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升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需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你可以網路啊,很多政策都公布在網上了的。
㈡ 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權利什麼什麼和什麼什麼民生
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㈢ 中國貧困地區集中在哪貧困到什麼程度
中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中部地區、西部山區及西南、東北地區。包括甘肅地區,雲南,貴州的局部山區。
其特徵有: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全國共有5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全中國17個省級行政區內,其中以西藏自治區為最多,其後為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陝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肅省、山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中國貧困地區面臨五大突出問題。
一是道路交通。經過多年發展,全國交通主網干線已經基本健全,但是貧困地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村組內道路還欠賬很多。
二是生產用電。現在生活用電基本解決了,但是西部貧困地區還有20%的行政村缺少加工生產所需的三相電,制約了當地產業發展。
三是農村住房。目前國家對農村危房改造有補貼,但是農民自己還是要出大頭,越窮的人越享受不到補貼、越蓋不起房子,住房不安全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四是教育問題。山裡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嶺去上學,有的父母不得不搬到學校附近陪讀。還有的貧困家庭孩子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出現因學致貧現象。
五是醫療衛生。貧困地區缺乏醫療資源,小病扛、大病拖,最後全勞動力弄成半勞動力、半勞動力弄成沒勞動力。一人得大病,全家跟著窮。
㈣ 貧困地區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較快,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其體現在
在《綱要》中,我國未來十年「三位一體」的扶貧工作格局逐漸版清晰:
---專項扶貧。權包括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以工代賑、產業扶貧、就業促進、扶貧試點、革命老區建設等。
---行業扶貧。包括明確部門職責、發展特色產業、開展科技扶貧、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改善公共衛生和人口服務管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視能源和生態環境建設等。
---社會扶貧。包括加強定點扶貧、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門的作用、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等。
目前,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構建了國家扶貧戰略的完整體系,互為支撐,相互呼應,將共同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㈤ 2019年貧困地區脫貧出列的國家規定的人均純收入是多少
各地標准不一,湖南省為3700元。
以湖南省為例,根據部署,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確2019年該省貧困人口脫貧年人均純收入標准由3400元調整到3700元,確保湖南在脫貧攻堅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根據國家貧困人口脫貧收入標準的目標要求,結合湖南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實際,經湖南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統計局等部門測算評估做出的。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30日召開2019年全省城鄉低保標准和貧困人口脫貧收入標准調整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上述信息。
(5)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擴展閱讀:
脫貧年人均純收入的相關要求規定:
1、明確從2019年7月1日起,全省城市低保指導標准由不低於470元/月提高到不低於500元/月,農村低保指導標准由不低於3480元/年提高到不低於3700元/年。
2、城鄉低保救助水平同幅分別由人均不低於320元/月、185元/月提高到不低於340元/月、197元/月。
3、湖南省精準減少農村貧困人口684萬、6202個貧困村脫貧出列、3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3.43%下降到1.49%,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
㈥ 脫貧攻堅戰三年指導意見 確保貧困地區 什麼增長 幅度高於全國水平
根據《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第一部分全面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總體要求,任務目標:
到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該段全文: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有: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實現通動力電,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切實解決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全面脫貧任務。
㈦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一)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願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扶貧濟困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
(二)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村教育。增強高校為農輸送人才和服務能力,辦好涉農學科專業,鼓勵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對到農村履行服務期的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在研究生招錄和教師選聘時優先。保障和改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素質。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市教師下鄉支教。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加強遠程教育,及時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
(三)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妥善解決鄉村醫生補貼,完善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制度。堅持預防為主。加強農村葯品配送和監管。積極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服務。重視健康教育。加強農村婦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四)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力度,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制度。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農村老齡服務。加強農村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發展。
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五年內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服務作用。發展農村郵政服務。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救助。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
(七)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地震監測預警,提高監測水平,完善處置預案,加強專業力量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災害處置能力和農民避災自救能力。加強防洪排澇抗旱設施和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提高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設施抗災保障能力,提高農村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築質量,落實安全標准和責任。全力做好汶川地震災區農村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投入,對口支援,發動群眾,加快受災農戶住房重建,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盡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
(八)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農民權益機制,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做好農村信訪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農村廣大幹部要進村入戶做好下訪工作,切實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政法工作,推進農村警務建設,實行群防群治,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黑惡勢力。
㈧ 要把什麼作為脫貧攻堅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要把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
持續加大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扶貧投入力度,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
(8)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總書記指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要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
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扶上馬送一程。
過渡期內嚴格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嚴格考核開展普查,嚴把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㈨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9)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㈩ 扶貧當中的五通六有指什麼
六有介紹:
指有義務教育保障、有基本醫療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
五通介紹:
(1)通路:重點村通柏油(水泥)路,保證村內至少有一條硬化主街道。
(2)通電:全面解決重點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問題。
(3)通水:重點村農民飲水符合農村安全標准,有條件的重點村通自來水。
(4)通廣播電視:重點村實現廣播、有線電視戶戶通。
(5)通信息:重點村通互聯網,實現通訊信號全覆蓋。
(10)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擴展閱讀
國家扶貧任務目標介紹: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
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有: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實現通動力電,
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切實解決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