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SO 系列標准中地理信息服務標准
如表 3.10 所示,提供了引用過的 ISO 19100 系列標准與擴展開放系統環境的空間信息服務分類之間的映像關系。
表 3.10 ISO 19100 系列標准與擴展開放系統環境空間的信息服務分類之間的映像
續表
表 3.11 說明影像與柵格數據處理的服務。
表 3.12 給出了地理信息融合處理服務分類
表 3.11 影像與柵格數據處理的服務分類
表 3.12 地理數據融合服務分類
『貳』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主要問題
一是網路尚難以互聯互通。目前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涉密網)尚未完全建成,縱向專上國家、省、市測繪屬部門難以聯通,橫向上測繪部門與相關政府機構、專業部門相互隔離。電子政務內網(涉密網)的開通時日,已成為制約政務版平台盡早提供地理信息網路化服務的主要障礙之一。
二是數據資源尚不夠豐富。用戶對大比例尺、高解析度數據資源的需求較為迫切,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熱點地區地理信息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現有數據資源(特別是省、市級)千差萬別,需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進行處理與整合;現有館藏資源(特別是國外部分)十分有限,遠遠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數據資源處理整合以及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問題,將制約平台提供高質量服務和測繪應急保障能力。
『叄』 電子地圖的使用標准
電子地圖可以對電子地圖進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圍的繪圖輸出。非常容易進行修改,縮短成圖時間。可以很方便地與衛星影像、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結合,生成新的圖種。可以利用數字地圖記錄的信息,派生新的數據,如地圖上等高線表示地貌形態,但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利用電子地圖的等高線和高程點可以生成數字高程模型,將地表起伏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可以直觀立體地表現地貌形態。這是普通地形圖不可能達到表現效果。
國家測繪局現有全國范圍的1∶400萬、1∶100萬、1∶25萬電子地圖,今後還要生產1∶5萬電子地圖,這些是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各部門專業信息管理、分析的載體。各省、市測繪及城市規劃部門生產了大量的大比例尺電子地圖,如1∶5000,1∶2000,1∶1000等,可用於城市規劃建設、交通、旅遊、汽車導航等許多部門。所有這些數字 地圖將各部門日常工作由原來一大堆地圖翻來翻去,變成為計算機前作業,科學、准確、直觀,大大提高效率。
電子地圖種類很多,如地形圖、柵格地形圖、遙感影像圖、高程模型圖、 各種專題圖等等。
『肆』 地理信息系統與電子地圖有什麼區別
地理信息系統是將電子地圖應用融合在系統里的軟體平台。利用地圖功能和表現形式來為一些機構或者企業構建電子地圖應用。電子地圖就是地圖數據的的一種展現形式,用來直觀的觀察地理信息。 目前地理信息系統已經向室內地圖方向發展,而且是個不錯的方向。sitemapIMS就是Internet電子地圖應用的意思,由為卓科技提出。
『伍』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資料庫的區別是什麼
(一)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位
置與地理信息既是LBS的核心,也是LBS的基礎。一個單純的經緯度坐標只有置於特定的地理信息中,代表為某個地點、標志、方位後,才會被用戶認識和理
解。用戶在通過相關技術獲取到位置信息之後,還需要了解所處的地理環境,查詢和分析環境信息,從而為用戶活動提供信息支持與服務。
地理信息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結合地理學與地圖學以及遙感和計算機科學,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於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的發展,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科學」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近年來,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服務"(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工具,它可以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簡而言之,是對地球上存在的現象和發生的事件進行成圖和分析)。
GIS 技術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例如查詢和統計分析等)集成在一起。
(二)地圖資料庫(cartographic database)是以地圖數字化數據為基礎的資料庫,是存儲在計算機中的地圖內容各要素(如控制點、地貌、土地類型、居民地、水文、植被、交通運輸、境界等)的數字信息文件、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它軟體和硬體的集合。
『陸』 怎麼用GIS的功能做電子地圖,簡要說一下它的功能體系
gis是地理信息系統,通常來說,是根據需要一個系統,提供與地圖有關的分析、處理、決策等功能。其中需要地圖(即地理數據)作為基礎數據,再輔助以各種數據分析演算法,決策演算法等,提供有關的功能。比如上海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統,全國物流管理調配系統等。
地圖則只是提供地理信息,根據介質不同,有電子地圖,紙質地圖等,還有基於航空攝影、衛星像片的影像地圖。僅作為提供地理信息或記錄地理信息用。
『柒』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主要系統功能有哪些
國土資源信息是基本國情的重要反映,是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基礎。通過國土資源信息的深度開發和充分利用,以准確掌握資源「家底」,及時了解資源的動態變化,監測與分析資源市場走勢,為有效調控資源開發、供應和布局,加強國土資源監管、落實最嚴格資源保護制度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國土資源信息也是國家宏觀規劃、區域發展、城市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布局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依據。據統計,約有75-80%的人類社會活動都涉及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信息。隨著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社會對於空間信息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基於空間位置的信息服務可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資源和地理空間信息的加工、製作和分發等服務必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因此,國土資源信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國土資源信息的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經過建國50多年來的國土資源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我國積累了大量的國土資源信息。通過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城鎮地籍調查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等一系列基礎工作,查清了從每一地塊到村、鄉、縣、市(地)、省和全國的土地利用、權屬狀況等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通過開展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等工作,掌握了豐富的區域地質、礦產資源儲量和分布、地質環境與災害等基礎信息;獲取了大量的海洋宏觀經濟、海洋基礎地理、海洋資源、海洋環境和海洋災害等基礎信息;完成了覆蓋全國陸地的基礎測繪。
國土資源部成立後,開展的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獲取和積累了大量的國土資源數字信息。近幾年,建立了覆蓋全國的1∶50萬土地利用現狀、國家級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基準地價、1:50萬基礎地質、1:20萬基礎地質與水文地質、礦產資源儲量、國家級礦產資源規劃等基礎資料庫。完成700多個縣(市)1:1萬土地利用現狀、400多個縣(市)城鎮地籍、主要城市土地利用遙感監測、重點城市及經濟開發區1∶5萬水工環綜合地質、重要礦產勘查與開發利用等資料庫建設。已完成1:100萬和1:50萬海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並實現了與國際海洋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建立了全國1:100萬、1:25萬、1:5萬和七大江河流域1∶1萬基礎地理資料庫。
