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安徽馬鞍山吳姓

安徽馬鞍山吳姓

發布時間:2021-08-02 04:24:56

❶ 我姓吳,老家是安徽壽縣那一帶的!我想了解有關我們那裡的吳氏祖譜!

我就是,我們是延陵郡至德堂。輩份是,恆久化成,同樂安平,君子善讓,建利為仁,國開運昌,榮華吉祥,忠厚傳家,詩書源長。我叫吳久濤

❷ 我的老家在安徽巢湖,能查出吳姓的家普嗎

安徽很多一部分人都是在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遷過去的。家譜估計早就亂了。

❸ 安徽吳氏來源

旅美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在他翻譯的《胡適口述自傳》的注釋中談到皖南名門望族時,曾引用了一句「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村」這個口耳相傳的民間俗語。茂林是涇縣一個古老的村落,是吳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最盛時全村佔地數千畝,富商豪宅鱗比櫛次,職官品第比比皆是,被譽為「江南第一村」。1931年商務印書館在香港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就專門辟有「茂林村」詞條。著名的皖南事變也發生在這里。茂林吳,與旌德江、績溪胡、宣州梅並列皖南四大姓。
一、源流
吳氏始祖是西周時的泰伯,周文王姬昌的兄長,周武王姬發封他於吳國,因而得姓為吳。茂林吳氏尊泰伯第78世孫、南唐循州司馬吳萬一為一世祖,他隨父吳君錫官從江西上饒遷居南京。長大後浪跡至宛陵(今宣城市),南宋慶元三年(1197)吳惟輝作《茂林吳氏宗譜序》就曾明確記載「吾始祖萬一公遷居宛陵」。他的兒子吳希賢因時局動亂,從南唐衢州教授任上三次辭官獲准後,又從宣城遷到下轄的涇縣茂林地區,定居於東庄(今喬吳),算起來已有1001年了。
吳希賢生三子。長子覿京留在東庄,承守祖業,世居喬吳。次子吳安國於北宗熙寧年間,因為娶了河西的宋氏女為妻,於是從東庄搬到宋家坦與宋氏「聯居」,這就是吳氏正式定居茂林的開始。三子開國徙居長安,後裔有的遷往青陽縣,後發展為「老田吳氏」。
次子名安國(1042——1118)於熙寧間遷宋家坦,熙寧乙卯年(1075)建成一座大宅,因吳氏的郡望是「延陵世家」,故命名為「延陵新宅」, 這就成了建立茂林吳村的開端「平吳里」。吳安國當時在庭前植紫荊樹三株,以表示不忘三兄弟情誼,其中有一棵紫荊樹存活了九百年左右,成為茂林吳氏宗族繁榮昌盛的象徵。
吳安國定居宋家坦時,這里的居民並不多。後來宋氏衰微,吳姓日藩,逐漸取代了宋氏。到了南宋中葉,安國七世孫吳惟輝(譜名榮四)建上、中、下三宅,讓諸子分居。因這里四面環山、雙溪匯流,生長著茂密的樹林,遂將宋家坦改名「茂林村」。 至南宋紹興、嘉定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族人吳宗生、吳炎保、吳洪孫買下式微的宋氏舊族全部土地房產,出現了「廬舍相聯、人員輳集」的繁榮景象。
隨著吳氏宗族日漸繁盛,逐漸向四周拓展繁衍,分出了許多支族。最早是元朝初期的吳學興遷到東溪河邊,後來稱為「九甲」。明朝中、前期出現後人稱之為「八大分」,其中海昌、河昌、泗昌和濟昌公分支合稱「前四分」。堯生、利生、安生、義生公分支,合稱「後四分」。按輩分推算「前四分」兄弟四人要比「後四分」晚一輩。前四分的吳濟昌生有三子,又分為前、中、後三分,中分的吳宏安後來遷往江西,茂林只有吳鈕安和吳釗安的前、後分相傳。但是這兩分不僅很興旺還出現了許多知名人物,因而有「前分富、後分貴」之說。與前、後分祖同輩的「六甲」祖吳悅安,居於大宗祠邊的「六甲坦」。「萬公分」祖吳惠安字萬良,居茂林西南村頭。「王勺公分」祖吳王勺安 ,遷村西古溪邊。此外,還有「鞏緣公分」,以及遷往村北庄門前等地「安公分」等等。從晚明到清朝中葉,是吳氏宗族的鼎盛時期,大批讀書人經科舉進入仕途到外地去做官,更有很多人外出經商致富,許多達官富商在「落葉歸根」的思想支配下,最後都攜資回來建宅第、置產業,促進了茂林進一步繁榮,擴展為佔地約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大村落,有「江南第一村」之譽。
茂林吳氏的字輩為:萬大乾坤伯、千恩端榮祥、興彥源關昌、安緣子道尚、有永唯一善、百世承守之、報本宗同茂、傳家德久垂、光華先澤盛、千載慶鴻禧。前6句由吳萬一定,後4名由清乾隆年間進士吳芳培續寫。目前,在茂林已傳至光字輩。而筆者屬於本字輩。
二、宗祠
茂林吳氏立宗詞始於南宋,十世祖吳惟輝立東山庵為祠,修吳氏宗譜,繪制世系圖。
明崇楨已卯年(1630),時任湖廣布政使的吳尚默在古老的紫荊樹邊建成「五楹三進」的吳氏大宗祠。到了清雍正庚午年(1730),大宗祠遭火災燒毀後面兩進,僅存門廳一進,但族人很快將其修復如初。文革中,大宗祠被做為糧庫而辛存下來。近來年,在全國各地的族人的鼎力相助下,吳氏大宗祠經過整修,重新煥發了昔日的光彩。主體建築物三大進,座北朝南,建築面積約有931平方米。祠前有一道五十米長的影壁,兩頭各建一座石坊同祠堂前牆連接,構成祠前閉合式的院落。地面用扁圓形的卵石嵌成的「蝙蝠」,「白鹿」和壽字圖案,為「福、祿、壽」的象徵。兩座石坊一為吳尚默贈其父親吳雲麓的「恩綸重賁坊」;另一為吳尚默和吳江龍的「文武進士坊」。這里應該介紹一下這兩位人物:

