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十二五規劃具體內容
關於「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建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成為全黨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議》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主要考慮:一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改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這就要求我們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三是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必須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是要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只有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總之,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要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把這些重要戰略部署落實到位。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完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必將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還要看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作出艱苦不懈的努力。為此,《建議》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五個堅持」,指明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我們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落實,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在綜合考慮未來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和條件的基礎上,《建議》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居民收入、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五個方面。《建議》提出今後五年我國發展的目標,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長短結合,把「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重大階段性目標緊密銜接,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密銜接。二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明確了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標。這就使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更加突出,並有了具體的考核標准和抓手。《建議》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充分體現了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的要求,既為編制「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也留下空間。「十二五」規劃將根據《建議》確定的目標,提出包括少數約束性指標在內的具體指標,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貳』 縣十二五規劃剛要是什麼規劃文件
個人認為應該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叄』 十二五規劃內容都有哪些項目
會議通過「十二五」規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22)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2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24)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25)加大環境保護力度。(26)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2008年11月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了新聞通氣會,規劃司司長李守信介紹開展「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工作的有關考慮。李守信主要從三方面作了介紹。 前期研究意義 須明確提出「富民」任務 作為統領未來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我認為,「十二五」規劃應明確提出「富民」的目標和任務。 另外,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跟貧富差距和民眾的普遍不富裕有著直接的關系。如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問題、消費和內需不足的問題,乃至一些群體性事件,都有著貧富分化的影子。貧富分化甚至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 所以,「十二五」規劃政策的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著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而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也已經為解決「富民」問題提供了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盡管「富民」問題在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非常重要,但畢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問題的解決。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在官方看來,「十二五」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區域結構等諸種結構構成的結構難題。結構問題在中國來說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十二五」規劃還是把它列為必須優先解決的頭等大事,這說明,結構問題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續下去。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高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要解決起來相當困難,否則,它也不會積累到今天這個程度。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當干預造成的。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該增長方式的特點是,以追求GDP為主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任務,以重化工業項目和熱衷批租土地為主要途徑,以行政推動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 以外部力量促進政府變革 (一)轉變和縮減政府的行政職能,限制行政權力; (二)規范行政行為,控制行政權; (三)加強社會自治,將一部分行政權轉化為社會的權力,使公民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和監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結構。 。 地方業績考核淡化GDP目標 其一,定調「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其二,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2.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及政策取向。 思路目標 3.「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 4.「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研究。 5.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產業結構 6.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7.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研究。 8.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 9.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 10.糧食安全問題研究。 11.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12.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13.新能源發展戰略 城鄉區域 13.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思路研究。 14.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研究。 15.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研究。 16.優化生產力布局戰略研究。 17.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研究。 