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公共服務

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公共服務

發布時間:2020-12-18 21:20:56

⑴ 如何培育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

「2014年10月15日,北京市南門倉社區事務自管會在北京中弘社會工作與志願服務中心推動下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誰參加了會議,解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感想……」北京中弘社會工作與志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丁傳宗作為該組織的指導者參加完會議,一一記下這個社區社會組織成長的每個腳步。他坦言,社區社會組織目前仍然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國家社會治理方式轉型的大背景下,社區社會組織如何在基層落地生根,切實解決居民有效需求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共同話題。

並非只是自娛自樂

「社區社會組織應該是紮根社區,為居民提供服務的組織。」連日的奔波使杭州市上城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閻軍楠聲音略顯疲憊。

與很多人認為社區社會組織是社區的自組織甚至有些人認為社區社會組織只是自娛自樂的組織不同,閻軍楠更看重社會組織能否切實紮根在社區,是否能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這種認識來自於對汶川地震的反思。汶川地震中,社會組織數量出現井噴,然而很多社會組織卻並沒有留下來。這使他認識到社會組織的長久生命力在於紮根本土社區及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

為此,閻軍楠在杭州市上城區探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育社會組織,以社會力量整合促進社會組織發展,以社會組織的發展助推基層社會管理創新——上城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模式,簡稱為「以社孵社、以社促社、以社助社」的「三社聯動」發展模式。

走進上城區各個社區,會發現各類社會組織蓬勃興起,形成了生活互助、紅色文化、居家生活等各種主題的社區社會組織公益服務網路;在養老、求學、找工作、看病等百姓需要的方方面面,社區社會組織都能及時提供便民服務;另外,社區文化生活豐富了,社區治安也越來越好,形成了社區和諧的局面,凸顯了社區社會組織治理的作用。

「社區社會組織並非只是自娛自樂。」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紅雲在調研中發現,居民會逐漸開始關注社區環境、孤寡老人照顧等帶有公共性和社會性的問題。這一點與閻軍楠不謀而合。她認為,在社會治理的大框架下,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是以滿足居民需求、提高其服務能力為基礎的。

離滿足居民需求還差很遠

2011年底,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劉軒做的《北京市社區社會組織的調查研究》顯示,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社區社會組織按社區社會組織活動領域劃分,文體活動類佔47.1%,生活服務類佔6.8%,社區事務類佔16.2%,志願服務類約佔21.6%,其他組織佔3.5%。

「目前,社區社會組織自身發展結構仍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文體活動領域,而進入社區公共服務和公益領域如社區治安、環境維護、助老托老等領域的社區社會組織十分有限,沒有形成種類齊全、觸角廣泛、體系健全的格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周宇宏說。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講師康曉強認為社區社會組織的發育基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及相伴隨的社會轉型,其成長的動力源自公民的社會需求結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鄭琦在對北京市朝陽區城市社區社會組織進行調研時發現,25歲以下的居民最希望建立社區便民服務和共同興趣類組織,45歲以下居民比45歲以上居民更關注社區便民服務和社區建設。由此可見,社區居民對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便捷服務有所期待。

在丁傳宗看來,通過梳理社區社會組織目前提供的服務和居民服務的需求來看,社區社會組織在挖掘居民內在需求,滿足居民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方面還差很遠。

閻軍楠強調如果不抓好社區居民的內在需求,那麼社區社會組織所做的工作便不具備針對性,也無法實現社區社會組織在基層落地的問題。在他看來,社區社會組織挖掘居民需求的能力甚至比籌資能力更為重要。

政府和社會協同發力

閻軍楠認為如果沒有政府和社會力量等多元治理主體的協同合作,「三社聯動」模式也不會成功。

上城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通過社區公益創投「相親會」,使多方資源匯集社區公益項目的服務。2013年,組織街道範圍的公益創投,僅望江街道便有50多個公益項目,籌措金額138萬元。而組織全區社區層級的公益創投,入圍100多個項目,籌集資金470多萬元,惠及居民11萬人。這不僅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支持,還調動了政府、居民、社區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閻軍楠認為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雖然是民非,但是卻藉助了政府的資源,才全面鋪開了「三社聯動」模式。

丁傳宗在南門倉社區事務自管會的項目中也發現,如果沒有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的社工助推社區社會組織1+1項目,沒有專業社工的培訓與指導,南門倉社區事務自管會不會有現在的成長。

「其實,通過這些模式發現,社區社會組織的孵化與培育很多都是由獨立的第三方組織來進行的,但其背後都有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周紅雲說。同時,她認為隨著社會組織的發展,僅靠民政部門來扶持已經遠遠不夠了,政府需要通過在政策、資金上予以扶持,但未必由政府來做。因為政府在實操經驗及專業上不如專業的社會組織有優勢。在她看來,政府扶持第三方來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加強協調合作是可行性選擇。

