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公園歷史
1993年11月,森林公園進行並通過了總體規劃專家論證,開始正式走上了建設之路,並分期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擬建成以山林植被為主體、自然生態式、田園風光型城市近郊大型風景游覽區。全園規劃有四大景區,即:夾山景區、馬鞍山景區、太漁山景區和吹笛山景區。夾山景區1994年11月動工建設,1995年5月完工,1995年6月先期對外開放,主要景點有松鴿坪、野營燒烤區、猴山等。
自1995年森林公園局部對外開放以來,邊建設開發邊經營管理,近年來又相繼建成花卉生產基地、松荷盆景園、恬逸園別墅度假山莊等基礎設施。迄今為止,市政府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森林公園,森林公園也以其獨特的風景、游樂項目以及位於都市邊緣的區位優勢深受武漢市民和廣大來漢人士的青睞,成為他們游覽、休閑、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每年的遊客量約20萬到30萬人次,尤其是春秋兩季,已經形成了到此春遊、秋遊的熱潮。
2006年8月,森林公園又一次發生蛻變,整體作為「吹笛景區」從市園林局被劃歸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正式從以前的一個公園景點,上升為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大東湖」的一部分,森林公園也以其獨特的風景、游樂項目以及位於都市邊緣的區位優勢深受武漢市民和廣大來漢人士的青睞,成為他們游覽、休閑、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每年的遊客量約50萬人次。
『貳』 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森林公園的特色就是自助燒烤,去那就是去野炊的
『叄』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公園簡介
公園成立於1993年, 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713公頃,園內有山峰大小17座,森林覆蓋率達80%,主峰馬鞍山海拔為136.02米,中間凹陷,兩頭突起,狀若馬鞍,公園由此得名。
據民間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立志成為諸侯霸主的楚莊王率兵與秦軍在此會戰,留下「擒賊擒王」、「百步穿楊」的故事。相傳姜太公、趙子龍、朱元璋曾在這里留有足跡和美麗的傳說,園內的太漁山、吹笛山因此而得名。唐貞觀年間,太漁山上建有雲岩寺,與寶通禪寺和九峰寺齊名,據說規模宏大,香火旺盛,遺憾的是在太平天國年間毀於戰亂。
公園突出森林和濕地兩大生態特色,體現了「自然、生態、清新、野趣」 。園內植被主要是由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和以樟樹、楓香、女貞為主的闊葉林混交而成,濱湖濕地區還有大片池杉林。
自1993年建園以來,已形成有梅花、桃花、竹林、杜鵑、紫薇及紅葉李等6大專類風景觀賞林地;建有景緻優美的「濱湖濕地」保護區、以踏青探春為主題的「曉塘春色」; 「猴山」散養了100多隻猴子在武漢更是獨此一家。另有自助燒烤和林中滑索、碰碰車、彎月飛車、森林賽車、鐳戰等休閑游樂項目。公園年均接待遊客量達60萬人次左右,素有「武漢後花園」和「天然氧吧」的美譽。
公園內共有17座山林,迂迴起伏的山形地貌,豐富的森林植被,使森林公園自然風光秀麗幽雅,放眼望去,蒼山橫翠,層巒疊嶂,美不勝收。清新秀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令人神清氣爽,留連忘返。人文古跡也多處可尋。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森林公園區域內留下了活動遺跡和民間傳說。太漁山、子龍山,吹笛山就是根據有關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的民間傳說而得名。太漁山南坡的雲岩寺建於唐初,毀於太平天國戰亂時期。該寺曾與洪山寶通寺、武昌九峰寺齊名。
『肆』 馬鞍山森林公園有多大
馬鞍山森林來公園地處自湖北省武漢市東郊,南界珞瑜東路,北瀕東湖,東止九峰港,西臨喻家湖,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吹笛景區。
馬鞍山森林公園成立於1993年, 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713公頃。園內有山峰大小17座,森林覆蓋率達80%,主峰馬鞍山海拔為136.02米,中間凹陷,兩頭突起,狀若馬鞍,公園由此得名。
『伍』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介紹
馬鞍山森林公園地處武漢東郊,南界珞瑜東路,北瀕東湖,東止九峰港,西臨喻家湖,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吹笛景區。公園成立於1993年, 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713公頃。
『陸』 求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簡介。
