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鞍山當凃縣有什礦產資源
截至2007年底,當塗縣共探明與簡測有資源儲量的各類礦產7種,70處。主要礦產為鐵礦、釩礦,版次權要礦產有磚瓦用粘土礦、建築石料用砂岩、建築石料用安山岩、建築石料用玄武岩及礦泉水。
1、鐵礦:共14處(包括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5處、小礦和小型礦床6處),累計查明資源量62311.30萬噸,保有資源量32278.40萬噸。
2、釩礦:共2處,為共伴生礦產,累計查明資源量34201.30萬噸,保有資源量32703.60 萬噸。
3、建築石料用砂岩:13處,均為小礦和零星資源,累計查明資源量744.76萬立方米,保有資源量516.52萬立方米。
4、建築石料用安山岩:13處,均為小礦和零星資源,累計查明資源量587.93萬立方米,保有資源量359.31萬立方米。
5、建築石料用玄武岩:1處,為零星資源,累計查明資源量30.70萬立方米,保有資源量18.90
萬立方米。
6、磚瓦用粘土礦:28處,均為小礦和零星資源,累計查明資源量569.21萬噸,保有資源量249.91 萬噸。
7、礦泉水:1處,為小型礦床,累計查明資源量30萬方。
㈡ 中國各省礦產資源排名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大型和超大型鐵礦區主要有:遼寧鞍山一本溪鐵礦區、冀東一北京鐵礦區、河北邯鄲一刑台鐵礦區、山西靈丘平型關鐵礦、山西五台一嵐縣鐵礦區、內蒙古包頭一白雲鄂博鐵銹稀土礦、山東魯中鐵礦區、寧蕪一廬縱鐵礦區、安徽霍丘鐵礦、湖北鄂東鐵礦區、江西新餘一吉安鐵礦區、福建閩南鐵礦區、海南石碌鐵礦、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釩鈦磁鐵礦、雲南滇中鐵礦區、雲南大勐龍鐵礦、陝西略陽魚洞子鐵礦、甘肅紅山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新疆哈密天湖鐵礦,等等。
錳礦: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
銅礦:已探明礦區910處,主要為:黑龍江省多寶山;內蒙古自治區烏奴格吐山、霍各氣;遼寧省紅透山;安徽省銅陵銅礦集中區;江西省德興、城門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陽新銅礦集中區;廣東省石菉;山西省中條山地區;雲南省東川、易門、大紅山;西藏自治區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舍勒等銅礦。
鋁土礦:有310處產地,主要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鉛鋅礦:有產地700多處,主要為:黑龍江省的西林;遼寧省的紅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營子;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音諾、東升廟、甲生盤、炭窯口;甘肅省的西成(廠壩);陝西省鉛硐山;青海省的錫鐵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黃沙坪;廣東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蘇省的棲霞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廠;雲南省的蘭坪、會澤、都龍;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鉛鋅礦。
鎳礦:有產地近百處。主要是吉林省的紅旗嶺、赤柏松;甘肅省的金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拉通克、黃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楊坪;雲南省的白馬寨、墨江等鎳礦。
鉬礦:有產地222處,主要是吉林大黑山;遼寧省楊家杖子、蘭家溝;陝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欒川等鉬礦。
鎢礦:探明產地252處,主要是江西省西華山、漂塘、大吉山、盤古山、畫眉坳、滸坑、下桐嶺、巋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園、新田嶺、瑤崗仙;廣東省鋸板坑、蓮花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明山、珊瑚;甘肅省塔兒溝等鎢礦。
錫礦:探明產地293處,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珊瑚、水岩壩;雲南省東川;湖南省香花嶺、紅旗嶺、野雞尾等錫礦。
汞、銻礦:探明汞產地103處、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
