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金兵

馬鞍山金兵

發布時間:2021-07-06 00:03:22

㈠ 為什麼虞允文能打敗強大的金兵,延續南宋百年國運

南宋時期,宋朝在臨安建都,苟活於江南,一代代皇帝們都沒有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是低三下四地和金國議和。當年的金主野心很大,雄心勃勃的想滅掉南宋統一國家。

於是就有了文弱書生抗金兵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親自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全線潰敗,金軍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十月,完顏亮自渦口渡淮河,淮東淮西的宋軍後撤,南宋朝野上下一片混亂。宋高宗令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出督江淮軍事,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負責協助葉義問抗敵。

之後,虞允文被任命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當時的三衙管軍(最高長官)由宦官承理,虞允文上書認為:“自古以來,人主的權力,不下移至奸臣,便是落在親隨幸臣手中。秦檜盜權十八年,秦檜死後,大權才回歸陛下。近來三衙長官交結中官(宦官),宣和、明受之鑒(指宋徽宗時的童貫典軍、梁師成亂政,及高宗初年的苗劉兵變)近在眼前。”高宗醒悟,立刻禁止此事。

虞允文姿貌雄偉,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置身台閣,後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將入相近二十年,史稱其“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其書法“詞語詳雅,氣象雍容”,傳世墨跡有《適造帖》《鈞堂帖》等。有《虞雍公奏議》等傳世,今多已亡佚。《宋詩紀要》及《宋代蜀文輯存》輯錄其作品

㈡ 金兵侵宋有怎樣的結果。

金兵侵宋,原來起兵抗金的紅襖軍等人民起義軍紛紛投附南宋,與宋軍聯合抗金專。興定二年,金兵屬進至採石(在今安徽馬鞍山市),威脅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抗金義軍分道出擊,金兵敗退。金兵侵宋連遭失敗。朝臣紛紛上奏,彈劾術虎高琪。十二月,術虎高琪被宣宗處死。

㈢ 南宋抗金站役之一

和尚原之戰:1130年,宋金富平之戰後,宋軍全線敗退,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將欲取川。陝西都統制吳玠(1093——1139)與其弟吳璘(1102——1166)收兵保仙人關、和尚原,利用地形優勢集中優勢兵力予以狠狠打擊,大敗來攻之敵,宗弼身中流矢,險遭身擒,次年金軍再次來犯,又遭吳氏兄弟慘敗。這是南宋首次對金作戰的大捷,被列入「南宋中興十三處軍功」,吳玠因功拜四川宣撫使,被後世稱為「南宋抗金第一人」。 採石之戰: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征調大軍,分四路,企圖一舉攻滅南宋。金海陵王亮親率主力,自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出發,首攻宋淮西地區。宋兩淮駐軍倉皇退至長江南岸,金軍長驅直入,進抵長江北岸,打造戰船,准備自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渡江。當時,宋建康府(今江蘇 南京)都統制王權因無能被罷官,所部一萬八千人剛退至採石,接替王權的將領李顯忠尚未到任,軍無主帥,士氣渙散,人心惶惶。中書舍人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奉命督促李顯忠赴任,並代表宋廷到採石慰勞軍隊。他在採石見形勢危急,毅然召集張振、時俊等將領,宣布宋廷抗金命令,犒賞軍隊,動員將士決一死戰。同時,又組織當地民兵和群眾進行支援,使採石一帶的防務頓形好轉。金海陵王誤認為宋軍已敗退逃散,江南岸無兵把守,遂於十一月八日督兵過江。宋軍利用水軍優勢,在江中截斷金軍船隻,並在船上施放霹靂炮,煙霧和石灰彌漫江面,使金軍無法抵擋。宋軍出動車船,船行如飛,船內踏車民兵精神振奮,呼聲震天。金軍敗回北岸。次日,宋水軍直迫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焚毀敵船,金海陵王被迫移軍揚州,強令金軍從瓜洲(今江蘇揚州南運河入長江口處)渡江,為部下所殺,金軍敗退。南宋再度轉危為安。
柘皋之戰:柘皋之戰是南宋初年宋軍抗金戰爭中的重要戰役之一。名義上由張俊指揮的宋軍在這次戰爭中先勝後敗。戰爭結束後,金軍退淮北歸,宋軍也退到江南,宋朝廷與金統治者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底,隨著岳家軍班師,中原地區乃至淮東地區的抗金戰爭都已結束。金軍統帥兀術在這年秋冬之交到燕京朝見了金熙宗,隨即返回開封,開始點檢糧草,調集兵馬,准備以重兵南侵淮西。
釣魚城戰役: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 世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發生於1259年的四川合州釣魚城之戰,則是其中影響巨大的一場戰事。宋蒙釣魚城之戰,中國古代防禦戰的最濃重的一筆。
順昌戰役:1140年,金國單方面撕毀合約,發兵攻宋東京。宋朝新任命的東京副留守、馬軍都虞侯劉錡(1098——1162)率兵救援,半途聞東京失陷,在順昌知府陳規勸說下停駐順昌。金完顏宗弼以前鋒攻城,劉錡趁其立足未穩,率先發動進攻,首戰告捷。宗弼親統大軍來取順昌,劉錡先於穎水中投毒,誘金兵渡河,敵普遍中毒,多有疾病。宗弼又以戰力堅強的鐵浮圖、拐子馬沖陣,都被劉錡一一擊破。宗弼乃移其大營於城西,擬長期圍困順昌。劉錡趁夜間天降大雨,率主力出擊,大敗金軍,宗弼率殘部狼狽退回開封。此戰中,劉錡沉著應戰,指揮得力,以不足萬眾破十萬強敵,大敗金軍主力,威震九邊,當之無愧為後世稱為不亞於岳飛的一代名將。而順昌之戰也名列「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邵興抗金起義:南宋建炎元年至二年(金天會五年至六年,1127—1128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邵興於解州(治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率領義軍抗擊金軍的作戰。
八字軍抗金起義: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金天會五年至十一年,1127—1133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河北招撫司都統制王彥率領太行山區義軍於河南、川陝等地抗擊金軍的作戰 此外,還有一下戰役等,很多……: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東京之戰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至三年二月宋平丁進之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至紹興元年(1131年)宋攻李成之戰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四年(金天會八年至十二年,1130—1134年)川陝之戰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五年(1130—1135年)鍾相楊幺起義
南宋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1130年)三月黃天盪之戰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二年(1130—1132年)建州之戰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元年(1130—1131年)下沚江之戰
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戰
南宋紹興元年(金天會九年,1131年)縮頭湖之戰

