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層醫療衛生問卷調查
1.您有沒有參加醫保?
A.有 B.沒有
2.如果有的話,您認為醫保會不會相對減輕國人的醫療負擔?
A. 會 B.不會
3.如果沒有,是什麼原因以至於你沒有參加醫保?
A.醫保費太貴 B.參加醫保起不到多大作用
C.參加醫保途徑不方便 D.其他
4.請問您,一般生病時,會選擇到何種醫院就診?
A.大型的公立醫院 B.私人診所 C.無所謂,隨便
5.您認為您所處地區的醫院的醫療狀況印象如何?
A.非常好 B.比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非常不好
6.您認為是以下幾個因素中的哪個使您產生這種印象呢?
A.醫院的服務態度 B.醫生的醫術 C.就診所需花費的多少
D.經各種途徑聽說而產生的印象(如朋友的推薦或抱怨或廣告宣傳) E.其他
Ⅱ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檢查全部資料
2012年度江西省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評分表
市 縣(區) ;考核日期:2012年 月 日 總評分: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說明
評分
組織管理
情況
(17分)
方案制定
(4分)
本地區項目實施方案(1分)
制定或下發本地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包括具體服務項目、服務方式、職能分工、日常監管督導等內容。
績效考核方案(1分)
制定或下發績效考核方案,或在項目實施方案中有明確、可行的績效考核規定。包括有考核的組織機構、考核方法、考核指標、績效考核結果應用等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具體管理辦法(2分)
制定或下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具體管理辦法。或在項目實施方案中有明確、可行的資金管理規定。
經費分配(2分)
經費分配標准(1分)
制定或下發經費分配標准,明確項目資金的分配、安排,開展服務項目成本測算,科學制定經費分配和補助標准。
資金分期撥付計劃(1分)
制定合理的資金撥付計劃,明確資金撥付方式和撥付周期等。
人員培訓(5分)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3分)
對基層承擔服務項目工作的醫務人員進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培訓和考核的情況。
基層醫務人員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熟悉情況(2分)
考查基層醫務人員是否熟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和規范。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說明
組織管理
情況(17分)
督導考核
(6分)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項績效考核(3分)
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專項績效考核。
日常督導監管(1分)
組織開展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日常督導和監管,並充分發揮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作用。
督導考核結果應用(1分)
督導和考核結果的應用情況。包括:督導考核結果公示、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整改、根據考核結果安排經費和/或採取其他獎懲措施。
數據審核(1分)
核對上級衛生機構提供的業務數據與下級衛生機構業務完成的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反映數據上報和審核情況。
資金管理
情況
(23分)
資金籌集
(6分)
人均補助經費(6分)
截至考核日止,中央、省、市、縣各級籌集的資金達到2012年人均補助經費不低於25元的標准。
人均補助經費=各級下達資金總額/預算安排人口
(未達標准本項不得分)
資金下達及時性(3分)
預撥資金撥付周期(3分)
預撥資金自省財政 下達起,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到賬的周期;
如果省、市、縣級分批下達預撥資金,依據第一批預撥資金的撥付時間。
資金到位情況(4分)
資金到位率(4分)
截至考核日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金到賬情況。
資金到位率=項目實際到賬金額/預算安排資金總額×100%(註:預算安排資金總額=預撥資金+結算資金)
資金管理
情況(23分)
資金支出情況(4分)
資金支出率(4分)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金支出情況。
資金支出率=2010和2011年累計支出金額/2010和2011年項目預算安排資金總額×100%註:預算安排資金總額=預撥資金+結算資金
資金使用合規性(4分)
資金合規率(4分)
核實是否存在違規使用項目資金。包括擴大支出范圍、截留、挪用、支付不合規、資金支出進度與業務進度不匹配、支付依據不充分等。
資金合規率=1–抽查到的違規資金額/抽查資金總額
(有一項違規資金,本項不得分)
會計信息質量(2分)
專項核算(2分)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否對項目資金進行收支專項核算。
項目實施效果(10分)
知曉率(2分)
知曉率=確認知曉服務的居民數/隨機抽查的居民數×100%,分母為採取攔截調查或入戶調查隨機抽取30名符合條件的居民。
評分方法:知曉率≥70%,得2分;低於70%按比例得分。
(本項現場不再調查,以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1年的調查結果評分)
滿意率(6分)
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滿意率(3分)
綜合滿意的調查人數/調查總人數×100%
綜合滿意=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方便性+有效性
評分方法:綜合滿意率≥85%,得3分;綜合滿意率﹤85%,每下降1個百分點扣0.05分 ; 滿意度≤35%,不得分
(本項現場不再調查,以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1年的調查結果評分)
醫務人員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滿意率(3分)
綜合滿意的衛技人員數/調查總人數×100%
綜合滿意=工作環境+機構管理+工資待遇+培訓機會+職稱晉升+發展前景
評分方法:綜合滿意率≥85%,得3分;綜合滿意率﹤85%,每下降1個百分點扣0.05分 滿意度≤35%,不得分
利用率(2分)
利用率=確認利用服務的居民數/隨機抽查的居民數×100%,分母為採取攔截調查或入戶調查隨機抽取30名符合條件的居民
評分方法:利用率≥50%,得2分;低於50%按比例得分。(本項現場不再調查,以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2年的調查結果評分)
項目執行
情況
(50分)
城市(設區市的區、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按《江西省城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評估標准》計分(其中組織管理指標、居民體驗指標部分因在附表1中已評分不再重復記分),考核得分=各項得分和/600×50;農村(縣、縣級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按《江西省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評評估標准》計分,考核得分=各項得分和/1000×50。
評分標准
1、評價分=考核總得分*校正系數(真實符合率)
2、真實符合率=確認享受了服務的居民數/隨機抽查的居民數×100%,分母為從信息系統隨機抽取30名享受了服務的居民。
3、真實符合率≥90%,校正系數為1.0;符合率<90%,校正系數=符合率//90%×1
