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省文化廳的機構職能
(一)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框架內擬定全省文化藝術事業、文物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起草有關政策法規。
(二)指導、管理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和生產,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全省性重大文化活動。
(三)推進文化藝術領域 的公共文化服務,規劃、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規劃、實施省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指導管理省級公共文化設施,規劃、指導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四)指導、管理社會文化事業,指導圖書館、文化館(站)事業和基層文化建設,指導各類社會文化事業的建設。
(五)指導、管理文物保護、文物考古、文物和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履行文物行政執法監督職責,負責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的監督工作。
(六)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起草有關政策法規,組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查工作。
(七)擬訂文化市場發展規劃,指導全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負責對文化藝術經營活動進行行業監管,指導對從事演藝活動民辦機構的監管工作。
(八)負責對網吧等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實行經營許可證管理,對網路游戲服務進行監管(不含網路游戲的網上出版前置審核)。
(九)擬訂動漫、游戲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協調動漫、游戲產業發展。
(十)擬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對外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
(十一)指導、管理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宣傳工作,組織實施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十二)指導文化科研工作,推進文化科技信息建設。
(十三)承辦省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② 江西省算是中國的哪個地理位置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地處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
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腹地,其資源豐富、生態優良,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2)江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江西省的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
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
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③ 江西省東方禪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西省東方禪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三養」(養心、養生、養老)產業鏈、供需鏈為主導,以「做強主業、多元發展、外延與內生雙向驅動」為企業發展戰略,精準對接國家的產業政策,規避政策風險,享受政策扶持。
法定代表人:王燕
成立時間:2015-01-06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90221004537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溫湯鎮溫泉村8組
④ 2020年江西省公務員考試報名的條件
一、招考對象要求
招考對象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戶籍、年齡、學歷、經歷等資格條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的人員。
二、戶籍要求
報考人員須為江西戶籍或江西生源(研究生或「985」高校畢業的考生不限)。江西戶籍是指公告之日為江西戶籍或者此前曾為江西戶籍,江西生源是指在江西參加高考的考生或江西省內全日制普通高校統招2019年畢業生。
部分縣鄉基層職位僅面向本縣戶籍或本縣生源人員招考(本縣戶籍是指公告之日為該縣戶籍或者此前曾為該縣戶籍,本縣生源是指在該縣參加高考的考生),具體要求以職位表為准。
三、學歷和專業要求
報考者須取得職位要求的學歷(或對應的學位),且該學歷(或學位)所學專業必須與職位要求相符。
報考者取得學歷(或學位)的時間須在2019年3月以前,但對國家統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19年畢業生,如能在2019年9月以前取得學歷(或學位)證書的,可按畢業時的學歷(或學位)報考。
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其他國民教育形式(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路教育、夜大、電大等)畢業生,在2019年3月以前取得學歷(或學位)證書的,可以報考。