贊同
0| 評論

㈣ 馬鞍山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馬鞍山,簡稱「馬」,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1956年10月12日設立,現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227.7萬人,常住人口222.9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㈤ 歷史上的黃天盪之戰是怎麼一回事

黃天盪之戰
金軍南下
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會八年)冬,金太宗完顏晟以完顏宗弼為統帥,率軍號稱10萬南下攻宋。十一月,宗弼軍自馬家渡(今安徽馬鞍山市東北)渡江。宋浙西制置使韓世忠為避其鋒,自鎮江(今屬江蘇)引軍退守江陰軍(今江陰)。宗弼迫降建康(今南京)後,迅速揮師南下,奔襲臨安(今杭州)。韓世忠料金軍孤軍深入,難以久據,遂將其軍分為三部:前軍駐通惠鎮(今上海青浦北),中軍駐江灣(今屬上海),後軍駐海口,大治海船,操練水戰,俟機北上截擊金軍歸師。
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會九年)正月,韓世忠為隱蔽企圖,親至秀州(今浙江嘉興)過上元節,張燈結綵,歌舞歡慶。旋乘金軍不備,率軍8000人、戰船百餘艘急趨鎮江。二月十三日,完顏宗弼獲悉,恐歸路被截,率軍自臨安沿運河北上,企圖由鎮江渡江北歸。

宋軍攔截
鎮江位於運河與長江交匯處,西臨建康,北枕長江,東西有焦、金二山可控附近江面。三月十五日,宗弼引軍抵達鎮江。韓世忠軍已先機控制金山、焦山等有利地形,嚴密封鎖沿江渡口,並用破船堵塞運河入江口,切斷金軍退路。戰前,韓世忠料金軍必遣將至運河入江口的銀山龍王廟,觀察宋軍陣勢,遂命部將蘇德率兵200伏於廟中;另以兵200伏於山下江岸,約定待金軍入廟後,擊鼓為號,江岸伏兵先起斷其退路,廟內伏兵繼出,前後夾擊,以生擒其將。
完顏宗弼果親率四騎登上銀山,由於廟內伏兵先出,山下伏兵未及斷後,僅俘其隨從二人,宗弼縱騎逃回。此後,宋金雙方舟師在金山腳下展開激戰,韓世忠乘艨艟指揮水師迎戰金軍,其妻梁氏親自擂鼓助戰,宋軍士氣倍增,擊敗金將斜卯阿里、韓常等所率舟師,殲其200餘人。宗弼向韓世忠表示,願盡還所掠人畜、財物,並獻名馬,以求借道渡江,被嚴詞拒絕,遂率船隊沿長江南岸西上,另尋渡江之路。韓世忠則率水師沿北岸堵截,並出30餘艘輕舟進逼南岸。金軍不諳長江水道,在宋軍追擊下,倉促駛入建康東北死水港黃天盪。韓世忠命船隊封鎖盪內唯一入江水道,並針對金軍多操輕舟的特點,令工匠趕制大批鐵繩、鐵鉤。待金軍輕舟自黃天盪沖出,即以海船分兩路夾擊,命驍健軍士拋擲鐵鉤將其拖翻。宗弼再次求韓世忠借道,韓世忠嚴正答復:「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金元帥左監軍完顏昌為接應宗弼軍渡江北歸,遣部將移剌古率軍自天長(今屬江蘇)南下。時移剌古軍進圍揚州(今屬江蘇),被宋守軍擊退,乃沿江轉趨真州(今江蘇儀征),因宋軍水師阻扼,仍無法接應完顏宗弼軍。 [2]

