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詐騙5000以下,重罪,怎麼判刑,大概判多少年
1、詐騙涉案五千元以下,且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依法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構成累犯的,從重處罰。
3、各省市對罪立案量刑標准不同,請再查詢犯罪地標准參考。
法律依據:
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 依照規定。
2. 中國十大重罪
罪十條始於北齊律(北魏朝),它是將危及封建國家根本利益的十條最嚴重的罪名,集中置於律首,以強調這十種犯罪是打擊的主要對象。北齊律所規定的重罪十條:「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惡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義,十曰內亂。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隋唐直至明清封建法典所規定的十惡,就是在此基礎上稍加損益而成的。
1)「重罪十條」是《北齊律》中規定的對十種最嚴重的犯罪予以嚴厲制裁的制度,在此之前,就已相繼出現在秦漢的律令當中。北齊統治者在總結歷代封建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將統治階級認為危害國家根本利益和統治秩序最嚴重的犯罪集中概括為十種,稱為「重罪十條」,置於法典的首篇《名例律》中,作為封建法律重點打擊的對象。 2)這十種犯罪是:「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惡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義,十曰內亂。」犯此十條者,不僅要處以最嚴厲的刑罰,而且不得適用「八議」和贖刑的有關規定。 3)從「重罪十條」的內容看,主要包含兩大罪行:一類是嚴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個人尊嚴及威脅統治秩序的犯罪行為,另一類是嚴重違背封建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把這兩類行為列為重罪予以嚴懲,目的在於維護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和封建的倫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與之相應的社會秩序。 4)「重罪十條」自北齊確立以後,對後世封建立法影響極其深遠。隋唐律在此基礎上發展為「十惡」定製,並為宋元明清歷代所承襲。
謀反:指用各種手段圖謀推翻王朝的統治,奪取皇位的活動,被視為最大的犯罪,列十惡之首。 謀大逆:指圖謀毀壞皇帝的宗廟、陵墓及宮殿。 謀叛:指圖謀背叛國家。這與首惡的「謀反」有明顯的不同,謀叛是叛逃到其它敵對國家。 惡逆:家庭內部或一定親屬間卑幼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母、兄姊、外祖父母、丈夫、丈夫的祖父母、父母。 不道:犯罪者手段殘忍。殺無死罪的人三人以上以及肢解人體、製造施用巫蠱及詛咒。 大不敬:侵犯皇帝尊嚴的行為,包括企圖盜竊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調制御用葯品出錯、製造御用車輛船隻鬆散不堅固、准備御膳觸犯皇家飲食禁忌。 不孝:對直系尊親屬有忤逆言行。這里是指咒罵、控告以及不贍養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輩死後亡匿不舉哀,喪期嫁娶作樂。 不睦:親族內部互相侵犯,不相和睦,包括毆打、控告丈夫和大功以上的尊長以及小功尊屬。 不義:違反正常道義的行為。這里是指毆打、殺死長官(一般指州縣長官),丈夫死後不舉哀並作樂改嫁等。 內亂:親族內部紊亂人倫的行為,例如與祖父、父親的外家通姦。
3. 如果犯了五逆重罪的人能往生嗎
可以讀讀《佛說觀無量壽經》,南無阿彌陀佛!
4. 佛經中所說的五重罪指哪些
出佛身血:雖然佛陀現在不在世間,可是「惡意」撕毀經書、打砸佛像等的行為,就算是了。
殺父
殺母
殺阿羅漢,阿羅漢現在還是有的,所以要敬愛所有眾生。這么做其實也保護了自己。就算和別人吵架也有因果的,如果對方是善人因果就更大了、
破和合僧,就是離間修行很好很和合的僧團,讓他們起內訌或者互相猜忌、互相惡口、妄語,都算,所以看到僧團,不管您覺得對方修持再怎麼不好,也不要去破壞他們的修行。
5. 中國八大重罪
中國八大重罪規定的是8種「犯罪行為」,而不是8種「罪名」。14-16周歲的行為人,只要實施前述8種行為的,均應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該行為包括在其它罪名中,應當單獨評價該行為,從而認定為這8種「罪名」。
