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商登記出資比例與實際出資情況不一致時以哪個為准
企業注冊登記前是以實際出資為准,企業注冊登記後是以工商登記為准。如果實際出資與登記股份不符則要通過法律程序調整,還會涉及到工商登記資本的變更。
❷ 工商注冊信息裡面查詢到的出資額,就是一定現實中真實的出資額嗎,還是只是為了約定股份比例做出的調整呢
這要注意股東投資和股東出資的區別,出資額只有經過工商登記後才生效,只要工商登記的出回資額為多答少,法律都是保護的,出資後的財產不再屬於股東個人財產,而是屬於公司的,知道公司解散才可以拿回。平時大家說的真實出資只能算是股東之間的內部規定,實質是股東之間可以約定利潤分配,對股東產生約束力,但是對第三方來說不產生效力,而是以工商登記的出資額為准。
❸ 企業在工商登記的出資額可以和實際出資額不一樣嘛
如果乾股股東不出資,需要通過公司設立協議約定誰出資及相互墊資或借款關專系,因為股屬權比例按實際出資由工商確定。
至於分紅比例是按照股東間的約定,可以與股權比例不一致,甚至零分紅都是可以的。
一般以公示的工商登記的股權比例為准,股東之間達成的比例只在雙方之間起約束效力,不能對抗第三人。
也就是說,如果日後被第三人追究股東未完全出資等法律責任,是按照工商登記的比例來對外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按照股東之間約定的比例承擔,承擔賠償責任後再由股東之間來追索
❹ 求問工商年審上面認繳出資額和實繳出資額怎麼填,是兩個金額都是一樣
認繳抄出資額是指公司各襲股東承諾應向公司繳納的資本數額,各股東認繳的出資額之和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後就是公司的注冊資本。認繳出資額應該在公司章程里明確記載 ;實繳出資額就是各股東按照章程規定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實際繳納的出資額。公司注冊的時候章程上都會有明確的金額。
❺ 認繳出資需要實際繳納嗎
認繳出資是指股東承諾對公司的出資額,記載於公司章程,並在工商專管理部門zhuan登記。現行法律屬關於shu工商登記的規定,只登記認繳額,全體股東認繳額之和稱為「注冊資本」,不登記實繳額。這就是工商登記管理的「認繳制」,並不是說不需要實際出資,因為公司運行所需資金首先來源於股東出資,公司注冊登記完成後股東應當按章程規定一次或者分次向公司繳納出資。若分期繳納應當在章程里明確繳納期限(現在公司法不再統一規定分期出資期限),所以你這里的意思是股東認繳的出資額100萬元在2039年前要繳足。
雖然不再統一規定足額繳納出資的時限,但是如果因為股東未繳足出資導致他人損失,是要按認繳額承擔責任的,比如公司償債能力不足、因資金不足運行困難導致虧損甚至破產、債務糾紛等等。所以認繳出資後是需要實際出資的。
❻ 注冊公司認繳出資額就是實際有現金多少嗎
注冊公司認繳出資額不是實際有現金多少。
認繳出資額是指企業的法定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是企業根據企業章程規定應繳的注冊金。 認繳出資額由實繳出資和應繳出資兩個部分組成。
對公司每一股東(發起人)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作為登記事項的不同理解,可能在具體的登記工作中會產生很大差異。
目前,最主要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登記的某一股東(出資人)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是其各期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實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則應當是其已完成繳付的各期出資額和出資時間。
另一種是:登記的某一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是登記時其認繳的出資總額和繳納全部認繳出資的最終時間,實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則應當是其登記時已繳付的出資總額和繳納全部實繳出資的最終時間。
(6)工商登記上面的實際出資額正確嗎擴展閱讀: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日前發布並實施了修改後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管理規定》按公司類型及其設立方式分別對公司注冊資本、實收資本、出資方式等進行了明確。
第二條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
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規定公司注冊資本實行實繳的,注冊資本為股東或者發起人實繳的出資額或者實收股本總額。
《管理規定》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分別予以明確。
對於首次出資額,《管理規定》也分別作出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於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
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全體發起人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其餘部分由發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