宗弼突圍
四月十二日夜,宗弼採納當地鄉民建策,命金軍利用老鸛河故道,開渠30餘里,連通江口,於次日沖出黃天盪,駛至建康附近江面。韓世忠發覺後率軍沿江西上追擊堵截,至建康以北江中扼守,繼續阻遏金軍渡江。宗弼突圍無望,出重金求破宋軍海船之策,福建人王某,教金軍在舟中填土,上鋪平板,以防止輕舟在風浪中顛簸及宋軍用鐵鉤鉤船,並在舟之兩側置槳,以加快行船速度,便於機動作戰;有風勿出,息風則出,並以火箭射船篷。宗弼連夜趕制火箭,並命兵士在建康西南白鷺洲開掘新河,乘韓世忠不備,率船隊迂迴至宋軍上游。
二十五日,天晴無風,宋軍海船龐大,難以行駛。宗弼以輕舟載善射兵士靠近宋軍船隊,用火箭射燃宋軍船篷,宋統制官孫世詢、嚴永吉等戰死,金軍乘勢追殺70餘里。長蘆(今六合西南)崇福禪院僧人普倫等得知韓世忠戰敗,立即率鄉民千餘,駕輕舟前來接應,掩護宋軍退至瓜步(今六合東南)登岸,爾後還屯鎮江。完顏宗弼亦收兵退回建康。五月,在岳飛軍的攻擊下,完顏宗弼渡江北撤六合。

戰役結果
按《宋史》來說,金軍欲返回北方,韓世忠率兵堵截,金軍火攻突破後成功返北,對南宋來說這是一場失敗的戰役。
按《金史》來說,金軍火攻後,「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幾乎全殲宋軍,大獲全勝。
《楊國夫人傳》記載:梁紅玉「上書彈劾忠武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 如果黃天盪之戰是勝利的一戰,梁紅玉怎麼會彈劾自己的丈夫韓世忠,讓朝廷加罪。
但一般人都認為黃天盪之戰雖敗猶榮,主要是因《宋史》所記載的8千人困10萬人達48天,甚至有人稱之為「黃天盪大捷」。又有觀點認為因此戰金軍自此不敢輕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暫時得以保全。

㈥ 採石之戰是怎麼回事

宋紹興十九年(金皇統九年,1149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刺殺金帝完顏亶(熙宗),自立為帝。二十三年(金天德四年,1152),完顏亮遷都燕京府(今北京西南),下令准備發動侵宋戰爭。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1159)正月,金朝關閉除泗州(治今江蘇泗洪東南)之外,所有與宋交易的榷場,宋金問邊境貿易被中止。二月,完顏亮又下令建造戰船,征調諸路猛安謀克軍,凡是年25歲至50歲者,全部編入軍籍。且遣使赴諸總管府督造兵器,以備戰爭所需。為了便於和指揮南侵的金軍,完顏亮令加緊修建開封(今屬河南)宮殿,以盡早遷都至此。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0),完顏亮下詔簽發諸路漢軍,以擴充南侵的金軍兵力。三十一年春,完顏亮南下開封,六月,金都南遷至此,更加緊了進攻南宋的准備。九月,完顏亮親統32總管兵馬征伐南宋,以太保、樞密使完顏昂為左領軍大都督,尚書右丞李通為副貳;以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為右領軍大都督,判大宗正烏延蒲盧渾為副貳;御史大夫徒單貞為左監軍,同判大宗正事徒單永年為右監軍,左宣徽使許霖為左都監,河南尹蒲察斡論為右都監,皆隨從完顏亮出征。金軍兵分四路南下:西路,以河中尹徒單合喜為西蜀道行營兵馬都統制,平陽尹張中彥為副都統制,統兵自鳳翔府(今陝西風翔)進攻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而後駐兵待命,以進取四川;中路,以太原尹劉萼為漢南道行營兵馬都統制,濟南尹仆散烏者為副都制,自蔡州(治今河南汝陽)進攻荊襄;東路,為金軍主力,由完顏亮親統,自壽春(今安徽壽縣)南侵;水路,以工部尚書蘇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益都尹完顏鄭家為副都統制,率領水軍自海上直趨南宋都城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南侵金軍以武勝、武平、武捷三軍為前鋒。另又令徒單貞領軍2萬人駐淮陰(今屬江蘇)。金軍的如此部署,旨在一舉消滅南宋王朝。