Ⅲ 基層醫務人員的工資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明確提出,基層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長期以來,由於工作環境差、工資低,導致我國基層醫療人才流失,影響了我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據衛生部統計,2008年底,全國鄉鎮衛生院共有衛生人員105萬人。全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衛生人員20餘萬人。 為穩定基層醫療隊伍,《實施方案》不僅明確了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同時還要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 《實施方案》指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成本通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補償。政府負責其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按國家規定核定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及所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按定額定項和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助。實行葯品零差率銷售後,葯品收入不再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的補償渠道,不得接受葯品折扣。探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等管理方式。 上海嘉定區工業區社區衛生中心主任范錦華說,這些政策將大大鼓舞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干勁,增強其責任感和從醫榮譽感,從而能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衛生服務。 同時,《實施方案》還明確要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使用適宜技術、適宜設備和基本葯物,大力推廣包括民族醫葯在內的中醫葯,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務。 《實施方案》要求,鄉鎮衛生院要轉變服務方式,組織醫務人員在鄉村開展巡迴醫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對行動不便的患者要實行上門服務、主動服務。
Ⅳ 如何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
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專業人員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應用質量。各級公衛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一整套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質量。通過業務培訓,不斷加強提升業務水平。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將臨時性、應急性培訓逐步轉變為長期性、制度化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脫產進修、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公共衛生人員進行普及型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
集中對全區公衛辦人員和公共衛生協理員分期分批實施全員培訓、考核。參加或承辦公共衛生領域「名醫講壇」,組織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指導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升項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多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其他區、市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召開全區現場會,加強工作交流,促進工作開展。
加強督導、嚴格執行各級考評機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情況作為體系建設和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核定服務數量,明確質量標准,激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變坐等式被動服務為上門式主動服務,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為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變衛生部門內部評價為多部門及群眾共同參與評價,變按人員編制補償為績效考核補償。
制定了考評指標和體系,由各級公衛辦牽頭,組織專家組成考核組,將服務人口數量、完成質量等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引入群眾評價機制,對群眾知曉率、滿意度、服務利用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對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成情況的分值權重並公示,考評結果作為經費核撥依據和人員獎懲、績效工資核定依據,增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證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有效實施。
建立健全分級負責責任體系。區政府成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區衛生局專門成立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明確專職人員。
Ⅳ 國家為什麼要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009年,國家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10類41項服務。這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覆蓋我國13億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
為使廣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政策和有關內容,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專家編寫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00問》,採用問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居民介紹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並對居民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可能會問到的一些問題作了解答。
1、什麼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答: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健康教育服務、預防接種服務、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3、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答: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誰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②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誰來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6、居民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要付費嗎?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7、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8、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我國13億多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元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9、什麼是居民健康檔案?
