如果通過這個橋梁讓律師真真走進每一個社區,就想社區民警一樣,有一個社區服務,組織與群眾互動,去與群眾交流、宣傳法律,不但發揮了律師進社區的真正作用,也會給律師帶著一些人脈與案源,這個是相輔相成的,我說的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實實際際的執行,不做曇花一現的無用工程。我相信律師不是居住在律師家園,而是分布在每個地方,讓其就近發揮律師的作用。當然這種進社區的服務要有監督,也要保證每位律師的機會的平等的,公正的,律師給群眾提供的法律服務才是平等的、公正的。才能體現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而不是只有空喊口號。
只有律師與廣大群眾接觸,才能夠在法律服務中發揮律師良好的作用,提高的群眾的法律意識,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做一個守法的人,明白律師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對認識的職業一個新的認識,在預防法律風險方面及權利被侵害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只有這樣律師在法制建設進行中的,才真真發揮了律師在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原作 鄭朝建 2015-5-18
『貳』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設置有哪些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有:1.鄉鎮司法所,屬於鄉鎮的職能部門;2.鄉鎮公安派出所,屬於縣級公安局的派出機構;3.基層人民法庭,屬於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以上基層機構可以從不同方面向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務。
『叄』 司法所、法院是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嗎
首先、司法局是律師、法律工作者的管理機關,負責直屬內的司法人員管理。司法所是司內法局的派出機構,主要容是行使對基層鄉鎮、街道的民事糾紛、矛盾、矯正、維穩的解決等功能。以前的人事關系和發放工資都是在司法局,現在很多地方都是所在的鄉鎮、街道了。其中司法局有一個法律援助中心,是負責向困難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的機構,司法所所在轄區有符合條件的可以報到援助中心審批後給予援助。其次、法院是審判機關,行使國家審判權。主要職責是審判工作,但是也設立了一些如信訪等,作為提供法律咨詢幫助的機會。
『肆』 我國現有法律服務機構有哪些
我自己沒有水平,沒有業務,搞不過人家,我便無事生非想要去攻擊人家,我內疚啊自責哦,保證下次不這樣了。
『伍』 怎樣構建覆蓋城鄉 法律服務體系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了「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我們加強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方向。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加強領導,構建全面覆蓋、布局合理的結構網路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進一步拓展和提升縣級法律服務功能,健全各鎮區法律服務的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和管理制度,在各村建立法律服務站,延伸法律服務觸角。目前,如東縣率先在213個村建起了法律服務站,由村(居、社區)政法專干任站長,村(居、社區)常年法律顧問任副站長,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村(居、社區)專職調解員、專職社工、普法志願者、村級聯防隊員和大學生村官共同參加,服務村(居、社區)群眾。為適應廣大群眾法律需求的新趨勢與新特點,法律服務網路要從以「建」為重點向「建、管、用」並重轉變,要在「管」和「用」上下功夫。推行點對點的服務,目前,該縣相繼為村配備法官並出示服務的范圍及聯系電話,提升服務的質效。在服務形式上,要從「傳統型」向「數字型、科技型」轉變。利用互聯網覆蓋廣泛的特點,加強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法律服務在線咨詢、網上化解矛盾糾紛等信息平台建設,使群眾享受到及時便利、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
2.整合資源,建立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的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面向基層、面向企業、面向群眾,堅持資源整合、協調並舉、運作有序。筆者認為要做好系統內縱向資源整合和系統外橫向部門聯動兩方面。比如,政法系統對內要建立健全法律宣傳、提供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工作網路,把法官、律師、公證員和普法志願者等隊伍有機地組織起來,發揮法律服務的獨特功能。其次,要對外善於橫向借力,政法系統要探索與信訪、工會、婦聯等部門的工作對接模式,共同促進公共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
3.注重培養,打造結構合理、專兼互補的人才隊伍注重挖掘和培養法律服務人才資源。一方面,提高專職法律服務人員素質,通過專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提高法律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指導和管理,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專業化法律服務機構,積極拓展知識產權、醫療、教育、資產重組等領域的業務,確保適應目前沿海開發、經濟轉型升級等復雜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法制宣傳、矛盾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如東縣有近百家的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在全縣各鎮村,為此,該縣著手對每編排演出一個法制文藝節目發放補貼200元,調動廣大文藝演出者的積極性,確保有演出就有法制節目,擴大法律宣傳的輻射效應。積極動員和組織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在職和離退休的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公證員等積極參加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發揮他們就近、人員情況熟悉的特點,隨時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問題,用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保障有力的供給模式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需要強有力的財政支撐,所需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要把公共法律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加大以法律援助、矛盾調處等為主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要為城鄉統籌服務,加大對基層法律服務的投入,制定傾斜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社區)專職從事法制宣傳、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的法律服務社工隊伍,實現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常態化、專業化。
資料來源:
http://..com/link?url=RIhn4rWH38VFBUE-AFptCL0XBKFa2__RTYrFvi2KUWXxAJ36Ja-49x3_I2Q7
『陸』 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是什麼
國家最主要司法機關 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就是簡稱的公、檢、法)還有就是私人的那些就是,律師事務所等~
『柒』 成立法律服務機構需要哪些條件
一、設立法律咨詢類公司通常是有限責任公司形式,需提交以下手續及資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
2、全體股東簽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託代理人的證明》(股東為自然人的由本人簽字;自然人以外的股東加蓋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的身份證復印件(本人簽字);註:應標明具體委託事項、被委託人的許可權、委託期限。
3、全體股東簽署的公司章程(股東為自然人的由本人簽字;自然人以外的股東加蓋公章);
4、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復印件;註:股東為企業的,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股東為事業法人的,提交事業法人登記證書復印件;股東人為社團法人的,提交社團法人登記證復印件;股東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提交民辦非企業單位證書復印件;股東為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證復印件。
5、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6、股東首次出資是非貨幣財產的,提交已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
7、董事、監事和經理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明復印件;註:依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和程序,提交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或其他相關材料。股東會決議由股東簽署(股東為自然人的由本人簽字;自然人以外的股東加蓋公章),董事會決議由董事簽字。
8、法定代表人任職文件及身份證明復印件; 註:根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和程序,提交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或其他相關材料。股東會決議由股東簽署(股東為自然人的由本人簽字;自然人以外的股東加蓋公章),董事會決議由董事簽字。
9、住所使用證明;註:自有房產提交產權證復印件;租賃房屋提交租賃協議復印件以及出租方的房產證復印件;未取得房產證的,提交房地產管理部門的證明或者購房合同及房屋銷售許可證復印件;出租方為賓館、飯店的,提交賓館、飯店的營業執照復印件。
10、《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11、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提交有關的批准文件或者許可證書復印件;
12、公司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中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規定必須在登記前報經批準的項目,提交有關的批准文件或者許可證書復印件或許可證明。
二、按照要求向工商局領取公司設立登記的各種表格填好,然後將"核名通知""公司章程""房租合同""房產證復印件""驗資報告"一起交給工商局。一般7個工作日後可以領取執照。
『捌』 為何要讓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延伸至基層
司法部近日出台《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相關問題,司法部有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問。
在法律治國的國家,美國公民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法律服務。
『玖』 人民法院屬於法律服務機構嗎
人民法院處於中立被動地位,不主動提供法律服務,其職責行使依當事人的訴訟行為而產生,不單獨為一方處理法律事務,而在為雙方解決訟爭,有別於律所單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故此人民法院不屬於法律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