金軍南侵的准備,宋廷有所風聞,金朝派遣的賀宋正旦使施宜生也向宋廷透露這一消息。宋帝趙構一面告誡宰臣要「自治」,以為安邊息民之計;一面又冊立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普安郡王趙瑗(原名伯琮)為皇子,更名瑋,且進封建王,以便於形勢不利之時,退位內禪,一走了之。紹興三十年(1160)二月,趙構派同知樞密事葉義問為金國報謝使,赴金朝探聽動靜。其後又遣權同知樞密院事賀允中再度出使金朝。兩位使臣皆帶回金廷必叛盟約、金軍即將南侵的情報。不久,淮東總管許世安上奏朝廷,稱完顏亮已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統領50餘萬重兵,屯駐於宿州(治今安徽宿縣)、泗州。宋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康伯與兵部尚書楊椿隨即調兵遣將,部署兩淮地區的防務,以便對付金軍的大舉入侵。以抗金老將劉綺為鎮淮都統制,以荊南右軍統制李道為都統制。面對金軍即將入侵的嚴峻局勢,宋廷中的主戰派官僚紛紛指責和攻擊主和派的投降退讓行徑,深感不安的宋帝趙構出於自身安危的考慮,不得不罷免秦檜的黨徒、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湯思退官職。

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二年,1161)三月,宋廷調整御敵部署,且重用主戰派官僚。以破敵軍統制陳敏統所部屯宋太平州(治今安徽當塗),以利州西路御前諸軍都統制吳拱為知襄陽府,率兵3000人戍衛。又以陳康伯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楊椿為參知政事。五月完顏亮到開封後,即遣使借賀天申節入宋,又提出要求宋割讓淮河、漢水兩地。陳康伯、楊椿等宰執立即召集禁軍主帥等人商議舉兵退敵事宜。趙構亦下詔,令將金帝的無理要求告諭諸路統制、帥守、監司,令其隨機應變,毋失機會。隨後又以吳磷為四川宣撫使,制置使王剛中同處置軍事,另命主管馬軍司成閔率兵3萬戍守鄂州(今湖北武昌)。命兩浙、江、湖、福建諸州征發禁軍弓弩手,分部送往明州(治今浙江寧波)、平江府(今江蘇蘇州)以及江州(治今江西九江)、池州(治今安徽貴池)、太平州等地和荊南府(今湖北江陵)軍前。六月,在劉綺的請求下,趙構同意他渡江進兵,令騎兵屯駐於揚州(今屬江蘇)。又委劉錡為淮南、江東西、浙西制置使,且遣步軍司都統制戚方提總江上諸軍策應軍馬,聽劉鏑節制。又誡諭吳拱嚴加守備襄陽,視軍情急緩,與鄂州都統制田師中和成閔合兵救援。同時允許淮南諸州遷移治所,堅壁清野。下詔令諸路帥臣教習、檢閱士兵、弓手等地方武裝,以保衛家園。為了阻擊和防備金軍水師白海上入侵宋境,宋廷任命早年曾跟隨岳飛抗金的將領,帶御器械李寶為浙西副總管,負責提督海船,駐扎平江。又命兩浙、江東地區臨海諸州積極防備,隨時准備迎擊金軍水師。正當宋廷主戰派臣僚積極備戰之時,主和派勢力亦加緊投降活動,甚至主張放棄臨安南逃。左相陳康伯怒斥退卻之舉:「今日之事,有進無退。」方制止了主和派逃卻的企圖。

八月,淮北忠義兵魏勝領兵收復海州(治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李寶聞訊,依宋制援魏勝為海州知事,又自請率領120艘戰船,3000名弓弩手,乘船北上。不料船隊自江陰(今屬江蘇)出發後,遇大風浪。李寶船隊退回,停泊於明州關澳避風,稍事休整後,重新鼓帆北上。劉綺不顧自己年邁,統兵沿江駐守於揚州,且派統制王剛領兵5000,駐守於寶應(今屬江蘇)。宋廷又以吳拱為鄂州諸軍都統制;成閔為湖北、京西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

