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湯陰檯球桌
你好,你在湯陰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湯陰縣隸屬安陽市,是被聯合國命名的千年古縣,[1]湯陰縣交通便利,在其方圓250公里范圍內,有鄭州、石家莊、濟南、太原4座省會城市,所以湯陰成為輻射豫、冀、魯、晉4省的商品集散地。便捷的交通是湯陰的主要特點。京廣鐵路與湯鶴支線和湯濮鐵路連接南北西東,使湯陰成為豫北地區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鶴台、湯上省道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湯陰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農富產品資源和旅遊資源,同時湯陰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縣,是歷史名人岳飛的故鄉。境內有岳飛廟,羑里城等著名景點。
「湯陰」之名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並逐漸形成聚落。據漢《山海經·西山經》載:「上申之山,湯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北魏《水經注》載:「盪水出縣西石尚山泉,流經其縣……縣因水以取名也。」《清一統志》載:「盪水自河南湯陰北,東流至內黃縣西南入衛河,本名盪水。〈環宇記〉:『唐貞觀元年,以水微溫又改名湯陰』。」《戰國史》載,盪陰地名出現於公元前350年。「古文盪、湯一字也,義沿而畫具革矣。」[4]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盪陰縣,治今縣城。因位於盪水(現湯河)之陰得名。盪原為古國名,因盪水流經古盪國得名。[3][5]東魏天平二年(535年)稱魏德縣。唐貞觀元年(627年)以水微溫,改盪水為湯水,並盪原為湯陰縣。
「湯陰」這一詞語的使用,距今長達2357年,且世代傳承,沿用至今。湯陰位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交匯的山前地帶,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要沖。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及京珠高速公路以西為丘陵地帶,以東為平原。湯河、羑河、永通河自西向東流過,湯(陰)濮(陽)地方鐵路、壺(關)台(前)公路橫穿東西。[4]
沿革
戰國時先屬趙,後屬魏。秦屬邯鄲郡。
西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縣,屬河內郡,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屬魏郡。
三國屬鄴都魏郡。東魏天平(元年)初(534年)撤,入鄴。二年(535年)置魏德縣,屬隆慮郡,齊廢。
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湯陰於縣東17里(今之古賢),屬汲郡。十年(590年)並入安陽。十六年(596年)再置於縣西南30里(今鶴壁市故縣村),改曰盪源。大業二年(606年)撤。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湯源縣,屬衛州,入古盪陰城(即今治)。六年(623年),改屬相州。貞觀元年(627年),又改湯陰。
五代(907~960年)屬昭德軍節度。
宋宣和初(1119年),改屬浚州。後仍屬相州。金(1127~1234年)屬彰德府。
元(1271~1368年)屬彰德路。
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屬彰德府。[6]
中華民國初(1912~1923年)廢府治,屬河北道管轄。
民國十三年(1924年)道廢,直屬河南省管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10月,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日軍侵佔時期(1938~1945年)屬豫北道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
1938年秋,在縣東岳兒寨成立中共領導下的湯陰縣抗日民主政府,旋撤。
1943年在縣西南山區建立中共領導下湯陰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元月改建淇湯抗日民主政府,同年12月改建安湯抗日聯合政府。
1945年10月,安湯抗日聯合政府分設,在縣西成立湯陰縣人民政府,屬中共冀魯豫區委領導。
1949年5月,中共太行行署領導下的湯陰縣人民政府由縣西鶴壁遷入縣城。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湯陰縣屬平原省安陽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湯陰縣改屬河南省安陽專員公署。
195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淇縣撤銷,並入湯陰。
1957年鶴壁、鹿樓兩區從湯陰縣分出,屬鶴壁市管轄。
1958年安陽專署撤銷,湯陰縣屬新鄉專署管轄。
1961年復歸安陽專署管轄。
1962年淇湯分設。
1983年11月安陽行政公署撤銷,湯陰縣劃歸安陽市管轄。[6-7]
2地理環境
位置
湯陰縣位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交匯的山前地帶,地處北緯35°45′~36°01′,東經114°13′~114°42′。北與安陽縣和安陽市文峰區、龍安區接壤,東至衛河與內黃縣隔河相望,東南至五陵鎮與內黃、浚縣交界,南至大蓋族西南至龍堂西北至王佐與鶴壁市交界。[8]
地形
湯陰縣以平原為主,東西修長(約35公里),南北狹窄(不足20公里),京廣鐵路以西為太行山東麓丘陵,鐵路以東距縣城約10公里處,勢跨浚、湯兩縣之火龍崗,縱貫其間,其餘皆為平原,屬太行山麓的洪積——沖積平原,其海拔一般在53~100米之間。湯陰縣境東界為衛河。衛河之濱,屬砂鹼地帶,為黃河故道。地勢西部南部略高於東部北部,坡度在1/200~1/2000之間。湯陰縣境內和縣境邊際,從南而北,有永通河、湯河、羑河3條季節河流,先後分別在中部和東部匯流向東注入衛河。[8]
地質
湯陰縣地質構造屬湯陰地塹。西有青羊口斷裂,東有湯東斷裂。由於岩層錯動,使第三紀湖相(泥灰岩等)和河湖相(砂礫岩等)上升為丘陵,形成縣境西部五里崗和東部火龍崗。中間下沉,充填巨厚的第三紀沉積物和第四紀河流沖積物。 湯東斷裂斷距很大,基岩落差超過1000米。總之,湯陰縣地區有北東、北北東和北西西兩組斷裂,這兩組斷裂近正交。[8]
氣候
湯陰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無霜期206天以上,降水量582毫米,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3]特點是春季多風少雨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潮濕,秋季天高氣爽溫差大,冬季寒冷乾燥雨雪少。[8]
3自然資源
湯陰縣主要土特產包括小米、綠豆等小雜糧以瓦崗鄉生產的無(農葯、化肥等)公害小雜糧為著名。辣椒干色澤紅亮,味辛香,批量銷往外地。雙頭黃酒、岳家軍系列酒雙頭黃酒已有百餘年歷史,久享盛譽。一般向外地推銷之土產尚有粉條、花生米、大棗、蘋果、大蔥、大蒜等。[7]
湯陰縣耕地62.03萬畝,人均1.4畝,一半為旱地,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畜牧優良品種有豫西北黑山羊。名優特產有鹿茸和傳統名酒"雙頭黃"酒是以小米,米,麥曲,冰糖為原料製成,有120年歷史。[5]
湯陰縣西五里崗之泥灰岩(白乾土)是一般和高級水泥主要原料,也是化工填充劑的重要原料之一。據測算,蘊藏量為3億立方米。其他礦藏,目前無發現。[7]
4行政區劃
截止2012年,湯陰縣轄9個鎮、1個鄉:城關鎮、韓庄鎮、白營鎮、古賢鎮、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瓦崗鄉、伏道鎮、宜溝鎮。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7]
城關鎮:轄6個辦事處、16個村。
宜溝鎮:轄56個村。
韓庄鎮:轄33個村。
湯陰縣岳飛廟景區
湯陰縣岳飛廟景區
白營鎮:轄26個村。
古賢鎮:轄21個村。