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對策研究。 20.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研究。 改革開放 2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22.深化國有經濟改革研究。 23.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25.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6.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思路和對策研究。 27.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體系及防範金融風險研究。 29.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研究。 人民生活 30.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33.構建住房保障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34.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研究。 資源環境 35.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 36.節能減排問題研究。 37.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態環境與資源補償機制研究。 39.我國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肆』 十二五規劃是指什麼
百度網路去查:
「十二五」規劃
網路名片
「十二五」規劃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目錄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綱要)
規劃進展綜述
前期研究意義
內容要求
工作安排
規劃特色綜述
富民任務
政府變革
相關報道
解讀建議建議公布
城市發展
推進物聯網
水電未冷落
重大選題發展環境
思路目標
產業結構
城鄉區域
科教文化
改革開放
人民生活
資源環境
相關書籍《領導》雙月刊2009年第五期
中國城市「十二五」核心問題研究報告
相關講座《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十二五規劃解讀》講座
講座主講人賴偉民教授
人民日報解讀十二五規劃社保網越織越密
引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緩解看病難和貴
人口也要均衡發展
「十二五」規劃綱要
「十二五」規劃-相關音像作品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各講主要內容
變革中國 ——解讀中國經濟「十二五」基本信息
出版背景
各講內容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綱要)
規劃進展 綜述
前期研究意義
內容要求
工作安排
規劃特色 綜述
富民任務
政府變革
相關報道
解讀建議 建議公布
城市發展
推進物聯網
水電未冷落
重大選題 發展環境
思路目標
產業結構
城鄉區域
科教文化
改革開放
人民生活
資源環境
相關書籍 《領導》雙月刊2009年第五期
中國城市「十二五」核心問題研究報告
相關講座
《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十二五規劃解讀》講座 講座主講人賴偉民教授人民日報解讀十二五規劃
社保網越織越密 引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緩解看病難和貴 人口也要均衡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相關音像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各講主要內容變革中國 ——解讀中國經濟「十二五」
基本信息 出版背景 各講內容展開
『伍』 現在我要寫一篇上行文,「十二五」規劃已經完成,已通過縣上審批,需告知上級,具體標題和正文怎麼寫
用報告,不用請示。
***(單位名)關於編制十二五規劃的報告
***(單位名):
按照***的要求,我版單位高度重視十二五規劃權的編制,成立了十二五規劃委員會(這個一般都有這樣),根據我縣農村公路的現狀和我縣國民經濟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的徵求意見, 編制了農村公路十二五規劃,該規劃已經縣政府批准。
現把規劃上報貴局,特此報告。
****單位
年 月 日
『陸』 工商局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和職能
職能介紹
1、貫徹執行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制定貫徹實施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2、依法組織管理各類企業和在本地區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的登記注冊,核定注冊單位名稱,審定、核准、頒發有關證照並實行監督管理。
3、依法組織監督檢查市場競爭行為,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走私販私、傳銷和變相傳銷等經濟違法違章行為。
4、依法組織監督檢查交易行為,組織查處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5、依法對各類市場經營秩序實施規范管理和監督。
6、依法組織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組織。
7、依法組織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組織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
8、依法對廣告進行監督管理,查處違法行為。
9、組織監督管理商標注冊、使用、印製工作和專用權的保護工作及指導企業商標工作,負責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的推薦工作,組織查處商標侵權行為。
10、依法組織監督管理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行為。
11、對本系統工商行政管理的業務、行政、人事、財務、紀檢監察及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實行領導。
12、指導消費者協會等社團組織的工作。
13、承辦上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機關和當地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1.辦公室
組織協調、參與局機關的政務工作。承擔局機關重要文件的起草,負責機關文電、機要、保密、外事、文書檔案管理和會議組織;制訂全局調研計劃,承擔綜合性調研工作;擬定工商行政管理宣傳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局機關行政後勤保障、安全保衛等工作。
2.法制科
組織、協調或參與有關工商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和審核工作;組織開展工商行政管理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承擔本局行政案件的核審工作;承擔或參與行政案件的復議、聽證、應訴有關工作;依法審理行政賠償案件;組織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宣傳;檢查指導本系統的法制工作。
3.公平交易科(消費者權益保護科)
參與擬定製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規范性文件;組織查處市場交易中的壟斷、不正當競爭、轄區內陸上走私販私、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傳銷和變相傳銷等經濟違法違章案件;組織監督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組織查處市場管理中發現的經銷摻假及假冒產品等違法行為;檢查指導全市的公平交易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導檢查支隊和各檢查大隊工作;指導工商行政管理"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和各12315消費者投訴服務台工作。
4.企業注冊登記科
組織或參與起草全市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的規范性文件;依法承擔在市工商局注冊的各類企業的注冊登記工作,並對本系統的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注冊登記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負責辦理在市工商局注冊登記的各類企業的年度檢驗,並對本市各類企業的年度檢驗及個體工商戶的驗照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負責全市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的信息統計和匯總工作。
5.企業監督管理科
組織或參與起草全市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監督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組織查處企業違反注冊登記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行為;負責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組織協調查處無照經營行為;指導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工作;協調指導和檢查全市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對全市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監督管理的信息統計和匯總工作。
6.市場監督管理科(合同監督管理科)
