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鞍山娶媳婦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馬鞍山結婚嘛,來首先要帶「四四隨禮」源,這個一般是提前一天送到老丈人家,有的是當天接親送去。有煙、酒、豬腿、兩條大鱖魚。煙酒是各四樣,四條煙四瓶酒。豬腿現在一般都買金華火腿了!
結婚當天,帶一幫兄弟接親。要准備很多紅紙包,5塊10快的都可以,這是開門用的。
新娘接回去,你父母要准備改口錢,一個大紅包。當然,在她家,她父母也會給你的。
下午,一定要派車,把新娘的父母和近親戚,接到新房。然後,晚上再送到飯店。晚上宴會結束,要記得把娘家主要親戚安排車子送回家,沒有車子,記得打出租主動付錢。
其他的暫時想不起來了,但是也沒有什麼花樣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捨得花錢,態度好點,沒什麼辦不了的事情。
總之,馬鞍山的城裡人還是很講情理的。嫁女兒基本都是倒貼。你大方點,老丈人面子過得去,也不是想你那倆錢。也就是個面子問題吧,女兒都給你了,他們還能圖到什麼呢?
『貳』 我對象是馬鞍山當塗縣的,各位兄弟姐妹們,知道的能不能給我說說他們那的結婚訂婚習俗
我就是當塗人,我們這沒什麼特別的習俗的,關鍵還是對你對象性格的把握,唯一就是這邊的大人比較瞧不起倒插門....結婚的話你就可以直接把人帶去山東了,訂婚的話男方家這邊女方家這邊都大辦一場就可以了...
『叄』 馬鞍山春節習俗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回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
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
『肆』 安徽馬鞍山結婚風俗習慣
結婚嘛,首先要帶「四四隨禮」,這個一般是提前一天送到老丈人家,版有的是當天接親送去。有煙權、酒、豬腿、兩條大鱖魚。煙酒是各四樣,四條煙四瓶酒。豬腿現在一般都買金華火腿了!
結婚當天,帶一幫兄弟接親。要准備很多紅紙包,5塊10快的都可以,這是開門用的。
新娘接回去,你父母要准備改口錢,一個大紅包。當然,在她家,她父母也會給你的。
下午,一定要派車,把新娘的父母和近親戚,接到新房。然後,晚上再送到飯店。晚上宴會結束,要記得把娘家主要親戚安排車子送回家,沒有車子,記得打出租主動付錢。
其他的暫時想不起來了,但是也沒有什麼花樣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捨得花錢,態度好點,沒什麼辦不了的事情。
總之,馬鞍山的城裡人還是很講情理的。嫁女兒基本都是倒貼。你大方點,老丈人面子過得去,也不是想你那倆錢。也就是個面子問題吧,女兒都給你了,他們還能圖到什麼呢?
『伍』 馬鞍山的節日習俗
每年的春節都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春節期間也出現來許多想像力豐富的習俗和詞彙。孩子平時要把碗打壞了,總免不了挨罵,但是春節期間就不一樣了,說是「歲歲平安」。類似這樣討吉利的話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說,吃年夜飯時,滿桌的菜餚有一樣不可以動筷子吃,那就是一條整魚。不準吃的原因是要討個吉利——年年有餘。有的人家還在這盤魚的身上,放一兩根蒜,說是精打細算;而年夜飯上的圓子大家都要吃,這叫團團圓圓。 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燃放在門口的鞭炮屑,不準清掃,這叫紅紅火火;大年初一到人家拜年時,大多數人家都會給來拜年的泡一杯糖水,這杯糖水還必須得喝,說是甜甜蜜蜜;在喝了糖水後,還要吃上幾塊糕,叫高高興興,步步高升。 春節期間,許多人家從年三十晚上開始就不許關燈睡覺,有的還要把大門開著,說是迎接貴人和財神。大年初一,記者在當塗的農村看到,一位老人把一頭老黃牛牽著到處走,他對圍觀的人說,今年是牛年,這叫金牛來獻瑞,好運永相隨;摸摸牛的嘴,生活有滋味;握握牛的角,日子過得好;拍拍牛的背,稱心又如意;捏捏牛的腿,前途有作為
滿意請採納
『陸』 馬鞍山的習俗,第一次去女方家(只是見個面) 需要帶些什麼
檔次不要搞太高不然你每次至少都要搞這個檔次了搞低了你難看搞高了你難受
『柒』 馬鞍山結婚有什麼習俗
馬鞍山結婚嘛,首先要帶「四四隨禮」,這個一般是提前一天送到老丈專人家,有的是當天接親送去。有屬煙、酒、豬腿、兩條大鱖魚。煙酒是各四樣,四條煙四瓶酒。豬腿現在一般都買金華火腿了!