八大類案件是指故意殺人、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搶劫、強奸、綁架、爆炸、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這些案件的暴力程度比較高,所以歸在大的類罪裡面分別是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搶劫是雙侵,侵人身權又侵財產權)販毒相對之而言,暴力程度比較低。
而減刑、假釋、緩刑三種制度必須考慮的一個情節就是被告人、罪犯所觸犯的罪行,他的人身危害性,他的暴力程度,如果把八類案件的人輕易的假釋、減刑,那麼等於是放了一顆炸彈到社會。
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負刑事責任。」
(5)工商局五重罪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規定:14-16周歲承擔刑事責任的范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理解如下:
一、其中規定了搶劫,沒有規定綁架
規定了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險物質),沒有規定決水、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破壞交通工具。規定了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沒有規定故意傷害致人輕傷、過失致人死亡。規定了販賣毒品,沒有規定製造、運輸、走私毒品。
二、對於「強奸」的理解
我國刑法中的「強奸」行為包括兩類:強行姦淫成年婦女(違背婦女意志),姦淫幼女(無論幼女是否同意)。這里的「強奸」行為包括姦淫幼女。也就是說,14-16周歲的行為人,實施姦淫幼女行為的,即使是在經幼女同意自願與行為人發生性關系的情況下,一般也應承擔強奸罪的刑事責任。
三、對於「搶劫」的理解
我國刑法規定的搶劫罪和「搶劫」行為有四種情形,分別是第263條的普通搶劫、第267條第2款攜帶凶器搶奪、第269條的轉化型搶劫、第289條的聚眾打砸搶的首要分子。
四、對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的理解
這里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包括轉化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重傷)。例如,14-16周歲的行為人,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可承擔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
五、規定的是8種「犯罪行為」,而不是8種「罪名」。14-16周歲的行為人,只要實施前述8種行為的,均應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該行為包括在其它罪名中,應當單獨評價該行為,從而認定為這8種「罪名」。
六、共同犯罪的問題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與他人實施共同犯罪,在本人承擔刑事責任的范圍內承擔責任。
6. 佛說 五重罪是啥
五逆重罪,必定下無間地獄,不可懺悔!這是最重的五無間罪,犯了五逆重罪,必判死刑都還有嚴重無數倍。
何為五逆:一.殺父。二.弒母。三.殺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
7. 怎麼幫助別人消除五逆重罪
最主要是讓造罪者知道因果報應的事例和原理。知道懺悔,然後念誦【僧伽吒經】、【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等等法寶。
因果報應的原理有:
【僧伽吒經】雲:
若造善業者 則有樂果報
若造不善業 則受於苦報
生則有死苦 憂悲苦所縛
凡夫常受苦 無有少樂時
智慧人為樂 能憶念諸佛
信清凈大乘 不墮於惡道
如是一切勇 本業得果報
作業時雖少 得無邊果報
種子時雖少 得無量果實
第四目 如來藏隨應眾生業種之緣而運作
「理隨緣」的第四個部分要說的,是如來藏常隨眾生業種之緣而運作,我們把它再細分為兩點來說明。
A·善惡業種必定會由如來藏執持種子而隨緣應報,歷經無量世而昭昭不爽。在佛法中,從祖師們的真實故事中就可以看見這個事實了。有許多祖師早知道他們當世的果報了,所以特地去還報。這表示他們有往世多世的業種留存下來,為了早日把債務還清,可以早日成佛,就直接去受報。像安世高大師,就是一個很具體的歷史例子。而這些業種絕對不會是由意識所執持的,因為意識不能持種。假使意識能持種,那就表示天下早已大亂了,都沒有因果可說了!因為意識會抉擇啊!我們的覺知心都會抉擇啊!假使意識能執持種子,那麼前天造了善業,就把這個種子保留;昨天造了惡業,就揀出那個惡業種子丟掉,不要它!那麼請問:眾生丟掉的惡業種子該由誰來受持?總不能把那些惡種轉給別人執持吧?別人的意識心也不會同意接受啊!假使真能這樣做,那麼三界中就不應該有三惡道有情在受苦而不能出離了!因為三惡道有情的意識也可以決定「什麼惡業種子都不要」啊!
