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1 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化
專業人員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應用質量。各級公衛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一整套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質量。通過業務培訓,不斷加強提升業務水平。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將臨時性、應急性培訓逐步轉變為長期性、制度化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脫產進修、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公共衛生人員進行普及型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集中對全區公衛辦人員和公共衛生協理員分期分批實施全員培訓、考核。參加或承辦公共衛生領域「名醫講壇」,組織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指導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升項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多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其他區、市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召開全區現場會,加強工作交流,促進工作開展。
2 分級管理工作規范化
建立健全分級負責責任體系。區政府成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區衛生局專門成立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明確專職人員。各鄉鎮、街道確定1名正式在編人員為公共衛生聯絡員。各鄉鎮(街道)成立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按轄區服務人口3/1000 0的標准配備業務技術好、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在行政村(居),由標准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正式工作人員擔任本村(居)的公共衛生協理員,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實施。
2.1 明確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
按照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建設的統一標准,全區設立公衛辦12個,設置了專門辦公場所,管理辦公室按「五室分開」模式,設置疾病預防控制室、衛生監督室、婦幼保健室、慢病管理室、健康教育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室。配備必要設施,進一步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將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裝訂成冊並上牆,率先在全市制訂區、鄉鎮(街道)、村(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台賬並認真貫徹執行。
2.2 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實施辦法
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統一使用所有的紙質表格和電子表格,並對軟體使用情況進行全員培訓。通過培訓使其充分掌握項目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法,操作規范、表卡填寫等內容,力爭使每個人都能聽懂、看懂,達到培訓效果。為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設,下發實施方案,設專人成立辦公室,建設獨立機房,配備全 新伺服器、交換機、防火牆等硬體設施。各單位明確具體專人負責信息化建設。建成覆蓋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電子信息服務網路,並按時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2.3 完善各級公衛管理機制
以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為切入點,積極構建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促進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各級各單位均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建立督導包保責任制,定期督查工作進展情況,推動各項工作有序平穩發展。率先在全市組建2個疾控責任指導團隊,劃片分區,責任到人,採取定期輪駐、巡迴指導、對口幫扶等形式「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強化對基層的公共衛生業務指導、管理。更好地發揮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在基層衛生服務中的業務指導、技術支撐、監督管理作用。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利用周末等時間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市、區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多次深入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場,視察工作開展情況,省衛生廳、市
衛生局有關領導多次進行現場指導,按照各級領導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逐項進行整改完善和提高。及時召開現場會、編發典型材料予以總結推廣;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現場提出整改意見,並通過通報等形式向區政府、市衛生局匯報,促使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緊抓不懈。
3 各級監督考核規范化
加強督導、嚴格執行各級考評機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情況作為體系建設和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核定服務數量,明確質量標准,激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變坐等式被動服務為上門式主動服務,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為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變衛生部門內部評價為多部門及群眾共同參與評價,變按人員編制補償為績效考核補償。制定了考評指標和體系,由各級公衛辦牽頭,組織專家組成考核組,將服務人口數量、完成質量等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引入群眾評價機制,對群眾知曉率、滿意度、服務利用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對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成情況的分值權重並公示,考評結果作為經費核撥依據和人員獎懲、績效工資核定依據,增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證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有效實施。
② 如何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公共衛生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程序為:健康體檢,建紙質檔案,電子化錄入,隨訪,補充檔案------。健康教育。對重點人群監測(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0-6歲兒童、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需要衛生院各個科室的鼎力協助。更要和鄉醫打成一片,各項工作的開展、實施都是鄉醫協助完成。
③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先進工作短文
1、居民健康檔案內容包括( 個人基本信息 )、(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2、農村地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可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相結合。
3、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對象是(轄區內常住居民),包括居住( 半年)以上的戶籍及非戶籍居民。
4、已建檔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復診時,應持( 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 ),在調取其健康檔案後,由接診醫生根據復診情況,及時(更新 )、( 補充 )相應記錄內容。
5、健康檔案的建立要遵循(自願 )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服務對象的( 個人隱私 )
6、體重指數=(體重kg)/( 身高)的平方(m2)
7、健康教育中發放的印刷資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頁 )、(健康教育處方)和( 健康手冊)等。
8、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計劃,保證其(可操作性 )和( 可實施性)
9、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動記錄和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音文件)等,並存檔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總結)(評價)。
10、健康教育要通俗易懂,並確保其(科學性)( 時效性 )。
11、新生兒出院( 一周)後,醫務人員到新生兒家中進行,同時進行( 產後訪視 )。
12、新生兒滿28天後,結合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在( 鄉鎮衛生院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進行隨訪。
13、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得到分娩醫院轉來產婦分娩信息後,應於(3—7)天內到產婦家中進行訪視,進行產褥期健康管理,加強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指導,同時進行( 新生兒訪視)
14、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機構要加強與村(居)委會、(婦聯)(計生 )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掌握轄區內孕產婦人口信息。
15、每年進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體檢、健康咨詢指導和干預等。
16、預防接種服務對象是轄區內(0—6)歲兒童和( 其他重點人群)。
17、工作人員應告知兒童監護人,受種者在接種後應留在留觀室觀察(30)分鍾。
18、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實施( 消毒 )和(無害化處理 )。
④ 如何寫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亮點材料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俗地說,就是不管你生活在東部還是西部,居住在農村還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樣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近年來我國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蓋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時期,我國將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深度解讀
「十二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范圍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等。
2.就業服務:包括就業信息、就業咨詢、職業介紹等。
3.社會保障: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與合作醫療等。
4.醫療衛生:包括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等。
5.人口計生:包括避孕葯具、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開放等。
8.基礎設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運班車,城市建成區公共交通全覆蓋等。
9.環境保護:包括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環境監測等。
加大財政投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資金保障是關鍵。應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所佔比重,保證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長幅度都高於16%,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的預期目標,這將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財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