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1)青海省公共服務十二五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B. 十二五期間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十二五」期間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總體要求。
C. 國家十二五規劃是指哪五年謝謝
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
「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二五」計劃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3)青海省公共服務十二五擴展閱讀:
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現實背景: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 十三五是哪幾年
從2016年到2020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規劃。
內容綱要
1、創新 - 升級舊產業與研發新產業;
2、協調 - 透過統籌資源縮小城鄉差異;
3、綠色 - 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式生產;
4、開放 - 引進之外也要走出去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5、共享 - 經濟成果應全民共享縮小差距。
目標要求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4)青海省公共服務十二五擴展閱讀:
相關政策
1、創新創業
為應對新常態下經濟模式轉換的挑戰,2015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
2、中國製造2025
傳統製造業全面升級轉型,供給側改革提高附加價值,增快紅色供應鏈的崛起,總理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為未來10年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目標是2025年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製造強國水準,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行列改善「大而不強」現象。
3、建構法治經濟
2014年10月四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並強調中國大陸將推動法治經濟,從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等優化創業投資環境;
雖然市場經濟講求的價值規律對於任何主體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具體的市場行為中,靠市場本身並不能實現市場經濟主體的平等,需要法律的介入與規則界定。另一方面環保法規的推動也是法治經濟一環,倒逼產業界改變過往粗放式高耗能、高耗物的發展方式,創新生產技術。
4、國企改革
根據十三五規劃草案,將建立專業經理人制度、完善差異化薪資以鼓勵創新、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監管,避免流失、引入民間資本進入國有企業。
5、醫保改革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保險為切入點改變給付方式和稽查方式,切斷以往醫院形成「以耗養醫」的扭曲營收模式,過度使用耗材利潤來當成主收入導致過度無效醫療,同時對醫院門口的職業醫鬧現象以鐵腕治理。整編成立醫療保障局。
6、國防改革
2015年11月的中央軍委改革會議上,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兼中央軍委深改組組長習近平宣布改為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制度,七大軍區濃縮為五大戰區,四大軍部只保留總參,其餘三功能吸收至總參和國防部。
同時組建陸軍總領導機構、戰略支援部隊、火箭軍、五大聯勤保障中心,一體化三軍聯合作戰機制軍委和戰區都要設立聯合作戰指揮室,2020年前要達成突破進展。
7、國家新型城鎮化
2014年3月16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同年7月30日,進一步出台《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開展松綁戶籍制度,作為擴大居民消費擴大內需的具體政策,持續推動城鎮化以擴大內需。
8、下一代人口計劃
一胎化政策改為全面兩胎化,高中往義務教育方向邁進,城鄉全面大病醫保,城鄉教育設施師資統一水準。無戶口人員寬松規范全面落戶。
E. 談談國務院為什麼要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按照平等、參與、共享的原則,以重度殘疾人、農村殘疾人和殘疾兒童為重點,優先發展社會急需、受益面廣、效益好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增強供給能力,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
——殘疾人社會保障。落實和完善貧困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險參保率和待遇水平。逐步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逐步增加工傷保險職業康復項目。著力解決好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做好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救助。有條件的地方實施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對重度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給予補貼。
——殘疾人基本服務。建立健全以專業康復和托養服務機構為骨幹、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託的社會化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繼續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實施國家重點康復工程,建立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制度。完善殘疾學生助學政策,保障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免費接受義務教育,逐步實行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推進特殊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殘疾人就業促進和保護力度,開展多層次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為農村殘疾人提供實用技術培訓,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安置殘疾人單位稅收優惠、殘疾人個體就業扶持等政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免費為殘疾人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將住房困難的城鄉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優先納入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加強針對盲人和聾人特殊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實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對殘疾人優惠開放,擴大盲人讀物出版規模。加快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推進公共設施設備和信息交流無障礙,有條件的地方為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補助。建立健全殘疾預防體系。
F. 十二五從哪年開始到哪年結束
「十二五」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年。
我國是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1953-195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因為蘇聯援華中斷胎死腹中,第三個五年計劃是1966年重新啟動為1966-1970年,以後的五年計劃都未中斷,為每一個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後五年。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會議同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結果報告,決定批准這個規劃綱要。《綱要》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共62章5萬余字,另有5個圖片和22個專欄,分為轉變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強農惠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優化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健康發展,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標本兼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改革攻堅、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互利共贏、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展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深化合作、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軍民融合、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強化實施、實現宏偉發展藍圖等16篇。
G. 誰有《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問了這么久,都沒有人回復,估計是沒有了。
所以我也沒有,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國家新的家電補貼政策已經出來了。
在網上都能搜到相關的資料。
H. 十二五期間指哪幾年
十二五期間指2011至2015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
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年)
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
第四個五年計劃(1971-1975年)
第五個五年計劃(1976-1980年)
第六個五年計劃(1981-1985年)
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年)
第八個五年計劃(1991-1995年)
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00年)
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
第十一個五年計劃(2006-2010年)
十二五規劃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簡稱十二五規劃。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有一些具體化的子項目,如《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等等。
(8)青海省公共服務十二五擴展閱讀:
「十二五」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從國際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