參與擬定市場監督管理和規范市場秩序的規范性文件;組織監督管理、規范各類市場的交易行為和經營秩序;負責市場開辦登記和年度檢驗工作;負責各類商品交易會、展銷會、訂貨會和櫃台租賃等各種交易行為的開辦登記和監督管理,根據授權,組織對經紀人執業資格的認定,監督管理和規范經紀人、經紀機構的經營活動;負責糧食市場的監督管理;組織查處各類市場的違法違章行為;組織對全市市場進行專項治理;檢查指導全市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市場協會、經紀人協會工作。
參與擬定合同監督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組織實施合同行政監管;組織查處利用合同進行的違法行為;組織管理動產抵押登記;組織監管拍賣和招投標行為;辦理經濟合同鑒證及合同爭議行政調解,檢查指導合同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合同協會工作。
7.商標廣告監督管理科
參與擬定商標和廣告監督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組織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和虛假、違法廣告案件;負責商標及特殊標志使用許可合同及商標質押、商標驗證、商標印製的監督管理工作;認定市知名商標,組織推薦福建省著名商標工作;負責市屬廣告經營的審批;監督管理廣告發布及其他各類廣告活動;檢查指導全市商標廣告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商標代理機構、商標協會、廣告協會工作。
8.財務裝備科
貫徹落實工商行政管理系統財務制度,組織實施本系統財務裝備管理;編制本系統經費預算及審查決算方案;組織實施各項工商行政管理收費工作;負責本系統會計報表匯編和財務統計工作;負責本系統票據管理和內部審計、經費收支管理及監督檢查;組織管理本系統國有資產;負責局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基本建設和物資裝備計劃工作;檢查指導本系統的財務、裝備管理工作。
9.人事教育科
協助局黨組管理市轄縣(市、區)工商局領導班子;負責本系統幹部、人事、機構、編制管理工作;負責本系統基層建設和隊伍建設工作;負責本系統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實施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實施評選表彰工作;組織、指導、協調本系統的政治思想、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檢查指導本系統的人事教育管理工作;指導市工商局幹部培訓中心工作。
根據有關規定派駐的紀檢組與監察室合署辦公,按照《黨章》和《行政監察法》履行職責。
按照《黨章》規定設置機關黨委會,負責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二、直屬行政機構職能配置
1.檢查支隊主要工作職責:
依法或根據授權查處全市行政區域內在市場交易中的壟斷、不正當競爭、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商業欺詐以及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經濟違法違章案件;查處轄區內陸上走私販私違法行為,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反走私鬥爭;受理消費者投訴,處理消費者投訴案件,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參與綜合治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受理上級機關及其他執法機關移送的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有關經濟違法違章案件。
2.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管理分局主要職責:
辦理授權登記管轄范圍內的外商投資企業、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外國(地區)企業和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登記注冊,確認其企業法人資格和合法地位,並對其進行監督管理;負責查處轄區內外商投資企業的違法違章行為。
3.信息技術管理分局主要職責:
組織開展電子商務和網路經濟的監督管理;負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和統計匯總,分析輔助決策信息;建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信息和法律、法規資料庫,指導本系統信息網路建設。
4.幹部教育培訓機構掛靠人事教育科管理,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工商局幹部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參與擬定本系統幹部教育培訓計劃,開展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調研活動;承辦或協調、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本系統幹部政治、文化和各類業務的崗位培訓。
5.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主要職責:
受理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且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申訴;受理對侵害消費者權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不正當競爭、商業欺詐、虛假廣告、商標侵權假冒等經濟違法行為的舉報;根據申訴舉報案件信息的性質進行分類,及時向轄區各級12315機構及內部有關職能部門分流督辦,並收集反饋意見;組織消費者申訴舉報的現場調處,在處置突發性、緊急性的重大事件中提供指揮調度平台;公布消費者申訴熱點,發布消費警示,正確引導消費;負責對申訴舉報案件信息的整理分析、統計上報、儲備管理工作;對有關社團組織、行業組織、市場主體進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咨詢服務。
『柒』 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機構概況
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 設東營、河口、經濟開發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4個分局和廣饒、墾利、利津3個縣工商局,設置44個工商所,全市工商系統有幹部職工827人。市工商局機關設置企業注冊局、公平交易局、市場管理科、合同管理科、消費者權益保護科、商標廣告管理科、法制科、機動車及運輸市場管理所8個監管執法科室和辦公室、人事政工科、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財務裝備科、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7個內部管理服務科室,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市消費者協會、市廣告協會、市企業信用協會、市經紀人協會、市工商學會等社團組織掛靠市工商局並由市工商局管理指導。
一直以來,市工商局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職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積極作為,工商行政管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近年來,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審時度勢,創新發展,扎實工作,成果豐碩。在全國工商系統和東營市直機關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全國工商系統率先開發建立「經濟戶口」移動監管信息網路系統、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系統和基層工商所「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效能監察制,率先啟動農產品檢驗檢測工程。2001年以來,連年保持全省工商系統先進單位和行風建設先進單位;自2003年以來,連年保持「省級文明機關」稱號;榮獲國家工商總局、人事部聯合授予的「全國工商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市個私協會、消費者協會、廣告協會進入全國系統先進行列;全部5個縣、分局全部被授予「省文明單位」、「省級文明機關」稱號,東營市工商系統被授予「全市規范化文明行業」,基層工商所全部實現規范化達標。
正值國家「十二五」規劃謀篇開局之際,東營市工商局新一屆領導班子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牢牢把握「四個只有」,確立「轉變職能助發展、創新機制抓監管、強化維權促民生、搞好培訓強基礎、抓好安全保穩定」的總體工作思路,明確重點突破基層建設教育培訓、行政指導依法行政、商標發展戰略、服務三農發展、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等長期工作目標。並根據當前發展形勢、基層實際和隊伍現狀,制定「全面搞調研、一年抓基礎、兩年搞突破、三年大發展」的三年工作規劃,著力解決制約全市工商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幹部隊伍履職能力,不斷推進東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長足發展。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新起點、新征程,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正滿懷激情、揚帆啟航,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激發新活力,打造新優勢,創造新佳績,續寫新輝煌,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捌』 國家十二五規劃是指哪五年謝謝
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
「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二五」計劃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8)縣工商局十二五規劃擴展閱讀:
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現實背景: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