❹ 安徽吳姓家譜輩分排列

芳字輩
祖字輩
德字輩
文字輩
明字輩
光字輩
好久不在村裡住了 後面的不記得了

❺ 吳氏家譜

泰、讓、文、傳、宗,雍、敦、維、景、崇,開、基、百、世、繼,務、本、千、家、從,章、嗣、國、斯、永,壽、承、名、始、雄,季、賢、其、見、博,友、善、觀、光、中,至、德、啟、公、同,海、東、表、大、風。

1950年,吳氏統譜規定:凡吳氏大統後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題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從順。

吳姓在當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計算占第10位。

前十位按順序名次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吳姓在全國總人口中佔2.05%,約2600萬人左右,志大光先德、天開應國中、文興朝世主、學仕顯雲翁…………以上是新排行。原老排行是:子思、志大光先德、天清萬方崇、…………。

(5)安徽馬鞍山吳姓擴展閱讀:

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樂曲的發明者。

那個因為勇敢剽悍,善於狩獵而以「吳」為稱號的原始氏族,在堯舜以前的活動,《尚書》、《春秋》、《國語》、《史記》等經典史書都記載闕如,只有以廣博、繁雜著稱的宋人羅泌《路史·國名紀》中,才以吳權的氏族為第一個吳氏族。

《路史》說,吳權是炎帝之臣。可見吳人最初是從屬於炎帝、黃帝部族集團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一個有趣、奇異的故事:吳權的妻子叫阿女緣婦,她與炎帝的孫子當時為黃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姦懷孕,三年後一胎生3子,分別叫鼓、延、殳。鼓和延傳說是鍾的發明者,也是樂曲的最早發明創制人。