若是意識覺知心真的能持種,那麼三惡道的種子全部都丟棄掉,那就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如此,現在就不該會有三惡道的有情了!可是目前卻仍有許多雞、鴨、豬、狗被人宰殺虐待,無法脫離痛苦,顯然惡業種子不是由它們的意識所持的;而這些惡業種子可以歷經無量世而存在,善業種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法界中有一個能持種的自性,他既不是意識,更不可能是意根;因為意根會依意識而做抉擇:這個惡業種子我不要,那個善業種子我要。可是現證不可能由他們做抉擇,而如來藏是不分別善惡法的,只要是自己的意識與意根所造的種子,就會一體收存,都不分別那些種子在未來世中會使自己的意識、意根受到什麼苦樂報;這樣才能使三界中的因果報應絲毫無差,這正是因果律絲毫不爽的、不可轉易的道理。那麼如來藏這個實相心,他既然能執持業種及各類種子,他就必定會有他自己獨有的體性,這個自體性就是:依於業種與因緣而去實現它。所以造惡者不想受的惡報,時候到了就不得不受;該受的樂報呢!時候到了故意推也推不掉,它就出現了!如來藏恆常都有這個隨順業種的隨緣性。除非有意識、意根去造作不同的業,去增益或損減它,因此而改變了善惡報;否則,原來的業種一定會被如來藏加以實現。而有情在造善惡業以後,又隨順外緣去造作而增減原來的事業,當新造的業作完以後,種子成就,使得更早的業種有所增益或損減,那個增益或損減業種的自性其實也是如來藏的隨緣性。所以意識、意根新造的業,都會由如來藏去改變業種,他有這個隨緣性;既然他有這個隨緣性而主動去實現業果,就表示如來藏有他的自體性,不是**法師所說的單單只是名詞施設的法相,而是一個確實存在而一直完美運作著的心體。所以,不能說如來藏是種子的集合體,假使如來藏只是種子的集合體,就表示他沒有自性。但如來藏是有自性的,雖然他是任運而隨緣的,卻仍然保有他的自性,而意識與意根在多方面都是無法去掌控他的,所能做的永遠只是改變他心中的業種,只是去對種子加以增益或損減而已,永遠都不能改變如來藏的自體性,他的隨緣性是永遠存在、永遠不變的。... 各人熏習的種子都存在各人心中,不會錯亂,也不會如同螞蟻一般各自隨意離去,顯然各人的如來藏是有外於前七識而獨自擁有的自性;因為各人的意識與意根都不能持種,都只能由第八識如來藏來持種。所以如來藏不是由種子集合而成的,而是實有心體及自性在運作,由他的自在性及自體性的運作,才能集藏各各有情自造的一切業種及熏習而得的各種凈業種子,使種子不會散失,...如來藏正是從來都沒有自己去做決定的隨緣,所以不論是善業種或惡業種,他都能如實去實現它,不管它是會使自己的意識、意根受苦的,或會使自己的五陰人受樂的,只要緣熟了他就實現業報,這才是真正的隨緣。所以有情就會有五趣的受報差別,果報是由不得眾生的,眾生無法自己作主。
又譬如說,出生在此時的人間,有人長壽達百來歲,有人短壽的三十幾歲身體健康無病就死了;也有人甚至於短至在母胎中就成為死胎了,這都有他們各自的因緣。又如出生之後,有人身體強壯、有人瘦弱,有人長得俊美、有人長得醜陋,有人依報非常的富有而很有勢力、有人很貧窮而沒有絲毫的勢力;這些狀況都是由如來藏的業種來實現的,但是他對這些業種都沒有簡擇性,他只是任運而為,不做任何的思量與決定,這就是他的另一種隨緣性。
所以在第四目的部分,我們做一個小小的結論:三界有情的窮通壽夭、隨處受生,其實都是依如來藏的隨緣性而使得業種一一現行受報,因果律就這樣昭昭不爽的報應,無人能自外於此。那麼諸位也許起了個疑問:「誰人能自外於此?」我告訴你:「就是諸位!」當你開始修學佛法,親自證得這個實相心之後,你就會開始轉變了!經由這個轉變,你的如來藏中集藏的種子就跟著轉變,壽命的長短
(窮通壽夭)都會跟著轉變,如來藏會自動去轉變它,會使你的種子開始轉變。但這卻是要經由你的意識、意根去造作凈業,才可能轉變。可是,一般人的意識、意根想要轉變這些種子,是非常困難的,這都是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還沒有生起真相的智慧之前,只能依靠對於佛法的信仰、對於善法的支持,用意識心生起強制的力量去跟另一面下墮的力量互相拉扯。當你的善法力量比較大而贏了,就暫時把另一面下墮的惡法力量降伏住了;可是你如果有智慧,就不必用這種拉扯的方法。當你有智慧時,會發覺為了貪求種種逸樂而造作了惡業之後,種子不會跑到虛空去,也不會存在別人的如來藏裡面,都在自己的如來藏中,這是悟後可以現前觀察出來的,除非智慧還很差,或者沒有大善知識指導。
而這些善惡業的一切法其實都無所得,因為意識有所得,可是因為無常而會過去,最多隻是一世就報完了,所有的財富、名聲、眷屬都帶不走,所以無所得;而覺知心的你正在受樂時,你的如來藏並沒有受樂啊!他離六塵見聞覺知,何處受樂?而受樂的意識覺知心則是虛妄的、念念變異的,那個樂也是無常而不真實,所以結論是沒有樂可受,都無所得。既然如此,又何必去造作惡業而使自己的惡業種子在未來世承受惡劣果報?根本就沒有必要。所以,當你有這個智慧時,就了知萬法中的苦樂其實都無所得,心性開始轉變了,就可以轉變你如來藏中的種子,把惡種轉變為善種,把有漏善種轉變為無漏善種,來世的可愛異熟菩薩果報成就,你就有具足的資糧可以廣行菩薩道了。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懂得怎麼樣去使用如來藏的隨緣性,悟後將來的菩薩道就全部由你自己來掌控,這才是真實佛法的修行。
