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鞍山詩歌節的來歷是什麼
古時,馬鞍山是一片詩意沃土。春秋戰國之際,馬鞍山地處楚頭吳尾。秦回漢時期,馬鞍山東西兩岸又分答屬會稽郡與九江郡。逮及三國,吳魏常在此紛爭鏖戰。六朝更迭,馬鞍山成為扼守建康(今南京)的西南門戶,地近京畿,王孫貴族常於此嘯吟詠嘆,「文的自覺」隨之到來。唐宋時期,江北之和州(州治歷陽)、江南之太平州(州治當塗)得到進一步開發,交通便捷,人文薈萃,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詩文流韻,燦然生輝。流風余韻,波及元明清。
而今,馬鞍山是一座詩歌之城。馬鞍山目前有兩萬多位市民一直在堅持詩歌創作,涌現出了諸如楊健、歐震等一批新生代詩人。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馬鞍山共出版了近50多部詩集,本報發表了6000多首馬鞍山市民創作的詩歌。校園里,古詩文書法比賽、讀書徵文評比、吟誦比賽、背誦比賽以及詩歌創作評比等系列活動接連不斷,吟詩聲聲聲入耳。鑒於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城市對詩歌文化的高度重視、市民對詩歌活動的充分認可和參與熱情,2014年,中國詩歌學會授予馬鞍山市「中國詩歌之城」稱號。
B. 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急需
1、《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天門山雄踞蕪湖市北郊長江畔,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天門山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之並稱。
2、《夜泊牛渚懷古》——唐代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譯文: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游雲。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懷想起東晉謝尚將軍。我也能夠吟哦袁宏的詠史詩,可惜沒有那識賢的將軍傾聽。明早我將掛起船帆離開牛渚,這里只有滿天楓葉飄落紛紛。
3、《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唐代李白
周子橫山隱,開門臨城隅。連峰入戶牖,勝概凌方壺。
時作白紵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當其得意時,心與天壤俱。閑雲隨舒捲,安識身有無。
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攜上清都。
譯文:周先生隱居在丹陽橫山,開門就看到秀麗的丹陽。連綿的山巒圍繞周圍,壯觀的景色勝過仙鄉。有空就寫詩作曲,來了情緒就在丹陽湖上高唱《白紵詞》。丹陽湖水清秀盪漾,遠勝過東海浩盪的感覺,水光山色與菰蒲草共顯嬌嬈。
當你得意之時,心靈與天地融合在一體。任天上雲卷雲舒,看世界人來人往,哪裡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何在?你身懷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顯。如果我們學道成功,就一起攜手游覽仙山瓊閣。
4、《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唐代李白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譯文:自青蒼色的大江逆流而歸,行至白璧山賞玩秋月。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陰之雪般皎白令人興發。隱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賈買賣人忘記了早晨出發。揚帆再行來到天門山,回頭望去牛頭渚已被掩沒。
大江長啊季風按時吹來,太陽升起夜霧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卻未見面,不能共同欣賞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5、《橫江詞六首·其六》——唐代李白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譯文:橫江之上經常月暈起風,整日籠罩在風霧中,江里的海鯨東向,百川倒流。波濤大浪一起,聲勢浩大,三山都會被之搖動,橫江水勢湍急,千萬不要輕易渡江,如果輕易而渡,將會有去無回。
C. 安徽詩越液壓傳動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安徽詩越液壓傳動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是2017-11-09在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馬鞍山市花山區塘西創業園2號。
安徽詩越液壓傳動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500MA2QHE0L7J,企業法人趙廷廣,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安徽詩越液壓傳動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安徽詩越液壓傳動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D. 關於馬鞍山的詩句
《天門楚江開》算吧
E. 知道在中小學課本中相關馬鞍山的詩詞歌賦嗎急求啊!
李白《望天來門山》
詩人:李白源 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李白《橫江詞六首》
其二
海潮南去過潯陽
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
一水牽愁萬里長
其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
漢水東連揚子津 ( 漢一作楚 ) ( 連一作流 )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風愁殺峭帆人
其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 ( 月一作日 )
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
公無渡河歸去來
送人歸淝上
杜荀鶴
巢湖春漲喻溪深,才過東關見故林。
莫道南來總無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含山店夢覺作
韋庄
曾是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本人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就把自己知道的列舉了出來,不過最近《馬鞍山古代詩詞鑒賞》即將出版發行 ,你可以去買本看看
F. 馬鞍山為什麼叫詩歌之城
古代文化多,詩歌多。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
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
水資源:
馬鞍山市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是發展工農業生產最可靠的水資源。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
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厘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
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0.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向,由地勢高的東部向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
(6)馬鞍山詩越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
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硫鐵礦、金礦、石膏、石灰土、鉀長石、五氧化二礬、明礬石、高嶺土和雲母等。
其中鐵礦是馬鞍山的主要礦產資源,礦區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黃梅山等地,硫鐵礦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馬山地區,總儲量約19937.7噸。伴生的磷礦儲量大,品位高,僅南山礦區儲量即達53.1萬噸。
分布於向山地區的明礬石礦,儲量達367.7萬噸。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已發現40種礦種;其中,金屬礦產10種,非金屬礦產29種,水汽礦產1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27種;其中,金屬礦產3種,非金屬礦產24種。
歷史: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G. 馬鞍山為何稱為詩城
李白生前數次游歷馬鞍山,還創了幾首詩,最後還死在了當塗,
H. 為什麼稱馬鞍山市是詩歌之城
葉子黃了,菊花開了,秋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 在我的眼中,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田野
I. 關於安徽馬鞍山的詩歌
李白在馬鞍山一帶玩過,寫過一些詩句,如《橫江詞六首》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專一風三日吹倒山,屬白浪高於瓦官閣。
其 二
海潮南去過尋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其 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其 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其 五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其 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