金礦:探明礦區1265處,主要有黑龍江省烏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瑪;吉林省夾皮溝、琿春;遼寧省五龍;河北省張家口、遷西;山東省玲瓏、焦家、新城、三家島、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溝、金渠、秦嶺、上宮;廣東省河台;湖南省湘西;雲南省墨江;四川省東北寨;青海省斑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希、哈密等金礦。
銀礦:探明產地569處,主要有陝西省銀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銀洞溝、白果園;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貴溪;吉林省山門;廣東省龐西洞等銀礦。
稀土、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801)、山東省(微山)、江西省(贛南、宜春)、廣東省(粵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等地。
㈢ 安徽礦產最豐富的地方
如果是煤礦的話就算淮南了,還有淮北,宿州。其他的礦產資源已經枯竭了,馬鞍山和銅陵都已經被國務院批准為礦產資源枯竭型城市了,不過發現了大的菱鐵礦在霍邱
㈣ 中國什麼地方的礦產資源最多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
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
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
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
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
鉛鋅礦遍布全國;
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
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
磷礦以華南為主
㈤ 礦產資源在中國哪裡最多
中國金屬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碲礦。各種礦產的地質工作程度不一,其資源豐度也不盡相同。有的資源比較豐富,如鎢、鉬、錫、銻、汞、釩、鐵、稀土、鉛、鋅、銅、鐵等;有的則明顯不足,如鉻礦。
鐵礦
中國是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礦石含鐵品位較低的一個國家。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鐵礦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東北、華北地區資源為最豐富,西南、中南地區次之。就省(區)而言,探明儲量遼寧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雲南、內蒙古次之。中國鐵礦以貧礦為主,富鐵礦較少,富礦石保有儲量在總儲量中佔2.53%,僅見於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從鐵礦成因類型來看,根據程裕淇和趙一鳴等的意見,主要有與鐵質基性、超基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岩漿型鐵礦床,如四川攀枝花鐵礦床,與中酸性(包括偏基性與偏鹼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接觸交代-熱液鐵礦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馬坑、內蒙古黃崗等;與中性鈉質或偏鈉質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如江蘇、安徽兩省的寧蕪鐵礦、雲南大紅山鐵礦等;沉積型赤鐵礦和菱鐵礦床如鄂西、贛西、湘東地區的赤鐵礦;變質沉積鐵礦,如鞍山鐵礦、冀東鐵礦等;風化淋濾殘積型鐵礦,如廣東大寶山、貴州觀音山等。鐵礦成因類型以分布於東北、華北地區的變質-沉積磁鐵礦為最重要。該類型鐵礦含鐵量雖低(35%左右),但儲量大,約佔全國總儲量的一半,且可選性能良好,經選礦後可以獲得含鐵65%以上的精礦。從成礦時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鐵礦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錳礦