九月,西路金軍首先南侵大散關,駐於青野原的吳磷立刻派大將高松等領兵救援,迎擊金軍。同時又派部將彭青率軍奔赴寶雞(今屬陝西)渭河,連夜襲擊金軍橋頭寨,大敗金軍。隨後,又派部將劉海收復秦州(治今甘肅天水),金守將蕭濟投降。吳磷部將曹淋一舉收復洮州(治今甘肅臨潭),彭青再收復隴州(治今陝西千陽西北)。從而遏制了西路金軍的進攻勢頭。中路金軍南下攻入宋通化軍,守將張超率所部英勇抗擊,殺退金軍,奪回城池。金帝完顏亮所統金軍主力,亦向兩淮進兵。他以尚書右丞李通為大都督,令於淮河上架設浮橋,指揮金軍渡淮南下,號稱百萬大軍。

抱病進駐揚州的劉綺很快派兵北上,除寶應外。又於盱眙(今屬江蘇)、淮陰駐扎軍隊,以加強了淮東的防務。然而負責淮西防務的建康府都統王權卻始終呆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遲遲不進兵江北。經劉綺再三督催,王權方無可奈何地與妻妾凄凄慘慘地揮淚告別,領兵進駐江北的和州(治今安徽和縣),卻又按兵不動。劉綺再次下令催促,王權才到達廬州(治今安徽合肥),但又不作任何設防,淮西地區的防務依舊十分空虛。十月。劉綺統兵趕赴淮陰,此時金軍亦到達淮河北岸,雙方立刻劍拔弩張。因劉綺已精心部署,東路金軍遂受阻予淮河,不得南進。可中路金軍卻因王權失職,從容渡淮,推進淮西,猶入無人之境。王權得知金軍渡淮,慌忙自廬州南逃和州,隨後又自和州逃回建康。金軍一路無阻,迅速進兵至滁縣(今安徽滁州),兵臨長江。由於淮西失陷,宋廷急令劉綺退兵,回守江防。正於前線指揮抗金作戰的劉綺,接到朝廷「金字牌」後,知金軍已入淮西,王權臨陣南逃,江南防務空虛,只得領兵退回揚州。

金軍渡淮南下。王權棄廬州,劉綺回防江南的消息,使宋廷內外大為震驚與恐慌。宋帝趙構甚至准備登船逃往海上避難,陳康伯堅決反對退卻,力主宋帝親征。朝廷文武官員紛紛送家眷離開臨安,四下躲避,唯有陳康伯與國子司業黃中的家眷未撤離。趙構見狀,被迫表示「親征」,遂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為參謀軍事。時金軍已南下攻佔真州(治今江蘇六合)、揚州,劉綺退守瓜洲(今江蘇揚州西南)。為表示抗金的決心,穩定軍心,劉綺特將妻、子從鎮江(今屬江蘇)接到瓜洲。然劉綺畢竟年邁且病重,而宋帝令他專守長江,故只得率軍退守鎮江。自此淮西、淮南相繼陷落。

正值金帝完顏亮長驅直入,直逼江南之時,金征南萬戶完顏富壽、完顏謀衍等將領統所部還師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發動政變,擁立東京留守完顏雍為帝,是為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後,改元大定,下詔廢黜海陵王完顏亮,很快黃河以北地區相繼歸附於完顏雍。完顏亮陷於困境,氣急敗壞,孤注一擲要與宋軍決一死戰。

