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發布時間:2021-07-19 04:26:35

㈠ 國家有哪些公共文化服務工程

公益電影

㈡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㈢ 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部門《關於內做好政府向社會容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國新表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全新的改革性工作,做好這一工作,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有正確的認識、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措施,還需要有一批形態多樣、結構合理、能力專業、治理規范的承接主體,其中就包括依法在登記管理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文化類社會組織在文化治理體系中可以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是政府以社會化機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㈣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㈤ 如何向基層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

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而縣(區)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在全面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龐大工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如果沒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實現,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就失去支撐,文化可持續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的恢宏目標也就無法達成。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共部門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制度和系統的總稱,包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資源和服務內容,以及人才、資金、技術和政策保障機制等諸方面內容。它是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政府部門的主要責任和義務。目前,一些地方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還存在財政投入偏低、歷史欠賬較多、管理職能交叉、公共服務失衡等一系列問題。上述這些問題,都是制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以最終實現的主要障礙。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部門就要發揮主導作用,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筆者以為,至少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才能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提供可靠、有效的實現路徑:
一是要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效財政保障。政府部門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唯一責任人,要優先考慮建立公共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機制,認真落實上級部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指標規定,從根本上改變過去「說得多、做得少、投入小;裝門面、輕基礎、重活動」等不良狀況。要切實花一番大氣力,建設和完善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基礎性設施,如圖書館、文化館、民俗(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場所、公益性體育健身場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建設等等,從而優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載體和平台,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涵,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位。同時,還要採取扎實有效的配套措施,確保公共財政在全面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對公眾免費開放上,不但要有所作為,而且要有大作為,從而保障公民文化生活權利得到實現。
二是要開辟公共文化服務集成供給渠道。目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內容,涉及文化、教育、體育、廣電、旅遊、新聞出版等多個部門。一些地方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在生產和供給上,還存在多個渠道交叉、相互重疊的情況。公共文化服務多頭、分散、重復供給的現狀,不僅增加管理和運行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還有悖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原則。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建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統一供給機制,出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遠景規劃,開辟一條公共文化服務集成供給渠道,有針對、按步驟、分階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有效地消除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實現基層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和一體化。
三是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一項浩大繁雜的工程,政府部門不可能、也沒能力事無巨細地大包大攬。政府部門的角色定位是「主導」而不是「主體」。政府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不能唱「獨角戲」,要善於藉助「外力」。因此,除了必須承擔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外,政府部門還要出台相關政策,大力倡導社會力量贊助和支持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要靈活運用政策引導、財稅杠桿、輿論導向、表彰獎勵、典型示範等有效手段,挖掘和調配社會潛在資源,引導和動員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廣泛地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形成政府部門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四是要引進和培養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智力支撐力量。缺少人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能發揮體系應有的功效,更不可能達到完善的目標。完善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至少需要三類文化人才:一是本土人才,如鎮(街道)、社區的文藝(體育)愛好者;二是高端人才,如知名作家、書畫家、藝術家、主持人等;三是優秀的文化經營和管理人才。首先要重點培養本土文化人才,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使之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其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進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文化經營和管理人才,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使各類文化人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出成果」;再次要建立文化人才庫,力爭打造一支素質優良、專業齊全、特色明顯、梯度合理的文化人才隊伍,從而增強、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五是要轉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目前,公共文化供給方式大多是單向性的。一些地方將「送電影」、「送戲」、「送圖書」、「送器材」下鄉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主要方式。很多時候,這種方式不僅預期效果不佳,而且可持續性較差,其弊端顯而易見。要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必須改變單向供給方式,建立「供需互動」的雙向供給機制。也就是說,要著力從「送」文化向「種」文化的方式轉變,搭建各類展示「種文化」成果的平台,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提高農村文化自我發展能力。要讓基層群眾從文化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他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既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又是文化產品的享受者,充分調動基層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㈥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6)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㈦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7)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㈧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8)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㈨ 政府為什麼要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

政府有四項職能:
1政治職能:
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版護國家統治階級權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中國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職能:
①軍事保衛職能。
②外交職能。
③治安職能。
④民主政治建設職能。

2經濟職能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
①宏觀調控職能。
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職能。
③市場監管職能。
3文化職能
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
①發展科學技術的職能。
②發展教育的職能。
③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
④發展衛生體育的職能。

4社會職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
①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
②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
③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
④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
《政府論》裡面提到政府其實是大眾契約,納稅組成的職能部門,享有權力的同時就有附隨的強制義務

㈩ 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有哪些內容

一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激發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運營社會化。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准入、監督和考核體系,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發揮效能。

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群眾參與制度化。建立健全群眾能參與、好參與、樂於參與的工作機制,激勵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群眾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真正成為公共文化的建設主體和服務主體。

(10)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應著眼於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探索數字服務、流動服務、特色服務等新方式。

閱讀全文

與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