答: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狀況的資料庫。記錄著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遺傳史和生活、工作環境等狀況。從出生開始,記錄著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期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和預防保健管理信息;婦女人生各期,特別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與各時期患病時的醫療保健信息,等等。總之,健康檔案應是陪伴居民終生、全面、綜合、連續性的健康資料,它翔實、完整地記錄了居民一生各個階段的健康狀況以及預防、醫療、保健、康復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所有城鄉居民,凡是在社區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戶籍及非戶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區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自願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11、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對於居民個人,建立健康檔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居民看病時,醫務人員通過查看健康檔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所患疾病的檢查、治療及病情變化情況,從而對居民的健康狀況作出綜合評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健康檔案還將逐步實現計算機化管理,到那時,居民無論是在基層醫療機構還是到大醫院就診,可以通過計算機查看健康信息,減少重復檢查、用葯,降低醫療費用。醫務人員通過對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分析,還可以發現本轄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以便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樣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在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咨詢,或接受衛生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服務時,由基層醫務人員負責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工作需要,醫務人員還會走進社區、家庭開展建檔工作。
13、居民健康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答:居民健康檔案包括:
①個人基本情況。
②健康體檢記錄。
③兒童、孕產婦、老年人與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記錄。
④患病就醫時的有關接診、轉診、會診與住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14、建立健康檔案時主要詢問哪些內容?
答:一是詢問個人基本情況,包括:
①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醫療保險類別與血型等基礎信息。
②葯物過敏史、有害因素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遺傳病史、殘疾情況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農村地區還要詢問一些廁所、飲用水等家庭生活環境情況。
二是詢問居民當前健康狀況,包括:
①有無不適症狀。
②吸煙、飲酒、飲食習慣、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療情況。
④住院、手術、輸血等情況。
⑤預防接種情況。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葯情況等。
15、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內容主要包括:
①體溫、脈率、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等檢查。
②口腔、視力、聽力、運動功能等粗側判斷。
③皮膚、心臟、肺、腹部等一般體格檢查。
16、個人健康檔案的內容會被其他人得知嗎?
答:不會。在檔案建立和使用過程中,保護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個人隱私是醫務人員最基本的原則。在檔案建立和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填寫的相關記錄,都要求裝入居民健康檔案袋,統一存放,由專人負責管理。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地區,要求保護好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
17、什麼是健康檔案信息卡?有什麼用處?
答:健康檔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個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內容和用途包括:居民個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檔案編碼、患有的重要疾病、過敏史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還有所屬基層醫療機構的責任醫院、護士及聯系電話等。它主要用於居民在復診、轉診或接受健康管理時,方便醫護人員調取健康檔案。同時,慢性疾病患者應隨身攜帶健康檔案信息卡,在出現緊急情況時,便於周圍群眾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及時與家屬和責任醫院人員取得聯系。
18、什麼是健康教育服務?
答:健康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實施、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
19、健康教育服務對居民的健康有什麼好處?
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居民了解影響健康的行為,了解疾病的發生的傳播知識;讓居民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自覺地採納並養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務的對象是誰?
答: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轄區內所有居民,包括戶籍和非戶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務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答:①宣傳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公民健康素養促進活動。
②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0—6歲兒童家長、農民工等人群進行健康教育。
③開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鹽、戒煙限酒、控制葯物依賴、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魯菌病等重點疾病健康教育。
⑤開展食品安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水衛生、學校衛生、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
⑥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防災減災、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傳普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22、「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①基本知識和理念(25條),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裡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
②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34條),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等。
③基本技能(7條),如: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遇火災撥打火警電話119;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等。
23、生活行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幫助居民:
①正確認識和糾正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吸毒等。
②為居民設計個性化的合理膳食結構。
③針對居民個人制定科學有效的有氧運動計劃。
④消除精神緊張,進行健康心理疏導。
⑤對老、幼、孕、殘等重點人群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居家或出行時的安全防範措施等教育。
24、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層醫務人員會根據轄區居民重點疾病的發生、分布和流行等特點進行健康教育。
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腦卒中(中風)後遺症等常見慢性病,從生活方式、合理用葯、運動治療等方面進行健康指導。
②對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婦女常見腫瘤進行自我關注、參加普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積極治療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對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見傳染病主要從認識和防止疾病傳播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夠了解和認識這些疾病,達到對這些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的目的。
25、怎樣獲得健康教育服務?
答:地點: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候診區、診室、咨詢處以及社區、街道、鄉村、家庭等。方式:
①獲取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②觀看健康教育知識的錄像或光碟。
③閱讀健康教育宣傳欄。
④參加健康咨詢活動。
⑤收聽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
⑥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可從基層醫院人員那裡得到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講解。
26、什麼是預防接種?
答: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抵抗能力,得到對這種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能預防結核病;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等。
27、為什麼要開展預防接種服務?