十一月,完顏亮統兵直進抵長江北岸,日夜打造戰船,准備自採石(今安徽馬鞍山東北)渡江。宋廷因王權失職,將他解職罷官,召回臨安,另派將領李顯忠接替。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虞允文奉命前往蕪湖(今屬安徽)督促李顯忠赴任,且代表宋廷到採石勞軍。隨王權南逃的所部18000人方退至採石,因主帥已應召而去,新帥尚未到任,軍中無帥,士氣低落。虞允文抵達採石時,軍士三五成群,散布江岸邊,解鞍寬甲坐於道旁,毫無鬥志。虞允文以為坐等李顯忠到任必將貽誤軍機,遂召集諸將,激勵鬥志。眾人道:「今既有主,請死戰。」亦有人認為:「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虞允文斥責道:「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虞允文來到江邊,遙見江北已築高台。台上對插2面絳色旗、2面綉旗,中間建有黃屋,完顏亮正踞坐其下。有諜者告之,前一日,金軍已宰殺白馬、黑馬祭天,與眾將盟誓,約定今日渡江,先登岸者賞黃金1兩。時江北金軍達40萬,戰馬80萬匹,與宋軍兵力懸殊甚大。虞允文乃命諸將布列大陣,不得擅動。又將兵船分作5隊,2隊沿東西江岸而行,1隊停泊於江中,餘下2隊隱蔽於小港之中,以備援應。布置將畢,江北已鼓噪大作,完顏亮手揮小紅旗,指揮數百艘戰船絕江而來。瞬間,金軍70艘船已駛抵南岸,金兵棄船登岸,直撲宋軍,宋兵軍陣稍稍後退。虞允文見狀,立刻沖入軍中,手撫軍將時俊之背,說道:「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爾。」時俊聽罷,立即揮舞雙刀沖入金軍陣中,宋軍兵士亦爭相沖殺,與敵軍殊死戰斗。停泊於江中的宋軍水軍於江中阻截金軍船隻,用霹靂炮向敵船射擊,一時間江面上彌漫著煙霧和石灰,金軍水軍無力抵擋。虞允文又令當塗(今屬安徽)民兵駕車船攻擊金軍船隊,船行如飛,船卜踏車民兵精神振奮,喊聲震天。在車船的撞擊和拍竿的拍砸下,金軍船隻多沉入江中。渡江金軍在宋軍的頑強抗擊下,傷亡過半,但餘下者依舊與宋兵廝殺,直殺至日暮時分仍不退兵。適逢有自光州敗退的一支宋軍途經採石,虞允文令人將潰軍截住,授之以旗鼓,令他們繞至山後出擊。金軍見後方有宋兵來攻,以為宋軍援兵趕至,不敢再戰,遂全線退卻。虞允文令弓弩手以勁弓尾擊追射,大敗金軍,殺死金兵4000餘人,且斬殺金軍首領、萬戶2人,俘虜千戶5人,以及金人500餘。宋軍首戰告捷,虞允文激勵、犒賞將士,又告之:「敵軍今日戰敗,明日必定再來。」深夜,虞允文派軍將分乘海舟,逆流而上,停泊於上游江中。又令宋軍水軍另出一支船隊,直逼江北楊林渡口,以攔擊金軍。

金軍渡江大敗而還。完顏亮惱羞成怒,處死生還的金兵。次日,完顏亮令金軍再次渡江進攻。虞允文指揮江上、岸上宋軍全線出兵,夾擊金軍。由宋將盛新率領的船隊直攻楊林渡口,焚毀金軍戰船300餘艘,金軍再受重創,退回江北。不久,完顏亮派使臣攜詔書渡江,『企圖施以離間之計,虞充文識破金人的詭計,遂復一書,表示誓與金軍決一死戰。完顏亮得此書大怒,知難以於採石渡江,便燒毀龍鳳車,又斬殺漢人向導及造船工匠,匆匆撤離北岸,直奔瓜洲,企圖另擇渡江地點。

採石之戰,擊敗金軍主力,南宋化險為夷,此時,李顯忠亦自蕪湖趕至採石。虞允文告之:「敵人揚州,必與瓜洲兵合,京口無備,我當往,公能分兵相助乎?」李顯忠遂分兵6000交予虞允文。虞允文趕至京口時,金軍已於滁河屯駐重兵,且堵塞了瓜洲渡口。為阻止金軍南渡,葉義問亦調集20萬宋軍據守京口(今江蘇鎮江東北)。然而宋軍水軍戰船不足,虞允文令兵士砍伐木材,鍛造鐵件,改修民船為戰艦。又令軍將張深戍守滁河入口,扼守長江要沖,以軍將苗定駐扎於下蜀,以援應張深。未幾,完顏亮亦進駐瓜洲。虞允文聞訊,令兵士踏車船於江中試船,且繞金山3周。金軍以為宋軍來攻,持弓待命,見宋軍戰船行駛如飛,驚愕不已。完顏亮卻不以為然。一軍將跪奏:宋軍有備,不可輕敵,請求回駐揚州,再尋機進取。完顏亮不從。

此前,蘇保衡所統金軍水軍於密州膠西縣陳家島駐屯,准備按完顏亮部署,於十月十八日駛抵錢塘江,直攻臨安城。但因風向不對,正候風待發。宋將李寶率戰船北上,先解海州之圍,與魏勝會師後,繼續北上,駛至陳家島南。借南風,宋軍水軍向金軍船隊發起猛攻,一時間,火箭齊發,600餘艘金軍戰船被焚毀。數十艘倖免於難的金軍戰船企圖頑抗,李寶指揮宋船靠近敵船,宋軍將士借機跳上敵船甲板,奮勇殺敵。金軍水軍在宋軍的打擊下,全軍覆沒,除水軍都統制蘇保衡逃脫外,副統制完顏家奴以下及全部船隻,均被殲滅。李寶於陳家島全殲金軍水軍後,得知完顏亮率軍南下,遂統水軍退回江南。