中國錳礦資源較多,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均有產出;有探明儲量的礦區21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5.66億噸,居世界第3位。中國富錳礦較少,在保有儲量中僅佔6.4%。從地區分布看,以廣西、湖南為最豐富,佔全國總儲量的55%;貴州、雲南、遼寧、四川等地次之。從礦床成因類型來看,以沉積型錳礦為主,如廣西下雷錳礦、貴州遵義錳礦、湖南湘潭錳礦、遼寧瓦房子錳礦、江西樂平錳礦等;其次為火山-沉積礦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鐵錳礦床;受變質礦床,如四川虎牙錳礦等;熱液改造錳礦床,如湖南瑪璃山錳礦;表生錳礦床,如廣西欽州錳礦。從成礦時代來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紀均有錳礦形成,以震旦紀和泥盆組為最重要。
鉻礦
中國鉻礦資源比較貧乏,按可滿足需求的程度看,屬短缺資源。總保有儲量礦石1078萬噸,其中富礦佔53.6%。鉻礦產地有56處,分布於西藏、新疆、內蒙古、甘肅等13個省(區),以西藏為最主要,保有儲量約佔全國的一半。中國鉻礦床是典型的與超基性岩有關的岩漿型礦床,絕大多數屬蛇綠岩型,礦床賦存於蛇綠岩帶中。西藏羅布莎鉻礦和新疆薩爾托海鉻礦等皆屬此類。從成礦時代來看,中國鉻礦形成時代以中、新生代為主。
鈦礦
中國鈦礦分布於10多個省區。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釩鈦磁鐵礦中的鈦主要產於四川攀枝花地區。金紅石礦主要產於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鈦鐵礦砂礦主要產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鈦鐵礦的TiO2保有儲量為3.57億噸,居世界首位。鈦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型釩鈦磁鐵礦,其次為砂礦。從成礦時代來看,原生鈦礦主要形成於古生代,砂鈦礦則於新生代形成。
㈥ 我國主要礦產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省
1、我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
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
2、中國礦產主要分布:
石油:大慶、克拉瑪依、勝利、塔北、塔中、華北、中原。
煤炭:大同、陽泉、神府、六盤水、平頂山、鶴崗、雞西、兗州。
鐵礦:鞍山、本溪、馬鞍山、攀枝花、石碌、遷安。
(6)馬鞍山哪裡有礦山礦產資源最多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的分類,主要有:
1、根據礦產的成因和形成條件,分為內生礦產、外生礦產和變質礦產;
2、根據礦產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特點,分為無機礦產和有機礦產;
3、根據礦產的產出狀態,分為固體礦產、液體礦產和氣體礦產;
4、根據礦產特性及其主要用途,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
㈦ 馬鞍山有哪些礦產
鐵礦 煤炭 玉松石
㈧ 安徽省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1樓
(1)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08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2)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動植物資源。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佔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300餘種,草本植物約2100餘種,動物約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
(4)礦產資源。安徽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較全,儲量豐富。全省已發現有用礦種13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7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為五大優勢礦產。
礦產資源:
全省已發現的有用礦種近百種,已探明儲量的60多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為五大優勢礦產,探明儲量大,找礦遠景好,在工業利用上已形成一定規模,在華東地區甚至全國均具有重要意義。礦產資源的特徵,一是分布集中,已探明儲量的幾種礦產主要分布於:淮南、淮北的煤炭和沿江地區的鐵、鋼、硫、明礬石及其伴生礦產;二是優勢礦產種類多,儲量大,開發利用前景好;三是伴生礦床多,綜合利用價值高。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炭、石煤、泥碳、溫泉等,以煤炭最具優勢,已探明儲量約230億噸,居全國第六位,為華東地區各省之首。金屬礦產中的鐵礦和銅礦儲量較大,鐵礦探明儲量26億噸,分布遍及全省,但以馬鞍山、當塗、繁昌、廬江等地最為集中,銅礦為安徽的近期優勢礦產之一,儲量占華東地區的20%,產地主要集中在沿江的銅陵、貴池、懷寧、廬江等地。非金屬礦產以硫鐵礦、明礬石、石灰石最為突出。