逢伯陵是姜姓和齊姓等族的。

❻ 今天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柘皋鎮一帶的吳姓堂號是至德堂是那一支吳姓

口天吳,不謝

❼ 吳姓家譜思輩多輩德輩後輩排行表

1、全國吳氏統譜統一字派
……泰、讓、文、傳、宗,雍、敦、維、景、崇,開、基、百、世、繼,務、本、千、家、從,章、嗣、國、斯、永,壽、承、名、始、雄,季、賢、其、見、博,友、善、觀、光、中,至、德、啟、公、同,海、東、表、大、風。……
註:1950年,吳氏統譜規定:凡吳氏大統後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題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從順。
2、安徽省桐城馬埠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自、汝、紹、國,宏、延、祚、昌,克、相、盛、時,德、顯、名、彰,忠、正、世、篤,吉、蠲、孝、享,崇、先、啟、後,代、有、文、光,經、天、緯、地,功、著、旗、常,象、賢、繩、武,千、古、傳、芳。……
註:馬埠山現屬安徽樅陽縣。自馬埠吳氏一世祖吳道二(字祥甫)的8代孫開始。
3、安徽省桐城麻溪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詒、厥、孫、謀,聿、懷、多、福,繩、其、祖、武,永、言、孝、思。……
註:麻溪河現屬安徽樅陽縣。自麻溪吳一世祖吳太一的16代孫開始。
4、安徽省肥東縣大吳崗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邦、家、有、道,長、裕、賢、良,進、修、德、業,世、代、永、昌,克、成、先、志,積、善、傳、芳,忠、孝、仁、愛,光、茂、書、香。……
註:從大吳崗吳氏一世祖吳京10代孫開始。
5、安徽省青陽縣老田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永、宗、景、仕、文、大、世,國、泰、慶、民、生,忠、誠、期、克、純,承、家、先、以、義,光、裕、充、宜、增,祖、系、周、之、德,元、來、禮、讓、敦,欣、奉、享、盛、日,嗣、美、益、新、城。……
註:自老田吳氏始祖吳棟材的59代開始。
6、安徽省肥東縣六家畈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乾、元、享、利、貞、仁、義、禮、智、信,保、世、宗、廉、讓、傳、家、體、惠、和。……
註:自六家畈吳氏始祖吳七三的13代開始。
7、安徽省蚌埠市吳小街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玘、廷、得、天、一、世、自、文、德、登、以、星、緒、若、錫、昌、延、子、本、傳。……
註:自吳小街吳氏始祖吳良的5代開始。
8、安徽省滁州市吳連作一支家譜字派
……炳、增、克、紹、至、德、繼、祖、揚、芳、詩、書、世、守、福、壽、延、長。……
註:自該支始祖吳連作的5代開始。
9、安徽省茂林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萬、大、乾、坤、伯,千、恩、端、榮、祥,興、彥、源、關、昌,安、緣、子、道、尚,有、永、唯、一、善,百、世、承、守、之,報、本、宗、同、茂,傳、家、德、久、垂,光、華、先、澤、盛,千、載、慶、鴻、禧。……
註:自茂林吳氏始祖吳萬一開始。
10、江蘇省丹徒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土、正、益、文、學、紹、述、啟、寵、昌,積、善、傳、家、遠,居、仁、衍、世、昌。……
註:從丹徒吳氏一世祖吳春的15代孫開始。
11、江蘇省洞庭吳氏一支字輩
……嘉、時、永、定,克、紹、景、從,懋、光、必、應,繼、禮、承、宗。……
註:季札66代至81代。
12、江蘇省暨陽東山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汗、潮、漲、清、源、潤、潛、涇、渭、澄、江、淮、洙、泗、法、汪、洋、沛、澤、深。……
註:自該支吳氏始遷祖吳允材的13代孫開始。
13、江蘇省沐陽虞溪吳氏一支家譜字派
……昶、顯、洗、遠、夢,之、昌、克、道、廷,華、大、晉、希、尚,惟、以、國、從、忠,本、立、開、文、德,賢、良、兆、永、興,勤、孝、傳、家、久,世、澤、承、禮、讓。
續:啟、仁、保、信、義,富、學、耀、先、宗,清、和、延、祖、緒,聖、教、致、善、宏。……
註:自虞溪吳氏始祖吳昶開始。
14、河北省黃驊市吳高崇 支系統一字派
……高、景、和、華、龍,世、邦、志、廣、恩,國、紹、道、之、增,式、重、玉、保、忠。英、傑、儒、德、盛,子、俊、賢、聖、明,學、顯、學、富、貴,潤、澤、洪、慶、廷。……