結婚當天,帶一幫兄弟接親。要准備很多紅紙包,5塊10快的都可以,這是開門用的。
新娘接回去,你父母要准備改口錢,一個大紅包。當然,在她家,她父母也會給你的。
下午,一定要派車,把新娘的父母和近親戚,接到新房。然後,晚上再送到飯店。晚上宴會結束,要記得把娘家主要親戚安排車子送回家,沒有車子,記得打出租主動付錢。
其他的暫時想不起來了,但是也沒有什麼花樣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捨得花錢,態度好點,沒什麼辦不了的事情。
總之,馬鞍山的城裡人還是很講情理的。嫁女兒基本都是倒貼。你大方點,老丈人面子過得去,也不是想你那倆錢。也就是個面子問題吧,女兒都給你了,他們還能圖到什麼呢?
『捌』 我的家鄉是安徽馬鞍山的,誰能告訴我馬鞍山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馬鞍山的春節習俗事實應該主要是送春、凈年、歡團茶。
『玖』 馬鞍山地方春節習俗
馬鞍山年俗比較雜,這和馬鞍山是一座移民城市有很大的關系,較本地過年的氣氛主要體現在當塗傳統年俗上,尤其當塗農村。以下是當塗年俗的簡要介紹。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見到堂前雙喜唱百年好合,見到黃、綠(孝)春聯唱孝子、思親;見到新屋唱華堂,見到牲畜唱興旺……總之是隨機應變,依情依景,見什麼唱什麼。唱得家主滿意一般都會賞喜錢。現在不太多見,但每年還能見到。因為被一些討飯者所利用,群眾之反感。代表人物有:張飯郎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不用淘米、不用洗菜,不動刀和剪、地上不灑一點水;一天不動笤帚掃地,以免烏煙瘴氣,對客人不敬。總之,要保證大年初一整潔一新。
3、拜年
如今拜年的方式有賀卡拜年、電話拜年、手機拜年等多種方式,而傳統的當塗人拜年只有走動拜年一種,且大有講究。拜年的禮包「輕、重」一般人不太計較,但背包內一般要帶一對(條)糕,背來背去以示「高(糕)來高(糕)去」、年年登高之意,回頭還要放回點禮品或其他糖點、花生等物,以示收獲而歸。拜年最講究的則是拜年的先後順序。一般是先宗族,次舅父,再師父、後岳丈,爾後是姨表親等;於是,許多人就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長輩、年初二拜舅父、年初三依此類推的拜年習慣。拜年見面的具體形式:大人以作輯問好為主,孩童則要叩頭跪拜。一般做長輩的被請到堂前端坐,面前地上擺放著稻草編織的蒲團,俗稱「拜席」。孩童向長輩們問安後,邊在「拜席」上向端坐者叩頭跪拜,邊祝願長輩健康長壽。周圍人一般拿孩童逗樂,做長輩的則要給孩童壓歲錢。這便是真正的「拜年」了。現在「拜席」基本沒有了。現在主要以茶碟(小吃點心,博望地區的香菜[一種腌制鹹菜]比較出名)、瓜子、花生、糙米(芝麻花生)糖招待,喝茶聊天。
4、歡團茶
這是新春招待人的第一杯茶,說是茶其實並無茶葉,而是由「歡團」、「咬頭」和糖組成的一杯糖茶。「歡團」是以糙米、糖稀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種球狀食品,以取「歡歡喜喜」、「團團圓圓」之意;「咬頭」是指棗子、花生仁、桂圓等耐咬的乾果食品。「歡團茶」用開水一泡,糙米自然散開浮上水面,「咬頭」則沉入杯底,喝起來既不覺燙,還又香又甜。「歡團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會來加點開水,俗稱「添財」。「添財」時,主人還會說吉利話,祝飲茶者一年裡「發財」、「陞官」、「學習進步」等。飲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將「咬頭」吃掉,以示一年到頭、從頭到尾都豐衣足食。
『拾』 按照馬鞍山的習俗,訂婚該怎麼訂
四四隨禮(四斤白糖、四斤重的魚……具體不清楚了,都是過去的老傳統) 現在根據你家的要求 不必按照風俗 但每樣要雙份表示吉祥 訂婚可以請雙方長輩吃個飯 在飯桌上談條件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