㈨ 礦產資源
目前,麗水市境內發現各類礦產57種,其中金屬礦有:金、銀、銅、鉛、鋅、鎢、錫、鉬、鐵、錳、鈷、鈾、鈹、釔、鋯、鎘、銦、錸、鍺、鎵、鉍、鈰、鑭等25種;非金屬礦有:螢石、葉蠟石、沸石、花崗岩、高嶺土、凝灰岩、伊利石、珍珠岩、白雲母、冰洲石、水晶、明礬石、鉀長石、重晶石、石墨、瑪瑙、石英岩、大理石、方解石、透輝石、石灰岩、紫砂土、黃鐵礦、硼礦、瓷土、膨潤土、油頁岩、煤、泥炭、礦泉水、地熱及砂石料等32種。發現礦產地(包括礦床、礦點、礦化點)近千處,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礦床(點)460餘處,經地勘部門地質勘查,金、銀、鉬、螢石、沸石、葉蠟石、高嶺土、凝灰岩、珍珠岩等礦產蘊藏量較大,尤其非金屬螢石、葉蠟石、沸石礦產資源最為豐富,螢石有龍泉八都、遂昌湖山等5處大、中型礦床,葉蠟石有青田山口、豐門、嶺頭及景寧繆坑等5處大、中型礦床,沸石有縉雲老虎頭、天井山等大中型礦床兩處,高嶺土有松陽峰洞岩等中型礦床兩處,其探明儲量均居全省前列,聞名全國,特別是葉蠟石礦產更是馳名中外。詳見下列各類礦床統計表(表1)和礦產儲量一覽表(表2)。
一、金屬礦產
麗水市境內發現的25種金屬礦產中,目前有開采價值和已開采利用的有:金、銀、鉬、鐵、銅、鉛鋅及稀土元素等。金銀、鉛鋅礦床點多,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遂昌、龍泉及青田、慶元、景寧、松陽等縣(市)。
1.金和銀
麗水市是華東地區貴金屬較為富集區之一,發現並探明金銀礦床(點)21處,其中探明有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8處,探明黃金金屬量21.9噸、銀(包括伴生銀)1081噸,主要分布在龍泉八寶山遂昌治嶺頭一帶。
表1各類礦床統計表
表2礦產儲量一覽表
(1)遂昌銀坑山金銀礦:礦區位於遂昌縣城北東16公里處,面積3.5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廉竹鄉,礦區有公路直通縣城,交通便利。
銀坑山金銀礦區,出露新老兩套地層,蓋層為大面積出露的上侏羅統磨石山群火山碎屑岩、熔岩,厚300米以上,最厚達700米;基底為前寒武系八都群變質岩,主要有黑雲斜長片麻岩等,為賦礦圍岩。片理傾向南西,斷裂發育,北西向斷裂多為花崗岩、花崗斑岩、霏細斑岩等酸性岩脈充填,切穿礦化帶。銀坑山金銀礦屬變質熱液疊加型礦床。金銀礦體為半隱狀—隱伏礦體,呈帶狀產出於變質岩中,受近東西轉為北東向的斷裂控制,呈向南突出的弧形,由Ⅲ、Ⅳ號兩礦帶組成。Ⅳ號為主礦帶,長1850米,寬1~25米,延深大於400米,被F1、F42兩條近南北向斷裂錯開,分成西、中、東三個塊段。金銀礦體集中分布在中塊段,共有5個工業礦體,總長達1058米,平均品位金12.1克/噸、銀305.85克/噸。礦床中金銀為共生礦,還伴生銅、鉛、鋅、硫等,均達到綜合利用指標。
金銀礦石以銀金礦、金銀礦為主,礦石礦物有輝銀礦、自然銀,伴有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絹雲母等。礦石以他形粒狀結構和塊狀構造為主,礦石類型有石英脈型、交代石英岩型及石英網脈帶型3類。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體頂底板岩石穩固性好,屬易采、易選,經濟價值高的礦床。
西塊段現為重點找礦地段,經多年勘查證實,該塊段發現有工業礦體,遠景金金屬量達8噸,目前正在勘測規劃開采中。
(2)遂昌縣金田寺銀鈷礦:礦區位於遂昌縣城西北20公里處,面積4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應村鄉,交通尚方便。
礦區主要出露大面積燕山期石英二長岩體,侵入於前寒武系八都群變質岩和上侏羅統磨石山群火山岩中,礦帶賦存於石英二長岩體南部邊緣的北北西、北西向斷裂構造中,屬中—低溫熱液充填交代型銀、鈷多金屬硫化礦床。礦區有礦帶4條,間距100~200米,礦帶長270~800米,寬1~30米,其中圈定銀礦體4個,鈷礦體6個,金礦體1個。
銀礦體呈脈狀、復脈狀,主要富集在I號礦帶中,長約270米,平均厚5米,最大延深265米,平均銀品位179.8克/噸。礦石主要由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及少量輝銀礦、自然銀等和脈石礦物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等組成。
鈷礦體主要富集在Ⅱ號礦帶中,由多條密集平行展布的鈷礦體構成,長100~210米,厚2~13.37米,最大延深295米,鈷平均品位0.038%。礦石礦物主要由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硫砷鈷礦等和脈石礦物石英、絹雲母、綠簾石等組成。