挺好玩的門票10塊學生半價挺便宜的 就是燒烤的時候租爐子太貴了35塊一個。。有猴子免費,有滑索20一個人一次,可以劃船50一小時,山上的綠茶紅茶4塊一瓶~山地賽車10塊每人每次,騎馬騎驢10塊每人每次,真人CS等等。。。
位於武昌之東,總面積713 公頃,其中山林、湖塘、農田、苗圃、村莊錯落分布,構成典型的山水田園自然生態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型環境。公園內共有17座山林,迂迴起伏的山形地貌,豐富的森林植被,使森林公園自然風光秀麗幽雅,放眼望去,蒼山橫翠,層巒疊嶂,美不勝收。清新秀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令人神清氣爽,留連忘返。人文古跡也多處可尋。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森林公園區域內留下了活動遺跡和民間傳說。太漁山、子龍山,吹笛山就是根據有關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的民間傳說而得名。太漁山南坡的雲岩寺建於唐初,毀於太平天國戰亂時期。該寺曾與洪山寶通寺、武昌九峰寺齊名。
全園規劃成四大景區:夾山、馬鞍山、太漁山和吹笛山。目前夾山景區已經正式對外開放。湖光山色,清新明麗。主要有三個景點:猴山 部分猴子自由放養在山上,在漢僅此一家。猴子們機靈頑皮,主動向遊客討食,頻頻做怪相、玩雜技、耍花招、表演各種絕活,令人捧腹。比如,吃東西時極其麻利地剝外殼、撕包裝袋,乃至挑肥揀瘦去粗取精,親臨其境您會覺得猴子簡直就是動物王國的頭號智者、幽默大師和雜技大師。
松鴿坪青松林旁瀕湖的大草坪上千餘只廣場鴿時而盤旋在青山秀水之間,時而文靜靜地在遊客身邊覓食嬉戲,有的還在遊客手中啄食,讓人倍感親切與祥和。
野營燒烤區給遊客提供整套燒烤工具,遊客圍爐自個動手燒烤,既飽口福,又有情趣。晚上可進行野營活動,點篝火、開舞會。此外,遊客還可在湖中劃船,在湖邊垂釣,在草坪上游戲或者登山健身觀景。
『柒』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基本信息
安陽馬鞍山森林公園位於安陽縣、林州市、鶴壁市三地交界處,距安陽市西南50公里處,規劃總面積6萬余畝。整個景區呈T字形分布,區域內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地勢西高東低,洹河沿景區南部邊緣穿過,形成了山水相映、景色秀麗的自然景觀。洹河位於該區域內,沿南部邊緣由西向東順著峽谷流過,河水清澈透底,向東注入小南海水庫。河流回水灣形成10多個深水潭,如黑龍潭、金魚潭、三潭瓮、穿梭潭等,潭水深淺不一。黑龍洞廟旁有天然礦泉水,汩汩湧出,冰清玉潔,清涼甘甜,爽人心肺。
該區域內人煙稀少,原居住群眾多數舉家外遷,核心景區呈現出一派天然景象,景色旖旎,讓人流連忘返。景區的自然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植被,該地區由於山高人稀,自然植被茂盛。主要自然生木本有野皂角、荊條、酸棗、欒樹、山榆、迎春花等。主要栽培樹種有泡桐、槐、椿、榆等。主要經濟林樹種有棗、柿、蘋果、梨、山楂、杏、桃、核桃等。野生動物約115種、昆蟲300多種。
馬鞍山景區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二佛峰、猴子望月、海螺峰、二仙峰、令旗峰、仙桃峰、齊頂峰等都在其中。沿河向下古生物化石、三潭瓮、滴水岩、小桂林等景色宜人。
特別是趙河村東洹河南岸山崖上奇特的天然溶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如入仙境。該森林公園地處山區,山水相依,生態環境較好,空氣清新,資源特色明顯。這里有安陽縣較好的自然風景——趙河幽谷,河水清澈、山勢險峻,有古棧道、古樹、古生物化石和古樸的村落,是休閑旅遊、避暑度假的好去處。
『捌』 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的簡介
人文古跡也多處可尋。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森林公園區域內內留下了活動遺跡和容民間傳說。太漁山、子龍山,吹笛山就是根據有關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的民間傳說而得名。太漁山南坡的雲岩寺建於唐初,毀於太平天國戰亂時期。該寺曾與洪山寶通寺、武昌九峰寺齊名。
『玖』 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的介紹
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 位於武昌之東,總面積713 公頃,其中山林、湖塘、農田、苗圃、村莊錯落分布,構成典型的山水田園自然生態武漢馬鞍山森林公園型環境。
『拾』 馬鞍山森林公園的景點介紹
1.古棧道。洹河抄南岸絕壁懸崖之上,有古棧道,是古時連接鶴壁、林州的交通要道。現仍存有記載古棧道的清風石碑一座。沿古棧道行進,抬頭懸崖,低頭峭壁,四周山巒疊翠,奇峰聳立,登上山峰,鳥瞰全景,氣象萬千。
2.古樸村落。在趙河、龍洞,至今保留著很多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石房、石床、石桌、石碾、石磙以及古樸濃郁的太行民俗習慣。
3.媧皇廟。馬鞍山半山腰兩山之間的媧皇廟,雖不甚高大,卻幽靜寬敞,廟宇坐北向南,建築規整有序,山頂上是一塊平地,並有古建築群,均為清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