答:通過給適宜的對象接種疫苗,使個體及群體獲得並維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漸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達到預防和控制特定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預防接種服務的對象是哪些人?
答: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 (包括傳染病人密切接觸者、老年人等)。
29、預防接種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答:①預防接種管理。醫務人員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卡等兒童預防接種檔案。採取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每半年對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部分省份或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應急接種或疫苗強化免疫接種。
③對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兒童進行處理和報告。
30、什麼是國家免疫規劃?
答: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規劃,使用有效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所制定的規劃。按照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接種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衛生文明水平。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風腮疫苗、流腦A群疫苗、流腦A+C群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這些疫苗可用於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等15種傳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區才接種,如: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樣建立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有什麼用?
答: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家長盡早攜帶《新生兒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卡》,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領取接種證和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
接種證是個人規范接受免疫接種的記錄和憑證。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後,家長要長期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千萬不要丟失。
32、兒童怎樣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答:①家長或監護人按照兒童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通知上所指定的時間、地點,帶領兒童並攜帶預防接種證,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②接種前,基層醫務人員要核對兒童的預防接種證,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告知接種的疫苗品種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規定疫苗的預防接種前,醫務人員會再次核對信息之後才可以給兒童注射。
④兒童在注射後要觀察半小時,沒有問題方可離開。
⑤醫務人員與家長或監護人預約下次注射的疫苗種類、時間、地點。
33、什麼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發現和處理?
答:異常反應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後出現的葯物不良反應。這種反應僅在個別人中發生,需要嚴密觀察。如果出現高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異常情況,請及時向疫苗注射單位的醫務人員咨詢,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就診。
34、0—6歲兒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答:(1)新生兒訪視(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3)嬰幼兒健康管理(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35、0—6歲兒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麼好處?
答:0—6歲兒童健康管理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長基礎。醫生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特點,開展兒童保健系列服務,以保障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通過對兒童健康檢測和重點疾病的篩查,還可以對兒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和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36、為什麼要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
答: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是為了從出生開始就記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和各種健康狀況,包括生命體征的變化,如:體格發育、智力發育、牙齒發育、喂養情況、聽力、視力、疾病的轉歸等。它是以健康檢查為基礎的動態記錄,為醫生對孩子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依據。因此,請家長如實反映兒童健康情況,並保管好手冊。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答:新生兒出院1周內,兒童保健醫生會到家中對新生兒進行訪視。包括:(1)觀察和詢問兒童出生及疫苗接種的情況。(2)了解新生兒出院後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等情況。(3)醫生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的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4)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5)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的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針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還要提醒家長做新生兒疾病篩查。
38、新生兒家庭訪視有什麼好處?
答:新生兒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時期。因此,新生兒是兒童保健的重點時期。通過家庭訪視,家長可以接受醫生的直接指導,學會母乳喂養、新生兒日常護理和疾病的預防等科學育兒的方法及技能。另外,醫生通過訪視,了解新生兒和母親的健康情況,並通過體格檢查,為寶寶做出居民健康檔案的第一份健康記錄。
39、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新生兒滿28天以後,家長或監護人帶著新生兒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滿月隨訪。包括:(1)詢問新生兒一個來月的喂養、發育、和疾病等情況。(2)對滿月嬰兒進行體重、身長的測量和體格檢查,評價新生兒的發育。(3)給新生兒注射第2針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導。
40、嬰幼兒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需要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一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3)進行每日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查。(5)在6、12、24、36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6)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1、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4-6歲的學齡前兒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飲食、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對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做血常規檢查和聽力篩查。(3)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2、婦女懷孕後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務?
答:婦女懷孕後,從產前、孕期全程到產後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產後訪視。(5)產後42天健康檢查等健康管理服務。
43、《孕產婦保健手冊》包括哪些內容?
答:包括孕產婦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及一般的體檢,包括婦科檢查和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型肝炎檢查,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行血糖、陰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學試驗、艾滋病(HIV)抗體檢測等實驗室檢查。(未完待續)
Ⅵ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2009年,國家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10類41項服務。這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覆蓋我國13億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
為使廣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政策和有關內容,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專家編寫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00問》,採用問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居民介紹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並對居民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可能會問到的一些問題作了解答。
1、什麼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答: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健康教育服務、預防接種服務、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3、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答: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誰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②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誰來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6、居民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要付費嗎?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7、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8、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我國13億多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元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9、什麼是居民健康檔案?