金礦體為隱伏礦體,賦存在Ⅱ號礦帶中。探明儲量為:銀×××噸、鈷536噸。伴生礦產儲量為:金125.6千克、銅2085噸、鉛3222噸、鋅2429噸。該礦屬易選型硫化礦石,可選性良好。
2.銅
全市銅礦資源比較少,以銅為主的礦床僅1處,即松陽板橋銅銀多金屬礦,銅儲量9800噸;以伴生狀態賦存的銅礦床主要有龍泉烏嶴鉛鋅礦、遂昌銀坑山金銀礦等多金屬礦床。全市累計銅儲量1.6萬噸。
3.鉛和鋅
鉛和鋅在自然界中常共生在一起,往往形成鉛鋅礦床。鉛鋅礦是麗水市有色金屬礦產中比較有前景的礦種,鉛鋅礦點多,分布廣,發現並探明鉛鋅礦產地137處,其中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點)125處,主要有龍泉鉛鋅礦、遂昌銀坑山金銀礦、慶元老鷹岩鉛鋅礦、景寧小粗鉛鋅礦、遂昌葛坪鉛鋅礦、青田孫坑鉛鋅礦。此外,慶元桉樹坳、松陽大嶺頭、麗水麗陽坑、銀場等礦點經普查證實亦有一定地質儲量。全市累計探明儲量金屬量鉛18.1萬噸、鋅27.7萬噸,據地勘資料,全市遠景儲量預測在150萬噸以上。
(1)龍泉市烏嶴多金屬礦:礦區位於龍泉市城區正西10公里處,面積2.6平方公里,交通方便。
在構造上,礦區位於錦溪-竹洋背斜構造北東傾伏端。出露地層主要為前寒武系八都群片麻岩類,礦化蝕變為硅化、綠泥石化等,斷裂和脈岩發育,對礦體的連續性具明顯的破壞作用。礦體呈似層狀賦存於黑雲斜長片麻岩內的礦化蝕變岩中,礦體長700米,平均厚10米,延深650米;傾角平緩呈弓形;平均品位:鉛2.68%、鋅2.06%;伴生組分平均:銅0.18%、銀45.22克/噸、硫5.34%、鎘0.023%、銦0.0016%,累計探明鉛、鋅金屬儲量29.6萬噸,銅4736噸,銀遠景儲量278噸。該礦床是一個以鋅為主,伴生銀、銅、硫及鎘、銦等稀散元素的中型多金屬礦床,成因屬區域變質-混合岩化熱液型層控多金屬礦床。
近礦圍岩蝕變有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及硅化、碳酸鹽化等。礦石自然類型有條帶狀、浸染狀鉛鋅礦石、塊狀鉛鋅多金屬礦石、脈狀銅鉛礦石,礦石可選性能良好,屬易選一較易選礦石,礦體頂底板圍岩穩固,破碎帶不發育,開采技術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均屬簡單型。
(2)松陽縣大嶺頭鉛鋅礦:礦區位於城東南約12公里處,面積1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大東壩鎮。
礦體賦存在變質岩系和酸性斑岩內,鉛鋅礦體呈似層狀或透鏡狀,共有6個礦體,其中5、6號礦體規模最大。5號礦體長235米,厚0.83~5.52米(平均厚2.06米);6號礦體長187米,平均厚2.85米,探明儲量:鉛29.91萬噸、鋅23.13萬噸、銀10.16噸。
4.鉬
鉬礦是麗水市最有特色的金屬礦產之一,發現並探明中型鉬礦床1處,小型礦點12處,主要分布在青田石平川(中型)、松陽象溪、景寧三枝樹、東坑,蓮都仙渡等地。青田石平川和景寧三枝樹兩處探明儲量鉬2.8萬噸,其他礦點均未投入地勘工作。
青田縣石平川鉬礦:礦區位於青田縣城東北18公里處,面積8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黃垟鄉。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上侏羅統磨石山群流紋質晶屑凝灰岩,礦區中部為一早期花崗斑岩穹窿構造,在花崗岩體的內、外接觸帶發育一系列環形構造,是礦區的主要容礦和控礦構造。礦床屬脈狀中-高溫熱液充填型交代礦床。
礦區共有大小礦體50餘條,大都產於花崗岩體的內外接觸帶,以1、2、5、9、13、14、19、25、48、69號等10條礦脈為主,尤以5、25號兩條工業意義最大,其儲量占總儲量的91.6%。各礦脈出露長90~1020米,平均厚1.37~3.90米,延深93~700米。主礦脈平均品位0.244%,伴生有益組分主要為錸,平均含量0.0003%,可以綜合利用。累計探明儲量鉬金屬量1.8萬噸,屬易采易選礦石,礦區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簡單。
5.鐵
鐵礦僅在景寧包山、赤木山和慶元山丘等地發現,並探明儲量約200萬噸,建有景寧包山鐵礦。
景寧畲族自治縣包山鐵礦:礦區位於景寧縣城西南2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鶴溪鎮,交通便利。礦區有五個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及薄層狀,長100~574米,厚0.3~13.01米,延深100~356米。礦石礦物以磁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為主,礦石類型有磁鐵礦石、鉛鋅礦石、鐵鉛鋅礦石,礦石平均品位:全鐵36.07%、鉛1.69%、鋅4.82%、銅0.62%。探明儲量:鐵礦石量171.3萬噸、鉛鋅金屬量2.13萬噸,銅金屬量89噸。
此外,赤木山鐵礦的礦石性質與包山鐵礦相似,全鐵平均品位31.67%,探明鐵礦石儲量14.35萬噸。
6.稀土