菜園鎮:轄36個村。
任固鎮:轄35個村。
五陵鎮:轄27個村。
瓦崗鄉:轄19個村。
伏道鎮:轄29個村。
新城規劃
2012年7月28日,安湯新城總體規劃評審會召開,會議聽取了規劃承編單位安陽市規劃設計院的匯報,與會專家進行了現場勘察,討論並原則通過了該規劃方案。
安湯新城總體規劃的范圍為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湯陰縣城北環,西起京廣鐵路,東至京港澳高速公路,主要涉及寶蓮寺鎮和湯陰縣城北部的區域,總用地52.2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城市建設用地42.4平方公里,寶蓮寺部分32.3平方公里,湯陰部分10.7平方公里,預計新城人口40萬。按照規劃,安湯新城將形成「一帶、一軸、五大特色功能區」(一帶:羑河生態景觀廊道;一軸:安湯新城金融商貿文化軸;五大特色功能區:高校教育功能區、高新產業功能區、生態宜居功能區、科研文化功能區、周易文化功能區)。
該規劃期限為2012年至2030年,規劃期末,將形成「一主一副一新城」的城市等級格局和「兩廊一帶三區多中心」的地域空間結構,最終建成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功能復合新城。[9]
未來的安湯新城將打造產業新城、文化新城、生態新城、宜居新城,成為安陽市新的城市增長空間。[10]
5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湯陰縣總人口50.1608萬人,常住人口43.28萬人,出生率為10.1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4‰。2011年年底,除漢族外,湯陰縣有少數民族20個,包括:回、滿、白、布依、羌、彝、侗、藏、土家、瑤、苗、壯、傣、蒙古、京、水、黎族等,另外還有兩種未識別的民族,共177人,占湯陰縣總人口的0.05%。少數民族中以回族為最多,人口56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10個鄉鎮71行政村。2011年年底,湯陰縣有教徒9469人,其中基督教4368人,佛教4532人,伊斯蘭教315人,天主教254人,比上年有所增加。[7]
6交通運輸
湯陰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湯陰南至新鄭國際機場、北到邯鄲國際機場、僅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路徑。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湯陰南北,壺台國防公路、湯濮地方鐵路、湯上省道橫穿湯陰東西。即將開工的京廣客運高速鐵路穿境而過,汽車日客流量8000人次,日車流量3萬余輛,火車年客流量40萬人次,年貨運量50萬噸,站內擁有貨位125個,貨倉面積4300平米,年動車作業量100萬輛次以上,具有十分明顯的區位優勢。特別是新建設的壺台國防公路高架橋,以及配套的繞城公路,實現了國道、省道、縣道互換相連,使湯陰逐步成為豫北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可輻射京、津、冀、晉、魯等省和地區。[2]
7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湯陰縣域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湯陰縣政府把工業強縣、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做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採取有力措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招商引資,狠抓工作落實,使湯陰的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200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2.4億元,較上年增長13.3%,是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650萬元,增長17.7%,首次實現與GDP同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2698元,增長15.9%,為八年來最高增幅;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7億元,增長11.8%。2003年湯陰縣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河南省109個縣(市)61位,較2001年上升4個位次。[11]
2011年生產總值完成1198427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0367萬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727224萬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增加值260836萬元,增長10.3%。人均生產總值27759元(按平均常住人口計算),增長16.2%。三次產業結構為17.5:60.7:21.8。[12]
2012年湯陰縣生產總值完成131.8億元,較上年增長12.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3億元,增長3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3億元,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4億元,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763元,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10元,增長12.3%。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38.4億元,增長4%。工業完成增加值68.2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9.5億元,增長9.5%。[13]
農業生產
湯陰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和無公害小雜糧,年產糧食3億公斤,蔬菜7億公斤,食用菌種植8200萬袋,肉雞飼養量達3000萬只,素有「豫北糧倉」之稱,是國務院表彰命名的「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棉花生產先進縣」和「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湯陰縣農產品價格常年保持平穩態勢,縣境內地下水資源充足,電力充沛,方圓19公里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突出的資源優勢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利潤空間。[2]
2011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7.3萬畝,比上年增長1.4%;其中,夏糧種植面積51.6萬畝,增長0.2%;棉花種植面積4萬畝,下降16.2%;油料種植面積4.45萬畝,下降9.9%;蔬菜種植面積14.5萬畝,增長8.5%。全年糧食產量40.27萬噸,比上年增長1.5%;油料產量0.93萬噸,下降17.8%;棉花產量0.35萬噸,下降14.6%;蔬菜產量57.73萬噸,增長7.4%。2011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6.9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2%;農用拖拉機1.62萬台,下降1.2%,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890台,下降0.1%,農用運輸車1.06萬輛,與上年持平。[12]
工業生產
