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個5年規劃的具體時間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㈡ 十三五規劃實施什麼戰略推動中部地區崛起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簡稱《規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快中部地區崛起步伐,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截至2015年年底人口達到3.65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6.5%。「十三五」期間,中部地區將有哪些新變化?百姓將有哪些「獲得感」?
建設中心城市 壯大城市群
按照《規劃》,將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規劃》提出了推進「城市群壯大計劃」——
一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創新基地,打造生態文明和綠色城鎮化樣板。
二是中原城市群。立足區位交通等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極具發展活力的核心地帶。
三是皖江城市帶。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進一步承接產業轉移,建設產業實力雄厚、資源利用集約、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
四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強化太原城市功能,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全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示範區和重要的製造業、文化旅遊業基地。
打造先進製造業走廊
據統計,2015年,中部六省專利申請授權數為21.4萬件,近兩年年均增長19.4%,佔全國的比重提高到13.4%。未來5年,中部地區將在創新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規劃》明確,支持在長江沿線和京廣鐵路沿線地區率先打造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走廊,大力推進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建立泛長株潭等工業製造重點示範基地。
同時,《規劃》確定了一批重點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十三五」期間將以武漢、南昌為中心發展光電子產業,以合肥、蕪湖、武漢為中心積極打造平板顯示產業鏈,支持武漢、合肥建設存儲器產業基地,支持鄭州建設智能終端產業基地。
為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打造鄭州、合肥、蕪湖、武漢、南昌、長沙等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為做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將依託株洲、湘潭、鄭州、洛陽、太原、大同、合肥、馬鞍山等地產業基礎,研發新一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為加快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將支持南昌、景德鎮建設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飛機設計與製造,提升航空製造業專業化發展能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鄭州、長沙、信陽建設北斗導航產業基地。
新建20個機場
此次《規劃》為加速中部地區的立體交通網建設描繪了美麗藍圖。
高鐵方面,將推進太原至焦作、原平至大同、鄭州至濟南、鄭州至阜陽、西安至武漢、大同至張家口、武漢至九江、宜昌至鄭萬高鐵連接線、合肥至九江等項目建設。八條城際鐵路的建設將進一步拉近中部城市距離。合肥至六安、鄭州新機場至登封至洛陽、焦作經濟源至洛陽、鄭焦城際雲台山支線、武漢至天門等城際鐵路的建設已提上日程。
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間將新建宜昌至張家界高速公路漁陽關至鄂湘界段、德州至上饒高速公路合肥至樅陽段、川西離石至隰縣、湖北鄂渝界至建始(隴里)高速公路以及湖北赤壁長江公路大橋。
機場方面,「十三五」期間將新建安陽、信陽、商丘、魯山、撫州、瑞金、上饒、岳陽、武岡、婁底、荊州、湘西、郴州、鄂州/黃岡、蕪湖/宣城、蚌埠、亳州、滁州、宿州、朔州等20個項目。
據統計,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4.7萬億元,十年年均增長11.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部地區將厚積薄發,開創全面崛起新局面。
㈢ 十三五規劃和十四五規劃分別指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綱要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8月16日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徵求。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十三五規劃五十四條的內容是什麼
1、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2、支持港澳提升經濟競爭力。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3、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4、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加大內地對港澳開放力度,推動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升級。
5、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加快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加深內地同港澳在社會、民生、文化、教育、環保等領域交流合作,支持內地與港澳開展創新及科技合作,支持港澳中小微企業和青年人在內地發展創業。支持共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建設。
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4)馬鞍山十三五規劃擴展閱讀
目標要求: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按照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切實提高扶貧實效,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創新扶貧開發方式
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精準扶持。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扶貧、教育培訓、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約5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通過實行社保政策兜底,實現其餘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脫貧。探索資產收益扶持制度,通過土地託管、扶持資金折股量化、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讓貧困人口分享更多資產收益。
㈤ 《十三五規劃綱要》
特點一:發展新理念作為「主線」
去年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規劃建議,鮮明地闡述了編制「十三五」規劃必須遵循的五大發展理念。胡敏分析認為,近日全國人大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從指導思想、主要目標、發展理念和發展主線,充分體現了發展新理念,其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整個《綱要》的篇章布局。整個《綱要》分為20篇、80章,約6.6萬字,整個篇幅比「十二五」規劃多一些。胡敏指出,除了第一篇相當於《綱要》的總論,最後一篇相當於實施的落實保障要求外,從第二篇章到第七篇章著重強調創新發展和可以激發增長新動力的發展領域,包含了技術創新體系、體制創新要求、產業創新目標等;第八篇、第九篇強調了協調發展,包括了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第十篇著眼於綠色發展,著力於生態環境建設;第十一、十二篇強調開放發展;第十三篇至十五篇著眼於共享發展。
「這么多篇章不惜筆墨,強調的都是經濟領域的發展,體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胡敏談到,從第十六至第十九篇,接著指出了文化領域、社會領域、政治領域(包括黨的建設領域)以及國防與經濟融合發展領域的改革,這體現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些規劃領域也一樣體現了發展新理念。
特點二:拿出了一份清晰明確的「責任清單」
「為了使得這份規劃更加具體明確,與往常的五年規劃一樣,《綱要》首先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共25項,其中11項預期性指標和14項約束性指標,彈性目標和硬性指標一目瞭然。」胡敏談到,除了篇章設計的大體例之外,每一章還分設了若干節,在相應章節還附錄了25個體現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相關具體目標要求的知識性指引性專欄。他指出,《綱要》章節的具體邏輯完全是針對需要落實的發展規劃,形成「以發展理念引導規劃思路、已發展思路明確規劃要求,以目標要求落實具體舉措」的規劃脈絡。
胡敏認為,這樣的安排讓讀者十分明確:無論是涉及未來五年發展的經濟、生態、文化、社會、政治(黨建)和國防軍隊建設的哪一個具體板塊,都有具體的規劃指向、鮮明的發展目標和詳細的工作舉措,讓人感覺規劃其實就是一份「責任清單」,任務明明白白,工作清晰具體,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全可以按圖索驥,有的放矢。
特點三:新思想、新戰略令人耳目一新
「通讀規劃《綱要》全篇,不僅讓人感覺這是一份強調『發展』的規劃,也是一份能夠激發潛能、鼓舞人心的『創新』的規劃。」胡敏向記者特別強調到,全文包含了大量新思想、新概念、新戰略、新範式、新工程等。比如,第六篇專門規劃「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在第7章闡述「雙創」,提出要「全面推進眾創眾報眾扶眾籌」;第16章提出要「改革金融監管框架」;在第九篇第41章闡述「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第52章強調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等。這些當前媒體聚焦、耳熟能詳的熱詞彙,在不久的將來就要成為我們生活工作的具體組成部分,也必將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最後,胡敏談到,《綱要》准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彰顯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們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也展示了全面小康社會的美麗畫卷。他指出,一份好的規劃是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更是體現了國家的戰略意圖。正如這份規劃在一開始所指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導向,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景」,只要全體人民凝神聚力,團結奮斗,這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麗藍圖一定會成為美好現實。
㈥ 十三五規劃是哪年至哪年
十三五規劃是2016年-2020年。今年2017點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
我國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三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6--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