本市稀土礦的找礦工作主要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工作程度較低。從已掌握的資料,遂昌湖山盆地、慶元荷地、松陽板橋等地,稀土礦遠景均可觀,可達到中型以上礦山的儲量要求。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稀土礦的開發利用為期不遠。
慶元縣荷地稀土礦:礦區位於慶元縣城,面積約1.5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荷地鎮,交通尚便利。
經地勘部門初步勘查證實,荷地稀土礦礦體厚度大、品位高、質量好、埋藏淺,礦體厚度5~6米,綜合平均品位1%。,選礦試驗回收率可達90%以上。據有關人士稱,稀土含礦面積達68平方公里,地質構造簡單,成礦條件好,可望達到大型規模。
二、非金屬礦產
全市非金屬礦產有螢石、葉蠟石、沸石、花崗岩、高嶺土、凝灰岩、珍珠岩、紫砂土(紅泥)、大理石、石英石、膨潤土、瓷土、石灰岩、鉀長石、透輝石、方解石、重晶石等三十餘種,其中螢石、葉蠟石、沸石、高嶺土、花崗岩、凝灰岩等礦產儲量(簡稱「五塊石頭一把土」)居浙江省前列,是麗水市最主要最有特色的優勢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青田、龍泉、遂昌、縉雲、松陽、景寧等縣市。
1.螢石
麗水市螢石資源極為豐富,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優勢非金屬礦產之一,目前發現並探明的螢石礦床有:大中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15處,礦(化)點110餘處,累計探明儲量1519萬噸。截止目前為止,保有儲量1358萬噸。據地勘部門預測:全市遠景儲量達5000萬噸,主要分布在龍泉八都、小梅,遂昌湖山、金竹、黃沙腰及蓮都、縉雲、雲和等縣(市)境內。
(1)遂昌縣湖山螢石礦田:位於遂昌城西23公里處,面積約140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金竹、湖山等鄉鎮,交通較方便,各礦區間均有公路相通,並與遂(昌)龍(游)、遂(昌)麗(水)等主幹公路相接。
湖山螢石礦田位於中生代早白堊世形成的火山斷陷盆地中,屬於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熱液礦床。礦田主要由Ⅲ、Ⅱ、Ⅰ、Ⅳ礦區和凹背、翁村、毛竹坑、玉皇尖等礦點組成。礦區斷裂構造發育,顯然地是螢石礦的主要控礦因素,圍岩蝕變主要是硅化,各礦區(塊段)由2~3個礦體組成,礦體形態簡單,大多為脈狀、透鏡狀,少數復脈狀。主礦體長400~800米,厚2~8米,延深200~550米。產狀穩定,大多呈北西向展布,傾向北東,傾角陡,局部反傾。Ⅲ號礦帶(礦區)是礦田中最大礦區,由兩個礦體組成,其儲量占整個礦田已探明儲量的45%,礦石礦物組分簡單,以螢石為主,次為石英。礦石結構、構造有塊狀、條帶狀、角礫狀、梳狀、碎粒狀。平均品位氟化鈣(CaF2)51.53%,有害雜質硫、磷含量甚微,礦石質量較佳。礦石類型屬石英-螢石型,個別屬方解石-螢石型。礦石選礦加工性能良好,屬易選礦石。全礦田探明礦石量852萬噸。礦體及其頂底板圍岩岩性屬堅固-半堅固型,抗壓強度大,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屬簡單型,開采條件良好。
(2)龍泉市八都螢石礦:礦區位於龍泉市城西南21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八都鎮,面積2平方公里,麗(水)浦(城)公路通過礦區,交通尚方便。
礦區出露地層為下前寒武系八都群變質岩類。礦體呈脈狀產於片麻岩、混合岩、變粒岩、花崗閃長岩中,受斷裂構造控制,礦床成因類型屬與岩漿作用有關的低溫熱液裂隙充填型。共有四條礦體,Ⅰ號礦體為主礦體,儲量佔全礦區總儲量的78.1%,礦體傾向南西,傾角較陡,長1275米,最大斜深375米,平均厚5.17米,屬較穩定型,平均品位氟化鈣(CaF2)50.80%,屬均勻型,礦石礦物組分簡單,主要為螢石、石英。探明總儲量礦石量515萬噸。礦區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屬簡單型,礦石易采易選。
2.葉蠟石
麗水市葉蠟石資源極為豐富,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優勢非金屬礦產,也是浙江省優勢非金屬礦產之一,已探明和發現葉蠟石大中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10處,累計探明儲量3280萬噸,佔全省總量的56%,占第一位。主要分布青田縣山口至北山、景寧縣繆坑及龍泉市小岩、雲和縣寨下一帶,據地勘部門最近預測,遠景儲量在1億噸以上。麗水市葉蠟石儲量大,質量優,聞名全國,特別是青田石(葉蠟石)是我國四大著名的印章石之一,更是馳名中外。
(1)青田縣山口葉蠟石礦:該礦為我國目前最大的葉蠟石礦床,礦區位於青田縣城東南約9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山口、方山等鄉鎮,面積3.3平方公里,礦區離新建鐵路青田站僅12公里,交通便利。