答: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狀況的資料庫。記錄著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遺傳史和生活、工作環境等狀況。從出生開始,記錄著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期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和預防保健管理信息;婦女人生各期,特別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與各時期患病時的醫療保健信息,等等。總之,健康檔案應是陪伴居民終生、全面、綜合、連續性的健康資料,它翔實、完整地記錄了居民一生各個階段的健康狀況以及預防、醫療、保健、康復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所有城鄉居民,凡是在社區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戶籍及非戶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區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自願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11、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對於居民個人,建立健康檔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居民看病時,醫務人員通過查看健康檔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所患疾病的檢查、治療及病情變化情況,從而對居民的健康狀況作出綜合評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健康檔案還將逐步實現計算機化管理,到那時,居民無論是在基層醫療機構還是到大醫院就診,可以通過計算機查看健康信息,減少重復檢查、用葯,降低醫療費用。醫務人員通過對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分析,還可以發現本轄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以便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樣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在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咨詢,或接受衛生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服務時,由基層醫務人員負責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工作需要,醫務人員還會走進社區、家庭開展建檔工作。
13、居民健康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答:居民健康檔案包括:
①個人基本情況。
②健康體檢記錄。
③兒童、孕產婦、老年人與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記錄。
④患病就醫時的有關接診、轉診、會診與住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14、建立健康檔案時主要詢問哪些內容?
答:一是詢問個人基本情況,包括:
①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醫療保險類別與血型等基礎信息。
②葯物過敏史、有害因素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遺傳病史、殘疾情況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農村地區還要詢問一些廁所、飲用水等家庭生活環境情況。
二是詢問居民當前健康狀況,包括:
①有無不適症狀。
②吸煙、飲酒、飲食習慣、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療情況。
④住院、手術、輸血等情況。
⑤預防接種情況。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葯情況等。
15、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內容主要包括:
①體溫、脈率、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等檢查。
②口腔、視力、聽力、運動功能等粗側判斷。
③皮膚、心臟、肺、腹部等一般體格檢查。
16、個人健康檔案的內容會被其他人得知嗎?
答:不會。在檔案建立和使用過程中,保護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個人隱私是醫務人員最基本的原則。在檔案建立和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填寫的相關記錄,都要求裝入居民健康檔案袋,統一存放,由專人負責管理。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地區,要求保護好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
17、什麼是健康檔案信息卡?有什麼用處?
答:健康檔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個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內容和用途包括:居民個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檔案編碼、患有的重要疾病、過敏史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還有所屬基層醫療機構的責任醫院、護士及聯系電話等。它主要用於居民在復診、轉診或接受健康管理時,方便醫護人員調取健康檔案。同時,慢性疾病患者應隨身攜帶健康檔案信息卡,在出現緊急情況時,便於周圍群眾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及時與家屬和責任醫院人員取得聯系。
18、什麼是健康教育服務?
答:健康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實施、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
19、健康教育服務對居民的健康有什麼好處?
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居民了解影響健康的行為,了解疾病的發生的傳播知識;讓居民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自覺地採納並養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務的對象是誰?
答: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轄區內所有居民,包括戶籍和非戶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務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答:①宣傳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公民健康素養促進活動。
②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0—6歲兒童家長、農民工等人群進行健康教育。
③開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鹽、戒煙限酒、控制葯物依賴、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魯菌病等重點疾病健康教育。
⑤開展食品安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水衛生、學校衛生、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
⑥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防災減災、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傳普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22、「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①基本知識和理念(25條),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裡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
②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34條),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等。
③基本技能(7條),如: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遇火災撥打火警電話119;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等。
23、生活行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幫助居民:
①正確認識和糾正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吸毒等。
②為居民設計個性化的合理膳食結構。
③針對居民個人制定科學有效的有氧運動計劃。
④消除精神緊張,進行健康心理疏導。
⑤對老、幼、孕、殘等重點人群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居家或出行時的安全防範措施等教育。
24、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層醫務人員會根據轄區居民重點疾病的發生、分布和流行等特點進行健康教育。
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腦卒中(中風)後遺症等常見慢性病,從生活方式、合理用葯、運動治療等方面進行健康指導。
②對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婦女常見腫瘤進行自我關注、參加普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積極治療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對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見傳染病主要從認識和防止疾病傳播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夠了解和認識這些疾病,達到對這些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的目的。
25、怎樣獲得健康教育服務?