❽ 請問有誰知道安徽吳氏族譜的情況本人彥字輩,上一個輩份是英字輩,我下面一輩是毓字輩

肥東吳姓一般集中在梁園和六家畈這一塊。比較大的一支是六家畈的吳氏。《肥東文史資料》記載六家畈吳氏於宋、明間,從贛之瓦礫壩遷至皖南的。其中有人家兄弟六人由宣城遷來肥東定居的。因為有六家人所以就叫六家畈。書上記載吳中英、吳靜山、吳佩之,都是這個家族的。
書上還記載了一些六家畈舊時景色。不知現在還有沒有。大概情況就是這些。梁園吳氏我沒有找到記載。抱歉。六家畈吳氏出過不少名人。你可以上網查查。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書叫《肥東縣志》上面的記載很詳細。但是是在別人家看的。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去肥東縣圖書館找找。或者去縣文史辦問問,應該有。至於你說的族譜我沒辦法提供。你可以去六家畈問問。

❾ 吳氏家譜字輩

一、全國吳氏統譜統一字派

泰、讓、文、傳、宗,雍、敦、維、景、崇,開、基、百、世、繼,務、本、千、家、從,章、嗣、國、斯、永,壽、承、名、始、雄,季、賢、其、見、博,友、善、觀、光、中,至、德、啟、公、同,海、東、表、大、風。

1950年,吳氏統譜規定:凡吳氏大統後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題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從順。

二、吳姓人口

吳姓在當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計算占第10位。前十位按順序名次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吳姓在全國總人口中佔2.05%,約2600萬人左右。

三、吳姓由來

因為吳姓的遠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陝西西北部),故以姬為姓。

吳姓的遠古初祖是黃帝。黃帝娶有四位賢淑的妻子,生有25個兒子,其中得姓者14個,後就形成14個部族。黃帝正妻嫘祖生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他倆都繼承了黃帝的本姓——姬。吳姓就是玄囂這一支系傳承下來的。

吳姓的開氏始祖是吳太伯。他是《史記》記載的天下第一世家——吳太伯世家。吳太伯是吳姓的第一人,但無嗣,所以叫開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繼承了他的位子傳承下來。

所以,仲雍就是吳姓的血緣始祖。

(9)安徽馬鞍山吳姓擴展閱讀:

最正式的字輩應該是起源於宋朝。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為其後代規定了十三個字輩,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個字,構成一副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

這是人們見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輩。

吳氏制定統一的行輩字比較晚,1950年,吳氏統譜規定:「凡吳氏大統後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題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從順」。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至今仍未統一起來,各地仍舊照按自己的家譜字輩進行起名。

字輩應該說一部完整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個家族的印記。通過字輩可以把兩個不認識的人團結到一塊兒,可以使陌生人之間產生突如其來的親切感。

更能夠增強各群體間的凝聚力,字輩作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將它繼承和發揚。

❿ 找一人,,男姓名為吳秀會,安徽馬鞍山人,,身份證為342626199007261564

這個人不是馬鞍山的吧,馬鞍山的身份證都是以3405打頭的

閱讀全文

與安徽馬鞍山吳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