湯陰縣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以食品工業聚集區為載體,充分利用自身電力、煤炭、運輸、人力等優勢,堅持以食品工業項目為發展重點,大力集聚食品產業群體,擁有各類食品加工企業100多家,國家級食品工業龍頭企業4家,形成了麵粉、肉雞、餅干、木糖醇、小雜糧、食用菌六大食品加工群體,食品工業已成為湯陰縣的支柱產業。2004年,被全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公業強縣」稱號。佔地3平方公里的食品工業聚集區規劃已經出台,園區內除供電實行「雙迴路」外,入駐企業還可享有電力直供服務,鐵路可鋪設至園區,園區內的秸稈發電廠、污水處理廠正在積極籌建中。[2]
2011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093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3309萬元,增長22.8%,其中,輕工業增加值301414萬元,增長21.1%,重工業增加值311895萬元,增長24.7%,輕、重工業比例為51:49;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40536萬元,增長5.5%;個體工業經營戶增加值55498萬元,增長4.3%。[12]
招商引資
湯陰縣政府堅持招大引強、上大項目,工業結構更加優化。堅定招商引資「天字型大小」工程不動搖,先後有144個項目落地,2012年工業總產值完成336億元,是2006年84.4億元的4倍,連續四屆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稱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利潤分別完成300億元、70億元、22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5.2倍、4.7倍、7.8倍,亞新實業、健豐食品分別進入全省「百強」、「百高」企業。加快落後技術產能淘汰步伐,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建成了省級湯陰縣產業集聚區和安陽市製造業園區,被授予「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勞動關系和諧模範工業園區」、「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等榮譽稱號,兩個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38億元,占湯陰縣的79.3%,產業集聚程度進一步提升。
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湯陰縣制定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湯陰縣含食品工業聚集在內儲備了8000餘畝一般農田和建設用地,招商引資企業可享有地價、財稅政策、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的優惠,同時在安陽市縣區首家開通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2003年,湯陰縣被評為「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50優」。200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8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方面,湯陰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1項內容,即: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服務、孕產婦保健服務、婚前保健、老年人保健服務、慢病防治(高血壓防治服務、Ⅱ型糖尿病健康服務)、重型精神疾病管理服務和衛生監督協管。2011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投入,將項目經費由原來的人均15元增加到人均25元。截至年底,湯陰縣各鄉鎮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39233份,建檔率達到73%。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要求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並對湯陰縣高血壓病人、糖尿病人進行健康管理。[14]
科技發展方面,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逐年提高,推動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湯陰縣先後榮獲「全省科技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安陽市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第八屆特博會最佳組織獎」、「湯陰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15]
城市建設方面,2012年城區面積擴大到40平方公里,是2006年11.4平方公里的3.5倍,完成了伏道、白營撤鄉建鎮工作,啟動了湯北新區建設,城鎮化率提高到37%。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52.7億元,開工建設了174個城鎮重點項目,其中,新建改造中華路湯陰段等總長158.4公里的84條道路,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及填埋場、自來水廠擴建等工程,修建城市各類管網237公里,城市功能設施更加完善。新增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完成人民廣場、羑里城廣場、幸福廣場建設,開工建設廉租房1782套、公租房300套、棚戶區改造420套。累計完成村鎮建設投資9.1億元;完成湯陰縣所有行政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成34個新農村試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啟動了總投資19.8億元的9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整合29個村莊、10339戶、4.3萬人,城鄉發展更加融合。
9文化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基本實現鄉有文化站、村有圖書室。大力豐富繁榮城鄉居民文化生活,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基本保證月月有活動、村村有隊伍。不斷加強社會文化環境治理,文化新聞出版市場規范有序,嚴格實行依法行政、積極規范。逐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和行政文化管理的覆蓋面,公共文化事業服務不斷加強,基本做到覆蓋有拓展、品質有提升。[16]
湯陰還有特色文化遺產幃子舞,幃子舞是活躍在豫北區域的一種古老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俗稱跑帷子,據傳是古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行的祭祀活動。幃子舞始自2600年前的春秋時期,成形於秦漢,盛於宋、元、明、清和民國初年,衰於上世紀30年代。當地群眾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十六以及農閑時期,都要自製幃子表演幃子舞。幃子舞僅留存於河南省湯陰縣白營、古賢兩個鄉。幃子舞具有古代戰爭和民間祭祀活動的雙重特點,幃子舞從古代戰爭中演變而來,與其他舞蹈相比,它的舞步、陣式、道具、配樂等都別具一格,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幃子舞是一種獨特的團體型、廣場型的民間傳統舞蹈,近200名舞者按照《易經》中的八卦陣法不斷變換出100多種陣勢,氣勢磅礴。[2]
10教育