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的高級技校、技師學院全日制高級工班畢業生,可視同大專學歷報考;取得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技師學院全日制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可視同本科學歷報考;此類考生僅限報考市以下沒有專業要求的職位。
定向招錄鄉鎮(場、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位,報考人員最低需具有中專或高中學歷。
專業分類按照《江西省2019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條件設置指導目錄》執行。相近專業或者目錄中沒有的專業,符合職位需求及專業分類原則的,需在報名前經招錄機關及設區市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報考。
四、工作經歷要求
招考職位要求有工作經歷或基層工作經歷的,報考者必須具備相應的工作經歷或基層工作經歷。工作經歷或基層工作經歷起始時間按照《關於公務員考錄中基層工作經歷起始時間界定的意見》(人社廳發〔2010〕59號)界定。工作經歷或基層工作經歷的計算截止時間為2019年9月。
基層工作經歷是指具有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不含參公事業單位)、縣級以下黨政機關及參公單位、村(社區)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工作的經歷。在軍隊團和相當於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退役士兵在軍隊服役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職位中註明「限軍隊服役5年(含)以上的大學生退役士兵或本省統一招募且服務期滿的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報考」的職位,報考人員須符合此條規定方能報考。大學生退役士兵是指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役後已退役的人員(含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退役後完成學業的人員)。服務基層項目人員是指由我省省級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的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即大學生「村官」)、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須為全國項目且服務滿兩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這四個項目的服務期滿、考核合格人員。基層項目服務期滿的計算截止時間為2019年9月。
定向招錄鄉鎮(場、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位,報考人員須在本縣(市、區)鄉鎮(場、街道)事業單位(含縣直單位派駐鄉鎮街道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不含學校、醫院)連續在編在崗5年以上(指報考人員從2014年9月前至2019年9月連續在編在崗)。
江西公務員考試網提醒考生除了上述要求的報考條件外報考2019年江西公務員考試還有年齡要求,報考人員須年滿18周歲,且不超過職位表中註明的年齡上限。年齡計算方法為:18周歲以上是指2001年3月以前出生,25周歲以下是指1993年3月以後出生,30周歲以下是指1988年3月以後出生,35周歲以下是指1983年3月以後出生,40周歲以下是指1978年3月以後出生。此年齡計算方法適用於本次考試的報名、考試、體測、體檢、考察、公示、錄用等所有環節。
⑤ 請問江西省通用技術學校待遇怎麼樣
贛江源頭,武夷山下,一帶「碧水丹山,人文薈萃」之地,就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石城縣。
石城人口
[編輯本段]
石城縣 面積1582平方千米,人口29萬。縣人民政府駐琴江鎮,郵政編碼342700。
歷史沿革
石城境內,人類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兩漢時先後隸屬於都、揭陽、陂陽、虔化等縣。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陽縣,先後屬廬陵郡、南康郡。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名陂陽縣,屬南康郡。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設場,以境內「四面環山,聳峙如城」得名石城場。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石城場為石城縣。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屬虔州。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屬贛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屬贛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贛州府。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劃石城縣為寧都直隸州轄。1914年屬贛南道。1926年廢道屬江西省。1932年屬江西省第十一行政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城為中央蘇區之地。1932年12月石城縣劃歸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轄,1933年3月復歸江西省政府轄。1933年7月22日將木蘭、高田及小松的羅溪劃屬赤水縣,岩嶺劃屬福建彭湃縣。