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安徽省馬鞍山市初中地理生物會考重點內容
會考專題安徽省地理
一.位置、行政區劃和人口
1.安徽省位於我們偉大祖國的東部
(1)從緯度上看,安徽省地處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2)從海陸位置看,安徽省屬於內陸省份,與長江三角洲相接,距海不遠。
2.行政區劃
安徽省簡稱皖。全省劃分為17個省轄市。通常稱淮河以北稱為皖北,淮河與長江之間稱為皖中,長江以南稱為皖南。省會合肥。
3.人口大省
(1)人口總數居全國第8位。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數量迅速增加。20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人口增長速度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由於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仍然很多,人口形勢十分嚴峻。
(2)人口密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淮北平原、長江沿岸平原人口密度高
人口分布地域差異明顯 大別山區、皖南山區人口密度較低
(3)全國勞務輸出大省 (4)少數民族多,人口數量少
(5)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口城鎮化加快;人口老齡化速度開始加快;人口受教育狀況顯著改善。
二.自然條件
1.平原、山地、丘陵相間的地形(見安徽地理P13頁)找出:
北部淮北平原;中部大別山區和江淮丘陵 ;南部為長江沿江平原 和皖南山區 。全省最高峰:黃山主峰蓮花峰 。
2.溫和濕潤的季風氣候
安徽省地處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氣候的主要特徵為: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溫和濕潤,夏雨集中。
(1)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分布
淮河以北為暖溫帶(溫度帶)半濕潤(干濕地區)地區
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溫度帶)濕潤(干濕地區)地區<巢湖地區屬於淮河以南地區>
(2)降水分布特點:南多北少,山地多,平原和丘陵地區少。
(3)旱澇災旱頻繁,在各種自然災害中次數最多,范圍最廣,危害最大。其中淮河流域尤為突出。
3.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三大流域
①淮河橫貫安徽北部
②長江自西南向西北橫貫安徽,有「八百里皖江」之稱
南部的③新安江,屬錢塘江水系
(2)安徽省最大湖泊④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有「皖中明珠」之稱。
4.過渡性的植被和土壤
(1)自然植被分布具有從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特徵,自北向南依次為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地植被呈垂直分布。
植物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繁多。有大面積的人工林和經濟林。
(2)土壤呈現自北向南過渡的明顯特點,淮北地區主要為棕壤,江淮地區為黃棕壤和黃褐土,皖南為黃壤和紅壤。在江淮和皖南地區有大片肥沃的水稻土。
三.經濟發展
1.農業大省
形成了淮北的小麥、長江流域的水稻和油菜、淮北和沿江的棉花、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的林、茶等優勢產業帶
2.礦產開發—五大優勢礦產 :
煤炭:儲量居華東地區首位,集中分布在兩淮地區。
鐵礦:分布遍及全省,以馬鞍山、當塗、繁昌、廬江等地最為集中。
銅礦:主要分布在沿江的銅陵、池州、懷寧、廬江等地
明礬石、石灰石等非金屬礦產也比較豐富。
3.工業
(1)以淮南和淮北煤礦為中心的兩淮能源基地歷來是長江三角洲的能源供應基地。
(2)冶金工業
「鋼城」馬鞍山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鋼鐵工業中心,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
有「古銅都」之稱的銅陵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電解銅生產基地
(3)汽車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建成了合肥、蕪湖等重要的汽車工業基地。
(4)家用電器工業聞名全國,合肥、滁州、蕪湖是全省重要的家用電器工業中心。
(5)高新技術產業:建成了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4.交通運輸
(1)鐵路:是安徽省交通運輸網的主體
主要鐵路
南北向:①京滬線、②京九線-阜淮線-③淮南線-④皖贛線、合九(九江)線
東西向:⑤隴海線、寧(南京)西(西安)線、寧銅(銅陵)線、銅九(九江)線
(2)公路運輸:是安徽省陸路運輸的主要方式。
已形成以合肥為總樞紐,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等為區域中心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3)內河航運:長江、淮河、巢湖在全省內河航運中占重要地位,蕪湖、合肥是全省重要的內河港口。
(4)民用航空:合肥、黃山是國家一類空港口岸
5.城市格局「一點兩線」
(1) 以a合肥為中心點的省會經濟圈
(2)以b馬鞍山、c蕪湖、d銅陵、e安慶(簡稱宜)為重點的皖江沿線「馬蕪銅宜」城市群
(3)以f淮南、g淮北、h蚌埠為重點的淮河流域「兩淮一蚌」城市群
四.文化與旅遊
1.地域文化: 影響深遠的有徽州文化和桐城派等。
2.豐富的旅遊資源
(1)長江以南
五大名山
A黃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B九華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齊雲山:道教名山
清涼峰、牯牛降:生物資源豐富,風景優美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桃花源里的人家」、「中國畫里的鄉村」
新安江、C太平湖以及眾多的洞穴等; 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等革命紀念地
(2)長江以北
D天柱山、E琅琊山、巢湖、花亭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別山區的五大水庫(佛子嶺、梅山、響洪甸、磨子潭、龍河口)和F天堂寨
歙縣、安慶、壽縣、亳州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臨渙集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等革命紀念地
五、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1、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
2、初見成效的環境保護工作
一方面加強資源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水、土地和礦產等資源,強化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措施,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另一方面,堅持以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酸雨控制和城市及礦區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著力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3、「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馬鞍山市和榮獲「全球環境保護500佳」稱號的潁上縣小張庄、八里河等環境保護先進典型。
4、生態省建設
巢湖屬於江淮丘陵崗地生態區—巢湖盆地農業與城鎮生態亞區。巢湖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重點內容:實施水土保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從根本上解決江淮分水嶺地區易旱問題;治理巢湖污染,重點建設巢湖重點水域功能區。
㈡ 馬鞍山市當塗的前身在古代屬於什麼地方
明 清兩朝代,今安徽當塗縣 是太平府
㈢ 折彎斷面的最大輪廓尺寸是什麼意思
工件端面(橫截面)的長邊尺寸、短邊尺寸、內R、外R和V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