截止2012年,湯陰縣共有學校23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初中21所(民辦5所),小學169所(民辦4所,教學點25處),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9所(民辦24所)。共有學生107100名,小學51858名(民辦2582名),初中16795名(民辦3300名),普高5688名,職高2002名,幼兒在校生4208名(民辦3098名),特教44名。湯陰縣教職工4387名。[17]
體育建設方面,完成了30個自然村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配合市體育局的「百里健身走廊」計劃,孫庄、羑河等10個自然村的「一場兩台」健身器材已投入使用。加強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和體育協會指導,舉辦「全民健身月」活動,提高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的積極性。組隊參加安陽市第十屆運動會,取得金牌總數第二名、農民組團體總分第二名的成績。[18]
11旅遊
湯陰岳飛廟
湯陰岳飛廟
湯陰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經典《周易》的發祥地,是蜚聲中外的民族英雄岳飛的故鄉。湯陰縣是聯合國命名的千年古縣之一。[1]
這里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羑里城,有氣勢恢宏、建築精美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岳飛廟,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的「千年古縣」,也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此外,有扁鵲廟、文王易碑、禹碑、東漢四神神畫像石、劉樹枝造像碑、雙石橋、古賢橋、奎光閣、文筆塔、故城禪教寺、湯陰公園等名勝石古跡和旅遊景點。豐富翔實的歷史史料、構造奇特的古代建築、旖旎清秀的自然風光,令中外遊客美不勝收,流連忘返。[19]
湯陰縣文物古跡眾多,"岳飛廟"位於城內小南門里岳廟街,為明代初年建,歷經修葺增建,主要有正殿,寢殿,肅瞻亭,覲光亭,精忠坊等建築,"羑里城"遺址,又稱文王廟,在縣城北4公里處,現遺址為中國有文字記載第一坐國家監獄所在地,是殷紂王禁西伯候姬昌之地,為省重點保護單位,另外還有扁鵲墓,奎光閣,文筆塔,程崗岳廟,南周流「岳飛先塋」等。[9]
岳飛廟
岳飛廟,原名精忠廟,後也稱「宋岳忠武王廟」,
湯陰縣岳飛廟景區
湯陰縣岳飛廟景區
是後人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我國著名民族英雄岳飛而建。岳飛家鄉就在安陽市湯陰縣。
岳飛廟址位於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年代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後歷代屢有增建,逐漸成為一處完整的古建築群。現有面積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築近百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返應變途中路過湯陰,專門停車察看了火車站的「岳忠武王故里碑」,詢問岳飛廟的情況,做了有關岳廟保護方面的指示。1958年,湯陰縣建立岳飛紀念館。[20]
羑里城
羑里城是《周易》發源地,位於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為殷紂王囚周文王處,是我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後第一座國家監獄。
周文王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16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遺址文化層厚約7米,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河南龍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東周文化遺址。現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餘通,對於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21]
邶城遺址
邶城遺址位於湯陰縣境內瓦崗鄉邶城村。邶城是歷史上的邶國國都所在地。據《史記》、《水經注》及乾隆《湯陰縣志》記載,周朝武王「封紂子武庚於邶。」另外,這里還是《詩經·邶風》的生發地。約公元前1057年,武王攻克朝歌後,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禮,宣告周人正式繼承殷商天命,建立西周王朝。為了控制商朝統治的中心地區,武王封商紂之子武庚於殷地邶城,讓他以族長的身份繼續統率殷商遺民。同時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監督武庚,號稱「三監」。周公旦經過一番「內弭父兄,外撫諸侯」的工作,安定好了內部之後,便親率大軍東征。東征軍迅速誅滅了以武庚為首的殷貴族叛亂勢力,殺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霍叔被廢為庶人。經過三年戰爭,相繼削平了參與叛亂的東方小國和諸侯。邶城和殷都變成了廢墟。東為三代祠,西為孝娥祠。故宅前有秦檜與王氏鐵跪像,跪像後有施全祠。
㈡ 我市發布流動人口居住證,外來人員如何申請享受哪些權益
4月21日上午,駐馬店市流動人口居住證首發儀式在市公安局戶政大廳舉行。今後,持居住證的外來人員依法享有與我市居民享有參與社會事務、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社保醫保、子女就學、醫療防治、計生服務、法律援助、住房保障、辦理車駕業務、申辦異地赴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等十多項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
今後,在駐馬店申請居住證,需要需要符合哪些條件?提供哪些材料?看小編給你一一道來。
關於申請居住證的27問
1、《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什麼時間頒布實施的?
答:2016年12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依據國務院《居住證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663號),頒布《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豫政〔2016〕76號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2、《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實施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實行居住證制度,是加強和創新人口服務管理的需要,是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需要,是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需要,必將對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起到重要的劃時代的歷史作用。
3、《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答:本辦法適用於我省行政區域內居住證的申領、發放、使用及相關服務管理活動。
4、居住證的用途是什麼?
答:居住證是持證人在居住地居住、作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申請登記常住戶口的證明。
5、如何保障居住證持有人的基本權益?
答: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的機制。縣級以上政府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房產)、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居住證持有人的權益保障、服務和管理工作。
6、如何保障居住證制度的順利實施?