1933年8月16日,蘇維埃中央政府劃石城之南的橫江、龍崗、大由、珠坑、洋地、羅家及瑞金的日東、湖陂,寧化的淮陽(淮土)等地增設太雷縣為中央直屬縣,縣委駐橫江墟。1949年9月30日解放,屬瑞金專區,縣政府駐琴江鎮。1950年屬寧都專區。1952年9月以後,先後屬贛州專區、贛南行政區、贛州地區,1999年撤區改市,屬贛州市至今。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的東北部,東鄰福建寧化,南抵福建長汀縣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寧都,北靠廣昌;地處東徑116°05′46〃至116°38′03〃,北緯25°57′47〃至26°36′13〃之間。自古以來,石城都是江西進入閩西粵東必經之地,素有「閩粵通衢」之稱。南北同經長71.8公里,東西緯寬53.7公里,全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111347畝,約占總面積的89%,耕地面積192646畝,約占總面積的10%,水面面積57794畝,約占總面積的3%,道路、城鎮、村落、廠礦237230畝,約占總面積的10%。人謂「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是個典型的東南丘陵低山地區。
全縣有耕地22.5萬畝,山地17.6萬畝,水面7.2萬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石城的農產品更具特色,白蓮、煙葉享譽全國,是著名的通心白蓮和優質烤煙基地縣,19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和「中國煙葉之鄉」。以臍橙、牛心柿為主的果業已初具產業化規模。動植物種類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動物118種,中葯材138種。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8%,活立木蓄積量262萬立方米,尤其以毛竹豐產林、油茶林、松脂林等發展較快。
客家風情
[編輯本段]
晉末、唐、宋及明清時期,以中原大地為中心的區域出現過五次較大的戰亂,為躲避戰亂,大量的中原漢人遷徙到石城及其周邊地區定居、繁衍。這些中原漢人與當地土著兼並,融合、同化、改造、創新,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最終形成了漢民族中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
客家方言:石城是純客住縣,全部使用客家方言,粵東地區的客家方言更接近於石城方言。如石城人稱太陽為「日頭或熱頭」、稱月亮為「月光」、稱睡為「歇」……等等。
客家習俗:節日:石城客家人最注重春節、端午節、七月半和中秋節,特別是春節最為隆重和講究。如大年初一的早飯只能吃素不可以吃葷,而且必須做一道「禾石菜」即完整煮熟的芥菜,俗稱「豐菜」,象徵著五穀豐登之意。
婚 嫁:石城客家的婚嫁禮儀較為繁雜,其程序分為定親、納彩、贄鞋樣、傳庚、報期、嫁娶、入廚、送油、滿月、回寧。
喪 葬:其程序主要為送終、報喪、弔唁、入殮、出殯、除靈做七。屍體處理用棺葬土埋法,八十年代以後有的開始使用火葬。
慶 賀:石城客家需要做酒慶賀的種類較多,主要有:壽辰:虛歲逢十的誕辰日做生日酒;誕生:小孩出生三日做湯餅酒、足月做滿月酒、足年做過周酒;建房動工、廳堂上樑、竣工及遷居新房均要做酒;另外拜師、上學、承桃均要做酒宴請親朋。
客家飲食:石城客家人的主食為稻米,輔以番薯、大豆、小麥為補充。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即早、中、晚餐。主要菜饌有:棋子塊(東坡肉)、肉丸、魚丸、油炸魚、霉豆腐、醬豆子、蘿卜干及各類蔬菜。比較有特色的副食類有擂茶、米茶、米酒、薯粉水餃、米粉等。
客家民居:石城客家民居建築多數為「廳屋室」又稱為「天井式」,另外也有「土圍」、「土樓」等民居。
客家文化:教育:石城客家先民歷來注重教育事業,尊師重教之風十分濃厚。從宋代起,石城除建有縣學和書院外,地方上延師辦學風氣很濃。北宋大儒溫革創柏林講學堂於岩嶺深山之中,名噪一時,除本省學員外,閩粵生員也來此求學。由於石歷來重視教育,形成了石客家民系人才輩出,中進士者唐代2人,宋代14人,其中巫雙瑞探花及策。明、清兩朝中進士者9人,中文舉者69人,中武舉者25人。
文 藝:石城客家民間文藝十分活躍,內容豐富而最具特色的文藝活動為石城客家燈彩。石城客家燈彩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有龍燈、茶藍燈、船燈、馬燈、獅燈、八寶燈、橋板燈、蚌殼燈、稈龍燈……等幾十種。自明朝以來新春佳節舞燈之風盛行,從正月初一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才謝燈,另外還經常組織燈彩比賽。
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
石城是贛江的發源地,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既有宋寶福院塔、五龍岩摩岩石刻、楊坊村坊式亭、岩嶺永寧橋、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又有西華山、如日山、東華山、通天寨等風景奇麗的自然景色,尤其是當天高氣爽之時,站在東華山頂,猶如身處仙境,更能望見「兩省三縣」;通天寨更是遠近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
石城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個,自然風景名勝區6個,溫泉4處。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1983年經江西省師范大學地理系學者安陽認定石城洋地為贛江源頭。2000年「贛江源頭」科學考察組進一步確定,我縣橫江鎮贛江源村的石寮河為贛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規劃面積16500公頃,區內古木參天,林海連綿,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溪流瀑布隨處可見,每年能為贛江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國家Ⅰ類水,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珙桐、銀杏、紅豆杉、楠木等珍稀樹種有30餘種。