完顏亮知水軍覆滅,且完顏雍已稱帝即位,自己無路可退,遂拚死欲占據江南地區。他召集諸將,命令3日內金軍全部渡江南進,否則將全部處死。完顏亮此令引起軍將不滿,遂發動兵變,殺死完顏亮,向北撤兵。宋軍乘勢收復兩淮失地。

㈦ 三國時的丹陽精兵到底是哪裡的兵糾結中。

丹陽精兵 說的並不是樓上幾位的徐州丹陽
至於在什麼地方 歷史學家 也沒有定論的 歷史學家認為古丹陽
有楚丹陽、河南丹淅、安徽當塗、湖北秭歸、湖北枝江,而當代比較認可的古丹陽是河南浙川
而樓上幾位說的徐州丹陽或是揚州丹陽在三國都是不存在的

現徐州丹陽由來已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改雲陽邑置雲陽縣。不久又更名為曲阿縣。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縣為鳳美縣。東漢初復名曲阿縣。吳嘉禾三年(234)改曲阿縣為雲陽縣。晉太康二年(281)復名曲阿縣。唐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曲阿縣為丹陽縣,丹陽縣屬丹陽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陽郡為潤州,丹陽縣屬潤州。後經歷朝,丹陽均屬鎮江。

從上不難看出徐州的這個丹陽是出現在唐朝,離三國遠了500多年
所以三國中的丹陽精兵有也不會是徐州的那個丹陽 而是 古丹陽或者是秦朝的丹陽也就是現在的當塗
你可以去網路查「丹陽」、「丹陽郡」、「當塗」這幾個地方

整個三國中兵最精的有這幾個地方1、梁州(今天的陝西、甘肅)這里是羌、漢等族的聚居地、民風彪悍、2幽州(今北京以北)漢族、烏桓的聚居地,也是民風彪悍3、吳地以南,也就是三國時期的山越 4青州(大部山東)、徐州(大部山東)、兗州(大部山東)、原因么 山東大漢,不是白叫的

㈧ 金國皇帝完顏亮為何要攻宋完顏亮時期金軍戰鬥力如何

金國皇帝完顏亮攻宋是為了實現他的第二願
完顏亮說過:「吾有三志,國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帥師伐國,執其君長問罪於前,二也;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第一願已告達成,第二願不易一蹴而就,這第三願,卻易若探囊取物。被他收入深宮而「妻之」的,竟有他的弟媳、小姨子、堂姐妹,更有甚者,連叔母、舅母都不能倖免。之後,完顏亮開始要實現他的第二願。公元1158年,他又命令張浩負責修建汴京(今河南開封),准備將都城再次南遷。以便於進攻南宋。許多大臣反對,認為宋人無罪,師出無名,邊徒單太後也極力勸阻。完顏亮卻變得一意孤行,甚至處死了徒單太後,禁絕異議,遷都汴京,積極准備南侵。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9月,完顏亮親率大軍60萬,兵分四路,大舉南下攻宋。10月初八,金軍渡過淮水,進兵廬州。同一天,留守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的完顏雍被擁立為帝,是為金世宗,並傳檄天下,公布完顏亮的種種罪狀,廢完顏亮為海陵庶人,同時派兵阻斷他的歸路,完顏亮不加理會,繼續進兵,命令武平總管阿鄰先強渡長江,登上南岸,在採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為虞允文統帥的宋軍所擊敗。 11月26日, 完顏亮集中兵力,勒令將士們在第二天從瓜州(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南)強渡長江,後退者斬!隔岸的宋軍剛打了勝仗,士氣高漲,嚴陣以待。金軍強渡無望,而完顏亮一貫用法苛嚴,使金軍將士進退兩難。他們得知完顏雍已在遼陽稱帝,並廢完顏亮為庶人,便人心思變,開始成隊成群地逃亡。兵部尚書兼浙西道兵馬都統制完顏元宜等乘機策劃兵變,於27日清晨率領金兵吶喊著攻擊龜山寺的完顏亮營帳。完顏亮起初還以為是宋兵渡江奔襲,忙命令近侍大慶山出帳去召集將士迎戰。這時已經有一枝箭穿入營帳,完顏亮拿起一看,大驚失色說這是我們自己人射的箭。他立即取下弓箭向外沖去,卻被一箭射中後頸而昏倒在地。叛將進帳又一連幾刀將他砍得血肉模糊,並用繩束套上他脖子用力將他勒死,又用大氅裹住屍體焚毀。後來,金世宗完顏雍降封他為「海陵郡王」,謚號為煬帝,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的墓地間。臣下上奏說完顏亮罪惡深重,不應封王,也不應葬在諸王墓地。完顏雍又廢他為「海陵庶人」,改葬於墓地西南40里處的平民墳塋。一代梟雄完顏亮,終於化為一撮黃土,但卻迎來了金朝的鼎盛時代。