以上摘錄 平實導師 著【隨緣--理隨緣與事隨緣】,講了因果的道理。事例可上學佛網站上找。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有法門名僧伽吒。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勇。於汝意雲何。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過於一佛福德之聚。...爾時仙人告彼言。汝作不善造斯惡業。自作教人諸不善業。汝當懺悔。爾時彼人心驚惶怖悲泣而言。誰救護我。我作惡業必受苦報。爾時彼人長跪合掌而作是言。我作惡業自作教人。莫使我得不善之報。勿使受苦。願大仙人當見救濟。我為仙人常作僮僕。所作不善願令消滅。爾時仙人慰喻彼人。汝莫惶怖。吾當救汝令汝輕報。汝今現前聽法。汝曾聞僧伽吒法門不。白仙人言。我未曾聞。仙人言。火燒之人誰能為其說法。唯大悲者乃能說耳。...大仙答言。我憶念百千億阿僧只劫。問大仙言。以何善根憶爾許事。答言。以曾聽受僧伽吒法門。在彼眾中聞此法門發凈信者。皆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聞此法門須臾之間。悉能除滅無量百千億劫。閉惡道門開生天道。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功德如是。況復書寫讀誦。供養華香幡蓋。恭敬尊重。合掌禮拜一言贊善。如是功德不可思議。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雲何合掌得功德等。誰讀此經一合掌禮。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若教人作若隨喜作。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合掌凈信能滅五逆。何況有人。於此法門具足書寫讀誦供養如此功德多彼無量。...
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候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葯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飢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葯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羂,破無明que(類似『瑴』字,念青五筆和拼音字型檔無此字,是鳥殼的意思。咚咚鏘注。),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如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冢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葯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葯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想侵陵,互為饒益。
以上是滅罪的法寶。
8. 五逆重罪是哪些
如下:
一、殺父。父母養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
二、殺母。父母恩情是無以為報的。
三、殺阿羅漢。羅漢是悟道的聖人,殺羅漢也是極重的罪。
四、出佛身血。眾生歷劫供養,不能報其恩德萬一,何況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為逆罪。
五、破和合僧。破壞僧團,如果在僧人里邊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令僧人互不相和。
這五種罪是極重的罪,殺父殺母就不用說了,不光是法律所不容忍,就是人倫道德上也是極其敗壞,父母養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
(8)工商局五重罪擴展閱讀:
這五種罪又稱為小乘五逆罪,前二者為棄恩田,後三者則壞德田,故稱五逆、五重罪。以其行為將成為墮無間地獄之因,故亦稱五無間業,或五不救罪。
五逆罪-網路
9. 五逆重罪之一 什麼是出佛身血
佛法中最嚴重的罪行,這五種罪行是要受下無間地獄的報應。
五逆內容包括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殺父,殺母 : 是指殺自己親生的父母。
殺阿羅漢:是指殺死修行達至阿羅漢境界的僧人。
出佛身血:是指傷害佛祖至流血。現在佛祖不在世了,指以惡意、嗔恨心毀壞佛祖、諸佛菩薩、大阿羅漢以及其他聖賢的塑像。
破和合僧:是指在一個修行道場或團體內,散播謠言,撥弄是非,造成紛爭,最終致使修行道場或團體分崩離析。
10. 什麼是四重五逆罪
所謂「五逆罪」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佛經上說:「世間福田凡有二種:一功德田、二報恩田;壞此二
田,名五逆罪。是五逆罪有三因緣:一者有極惡心、二者不識福
德、三者不見正果。」「有人殺父母已,雖復修善,是善無報。」
所謂「羅漢」是梵文Arhat(阿羅漢)的音譯略稱。在小乘佛教中
是修行者最高的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僅排在佛、菩薩後面為第三
位。因為羅漢雖然修學佛法,能了脫生死,但不懂佛說第一義諦佛
法,雖信受佛說,但沒有證悟本心。羅漢屬於聲聞四果的第四果,
也稱「無極果」,不同於等覺位的大菩薩。
釋迦牟尼佛的眾多弟子中有著名的十大羅漢即十大弟子:摩訶伽葉、
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
阿難陀、羅候羅。(侯字應為目傍無此字〕佛教中還有四大羅漢之
說,即大迦葉、君屠缽嘆、賓頭盧和羅怙羅。他們都是不入涅磐,
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並為眾生作福田的。若殺阿羅漢犯五逆罪。
「破和合僧」是指挑撥離間、製造是非破壞僧團的團結。「出佛身
血」是指誹謗佛法。犯五逆罪者不能受菩薩戒,不得往生佛國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