通天寨:通天寨是遠近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景區山水奇特,峰巒璀巍,佳境天成,有自然、人文景觀30餘處。經專家論證,景區被稱為「仙人犁田」的龜裂狀怪石為全國罕見,極具地質考據價值。通天寨上的玉盂禪寺,建於明代,屬全省重點開放寺院。
溫泉:四處溫泉分別為九寨溫泉、沔坊溫泉、燒湖裡溫泉、燒水湖溫泉,最具開發價值的是九寨溫泉。九寨溫泉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屏山鎮逕口陂,距縣城約16公里。九寨溫泉水中含錳、鋇、鋰、鍶、鐵等20多種元素,水質符合醫療熱礦水命名硅水要求,偏硅酸益於軟化血管,對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療養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革命遺址:石城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是紅三軍團和少共國際師長征出發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進行過長期的革命實踐活動。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過石城阻擊戰、紅軍攻克紅石寨、紅軍秋溪整編等許多重要革命事件。石城有數萬人參軍參戰,為革命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後經上級批準的烈士達4209名。現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主要有:紅軍長征前夕李臘石石城阻擊戰遺址、紅軍秋溪整編舊址(中央臨時軍事委員會駐地)、紅軍攻克當年中央蘇區最大的白色據點——紅石寨舊址(屏山)、紅四軍軍部舊址(橫江秋溪紅家壟)、毛澤東和朱德同志觀下舊居、紅十三軍軍部舊址、中共太雷縣中心縣委舊址(橫江)、石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石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客家文化遺跡:石城是中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有「客家搖籃」之稱,歷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轉站。客家文化研究權威學者廖成普為石城題詞「祖根中原地,搖籃客石城」。客家遺址豐富,客家風情濃郁,主要有:宋·寶福院塔;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楊村亭式坊;清·永寧廊式古橋;古驛道閩粵通衢;古城牆、城門;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陳聯圍屋、大畲黃家屋等);客家燈彩、擂茶、宴酒、哭嫁、賽龍船等風俗。石城又是「燈彩之鄉」,民間燈彩歷史悠久,燈彩道具、舞蹈、音樂皆極優美,是別具一格的表演藝術形式,特別是大型神話燈彩戲「花燈仙子」普晉京中南海演出,「燈彩之鄉」美譽蜚聲省內外。
民族宗教
[編輯本段]
民族:石城有漢族、畲族、回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滿族、白族、蒙古族等9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6%。
宗教:石城自唐代始,道、佛二教先後傳入。唯因教義相異,歷代帝王往往重此抑彼。唐末五代重道輕佛,道興而佛微。至北宋,佛教始得復興,迄南宋又漸衰落,明太祖極崇佛教,邑內寺院眾多,香火旺盛。及世宗重道斥佛,境內修建仙壇多處,道教為這一振。清代,佛教漸盛,寺院多達90餘所,道教則漸見衷落,道觀廢敗,道士流散鄉間,或改奉儒佛二教。明末清初之際,有多種民間會道門傳入石城,如大乘教、先天道等。這些會道門均在解放後逐漸消亡或被取締。清末至民國初年,天主教傳入,解放後消失。解放後,根據黨的宗教政策,正常的宗教事業受國家法律保護。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文化設施: 文化藝術、廣播電視等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影院1個、劇團1個,鄉鎮共有社會文化服務中心10個。全縣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個。逐步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網路化,著力開發視頻點播、數據廣播、互聯網接入等網路多功能服務業務。
文化藝術:縣文化館、客家燈彩藝術團每年創作編排精品節目10-15個,組織全縣性大型文化藝術活動3-5次,參與群眾15819人次,組織送戲、送電影、送書下鄉1350次,惠及群眾258431人次。
國民教育:全面實施「科教興縣」 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整體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末全縣共有幼兒園75所,在園幼兒3560人;小學共111所,在校生28986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21所,在校生22439人,其中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5756人,省級重點中學一所。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教師隊伍:教師隊伍不斷充實壯大,2006年全縣有幼兒園教職工187人,比上年增加65人;小學專任教師1122人;中學專任教師1205人;全縣小學、初中、高中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師數分別為4.5、6.5、5.5人。