答: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的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及居住證管理所需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7、公安機關管理居住證的職能是什麼?
答:公安部門負責居住證的申領受理、製作、發放、簽注等證件管理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用人單位、就讀學校以及房屋出租人應當協助做好居住證的申領受理、發放等工作。
8、公民如何申請辦理居住證?
答: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的,應主動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警務室或者受公安部門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以下統稱登記站)申報暫住登記。登記站應按有關規定採集暫住登記人員信息,錄入河南省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免費為其制發暫住登記憑證。
其他城市是指公民常住戶口所在地城市以外的其他省轄市、縣(市)(不含常住戶口所在地城市內部跨行政區域)。
9、公民辦理居住證的條件是什麼?
答:公民辦理暫住登記滿半年以上,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憑暫住登記憑證向登記站申領居住證。
(一)有合法穩定就業。在當地被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錄用(聘用)、招收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在城鎮從事第二、三產業並持有工商營業執照;
(二)有合法穩定住所。居住地住所屬於有合法所有權的房屋、租賃房屋、用人單位或就讀學校提供的宿舍;
(三)連續就讀。在居住地全日制小學、中學,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或者普通高等學校取得學籍並就讀的。
10、公民申領居住證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答:公民申領居住證應向登記站提交申領人居民身份證(申領人未辦理身份證的,需提交符合居民身份證採集標準的本人數碼相片)和暫住登記憑證,並根據情況分別提供以下材料:
(一)合法穩定就業證明。包括以下材料之一: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
(二)合法穩定住所證明。包括以下材料之一:房屋租賃合同或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出具的住宿證明等;
(三)就讀證明。包括以下材料之一: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申請人及相關證明材料出具人應當對本條規定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11、哪些人可以代辦居住證?
答: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居住證。監護人、近親屬代為辦理的,應當提供委託人、代辦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12、對符合居住證辦理條件的,居住證製作發放時間是多少個工作日?
答:登記站要認真審驗證明材料,對申請材料不全的,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申領人需要補充的材料;符合申領條件且證明材料齊全的,應當當場受理。對符合居住證辦理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製作發放居住證。
13、居住證的材質和樣式?
答:我省居住證採用帶晶元的IC卡材質,式樣全省統一。居住證式樣由省公安廳確定並監制。
14、居住證製作、簽發部門和內容有那些?
答:居住證證件原則上由縣級政府公安部門製作,有條件的也可由省轄市公安局統一製作,但要確保在規定時限內制發證件。
居住證由縣級政府公安機關簽發,登載內容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居住地住址、證件的簽發機關和簽發日期。
15、居住證持有人連續居住的到期如何辦理簽注?
答: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由居住證持有人或代辦人到居住地登記站辦理簽注手續。
辦理簽注應交驗申請人居民身份證、居住證以及居住地住址或者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登記站要認真審驗證明材料,符合規定的,在原居住證證件上簽注居住地住址、有效期限、簽發機關等信息。
16、居住證持有人變更住址的如何辦理簽注?
答:居住證持有人在省轄市區、縣(市)行政區域內更換居住地的,應在更換居住地15日內到現居住地登記站申請辦理簽注手續。
在省內跨省轄市區或縣(市)行政區域更換居住地的,應到現居住地登記站申報暫住登記。暫住登記滿半年後,再辦理簽注手續。
17、居住證逾期的如何辦理簽注?
答:逾期不超過半年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補辦簽注手續之日起連續計算。超過半年申請補辦簽注手續的,需重新申報暫住登記。
18、什麼情況下中止居住證功能?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
(一)持證人在申辦時提供虛假材料取得居住證的;
(二)持證人情況發生變更且不符合居住證辦理要求的;
(三)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
(四)持證人已轉辦居住地常住戶口的;
(五)持證人跨省轄市區或縣行政區域更換居住地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使用功能的情形。
19、申領居住證是否需要繳納工本費用?
答:公民首次申領居住證,免收證件工本費;辦理簽注手續不得收取費用;居住證損壞難以辨認或丟失的,居住證持有人應到居住地登記站辦理換領、補領手續。換領新居住證的,應當交回原證件。
換領、補領居住證,應當繳納證件工本費,具體收費辦法由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制定。
20、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那些權利?
答: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教育服務;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21、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有具有那些便利?
答:(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
(三)機動車登記;
(四)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五)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
(六)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
(七)60歲以上老人享受免費乘坐公交的優惠政策,辦理老年人免費乘車卡;
(八)享受上級政府規定的不受戶籍限制的跨區域補貼政策;
(九)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其他便利。
22、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是否還享有其他便利?
答:各縣級以上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擴大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的范圍,提高服務標准,並定期向社會公布居住證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務和便利的范圍。
23、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落戶嗎?
答:居住證持有人符合居住地政府規定的落戶條件的,可以根據本人意願,將常住戶口由原戶口所在地遷入居住地。
24、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居住證製作及管理過程會泄露公民個人信息嗎?
答: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工作過程中知悉的居住證持有人個人信息,應予以保密。違法違規泄露公民個人信息將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處理。
25、以前辦理的暫住證還是否有效?
答:自《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施行之日起,停止辦理暫住證。施行之前領取的暫住證,在其有效期內繼續有效;有效期滿,證件持有人繼續居住的,按照本辦法申領居住證,居住期限連續計算。
26、違反《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有關規定的如何處罰?