「社會組織在社區將大有可為。」在采訪中,閻軍楠一直強調此觀點。他認為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不需要多麼「高大上」的理論,而是要根據本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運用社工方法,讓居民知道自己是社區建設的主體之一,而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然後,通過組織化的方式實現社會良治,切實解決社區建設多元主體動員問題及社區居民沒有歸屬感的問題,從而實現社會治理轉型。

⑵ 社會組織在社區的專業服務一般有哪些

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是指面向社區,為滿足城鄉社區居民生活的多樣化需專求、屬促進社區和諧發展,以提供、開展或參與公共服務、志願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組織,主要組織形式有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以民辦非企業單位為主。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必須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直接登記,其業務范圍應當在社區服務業領域,依據下列內容認定:(一)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服務、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體教育、社區安全、法制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郵政服務、科普宣傳、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服務;(二)鄰里相互幫助、為老幼病殘服務、為困難群體服務等服務;(三)社會救助、慈善公益、優撫助殘、治安巡邏、環境保護、社區矯正等服務。

⑶ 怎樣讓社區社會組織成長起來

【如何建立社區社會組織】 當前,我國社會組織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組織中,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特別引人注目,呈現出異軍突起的態勢。這些社會組織在參與基層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作用。 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對基層黨建有著積極意義。社區社會組織在基層公共服務領域的廣泛參與,對基層黨組織功能發揮有著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有助於提升社區黨組織服務水平,二是拓展了黨與社會新的聯系渠道,三是培育了良性的社會資本。 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對基層黨建也有著現實的沖擊 由於社會組織在活動場所和服務功能等方面與社區黨組織存在一定程度交叉,社區社會組織的成長,客觀上也就縮小了社區黨組織傳統功能的實現空間,對基層黨組織構成了一定的沖擊:一是使傳統的黨群聯系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疏離。過去,黨組織的實行的是「單位為主、社區兜底」的「全能全包型」管理服務。伴隨著單位體制日漸「式微」和居民多元訴求的發展,「全能全包型」服務方式已經走向末路,黨組織只能通過發揮杠桿作用和主軸功能,轉向資源統籌型的間接服務。今天,基層公共服務大量是通過「外包」,引領社區社會組織來承接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黨組織與群眾傳統的直接聯系。二是對社區黨組織領導力構成了某種「挑戰」。在計劃經濟時代,黨依託「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幾乎占據了社會的全部空間,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原有的黨組織體系難以直接覆蓋的「空白點」。在城鄉社區,這些空白點主要由管理扁平、適應性強的各類社區社會組織所填補,這在客觀上要求黨組織能夠讓渡出一部分社會自主生長、自主調節的空間。同時,由於社區社會組織圍繞群眾多元的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專業服務,其靈活的工作方式和扁平的組織架構相對於科層制的黨組織而言,更容易獲得群眾認同。黨組織在社區的認同基礎和動員能力呈現出弱化趨勢,這無疑對黨的領導力提出了更高的、更為嚴格的要求。 政治引領社區社會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功能 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對黨在基層社會的領導和執政基礎形成的沖擊,必須做出戰略性的回應。 加強黨組織對社區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社區黨組織政治引領社會組織,就是要充分發揮它們的正向作用,使之成為服務群眾多元需要「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力量。社區社會組織直接誕生於社會,同時又在社會中尋找自身生存發展所需要的資源,所以它們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轉型期我國復雜的社會結構和多元的利益格局,決定了社會組織在利益訴求上有不同的取向,在制度安排與組織水平也有不同的特點,其能力和水平也由此有了高下之分。而且,我國社區社會組織總體上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要發揮在基層社會中的「積極作用」,黨組織必須要發揮政治引領作用。 政治引領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功能。基層黨組織是國家政權與基層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處理政黨與群眾的關繫上,基層黨組織帶有鮮明的社會職能,必須發揮服務群眾的功能和作用,並以此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在處理政黨與國家的關繫上,基層黨組織帶有顯著的政治職能,必須發揮政治引領的功能和作用。服務各類社會組織、服務廣大群眾是黨發揮政治功能的基礎,而黨的政治功能的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的實現,又是更好地服務各類社會組織、服務廣大群眾的根本保障。必須立足社區和社會組織的發展黨的建設,藉助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功能,才能為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提供政治導向服務和基礎保障。 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功能,必須推進基層黨建制度改革。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必須要以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基礎。在一定意義上,社會治理進步還是國家治理進步的前提。要創新基層治理機制,必須健全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服務中心、居民議事會、居委會、社會組織、居民等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強化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這應是基層黨組織發揮整體功能的根本保證。為此,黨組織要完善區域化黨建機制,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統籌優化社會組織等在內的各類基層黨組織設置,形成覆蓋廣泛、功能互補的組織網路,實現對黨務資源、政務資源和社會資源充分整合,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對社會的統籌能力和凝聚能力。在黨建制度改革中,還有不少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還必須在黨組織和工作的有效覆蓋上、社區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上,在基層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揮積極作用等方面上,加大黨的建設的制度改革力度。