教育設施: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全縣財政教育事業費支出60765萬元,同比增長26.2%,佔全縣財政總支出的21%,比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年內改建校舍14865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積4380平方米。學校藏書34.36萬冊,增加20萬冊。中小學配備計算機1432台,比上年增加492台。
體育衛生
[編輯本段]
體育事業: 2006年,積極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組織舉辦面向不同階層的各種各類運動會36次,參賽人數5000餘人;全縣中、小學校體育達標合格率98%,其中優秀率20%,良好率60%,及格率85%。全年參加市級以上運動比賽,共獲16獎牌。
衛生事業:全年財政衛生經費支出319萬元,比上年增長13.5%。2006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14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14個,預防保健機構15個;各類診所、門診部38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年末衛生機構實有床位349張,衛生技術人員494人;全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76人。2006年基礎免疫接種率分別為:乙肝疫苗95%,卡介苗97.5%,糖丸96.1%,百白破95%,麻疹92.1%。
石城物產
[編輯本段]
石城物產充裕,資源獨厚,已探明有鉭、鈮、鎢、錫、鐵、稀土、花崗岩、高嶺土等10多種礦產。龍崗硯石享譽中外,所制「龍硯」歷為貢品,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工業方面有化工、廣播電子、軸瓦、礦山設備製造、紡織器材、南金紙、重紙、印刷等。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先後開發了白蓮系列綠色食品(通心白蓮、蓮子奶糊、白蓮慧仁糊、白蓮速溶粉、維他蓮子奶、營養蓮子片、蜂蜜蓮心茶等)、客家酒娘、藕粉、茵陳茶、淮山、保健粉等系列食品。其中,茵陳茶、客家酒娘榮獲』98江西市場食品質量優勝獎。
經濟建設
[編輯本段]
石城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穿境而過的206國道石城段已全面改造,縣內鄉鄉村村通公路,鄉鎮通公(砼)路率達80%,逐步構建了「十」字形國、省道二級公路網和「8」字形縣鄉公路環網。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石城創造了全省舊城先進模式;「十里長街」西華路氣勢恢宏;連接東西兩城的的主幹道琴江路和琴江大橋改造已全面竣工;縣城防洪堤建設已全面啟動;沿江路、贛江源文體廣場等一批基礎設施已相繼竣工,逐步構建了「一城兩區」的大縣城框架,一座交通便捷、基礎完善、功能合理、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新縣城逐步展現出來。
目前,石城正朝著「連接閩贛的特色產品加工大縣、生態農業縣、全國的煙葉白蓮之鄉、現代客家文化名城」方向發展。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全縣轄5個鎮、5個鄉: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高田鎮、木蘭鄉、豐山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
石城行政區劃屢經變易。自宋至清末,全縣分長松、陂陽2鄉,鄉之下先後分11里、8里半、9里。蘇區時設區、鄉,民國時又設區、保聯、鄉、保等,變動頻繁。解放初全縣分7區43鄉,至1955年改劃為8區110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設1鎮14個公社與1個墾殖場,至1972年定為1鎮14個公社。1984年恢復鄉村建制,全縣分設琴江鎮與木蘭、高田、岩嶺、小松、豐山、小別、觀下、屏山、珠坑、大由、橫江、小姑、龍崗、洋地14鄉,下轄138村,2個居委會與1879個村民小組。2001年行政區劃變更,撤並5個鄉鎮,由原15個鄉鎮合並為10個鄉鎮,原岩嶺鄉並入高田鎮,長天鄉、觀下鄉並入琴江鎮,洋地鄉、小姑鄉並入橫江鎮,合並後鄉鎮為5鎮5鄉,分別為高田鎮、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豐山鄉、木蘭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轄131個村、13居委會(琴江鎮9個居委會、高田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各1個居委會)。
鄉鎮簡介
琴江鎮 2004年轄:琴江委居委會、蓮城居委會、東城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興隆村、西外村、梅福村、仙源村、溫坊村、建上村、前江村、江背村、大畲村、花園村、古樟村、濯坑村、漢坑村、杉柏村、沙塅村、睦富村、壩口村、湖下村、琴口村、沔坊村、何坑村、宜福村、小別村、長樂村、長天村、桐坪村、丘坊村。
小松鎮 轄:上街路居委會、小松村、羅源村、逕里村、聳崗村、石田村、瑤上村、蜀口村、江口村、丹溪村、許坊村、桐江村、羅溪村、新華村、勝和村。
屏山鎮 轄:屏山居委會、屏山村、長江村、勝利村、山下村、萬盛村、新坊村、羅陂村、新付村、長溪村、河東村、亨田村、頁背村。
橫江鎮 轄:橫江街居委會、橫江村、平陽村、丹陽村、洋和村、友聯村、秋溪村、羅雲村、煙坊村、姑溪村、齊賢村、珠璣村、張坑村、洋地村、石溪村、瑞坑村、泮弼村、徑口村、贛江源村、桃花村、小姑村、羅家村、開坑村、和平村。
高田鎮 轄:高田居委會、高田村、田心村、琴生村、湖坑村、祠江村、鄭里村、遙嶺村、勝江村、新坪村、岩嶺村、上柏村、大秀村、朱家村、堂下村、奎竹村、禮地村。
木蘭鄉 轄:木蘭村、小琴村、田江村、楊坊村、陳聯村、新河村、東坑村。
豐山鄉 轄:豐山村、陳江村、大琴村、上坑村、下坑村、河田村、下湘村、沿沙村、福村。
大由鄉 轄:大由村、河斜村、下伊村、羅田村、蘭田村、水南村、濯龍村、王沙村、高背村。
龍崗鄉 轄:龍崗村、新南村、下徑村、綠水村、新龍村、水廟村。
珠坑鄉 轄:珠坑村、塘台村、三和村、坳背村、竹溪村、高璣村、良溪村。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