答: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按照國務院《居住證暫行條例》予以處罰。
27、以前發布的有關暫住人口的相關規定是否有效?
答:我省以前文件規定與《河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辦法執行。
㈢ 河南通許縣36名村醫集體辭職真正原因是什麼
河南通許縣36名村醫集體辭職的原因是負擔過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和基本葯物補助資金撥付遲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是為村裡65歲以上老人提交,每年四次對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人隨訪並上報檢查數據,配合縣鄉衛生部門做好孕婦和兒童保健工作。雖然國家規定是每名村民24元,但上級部門會對村醫們的工作進行考核和獎罰,最終發下來差不多二十二三元。
㈣ 河南省周口一級民營醫院門診著病2020年可以報銷嗎
只要是醫葯定點醫院才可以報銷.
拿單位發的社保卡去醫院看病報銷,具體流程如下:
1、首先參保人去看病時,拿社保卡去掛號處掛號。
2、參保人拿掛號單去就診科室看病,醫生給參保人看完病後,都會開一張葯方繳費。
3、參保人拿葯方到醫院結算窗口計價後,直接刷社保卡支付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即可。
4、如果葯方中有些葯品不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則需要參保人自付現金。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條規定,下列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1)應當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的。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六十四條關於「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的規定,應當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的醫療費用,不能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2)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的。參保人由於第三人的原因發生人身傷害而產生的醫療費用,應當由第三人承擔。
(3)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按項目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經費標准按單位服務綜合成本核定,所需經費由政府預算安排。
(4)在境外就醫的。境外就醫的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㈤ 去派出所辦理居住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辦理嗎
不是。
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第九條,申領居住證,應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
居住地住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
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就讀證明包括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居住證。監護人、近親屬代為辦理的,應當提供委託人、代辦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申請人及相關證明材料出具人應當對本條規定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對申請材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應當一次性告知申領人需要補充的材料。
對符合居住證辦理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製作發放居住證;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的地區或者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製作發放居住證的,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實施辦法中可以對製作發放時限作出延長規定,但延長後最長不得超過30日。
(5)河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居住證的主要功能有以下:
1.金融服務。
可以綁定銀行賬戶,利用居住證查詢賬戶余額以及省內外銀行間匯款、支付業務。
2.公交服務。
可以「刷證」乘坐貼有居住證服務標識的公交車輛。
3.電子政務。
通過自助申報平台,在申領居住證以及申請居住證項目變更、續期等功能的自我實現。
4.小額消費。
通過載入電子錢包功能,居住證可以在商戶POS終端上進行小額消費。
5.電信充值服務。
可綁定移動、網通、電信號碼,並對該號碼隨時進行充值,可以自動獲得消費積分。
6.公共服務。
持證人可以預訂地鐵、火車以及飛機航班票務。
7.門禁應用。
通過載入門禁功能,可以有效識別小區居住人口。居住期滿,自動阻斷持證人在小區的出入。
8.企業一證通。
企業或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利用居住證對員工進行考勤登記、出入識別以及內部消費等。
㈥ 河南省委明確駐村第一書記的四項職責是什麼
「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落實基礎制度、辦好惠民實事」是河南省委對駐村第一書記明確的四項工作職責。
向軟弱渙散村、貧困村黨組織選派「第一書記」,是黨中央對農民關心、農村重視、農業關注的重要體現,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農村實現全面小康、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一項戰略性舉措。自2015年8月份以來,中央和省市縣委相繼向嵩縣95個貧困村派駐了95名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到村任職,為「軟、散、窮、亂」的基層黨組織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㈦ 醫保甲類乙類報銷比例
醫保甲類乙類報銷比例各地有所不同。
甲類葯品按照報銷比例的100%報銷。乙類要自付一部分,報銷一部分,具體的報銷比例根據各地政策和具體葯品而有所不同。
醫保目錄是根據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篩選的,甲乙類是按照療效價格比確定的,也就是說療效確切且費用低廉的均被列入甲類,不需自付.而乙類基本有自付比例,同一種葯在不同的省市自付的比例不同。
例如:宜賓市的乙類葯品報銷額度高達100%。宜賓市人社局規定對於參保居民在本市范圍內,實行基葯零差率銷售的鄉鎮中心衛生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基本葯物目錄內的葯物,其中屬於乙類葯品的,參照甲類葯品不設個人自付比例。
此外,各地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醫保乙類品種有調整權利,調入和調出總量控制在品種數量的15%以內,而各地均無權對醫保甲類品種做調整.
(7)河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2月23日,人社部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版葯品目錄」)並發出相關通知。新版葯品目錄由凡例、西葯、中成葯和中葯飲片4部分組成,其中西葯和中成葯部分共收載葯品2535個,較2009年版目錄增加了339個,增幅約15.4%。
人社部要求,各省(區、市)社會保險主管部門對新版葯品目錄甲類葯品不得進行調整,並應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進行乙類葯品調整。
人社部要求,有關乙類葯品調整,各省(區、市)應於2017年7月31日前發布本地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調整的數量(含調入、調出、調整限定支付范圍)不得超過國家乙類葯品數量的15%。各省(區、市)乙類葯品調整情況應按規定報人社部備案。
考資料:網路▬醫保乙類(甲乙類區別部分)、
人民網▬宜賓醫保政策調整 乙類葯品100%報銷、
人民網▬新版醫保葯品目錄公布
㈧ 除了211大學外,南京還有哪些實力較強的一本大學
除了211大學外,南京還有哪些實力較強的一本大學?