⑷ 社會組織服務業務范圍包括哪些

社會組織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就是其中一項民非非企業,也包含了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勞動、民政等很多項,每一項的的業務范圍也不一樣,所以不可一概而論。

⑸ 社區如何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1.整合社會資源,為提供社區居民更好公共服務。以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為取向,社區社會組織發揮自身的人才、資源等優勢來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2.社區服務對象,以福利性服務的「老、殘、孤、困、優撫」社會救助對象為重點,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會性多層次服務的全體居民。

3.參與社區建設,為拓寬社區建設資金投入渠道。社區建設標準的高低,取決於政府財力的投入。由於政府財力有限,這些社會組織的涌現吸引了許多社會資金投入社區,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發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從而拓寬了社區建設資金的資源。

4.社區建設的一個首要任務是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這些社區社會組織,尤其是如老年協會、群眾文化團隊、志願者協會、康復協會等組織具有民間性、自發性的特點,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紐帶。

(5)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社會學家給社區下出的定義有140多種,社區是具有某種互動關系的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在一定領域內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共同體及其活動區域。

盡管社會學家對社區下的定義各不相同,在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上認識還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認為一個社區應該包括一定數量的人口、一定范圍的地域、一定規模的設施、一定特徵的文化、一定類型的組織。社區就是這樣一個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社區工作需要每一個居民的共同參與,需要社區基層黨組織的正確引導,宣傳主流思想,凝聚民心、多措並舉,基層黨組織必須自身過硬,才能發揮核心作用,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

充分調動社區黨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優、業務能力強、服務群眾好的社區黨員幹部隊伍。經常組織學習、業務培訓,提升社區黨員幹部業務知識、素質能力。切實用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⑹ 社區社會組織有哪些

社區社會組織是指由社區組織或個人在社區(鎮、街道)范圍內單獨或聯合舉辦的、在社專區范圍內開展活屬動的、滿足社區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間自發組織。
社區社會組織不等於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在我國主要由公民自願組成,從事非營利活動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利用社會捐贈的財產從事公益事業的基金會三大類經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組成),但社區社會組織是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組織(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會科學中社會組織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的社會組織是指人們從事共同活動的所有群體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團體、政府、軍隊和學校等。狹義的社會組織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有意識地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如企業、政府、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它只是指人類的組織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為了特定目的而組建的穩定的合作形式。社會學研究的社會組織主要指狹義的組織。

⑺ 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要怎麼開展活動

一、整合社區資源,制定社會組織培育措施。
街道確定培育社會組織工作的措施。對已初具規模的南京東路街道敬老院進行規范提升;對南京東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進行項目拓展;對南京東路街道老年志願服務協會、南京東路街道殘疾人服務社進行重點打造;對南京東路經濟發展中心、南京東路社區體育健康協會進行服務提升,著力構建「社區為平台、社團為載體、服務為導向」的發展格局,著力強化「促社會組織發展、助社會組織增能」的培育措施,著力實現「讓社會組織成員受益、讓社會管理人員受益、讓社區居民群眾受益」的工作成效。
二、發揮平台作用,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街道搭建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平台。一是對轄區各類社會資源進行調查摸底,完成轄區居民公共服務需求調查。二是建立社區、轄區單位的協調機制,及時收集各類服務需求,協調社會組織開展服務。三是建立社會組織工作人才庫,重點做好社會組織人才培養。四是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公益招投標,承接政府項目,對項目的「申請、初評、實施、終評」等一系列流程進行專項指導。
三、承接政府職能,探索社會組織運作模式
街道推行新的社會組織運作模式,一是南京東路街道老年志願服務協會攜手上海新途社區健康促進社,建立了滬上首家社區老年人健康干預場所——「常青藤生活館」,嘗試了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聯手合作參與社會助老服務的新途徑。在一年的工作中, 發展健康大使100名;開展外展宣傳活動30餘次,共發動1402名老年人參與各類互助類健康活動; 1000名老年人自發組建和參與社區互助小組; 1200名老年人參與了入戶的互助關愛活動。二是南京東路街道殘疾人服務社通過上海社區公益服務項目招投標,競得《陽光小屋——社區智障人士綜合服務項目》,覆蓋全街道179名社區智障殘疾人,通過建立一支有專業社工指導的志願者隊伍,設立簡單的、適合智障人士力所能及的服務項目,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領,從事力所能及的簡單工作,使得智障人士能夠用自己的勞動贏得尊重,最終平等的融入社區當中,這也是社會組織承接公益服務項目的一種全新實踐。三是南京東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競得《夕陽紅驛站——社區單身老人關愛服務項目》上海社區公益服務招投標,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單身中老年人走出家庭,消除孤獨感,減少家庭矛盾,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推進社區的穩定與和諧,迄今已組建會員500多名,9對老人已建立了新的家庭,12對老人已明確戀愛關系正在交往之中,取得了社會組織直接面向社區、服務群眾的良好收獲。

閱讀全文

與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公共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