⑥ 2020江西省中學招聘考試考哪些內容
中小學教師崗位筆試科目為「教育綜合知識」和相應學科「學科專業知識」兩科,考試依據《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大綱(2019年修訂版)》;音樂、體育、美術教師崗位筆試和面試成績分別佔40%和60%,其它學科教師崗位筆試和面試成績各佔50%。
《教育綜合知識》
一、試題內容結構
試題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三部分,各部分分值占總分的百分比大致為15%、 48 %、 37 %。各部分分值具體所佔比例以當年考試試卷為准 。
二、試卷難度
試題總體難易程度適中,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的佔分比為 4 : 3 : 3。
三、題型說明
1 .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各占 50 %分值。
2 .第一部分選擇題包括兩道大題,共 50 分。
第一大題為單項選擇題,共 30 題,每小題 l 分,共 30 分。
第二大題為多項選擇題(多選、少選或不選均為 0 分) , 共 20 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圍繞教育綜合知識考試大綱內容,主要考查考生在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三方面基礎知識及其在中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實際運用。
3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包括三道大題,共 50 分。
第一大題為判斷辨析題,共 5 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第二大題為論述題, 1題, 12 分。
第三大題為案例分析題, 1 題, 18 分。
( l )判斷辨析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三部分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應該學會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例子進行分析。
( 2 )論述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兩部分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需學會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例子進行論述。
( 3 )案例分析題:主要以案例的方式呈現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問題及現象,考查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三部分知識進行分析,重點考查考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專業學科知識》(這里以初中語文舉例)
一,試卷結構
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
1.選擇題50道,每小題1分,共計50分;
2.非選擇題分為填空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閱讀鑒賞評價題和教學設計題等,共計50分。
二、試題難度
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40%,中等難度題約佔40%,較難題約佔20%。
三、題型說明
1.選擇題:主要是四選一的選擇題,考查考生對古今漢語基礎知識、古今中外文學史常識及重要作家作品、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知識、新課程標准及其解讀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
2.填空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要求背誦的古代名句名篇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3.簡答題:主要考査考生對語文概念、語文問題等方面的分析概括、篩選整合及表達能力。
4.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學案例的分析評判、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能力。
5.閱讀鑒賞評價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基本解讀能力和文學評論寫作水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的主要內涵和藝術特色(結構特點、寫作手法、修辭運用、語言特色等)做出分析與評價
6.教學設計題:主要考查考生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先進理念和適宜的教學方法,解讀、設計、實施和反思教學片段或完整的一節課教學內容的能力。
更多的大家可以參考2020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⑦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服務接待狀況與展望
張鐵奎 郭海燕 岡紅 張蕾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介紹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基本情況,分析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服務接待狀況,指出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服務接待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服務接待今後解決措施。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 地球資源展廳 標本園 服務接待