答:地點: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候診區、診室、咨詢處以及社區、街道、鄉村、家庭等。方式:
①獲取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②觀看健康教育知識的錄像或光碟。
③閱讀健康教育宣傳欄。
④參加健康咨詢活動。
⑤收聽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
⑥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可從基層醫院人員那裡得到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講解。
26、什麼是預防接種?
答: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抵抗能力,得到對這種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能預防結核病;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等。
27、為什麼要開展預防接種服務?
答:通過給適宜的對象接種疫苗,使個體及群體獲得並維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漸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達到預防和控制特定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預防接種服務的對象是哪些人?
答: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 (包括傳染病人密切接觸者、老年人等)。
29、預防接種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答:①預防接種管理。醫務人員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卡等兒童預防接種檔案。採取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每半年對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部分省份或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應急接種或疫苗強化免疫接種。
③對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兒童進行處理和報告。
30、什麼是國家免疫規劃?
答: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規劃,使用有效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所制定的規劃。按照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接種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衛生文明水平。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風腮疫苗、流腦A群疫苗、流腦A+C群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這些疫苗可用於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等15種傳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區才接種,如: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樣建立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有什麼用?
答: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家長盡早攜帶《新生兒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卡》,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領取接種證和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
接種證是個人規范接受免疫接種的記錄和憑證。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後,家長要長期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千萬不要丟失。
32、兒童怎樣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答:①家長或監護人按照兒童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通知上所指定的時間、地點,帶領兒童並攜帶預防接種證,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②接種前,基層醫務人員要核對兒童的預防接種證,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告知接種的疫苗品種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規定疫苗的預防接種前,醫務人員會再次核對信息之後才可以給兒童注射。
④兒童在注射後要觀察半小時,沒有問題方可離開。
⑤醫務人員與家長或監護人預約下次注射的疫苗種類、時間、地點。
33、什麼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發現和處理?
答:異常反應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後出現的葯物不良反應。這種反應僅在個別人中發生,需要嚴密觀察。如果出現高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異常情況,請及時向疫苗注射單位的醫務人員咨詢,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就診。
34、0—6歲兒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答:(1)新生兒訪視(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3)嬰幼兒健康管理(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35、0—6歲兒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麼好處?
答:0—6歲兒童健康管理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長基礎。醫生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特點,開展兒童保健系列服務,以保障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通過對兒童健康檢測和重點疾病的篩查,還可以對兒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和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36、為什麼要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
答: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是為了從出生開始就記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和各種健康狀況,包括生命體征的變化,如:體格發育、智力發育、牙齒發育、喂養情況、聽力、視力、疾病的轉歸等。它是以健康檢查為基礎的動態記錄,為醫生對孩子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依據。因此,請家長如實反映兒童健康情況,並保管好手冊。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答:新生兒出院1周內,兒童保健醫生會到家中對新生兒進行訪視。包括:(1)觀察和詢問兒童出生及疫苗接種的情況。(2)了解新生兒出院後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等情況。(3)醫生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的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4)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5)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的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針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還要提醒家長做新生兒疾病篩查。
38、新生兒家庭訪視有什麼好處?
答:新生兒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時期。因此,新生兒是兒童保健的重點時期。通過家庭訪視,家長可以接受醫生的直接指導,學會母乳喂養、新生兒日常護理和疾病的預防等科學育兒的方法及技能。另外,醫生通過訪視,了解新生兒和母親的健康情況,並通過體格檢查,為寶寶做出居民健康檔案的第一份健康記錄。
39、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新生兒滿28天以後,家長或監護人帶著新生兒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滿月隨訪。包括:(1)詢問新生兒一個來月的喂養、發育、和疾病等情況。(2)對滿月嬰兒進行體重、身長的測量和體格檢查,評價新生兒的發育。(3)給新生兒注射第2針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導。
40、嬰幼兒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需要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一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3)進行每日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查。(5)在6、12、24、36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6)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1、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4-6歲的學齡前兒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飲食、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對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做血常規檢查和聽力篩查。(3)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2、婦女懷孕後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務?
答:婦女懷孕後,從產前、孕期全程到產後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產後訪視。(5)產後42天健康檢查等健康管理服務。
43、《孕產婦保健手冊》包括哪些內容?
答:包括孕產婦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及一般的體檢,包括婦科檢查和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型肝炎檢查,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行血糖、陰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學試驗、艾滋病(HIV)抗體檢測等實驗室檢查。
Ⅶ 急!!調查問卷—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
2DCAB 3BCF 4ACG 5ADF 6ABC 7CE 8CBA 9ACEF 10ACEF 11BG 12ADE 13ACDH 14A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