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屬於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么急急急急急急急
我來給你回答一下:
第一,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簡稱人社部門),其負專責的其中兩項屬主要工作既有人才,又有就業。
第二,人社部門有一個科室或者事業單位叫做人才交流中心,其負責的就是人才交流,包括大學生檔案存放、舉辦高校畢業生人才交流大會、組織各類人才招聘會等。
第三,人社部門下屬還有一個二級局叫做就業局,其主要職責就是提供公共就業服務。
綜上,不能叫人社局屬於各級人才交流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該說,後兩者屬於人社局管轄的范圍。
Ⅱ 職介中心和人才服務中心有什麼區別嗎
1主辦部門不同:
人才服務中心是由國家政府部門主辦的;職業介紹所是由國家勞動部主辦的。
2、管理部門不同:
人才服務中心是政府部門管理;職業介紹所是社會保障部管理。
(2)人才公共服務機構擴展閱讀:
一、人才服務中心職能:
1、貫徹執行國家關於人力資源服務和促進就業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指導各區縣、系統、行業開展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工作,負責研究本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規劃並提出建議。
2、承擔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和管理的輔助性、事務性工作,承擔大型公益性人才服務活動的具體組織協調工作。
3、承擔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公共服務標准化、信息化建設的輔助性、事務性工作。
4、負責高端人才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的具體實施,承擔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博士後管理等具體事務和服務工作。
5、承擔公務員教育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工作人員崗位培訓的具體工作。
6、開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選聘的評價服務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的具體實施工作。
7、開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
8、對所屬(管)單位進行管理。
9、承辦有關上級部門交辦的相關工作。
二、職介中心主要職責:
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政策法規咨詢,承擔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職業培訓等信息的採集、分析、預測和發布工作,承擔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工作,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指導公共就業服務相關的工作。
Ⅲ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是什麼
是由來原地方人事、勞動保障部自門的就業和人才服務管理機構合並成立。旨在方便勞動者求職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用人。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並基本建成統一規范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有問題咨詢中公
Ⅳ 人才服務機構有哪些
人才服復務機構從其隸屬關系來看,制分為兩大類:
一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即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屬的全國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及地方政府(縣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局)下屬的人才服務機構;
二是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即各級政府的其他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所屬的人才服務機構和民辦人才服務機構。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與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的區別在於: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人才服務機構(河南省內包括省、市、縣三級)具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授權的行政職能,負責開展社會化人事檔案管理、出國政審、組織申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考試或評審、轉正定級和工齡核定、大中專畢業生接收、人才引進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業務。
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人才服務機構不具有行政職能,經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准,只可以從事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和咨詢服務、人才信息網路服務、人才推薦、人才招聘、人才培訓、人才測評等其中一項或多項中介服務業務。
Ⅳ 「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具體指哪些機構和組織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解決國民就業問題所設立的機構,它也是執行國版家各項就權業服務政策的實體組織。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是國家降低失業率、協助特定對象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截止2006年底,全國各類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共有6629家,從業人員51,095人。其中,政府人事部門所屬就業服務機構3500家,約佔52.7%;行業主管部門就業服務機構633家,約佔9.6%:民營人才服務機構2427家,約佔36.6%: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69家,約佔1%。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我國的就業服務市場中占據了絕對主流,但是,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長期以來存在工作效率低、服務層次低等弊端。 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可以具體咨詢招考部門或者國家公務員網站咨詢!祝你好運!
Ⅵ 人才服務機構是不是就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兩者在公司性質有本質區別。社會保障局為國家政府機關,非盈利機構,回按照國家頒布的政策為答群眾提供服務。前提是受眾的群體,需滿足國家政策條件。人才服務機構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都是需要付費。不知道我說的清楚嗎?若有問題我們進一步溝通。
Ⅶ 人才服務中心可以算是事業單位嗎
人才服務中心可以算是事業單位。
人才服務中心是隸屬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副局級事業單位。
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人事代理、檔案管理、牽頭舉行招聘應聘活動、對畢業生就業進行服務以及學歷學位驗證等工作。
人才服務中心是政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產物,它在人力資源配置從統包統配模式向發揮人才市場基礎性作用模式的轉換中形成的,其最基本的業務就是為單位招聘和個人求職提供信息和平台,發揮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引導服務作用。
(7)人才公共服務機構擴展閱讀:
人才中心科室職責
一、辦公室
負責中心事務協調工作;負責文秘、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宣傳、信訪、保密、信息公開等工作;承擔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擔重要事項的組織和督查工作。
二、規劃發展部
牽頭擬訂本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承擔具體實施工作;承擔本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和管理的輔助性、事務性工作;承擔大型公益性人才服務活動的組織和協調工作。
三、標准化部
牽頭推進本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服務標准化工作;承擔本市人才服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日常工作;牽頭推進本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網路體系建設;開展人才信用服務工作。
四、高端人才部