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實物地質資料對外服務的窗口,展示內容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庫藏的珍品。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自2010年建成以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及社會化服務工作逐步得到改善,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接待工作也躍上新的台階,從地球資源展廳的建成開放到大型標本園的開園到科普基地的掛牌。在這4年多的時間里,無論是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還是服務接待水平我們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展覽展示服務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也正在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可。
1 基本情況
1.1 地球資源展廳產品展示內容
地球資源展廳包括展示廳330m2與展示連廊100m2,展出的內容都是近幾年來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從全國各地採集的實物地質資料中挑選出的精品實物地質資料。有我國54個典型礦床、浙江長興縣煤山D剖面(大小「金釘子」剖面)實物地質資料、我國新疆富蘊縣重要的可可托海稀有礦山礦區的實物地質資料,另外還選取了一些典型觀賞石和化石。
地球資源展廳中間展櫃內展示的是54個典型礦床實物地質資料,共展示標本241 塊,岩礦心56.6米。展出的實物有礦石標本、代表鑽孔礦心,礦床簡介文字、勘查工程部署圖、勘探線剖面圖等。四周透明展櫃內則以礦區的典型礦石標本為主,每個展櫃代表一個礦山項目。
展廳北側,是我國新疆富蘊縣重要的可可托海礦區標本實物地質資料,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在這個礦區採集系列標本155塊。展示廳展出了37塊典型礦石標本,並附有可可托海礦區地質特徵文字說明的展板。
展廳西側是浙江省長興縣煤山D剖面模型的綜合展示,包括實物地層柱、實物剖面、實物標本以及配套的文字說明、柱狀圖、3D媒體製作片等。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對江浙長興縣煤山D剖面進行了系統標本採集,剖面從上二疊統龍潭組、長興組到下三疊統殷坑組、南陵湖組,共計115個分層,採集了354 塊岩石、古生物化石、化學分析系列標本;特別是對兩個「金釘子」點位標本進行連續採集,製作了實物柱狀展示樣品。展牆展示了實物剖面1~62層,實物剖面代表性部分標本30塊。
另外,展廳內還選取了大陸科學鑽探和三峽地應力鑽探的重要岩心和具觀賞性的觀賞石做點綴進行了展出。
展示連廊展出的內容有172塊礦物、晶體標本,17塊觀賞石標本、8塊貴州關嶺生物群化石標本、41塊遼西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
1.2 大型標本園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大型標本園佔地2萬平方米,園中的大標本數量多、個體大、特點突出、類型豐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這樣的標本園目前在中國是唯一的、獨特的。標本園有岩石標本和礦石標本,以礦石標本為主。目前展示的岩石標本主要是變質岩——泰山石、火山岩——玄武岩、沉積岩——沉積結核。標本園目前展示的礦石標本共計152塊,采自全國26個省區的98個礦山。我們把這些礦石標本按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重金屬、稀有金屬與非金屬等擺放4個區域。這些礦石都來自我國著名礦山或典型礦山,這些礦石記錄與展示了我國地下寶藏的神奇特徵。
有色金屬類的礦石標本,主要包括銅、鉛、鋅、鎢、錫,鉬以及鋁土礦,以銅鉛鋅為主。銅或銅多金屬礦礦床有16座礦山的標本,來自雲南、新疆、內蒙古、遼寧等8個省份;鎢礦主要來自江西省,有4座礦山的標本;錫礦來自雲南,有2座礦山的標本;鉛鋅礦標本共有7個,來自江西、廣東、廣西等5省市;鋁土礦標本2個,來自河南、廣西。
黑色金屬礦產區,共有12個黑色金屬類礦山的標本,其中8個為鐵礦,3個錳礦,1個鉻鐵礦,來自河北、海南、雲南、陝西等11個省份。這些礦山多為十分著名的超大型礦床和命名地礦床,代表了我國鐵礦、錳礦的主要成因類型。
貴重金屬類共計有15座礦山的標本,來自山東、河南、遼寧、內蒙古、湖南、陝西等14個省、區、市,以金礦為主,從成因類型上包括石英脈型、蝕變岩性、糜棱岩型、細粒浸染型、蝕變花崗岩性、岩爆角礫岩型等8大成因類型。
稀有金屬區,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和江西省宜春鈮鉭礦。
非金屬類區,磷礦和高嶺土礦。磷礦主要為海相沉積型條帶狀磷塊岩;高嶺土礦采自著名的江西景德鎮,是製作瓷器的原料(母岩)。
另外,還有3個能源礦標本,寧夏石嘴山大峰煤礦、湖北宜昌石墨礦和黑龍江石墨礦。
