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商注冊資金認繳及實物繳納
注冊資金實來繳制和認繳制源的區別:
1、實繳制是指企業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本是多少,該公司的銀行驗資賬戶上就必須有相應數額的資金。
實繳制需要佔用企業的資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創業,降低了企業資本的營運效率。
而認繳制則是工商部門只登記公司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無須登記實收資本,不再收取驗資證明文件。
認繳登記制不需要佔用企業資金,可以有效提高資本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2、2014年新修改的公司法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
即新公司施行後,公司股東可以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記載於公司的章程。
從2014年3月1日開始實施。
3、這次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推進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降低開辦公司的門檻和成本。
二是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三是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
四是簡化名稱登記手續,放寬經營范圍登記,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
五是加快建立全省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體系,既方便市場主體准入,又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秩序。
❷ 最大股東注冊資本認繳比例是最少的合法嗎工商登記注冊資本認繳比例就是股權比例嗎
最大股東肯定是持股最多的,不可能是認繳資本最少的。
一般認繳出資額比例,就是股權比例。
❸ 按照股東認繳的資本金做了工商變更,但實繳最終沒到位怎麼辦
實繳是指實際到位的資金數額,實繳制度即認定企業銀行賬戶實際到位或按照回約定於一定期限內的資答金數額為注冊資金數額(需要提供銀行或審計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並登記在營業執照上(當然以後可以按需作增加或減少);認繳是指注冊登記的企業承諾繳納資金數額(並不一定真的繳納到企業銀行賬戶),認繳制度就是企業在申請注冊登記時,擬定並承諾注冊資金為多少,不再需要專門的驗資證明該資金實際是否到位(但不意味著只是形式上審查,如果承諾繳納一定數額的注冊資金而實際並未繳納足額的話,也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❹ 實繳資金到位後需不需要到工商局登記
工商登記改革實施後,實繳注冊資本不需到工商局做登記手續,但應在20日內登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做信息變更。
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企業信息公示工作,按照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台建設的總體要求,推動本行政區域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建設。
第五條: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推進、監督企業信息公示工作,組織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建設。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做好企業信息公示相關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做好企業信息公示工作。
第六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其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下列企業信息:
一、注冊登記、備案信息;
二、動產抵押登記信息;
三、股權出質登記信息;
四、行政處罰信息;
五、其他依法應當公示的信息。
前款規定的企業信息應當自產生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示。
(4)股東認繳資金工商登記備案擴展閱讀:
政府部門和企業分別對其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負責。政府部門發現其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更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政府部門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政府部門予以更正。
企業發現其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更正;但是,企業年度報告公示信息的更正應當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更正前後的信息應當同時公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企業公示的信息虛假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接到舉報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進行核查,予以處理,並將處理情況書面告知舉報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依照本條例規定公示的企業信息有疑問的,可以向政府部門申請查詢,收到查詢申請的政府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書面答復申請人。
❺ 工商沒有登記章程沒有體現沒有認繳注冊資金的小股東
只要你在協議上簽字,就算工商沒有登記,按照協議,合同的話,你也屬於內小股東容。欠債是公司實際用款的話,小股東也要承擔的。你有兩種選擇。1:放棄你的股份,不承擔欠債。2:按照你入股的比例,承擔公司的欠債。因為你是小股東,承擔久債的比例應該很小。
❻ 原注冊資本100萬,實收50萬現在股東認繳實收資本,公司實收資本增加,用不用到工商局備案,什麼流程要走
要備案的,不管你是認繳資本增加還是實收資本增加,都要到工商局做變更注冊資本備案,實收的話,要出具銀行詢證函或者驗資報告。
❼ 認繳出資額,在認繳期里繳納後要到工商局備用嗎
不需要。
因為工商注冊只登記認繳額,以認繳額作為注冊資本,不再登記實收回資本。公司設立後股東按照答章程規定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向公司繳納資本,用於公司運行,只要公司財務會計進行賬務處理,登記實收資本,以確認股東資本已經到位即可。而不需要向工商局備案。如果認繳額有變化,一定要去工商局辦理變更登記。
另外,如果股東要求驗資,可以委託會計師事務所,由注冊會計師驗證並出具驗資報告。
正規一些的公司還要給股東出具「出資證明書」。
❽ 注冊資本認繳制,不要驗資報告了,怎麼證明你出資到位了呢
因為認繳制,工商登記不再登記實收資本,所以不需要證明出資到位。
股東實際是要按章程規定的各自的認繳額出資的,但不一定在工商登記前。
實際出資款繳入公司賬戶,進行賬務處理,會計資料就有記錄了。
以後如果需要,比如職能部門的日常監管、銀行借款的需要、債務糾紛的訴訟等等可以通過委託審計、驗資,司法鑒定等證明出資是否到位。
如果股東要求,也可以委託事務所驗資,以證明各股東都已按章程履約。
拓展資料:
特點:
一是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准、備案范圍,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對確需審批、核准、備案的項目,要簡化程序、限時辦結。同時,為避免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強調要加強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發揮法律法規、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
二是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
三是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規定需要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改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
四是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降低收費標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
網路-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