南京是六大古都,是社會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產業比較發達大城市,且文化教育實力在我國遙遙領先,高校眾多,有985高校南京高校和上海市上海同濟大學,有211高校南京航天航空高校、南京理工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在中國葯科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6所211大學,
細心想一想,一座城市能有這般多的高等院校,能否人希望嘛!除開211大學外,南京其他一本院校實力也是十分非常好,今日我就給大夥兒強烈推薦3所實力非常好的一本院校,盡管她們並並並不是211院校,但她們技術專業有特點,也是十分受學生青睞!
1、南京財經大學
最近幾年,經濟學類專業較為受歡迎,投資理財高等院校也特受學員親睞,在我國211大學投資理財高等院校僅有5所,除以外,南京財經大學部位有優勢,實力非常好,也十分受學員青睞!
南京財經大學其其其前身是1956年前由糧食部連接的南京穀物院校,後歷經合拼發展方向,2003年改名南京財經大學,目前以經濟與管理類學科為關鍵,有3個教學區、48個大學的專業,
它的會計學專業、社會經濟學、應用統計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項目、法律學、商事網管理方案、投資學等技術專業實力非常好,特別是在適合文科生報考!
而且南京財經大學招收考試分數並不高,例如2019年好在河南省、江西、安徽省、湖南省、重慶市、河北省等地招收考試分數在565分-585分中間,特別是在適合後進生報名!
除此之上3所高校外,南京的2所中醫葯學高等院校實力也十分非常好,例如南京醫科大實力十分強,它的公共衛生服務服務項目服務與臨床醫學臨床流行病學是A+學科,在我國實力第一,而且臨床醫學專業技術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專業、
口腔學、護理專業全是B+學科,實力強大啊;南京中國葯業高校的中醫養生學、中西醫、中醫養生學是A-學科,在名貴中葯材層面也具備一定的名氣,此外南京財務審計高校、南京理工大學也非常好,學員都可以報名!
㈨ 許昌市衛生局的政策文件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河南省醫葯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豫政辦〔2010〕85號)精神,扎實推進我市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2010年度醫葯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要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突出惠民措施,增強改革實效,扎實推進醫葯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工作,為全面完成三年既定目標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目標責任
(一)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1.鞏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主要工作目標:(1)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醫保)覆蓋面,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6.7萬人、51.8萬人。進一步做好城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在校大學生、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工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2)基本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的參保問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3)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覆蓋面,參合率穩定在90%以上。(市衛生局負責)
2.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主要工作目標:(1)提高籌資標准。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實行同一標准,統一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各級政府要按規定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同時要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准。(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2)加快推進門診統籌。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擴大到60%的統籌地區,新農合門診統籌達到50%以上的統籌地區,城鎮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費用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醫院。(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3)提高報銷比例。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城鎮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有所提高。所有統籌地區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4)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對低保對象、五保戶經醫保報銷後仍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逐步開展門診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種限制。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建設,逐步實現城鄉醫療救助與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同步結算制度的全面覆蓋。探索實施重大疾病救助辦法。(市民政局負責)(5)按省要求開展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3.提高基本醫保基金管理水平。主要工作目標:(1)大力推廣就醫「一卡通」等辦法,方便參保人員就醫和醫療費用結算。在80%的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統籌地區實現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結報),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醫療費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2)在襄城縣、鄢陵縣先行試點,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選擇50種左右臨床路徑明確的疾病開展按病種付費試點。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和葯品費用的制約作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3)按省要求做好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工作,探索異地就醫費用實時結算。開展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的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負責)(4)按省要求探索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開展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科學論證、有序開展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資源整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負責)
(二)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4.進一步推進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實施。主要工作目標:(1)實施基本葯物制度,從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市所有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國家基本葯物目錄葯品和增補的非目錄葯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局分別負責)(2)規范基本葯物招標配送,落實基本葯物以省為單位招品種規格、招數量、招價格、招廠家的規定,逐步實現基本葯物全省統一價,保障基本葯物的質量和供應。(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負責)(3)密切跟蹤監測基本葯物市場價格和供應變化,根據全省葯品集中招標采購情況,適時調整銷售價格。(市發展改革委負責)(4)推廣基本葯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基本葯物處方集,確保臨床首選和合理使用基本葯物。(市衛生局負責)(5)對基本葯物進行全品種覆蓋抽驗和全品種電子監管,完善市級葯品不良反應報告評價體系。(市食品葯品監管局負責)(6)落實國家基本葯物醫保報銷政策,確保基本葯物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負責)(7)密切跟蹤了解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對葯品流通行業的影響,積極研究解決辦法。加強行業管理和企業服務工作,指導我市醫葯工業企業基本葯物生產和供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
5.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主要工作目標:(1)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多渠道補償辦法,落實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基本葯物零差率銷售後的政府投入政策,保障其正常運行。(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2)按省規定,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發揮醫保基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作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3)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非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基本葯物制度實施范圍,探索規范合理的補償辦法。(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4)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綜合改革,省、市兩級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實施基本葯物制度進展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機制綜合改革成效好的地區給予獎勵補助。(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分別負責)
6.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主要工作目標:(1)落實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公共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政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人口計生委分別負責)(2)實行能進能出的人員聘用制,建立以服務質量、服務數量和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考核機制,完善和落實績效考核辦法。(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3)根據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標准,完成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核定。(市編辦、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負責)
7.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主要工作目標: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開展巡迴醫療,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葯物、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使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占醫療機構門診總量的比例明顯提高。(市衛生局負責)