所以,完顏亮時期金軍戰鬥力已經大大下降(內訌所致),而宋朝的軍隊經過多年戰火的鍛煉戰鬥力大大提升,

㈨ 繼岳飛後,南宋真正稱得上戰神的名將是哪個人

說起南宋名將,我們似乎只知道岳飛和岳家軍中的一些名將,我現在問你,南宋除了岳飛,你還知道哪些名將?

說實話,找不出。找不出不代表沒有,其實,岳飛之後,南宋又出了一位戰神級的名將,此人無論是武功還是謀略,都不在岳飛之下,他就是畢再遇。嚴格來說,畢再遇也算是岳家軍的傳人,他的父親就是岳家軍的畢進。


《宋史·畢再遇傳》說他“姿貌雄傑,早以拳力聞”,“武藝絕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馬射一石五斗”。

所以,畢再遇的確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名將,只可以出山太晚。而且宋和金議和後,畢再遇又退出了第一線,不過他也得了善終。

㈩ 馬鞍山概況

馬鞍山城市簡介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大門,與江蘇南京接壤。建市於1956年,現轄三區一縣,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4萬,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經濟實力較強城市。
自古以來,馬鞍山作為六朝古都南京的畿輔,荊州至建康的門戶,在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市郊古鎮採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中國歷代戰爭的天然博物館之稱。歷史上以少勝多,以文勝武,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南宋文臣虞允文以一萬八千人大破完顏亮金兵六十萬,即發生於此。如果說戰爭體現了歷史的滄桑,那麼,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的吟詠,就是歲月的貯存的瑰寶。詩仙李白,留戀這里的山水之美,人情之醇,在這里寫下了船頌千古的五十多首詩篇。民間更有李白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美麗傳說。馬鞍山鍾靈毓秀,從六朝開始,但是的許多貴族就把這里當作終老之地。被列為八十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東吳名將朱然墓,是諸多六朝貴族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墓中出土的精美漆器及繪畫作品,填補了從漢代至三國時期的美術史的空白。馬鞍山境內的青山,是南齊大詩人、宣城太守謝朓十分鍾愛的地方,他曾築室山南而居,謂之「山水都」,後人稱青山為「謝家青山」。詩仙李白愛讀謝朓山水詩,「一生低首謝宣城」,遂有「宅近青山同謝公」的夙願。青山亦有幸終成詩仙長眠之所,為後人所共仰。歷史的積淀,為這里留下了眾多人文寶藏。昭明太子閣遺址、黃山塔、當代草聖「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小九華等100多處人文景觀,都閃爍著獨特的光彩。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馬鞍山的山水因為蘊涵了深厚的人文而富有生氣。而人文的產生,正是來自於山水的滋養。馬鞍山西傍長江,中含一湖,眾多玲瓏剔透的青山點綴在城市四周。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對此有「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譽。山、水、城融為一體,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風韻的山水園林城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採石風景區,擁有令人神往的佳山勝水。市區東郊的濮塘風景區為休閑度假的勝地。被譽為城市明珠的雨山湖風景區,佔地1000多母,樹影湖光,使人有城市山林之感。馬鞍山作為全國十大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具有豐富的工業旅遊資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工業景觀一日游,成為馬鞍山旅遊業的一條特色,名牌旅遊線路,被批准為首批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為紀念詩仙, 弘揚民族文化,自1989年起,每年農歷重陽節,馬鞍山舉辦國際吟詩節。中國馬鞍山國際吟詩節已成為安徽省主要旅遊節慶活動之一。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將發展旅遊業作為調整全市產業結構和促進城市功能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幾年來在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現代化城市旅遊功能、旅遊行業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500多年前的馬鞍山,被謝朓譽為山水都,在那200多年後,山水都又成為詩仙李白的終老之鄉,公元2000年,聯合國又給了這兒一個「迪拜改善人居環境範例良好獎」的桂冠。它餓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金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