山口葉蠟石礦位於晚侏羅世方岩背破火山口的東南側,由北而南分為堯士、豐門(旦洪)—白洋、老鼠坪等三個礦段,共有四條礦化帶,6個礦體,順層賦存於上侏羅統西山頭組第二段中上部的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礦體屬火山噴發晚期氣成-熱液交代(充填)蝕變礦床,圍岩蝕變主要有硅化、葉蠟石化、絹雲母化、剛玉化,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狀與圍岩基本一致,傾向北西西、傾角較緩。礦帶長150~2100米,延深150~700米,厚0.5~48.11米,其中V號礦體規模最大,分布在豐門(旦洪)—白洋礦段,已控制工業礦體長1160米,延深250~700米,厚度變化較大,平均厚8.88米,該礦體探明的儲量占礦區已探明儲量的72.1%,礦石主要化學成分:w(Al2O3)17.18%~20.84%,w(Fe2O3)0.36%~0.99%,w(K2O)+w(Na2O)0.23%~1.68%。礦石耐火度1625~1730℃,白度一般為75%~90%,可塑性指數7.2~7.6。礦區探明儲量1415萬噸,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礦體及圍岩穩定。
(2)景寧縣繆坑葉蠟石礦:礦區位於景寧畲族自治縣城西南24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景南鄉,面積1平方公里,礦山公路直通景寧縣城,交通尚便利。
礦區地層主要出露上侏羅統磨石山組陸相火山碎屑岩,礦體賦存於流紋質凝灰岩中,局部賦存於流紋岩與含礫玻屑凝灰岩之接觸部位。礦體呈似層狀,傾向西,傾角緩,產狀與流紋岩的流面產狀近於一致。次生石英岩化與成礦關系密切,礦床成因類型屬於潛火山熱液交代型。礦區共有兩個礦體,I號礦體為主礦體,長670米,平均厚4.64米,最厚10.44米,平均品位w(Al2O3)18%,w(SiO2)72.36%。葉蠟石礦品級為低-中鋁型,局部為高鋁型,其儲量占總儲量的93.6%;Ⅱ號礦體長220米,平均厚1.93米,平均品位w(Al2O3)25.09%,w(SiO2)64.92%,葉蠟石品級為中-高鋁型。葉蠟石礦石主要由葉蠟石和硬水鋁石組成。有葉蠟石型、葉蠟石-石英型、石英-葉蠟石型三種礦石類型。
礦體出露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水文地質條件簡單。I號礦體頂板為堅硬且緻密的次生石英岩。Ⅱ號礦體已裸露於地表,工程地質條件及開采條件良好,適於露采和硐采。
(3)青田縣北山葉蠟石礦:礦區位於青田縣城南西30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山口鎮,交通便利。
礦體賦存於礦化帶的中、上部,呈扁平透鏡體一似層狀,厚2~11.30米,平均厚5.67米,礦石平均組分含量:w(SiO2)68.66%、w(Al2O3)22.42%、w(Fe2O3)0.32%、w(K20)0.04%、w(Na20)0.15%、w(TiO2)0.74%、w(TsO3)0.29%。礦石呈灰白—淺綠色,以顯微鱗片變晶結構和塊狀構造為主,主要礦物成分為高嶺土、葉蠟石,其次為石英、少量黃鐵礦。礦區水文地質簡單,開采條件好。
(4)龍泉市小岩葉蠟石礦:礦區位於龍泉市城北東約22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城北鄉,交通尚便利。
礦山位於東畲火山穹窿南側,礦體是呈脈狀,似層狀,有3條,I號礦體長250米,厚8.0米;Ⅱ號礦體長150米,厚1.5米;Ⅲ號礦體長200米,厚4米,礦石礦物以葉蠟石為主,礦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礦石組分:w(Al2O3)18.6%~22.34%、w(SiO2)71.22%~75.57%、w(Fe203)0.27%~0.36%、w(TiO2)0.06%~0.07%、w(CaO)0.18%~0.21%、w(MgO)0.11%~0.19%、w(K2O)0.10%~0.36%、w(Na20)0.12%~0.16%,估算儲量在60萬噸以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屬簡單型。
3.沸石
我國於1972年首次在浙江省縉雲縣老虎頭發現沸石礦。縉雲縣沸石礦已成為全國三大沸石礦之一,尤其是大口徑絲光沸石,資源得天獨厚,全國僅產此處,為浙江省重點開發礦種。
沸石礦資源極為豐富,是麗水市最有發展潛力的優勢非金屬礦產,也是浙江省優勢非金屬礦產之一。發現和探明儲量的沸石礦:大中型礦床3處,礦點16處,累計探明儲量1.07億噸;據地勘部門資料,遠景儲量在3億噸以上。目前保有儲量在1.05億噸左右,主要分布在縉雲縣東方鎮至壺鎮鎮一帶。
縉雲縣老虎頭沸石礦:該礦屬我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沸石礦床。礦區位於縉雲縣城東北約6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縉雲縣東方鎮,面積5.66平方公里。縉(雲)至台(州)公路通過礦區,離新建鐵路縉雲站僅8公里,交通極為便利。