2 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服務接待情況分析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自2010年建成以來,截至2014年4月底,共接待社會各界人士17186人次,430個團體,對外講解364次,發放各種宣傳材料2642份。來館參觀目的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實習24%、參觀67%、調研5%、培訓班3%。觀察取樣由於開展比較晚,所以占的比例較少,近1%(表1,圖1)。對近5年參觀的人員結構進行統計,高等院校學生46%、社會群體24%、政府機關5%、館藏機構3%、科研院所佔4%、企業佔2%、中小學生佔10%、專家個人佔3%(表2,圖2)。為了提高服務水平,2012年以後我們又開展了滿意度調查工作,對來訪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截至2014年4月底,收到滿意度調查表187份,其中,2012年68份、2013年74份、2014年截至4月底45份,收到滿意度調查表2013年比2012年增加130%,2014年比2013年增加182%,其中滿意181份,佔97%,較滿意佔3%,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調查表61份,佔33%,對服務水平和硬體設施提出合理化建議的逐年增加。總體來看,來訪者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關注度在逐年提高,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自2010年地球資源展示廳及標本園建成以來,順利完成了第41、42、43、44、45個「世界地球日」5次的大型服務接待工作,5個「世界地球日」中共接待各界人士近萬人次,完成2012年、2013年2次科技活動周接待活動,先後接待大型外國團體2次40人次,包括2013年發展中國家地質礦產管理研修班、2014年亞洲國家地質礦產部門學員研修班參觀考察活動(表3)。
為了提高地球資源展廳及標本園對外服務接待工作,一方面我們在實物地質資料展品上不斷開發與完善,每年都增加新的展示產品,並且在展示的形式上不斷加以改善,例如2013年展品的標簽由原來的中文換成中英文對照,2014年我們由對礦山展板更換成中英文對照的形式。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相關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對每一次的接待來訪者除了認真講解外,還要進行登記,編制並發放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簡介等相關材料、填寫顧客滿意度調查表等;制定了參觀須知等相關的制度,為提高地球資源展示廳及標本園對外服務接待工作提供了保障。
表1 2010~2014年4月底來展廳及標本園人員目的人數統計表
圖1 2010~2014年4月底來地球資源展示廳及標本園人員目的人數統計分析圖
表2 2010~2014年4月底來展廳及標本園人員結構層次統計表
圖2 2010~2014年4月底來展示廳及標本園人員結構層次統計分析圖
表3 2010~2014年4月底展廳及標本園服務接待人次表
3 展廳及標本園對外服務接待當前存在問題
3.1 館藏設施建設方面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地球資源展廳和展示長廊目前面積只有330+100平方米,而且是臨時改造而成,使得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近幾年採集到的實物地質資料得不到充分展示,實物地質資料得不到發揮作用。當前館藏設備簡陋,廊道漏雨嚴重,通風條件極差;缺少監控設備、展品展櫃不合理、尤其是廊道展出展品不能清掃、也存在著安全隱患。
3.2 展示展品開發方面
對於參觀者與實習者來說,展品不但要豐富,而且要獨具特色與時尚,我們的展廳與標本園5年來展示展品總是老樣子,缺少創意與鎮館的珍品。展品的配套展板及標簽不夠靚麗,缺乏美感,讓人看後不能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更沒有達到流連忘返的程度。
4 今後的對策與措施
地球資源展廳及大型標本園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對外服務的窗口,他的狀況直接影響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形象,因此今後我們需要從幾方面加強重視。
1)展廳及標本園展品開發上,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過採集的實物地質資料全面了解,挑選出精品作為展品,採集補充一些特色鎮館展品,讓我們的服務產品及展廳與大標本園建設工作充滿創意和新鮮感。
2)展示風格上,對於展品與其相關的配套展板、標簽、大型標本的說明牌與名稱牌與展品配套外,設計上美觀亮麗;定期更改與更換,不斷調整展示展品的位置,使展示不陳舊,達到流動效果。
3)加強對接待講解人員素質、形象的培養,在對外接待服務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除了傳統的程序工作,在著裝、動作、言語上要做到得體、文靜、涵養。
4)我們要在以往的工作基礎上加大宣傳,發揮好窗口作用,利用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產品,製作更多的展品、展室,舉辦展覽,或者製作電視片,主題報道,多媒體教育系統,或者網頁等,充分利用實物地質資料,增強宣傳效果。真正地把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的實物地質資料搞活,得到充分的利用。
5)在館際合作交流上,今後需要加大調研力度和專家咨詢,多看多交流,尤其是引領潮流的展覽、展示會等,增長見識與眼界,更好地開發展示廳與大標本園服務產品,發揮靚麗窗口作用,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樹立良好的形象。
參考文獻
[1]任寶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工作進展與科普基地建設的總體設想[G]//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論文選編:3.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134~138.
[2]郭海燕.礦山實物地質資料展覽展示內容初探[G]//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論文選編:3.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162~166.
[3]劉有滿.立體布局 多元服務: 永嘉縣圖書館構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踐[J].圖書館雜志,2007(9):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