(三)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8.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主要工作目標:建設3所縣級醫院(新建1所,擴建2所),中央預算內投資6800萬元,省財政專項投資1280萬元,地方投資9141萬元;擴建2所中心鄉鎮衛生院,中央預算內投資200萬元,省財政專項投資9萬元,地方投資21萬元;建設816所村衛生室(省安排項目),省補助816萬元,市、縣(市、區)至少配套816萬元;擴建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央預算內投資1050萬元,省財政投資164萬元,地方投資351萬元。以上項目要確保地方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按時竣工投入使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分別負責)
9.啟動實施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主要工作目標:(1)制定農村醫療衛生崗位需求計劃,啟動實施高等醫學院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2010年為鄉鎮衛生院招收20名定向免費醫學學生。積極開展面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的高等醫學教育改革,加強全科醫學師資培養。(市衛生局負責)(2)啟動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安排80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市衛生局負責)(3)鞏固、完善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長期對口協作關系。加強縣級醫院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安排15名縣級醫院骨幹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開展專科方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市衛生局負責)(4)鼓勵和引導醫療衛生人才到基層服務。2010年為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4人,中央補助8萬元,工資待遇不低於當地同類人員水平,不足部分由市縣財政補齊;在崗培訓鄉鎮衛生人員324人次;培訓村衛生室衛生人員3428人次;培訓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170人次,中央補助21.6萬元。(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5)健全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使用機制,鼓勵開展全科醫生縣鄉聯動試點。(市衛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6)落實國家關於全科醫生培訓和職稱評定的相關政策。(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
10.發揮村衛生室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中的網底功能。主要工作目標:(1)發揮政府、集體、個人等多方作用,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政府重點加強對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的技術支持,積極穩妥地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市衛生局負責)(2)落實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的補助政策,保障鄉村醫生的合理收入。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范圍,提高報銷比例。(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
(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11.完善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工作目標:(1)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落實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配套資金,補助標准為15元/人(其中中央補助9元/人,省補助3元/人,市補助1元/人,縣、市、區補助2元/人);城市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建檔率達到40%以上,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20%,並提高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化水平。(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2)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效益,確保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在2010年底基本兌現到位。(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
12.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目標:(1)繼續對15歲以下的人群補種乙肝疫苗,2010年再補種123737人。(市衛生局負責)(2)在2009年基礎上,完成乳腺癌檢查2000人,中央、省補助合計12萬元;對55000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進行補助,中央補助為1650萬元;繼續開展農村生育婦女免費補服葉酸項目。(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3)為1000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開展復明手術,中央補助80萬元。(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4)完成2009年7300戶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任務,做好2010年度5320戶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前期准備工作,中央補助為212.8萬元,市以下(含市)配套資金按照已簽訂的《河南省2010年農村改廁項目任務申請承諾書》落實。(市衛生局負責)(5)實施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項目。(市衛生局負責)(6)對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市衛生局負責)
13.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主要工作目標:啟動實施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改擴建1所精神衛生專業機構,中央預算內投資2600萬元,省財政專項投資345萬元,地方投資805萬元;確保地方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按時竣工投入使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分別負責)
(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14.調整公立醫院布局和結構,完善管理體制。主要工作目標:(1)調整優化公立醫院區域布局和結構,明確行政區域內公立醫院的設置數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規模、大型醫療設備配置。研究探索將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公立醫療機構。(市衛生局負責)(2)出台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意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3)建立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強人員培訓交流和業務指導,探索建立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等分級診療制度。(市衛生局負責)(4)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市衛生局、市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5)按照上級的部署和安排,結合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實際,研究擬訂公立醫院編制標准,科學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市編辦、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6)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加強信息公開,探索多方參與的公立醫院質量監管和評價制度。(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局分別負責)(7)啟動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探索開展注冊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負責)
15.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主要工作目標:探索醫葯分開,逐步取消葯品加成,使試點公立醫院逐步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進行補償。(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分別負責)
16.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主要工作目標:(1)進一步優化診療流程,推廣預約診療,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縮短群眾就醫等候時間,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改善就醫環境。(市衛生局負責)(2)推廣全國統一的醫院電子病歷標准和規范,加快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負責)(3)嚴格醫院預算和收支管理,加強成本核算和控制。(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4)規范公立醫院臨床檢查、診斷、治療、用葯行為,按照上級業務部門要求,逐步推廣100種常見疾病臨床路徑,繼續推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市衛生局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目標責任制。2010年度醫改工作目標要在2011年3月底前落實到位。為進一步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如期完成,市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與各縣(市、區)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簽訂責任書,各縣(市、區)也要與基層實施單位建立目標責任制。
(二)加強財力保障。各級政府要將2010年醫改所需政府投入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並及時落實到位。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將建立機制與增加投入有機結合起來。要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防止各種違法違規使用資金的行為。
(三)強化評估考核。市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改革進展和效果的督導評估,建立定期考核和信息通報制度,及時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積極研究解決辦法,並組織開展五項重點改革實施效果中期評估工作。
(四)正確引導輿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主動向社會公布醫改進展情況,對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和回應,調動各方參與和推進醫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㈩ 順義河南村不辦居住證有什麼後果
居住證是根據自己自願辦理的,不辦理不能依法享受政府部分公共服務和便利。
《居住證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義務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第十三條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下列便利: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
(三)機動車登記;
(四)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五)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
(六)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
(七)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