具體實施本市高端人才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承擔本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博士後管理服務的輔助性、事務性工作;承擔本市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作居住證辦理的輔助性、事務性工作;承擔本市離退休人才開發工作。
五、培訓部
承擔本市公務員教育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以及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工作人員崗位培訓工作;負責本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培訓工作;承擔區域合作人力資源培訓工作;承擔相關就業創業培訓工作。
六、評價服務部
承擔本市機關、事業單位公開選拔、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評價服務工作;牽頭擬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評價標准,並承擔選拔的具體實施工作;負責指導本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開展人力資源管理評價工作。
七、人事部
負責中心人力資源發展規劃、隊伍建設、人事管理服務等工作;負責中心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負責中心組織文化建設;負責中心外事、統戰工作。
八、財務部
負責編制中心年度財務預、決算;負責中心財務的監督與管理工作;負責日常財務收支的審核、核算、結算工作。
九、行政部
負責中心物業、固定資產、車隊管理等後勤保障工作;負責中心安全保衛工作。
十、黨委辦公室(流動黨員服務部)
負責貫徹落實上級黨組織和中心黨委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負責中心黨務及共青團相關工作;承擔中心紀檢監察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組織開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指導區縣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流動黨員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
Ⅷ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是什麼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主要是指:各區縣就業促進中心,人才交流中心。
Ⅸ 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的機構設置
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是隸屬於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副局級事業單位。中心下設4個所屬(管)單位:北京市人才開發中心、北京市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北京市人才檔案公共管理服務中心、北京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內設10個部室:辦公室、規劃發展部、標准化部、高端人才部、培訓部、評價服務部、人事部、行政部、財務部、黨委辦公室(流動黨員服務部)
人才中心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產物,它在人力資源配置從統包統配模式向發揮人才市場基礎性作用模式的轉換中逐步成長壯大的,開辟和發展了各項為人才服務的業務。 運用多種方式,提供多功能的人才交流服務 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把為單位招聘和個人求職作為一項基本業務,為了探索有效的服務方式, 1984 年 9 月 11 日在工人體育場游泳池邊舉辦了北京市第一次人才交流洽談會,首開全市人才交流洽談會的先河,創建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形式。 1992 年 11 月 18 日北京人才市場正式成立,作為常設的人才交流場所,使人才職業介紹實現了活動經常化、手段專業化和服務現代化。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北京人才市場在行業內具有良好的口碑,並形成了以「雍和宮橋北京人才市場」、「中關村北京人才市場」為基礎的連鎖經營模式, 2001 年又擁有了設備先進、智能服務,吸引高素質人員參與的精品市場「北京中高級人才市場」。而其自 1996 年起每年春季舉辦的人才大市場, 8 年來共吸引了 12000 余家用人單位設展招聘, 80 余萬求職個人參會洽談,不僅是首都人才市場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而且成為全國范圍內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人才交流盛會之一。
為了加快人才市場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路手段為人才工作服務,中心於 1999 年初創建了北京人才網,旨在以網路技術為手段向社會提供大量真實可靠的求職招聘信息和全面系統的人事人才服務。北京人才網集信息、網路、通信等先進技術於一體,開發人才資料庫,構建功能強大、使用便捷的信息服務平台,竭誠為個人求職及單位招聘提供優質、可靠的信息服務。
利用綜合優勢,提供全方位的社會化人事服務
1988年3月,中心開辟了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業務,建立了「人才流動中轉庫」,接受單位和個人委託管理人事檔案,辦理流動人員出國的政審手續。這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人事檔案實行社會化管理的一種新體制。 1995 年隨著服務功能的健全,「人才流動中轉庫」更名為「北京市人事檔案社會管理中心」,國有企業、全民事業單位委託管理的人事檔案比重逐年上升,委託管理人事檔案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系列的人事服務,包括辦理流動人員出國(境)政審手續、辦理應屆大中專畢業生接收手續、開具相關人事證明、代辦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大病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不僅是全國成立最早而且也是規模最大的人事檔案庫。
突破傳統人事服務,不斷開發新型項目
市場化運作、社會化合作,優勢互補,全方位開展人事代理業務,是人才中心貼近市場、服務首都經濟、支持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體現。 1 9 9 8 年中心成立了人事代理業務部,為客戶提供人才引進、綜合人事代理和社會保險代辦等「一條龍」服務。自掛牌成立以來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推薦獵取各類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提供綜合人事代理服務,並配合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解決用人社會化、市場化問題。
為順應社會各界對人才素質測評工作的需要,中心於 1 9 9 7 年成立了北京市人才素質測評考試中心,多年來依靠其員工隊伍優勢、測評經驗優勢、測評技術優勢和測評軟體工具優勢,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人才素質測評為龍頭、多種人才資源開發技術並舉的專業機構。服務項目包括公開選拔、內部競聘、人才配置、企業內訓、職業生涯咨詢等諸多領域。
國際人才交流是國內人才交流工作的延伸,中心不斷探索開展國際人才交流業務。 2000 年初被教育部、公安部認定為首批有資格開展留學咨詢服務的中介機構,並為此組建了北京走向世界留學咨詢中心(簡稱 GASSC ),與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英國、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豐富的經驗、准確的信息、周到的服務,幫助渴望出國深造的學子們走向世界。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規劃職業生涯、不斷的充實專業知識成為社會一大熱點,人才中心社會培訓中心因運而生,承辦社會所需各項培訓項目。根據社會需求,開展學歷文憑教育、人事幹部、企業人力資源經理、高級管理人員崗位證書培訓、國際商務策劃師、項目管理資格認證培訓、銷售經理技能培訓等項目,並主辦北京工商學院,還 與澳大利亞 La Trobe 大學聯合推出高級工商管理( MBA )課程班等中外合作項目。
人才派遣是以派遣 ( 租賃 ) 形式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資源及相關管理的中介服務業務,而不斷追求創新發展的人才中心於 2002 年成立了北京五湖四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以人才派遣為核心業務,面向各類機構開展包括策劃、招聘(推薦)、測評、檔案、保險等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全程服務,並開展異地人才派遣業務。
為了加強人事政策宣傳和人才市場信息傳播,中心在 1996 年面向社會公開發行《北京人才市場報》,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贏得了廣大用人單位和求職個人的信任與熱愛,是招聘求職的專業助手。
人才市場方興未艾,展望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21 世紀是科技高度發展、競爭也更加激烈的世紀,各個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曾為推動北京人才市場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將繼續改善人才市場服務設施和功能,全方位的為不同經濟成份的單位、不同層次的人才提供服務,為首都建設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