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李白病逝於馬鞍山

李白病逝於馬鞍山

發布時間:2021-08-02 20:56:43

① 李白逝於何處還有其它歷史人物的生平事故

李白逝於安徽馬鞍山採石磯,杜甫晚年生活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② 李白的墓為什麼在馬鞍山

李白在晚抄年(60歲)病困交加,投奔到馬鞍山當塗的族叔李陽冰門下,一年後就因病故世,所以就在馬鞍山當塗的龍山建墓安葬的。

直到解放後的60年代才被民眾發現,但是棺槨已經遺物,只有一「李墓」的磚石;後經考古界考證才認定馬鞍山當塗的,是古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墓地。

③ 能詳細給我講講李白在馬鞍山都發生過什麼歷史事情嗎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5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④ 李白逝世於哪年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是我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
2、關於李白的去世時間,在網路資料上是這么寫的「李白(701年-762年) 『』,也就是說李白去世的具體時間就是公元762年;
3、我們再來看一看相關的史書的記載,762年寶應元年,李白62歲。在當塗養病,有《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天門山銘》,及《姑孰十詠》、《九月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詩。冬,病重,「枕上授簡」,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十一月,賦《臨終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龍山。

⑤ 李白逝世於何處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齣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⑥ 唐代大詩人李白死於什麼地方

唐代大詩人李白死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

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6)李白病逝於馬鞍山擴展閱讀:

李白墓:

李白墓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遙望青山:

李白死後55年,即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時為宣歙觀察使,因念與李白有通家之情,經過幾年的明察暗訪,得知李白兒子李伯禽雖然定居當塗。

曾為其父守孝,但已於25年前離開人世。李白孫子離家出走,不知所終,唯有兩個孫女,也已「一為陳雲之室,一乃劉勸之妻。」

她們告訴范傳正:「先祖志在青山,殯於龍山東麓,地近而非本意。」范傳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青山位於當塗縣城東南7.5公里處,亦名青林山(今當塗縣太白鄉太白村前)。

高372米,北臨姑溪河,東傍丹陽湖,西隔青山河與龍山對峙,南視平野。方圓30公里的青山,又名謝公山,環顧四周群巒迭翠。

芳草如茵,茂林盛樹,景色清幽。南朝齊著名詩人、宣城太守謝朓游歷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於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處(今謝公祠)。

⑦ 李白在安徽病故了嗎

恩恩,准確的地點是在安徽省 馬鞍山市 的當塗縣。

但不一定是病故額,好啦,下面我直接抄啦,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⑧ 李白和馬鞍山有什麼關系

一是馬鞍山系李白一生中多次游歷之地和終老之鄉,詩人與此地的關系千絲萬縷,應該進行研究和探討,其詩文也值得探驪和鑒賞,沒有這些研究與探驪,整個李白研究便大不完整;二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於儒家溫順敦厚的教條始終處於被崇尚和占統治的地位,故而李白研究遠不如杜甫研究,一直顯得薄弱和滯後。現在,在學術研究領域,這些束縛沒有了,厚積薄發,於是便不斷出現新的浪潮。而由於李白墓在青山是千古以來文人嚮往之地,故其時時成為研究浪潮的發源地和旋流中心,也就不足奇怪。三是李白詩歌藝術成就確如唐代當塗縣令李陽冰所說:「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與欠。」不唯如此,李白在詩歌和其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同樣可稱為「千載獨步」。著名已故學者裴斐教授《在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大會暨馬鞍山李白紀念館新館開放典禮上的講話》有一段精彩的表達。他說:李白是我國歷史上個性最鮮明的詩人,是同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聯系最緊密的詩人。同時他也是全面繼承了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詩人。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夠超越自己的時代和民族,成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李白的鮮明個性,其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思想解放,熱愛人生,積極進取,對於追求理想有獨特的熱情。所以我覺得李白的思想性格是非常符合我們今天時代精神的。這大概也是近年來李白研究特別活躍、李白紀念活動特別興旺的一個重要原因。

⑨ 李白死在當塗嗎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閱讀全文

與李白病逝於馬鞍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