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什麼意思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版」的意思是:
李白飲酒一權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㈡ 李白有首詩說自己是「酒中仙」的,那首詩全部是怎麼樣的
不是出自李白的詩,而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詩中提到了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
原文為: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譯文:
賀知章醉酒後騎馬,搖搖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
汝陽王李琎飲酒三斗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凈凈。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2)馬鞍山李白鼎盛酒中仙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根據新、舊《唐書》的《李適之傳》及《玄宗紀》,李適之罷相是在唐玄宗天寶五載(746年)四月,則此詩最早亦必作於天寶五年四月之後,時杜甫初至長安。
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肖像」。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㈢ 李白有句詩「……稱臣酒中仙」 什麼詩
是不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不是李白寫的,是杜甫寫的,描寫李白等版8人
飲中八仙歌權_
作者: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㈣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具體怎麼解釋這句詩
意思是: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1、原文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2、譯文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琎飲酒三斗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
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凈凈。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3、作者
唐代杜甫
1、創作背景
據新、舊《唐書》的《李適之傳》及《玄宗紀》,李適之罷相是在唐玄宗天寶五載(746年)四月,則此詩最早亦必作於天寶五年四月之後,時杜甫初至長安。
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肖像」。
2、賞析
《飲中八仙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從「飲酒」這個角度聯系在一起,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
這首詩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並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後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在體裁上是一個創格。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
作者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
3、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㈤ 帶有「稱臣酒中仙」這句話的詩是李白的哪首詩
帶有「稱臣酒中仙」這句話的詩並非李白所作,是出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㈥ 李白被稱為酒中仙的由來
李白被稱為酒中仙,這是賀知章對李白才華的高度贊賞。天寶元年,當時李白三十來內歲,無官無職,也容還沒有什麼大名氣,而賀老已經八十多歲,更是擁有「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等一大堆頭銜的「知名學者」和「學術權威」。但是童心未泯的賀老,一見到李白的模樣,就「奇其姿」,想那李白喜愛「俠酒詩仙」,頗有些仙風道骨、瀟灑出塵的氣度,狂放的賀老最喜歡這樣的人了,就讓李白拿出文章來看看。
李白先拿出他的《烏棲曲》讓賀知章看(烏棲曲原詩: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說實話,這詩應該還沒有體現出李白的最高水平和獨有風格,但賀老就「嘆賞苦吟」,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對李白的贊許是毫不吝嗇的。後來李白又拿出《蜀道難》給賀老看,賀老居然「讀未竟,稱賞者數四」,也就是說沒看完,就誇獎了不下四遍,由此也可以看出賀老是個性急直爽的人,賀老看完後,更把李白贊為「謫仙人」。
㈦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問李白愁什麼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㈧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那首詩里滴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出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譯文: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琎飲酒三斗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凈凈。李白飲酒十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載(746)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他們雖都在長安呆過,但並不是同時都在長安,杜甫從"飲酒"這個角度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全是追敘。這首詩在體裁上也是一個創格。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並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後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比李白大41歲),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唐宋詩醇>引李因篤語:「無首無尾,章法突兀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人身份自現,風雅中司馬太史也。」<杜詩鏡銓>引李子德語:「似頌似贊,只一二語,可得其人生平。」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麼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㈨ 現在李白鼎盛酒中仙多少錢一瓶
發的規定風格的風格
㈩ 李白為什麼自稱酒中仙
因為李白最愛飲酒,他關於喝酒的詩寫了很多,《月下獨酌》、《將進酒》等,他愛酒,喝完酒就作詩。
(唐)杜甫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意思是: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這也是來源之一。
(10)馬鞍山李白鼎盛酒中仙擴展閱讀
關於李白喝酒的詩詞
1、《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2、《將進酒·君不見》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衰老的白發,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請二位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