國土資源信息積累不僅支撐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而且成為我國制定國民經濟規劃、計劃的重要依據。由於國土資源信息具有數據海量、空間性強、動態變化、類型和結構復雜等特點,深度開發、科學管理和有效利用國土資源信息,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一項需要認真研究、科學規劃並重點加以推進的系統工程。我們將按照國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部署,以「統一領導、統籌規劃,統一標准、信息共享,服務管理、面向社會」為指導方針,突出一個「統」字,立足一個「用」字,著眼需求,講求實效,進一步推進國土資源信息的開發利用,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行電子政務,促進國土資源信息的開發利用。面向資源監管、調控和服務的國家目標,通過實施「金土工程」,建立耕地保護國家監管系統、礦產資源國家安全保障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加快應用系統的部署和業務化運行,在國土資源管理的各環節深度開發並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大幅度提高國土資源管理中信息資源的採集、處理、傳輸效率,促進國土資源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加強政務信息資源的組織與集成,通過門戶網站向社會提供信息發布、查詢服務和網上業務受理服務,形成公益性國土資源信息產品生產、管理與服務的長效機制。
第二,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基礎性、戰略性國土資源信息庫建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地籍信息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我們將積極爭取把地籍資料庫建設納入國家基礎資料庫建設規劃,在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總體框架下,按照統一的標准體系,整合現有的數據海量、布局分散的城鎮地籍和農村地籍信息資源,建立多尺度國家地籍資料庫,形成地籍信息的共享機制,完善應用服務體系,滿足資源與資產管理、財政稅收和社會公眾的需要。整理和匯總分散各地的地質勘查鑽孔資料,建立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拯救建國50多年以來國家累計投入上千億元所取得的寶貴地質資料,並廣泛提供服務。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與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國家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資料庫,服務於國家資源與生態環境建設。
第三,加快國土資源信息標准建設,完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與管理機制。重點開展國土資源信息採集、質量控制、電子政務管理流程、電子文檔等方面標准與規范的編制。加快國土資源數據匯交、共享政策研究與相關制度的制定,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管理機制。構建國土資源信息共享的分級分類體系,在保障安全的條件下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滿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情況下對國土信息需求增加的需要。
第四,加強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的效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先進的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技術平台。依託國家政務網路,建立連接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網路體系,形成安全、暢通、便捷的高速國土資源信息網,提高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之間信息傳輸的效率。建立統一的國土資源門戶網站,通過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積極推行「窗口式」辦公和「一站式」服務,圍繞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大力開展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的網上公開。
第五,積極參與國家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資料庫建設。國土資源信息庫建設是國家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資料庫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將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在國土資源數據分中心平台上,加強信息資源整合改造,建設可提供電子政務和社會化共享服務的標准化、規模化和可持續更新維護的基礎性、戰略性國土資源信息庫,為國家宏觀管理構築國土資源信息共享和應用服務平台,為社會提供系列化、標准化的國土資源信息產品,為促進我國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六,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意識。為滿足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我們將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既懂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又有國土資源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在國土資源行業內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意義,牢固樹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意識,為大力推進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各位來賓、朋友們、同志們,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是國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土資源部將繼續深入學習和貫徹小平同志關於「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的指示,按照國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規劃,加強與其他部門的交流與協作,大力推進國土資源信息的開發利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我們真誠的希望國家和有關部門對國土資源信息的開發利用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本次論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讓我們充分利用這次機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共同探索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道路,讓信息資源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捌』 關於地理信息系統(電子地圖的製作)
如果你想做矢量的類型的話,那就是以個浩大的工程了哦,那個矢量化有點惱火,起碼要花了兩個星期哦,都弄不下來.如果做單機版本的話就用VB+MO,原來我們做過一個查詢系統,很簡單,你是不是GIS專業的哦
『玖』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數據怎麼使用
步驟
1
網路搜索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打開第一個
2
服務資源
3
詳細信息
4
打開網頁
5
選擇打開方式為arcmap
6
下載
7
用arcmap打開
注意事項
電腦必須聯網,因為數據的訪問是通過已經發布好的服務訪問的。
『拾』 重慶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電子地圖如何下載
直接在地圖左上角有個小浮標,點擊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