礦床受馬鞍山火山構造控制,礦體賦存於上白堊統塘上組火山岩中,由富含火山玻璃質的角礫、集塊岩經蝕變脫玻而成。成因屬近火山機構的噴發—蝕變礦床。礦區包括老虎頭、岱石、保華山3個塊段,以老虎頭塊段為主,每個塊段含沸石礦3~4層,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單層長200~1500米,厚6~35米,鉀離子交換量10~16毫克/克;氨離子總交換容量144~177毫升/100克。礦石礦物組分以斜發沸石和絲光沸石為主,兩者占礦物總量的60%~80%,其他為石英、蒙脫石等。礦石類型按不同沸石礦物含量可分為斜發沸石型、絲光沸石型和混合型3類;按原岩性質和結構特徵可分為集塊礦石、角礫型礦石、凝灰型礦石、珍珠—球泡型礦石等。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屬簡單型。
4.高嶺土、瓷土
本市高嶺土(瓷土)資源較為豐富,是麗水市主要的優勢非金屬礦產之一。發現並探明高嶺土(瓷土)中型礦床兩處,小型及礦點16處,累計探明儲量2000多萬噸,主要分布在松陽縣峰洞岩、後岱山及龍泉市上洋、青田縣王母地、烏坦後等地。
松陽縣峰洞高嶺土礦:礦區位於松陽縣城西南約15公里處,礦區面積2.5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上隸屬松陽縣大東壩鎮,礦山有盤山公路直接相通,交通較方便。
礦體受層位控制,賦存於上侏羅統磨石山群酸性晶屑凝灰岩中,由酸性火山岩經火山氣液交代、改造而成,屬火山熱液改造礦床。圍岩普遍硅化、葉蠟石化、綠泥石化。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與圍岩呈漸變過渡。礦體有兩個,呈北西-南東方向展布,傾向北東,傾角較緩,工號礦體長161米、寬130米、厚12米;Ⅱ礦體為半隱狀礦體,形態比較復雜,由四條平行小礦體分叉復合而成,總體長278米,厚3.7~36.9米,礦石主要由地開石、高嶺石、石英組成,平均品位:w(Al2O3)15.73%~34.16%,w(Fe203)0.15%~0.30%,w(TiO2)0.07%~0.09%。探明儲量383萬噸。一般優質礦石(Ⅰ級品)分布Ⅰ號礦體,並夾於Ⅱ、Ⅲ級品之中,三者無明顯的界線。本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簡單,頂、底板圍岩穩定性好。
5.花崗岩
花崗岩又稱花崗石,是火成岩類岩石。狹義的花崗岩類w(SiO2)含量70%以上,石英含量一般超過20%,主要礦物由長石、石英和少量黑色礦物等組成,顏色灰的、肉紅色較常見。廣義的花崗岩類包括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石英閃長岩、石英二長岩的總稱。
麗水市花崗岩資源較豐富,出露面積達17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青田、縉雲、龍泉、景寧、麗水、遂昌等縣(市),且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不同花色品種的花崗岩有40餘種,可作石材礦山考慮的品種有12種,如龍泉紅、青田灰、遂昌紅等。
(1)龍泉市碧龍「龍泉紅」花崗岩:礦區位於龍泉市西北約25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龍泉市住龍鎮,公路直通礦區,交通便利。
碧龍花崗岩株大面積出露地表,面積約25平方公里,經國家建材局浙江總隊對該礦進行詳查,控制礦體長為500米,提交礦石量797萬立方米,荒料量296.48萬立方米。礦石結構比較簡單,僅為肉紅色中粗粒結構的花崗岩一種。肉紅色條紋長石構成礦石的基本色調,顏色均一,色澤度變化小,礦石結晶程度好,中粗粒結構,分布排列均勻,花紋和諧。礦石中基本不含雜質,也無色斑和色線,具有良好的並接和裝飾效果。
該礦「龍泉紅」花崗岩在首屆中國名特石材品種評審會上被評為首批全國石材名特品種,有關石材專家認為,「龍泉紅」花崗岩是目前浙江省范圍內紅色系列花崗岩飾面石材的佼佼者,可望成為全省最大的花崗岩荒料生產基地。
(2)青田縣青田花崗岩:該岩體出露於青田縣城周圍,呈等軸圓形岩株狀產出,地貌上呈負地形,出露面積約23平方公里。岩性主要為淺肉紅—灰白色中粒花崗岩,中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局部可見晶洞構造。礦物成分:鉀長石40%~63%、斜長石12%~30%、石英20%~28%、黑雲母2%~5%,微量鐵礦物,粒徑2~5毫米,局部可見文象花崗結構。經地勘部門估算儲量約800萬立方米。
該岩體岩石物理化學性能適合耐酸、耐鹼、飾面板材及工藝雕刻用途,放射性符合衛生標准。岩體成荒率普遍較高,岩石塊度大,利於荒料開采,加上浮土覆蓋較淺,山體坡度角較小,開采條件較好。
6.凝灰岩
廣義的凝灰岩包括了晶玻屑凝灰岩、流紋質凝灰岩、熔結凝灰岩等等,常為灰白色、淺紅色,質地堅硬、抗壓性強,易采,是一種理想的建築材料。麗水市凝灰岩資源極為豐富,據地勘部門資料,發現並查明大中型礦床4處,小型的礦點22處,儲量達4.16萬立方米,遠景儲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上,主要集中在縉雲縣外堰—壺鎮一帶。
縉雲縣凝灰岩(又稱條石):凝灰岩礦區位於縉雲縣城東北一帶,離縣城8~20公里處,行政區劃上隸屬五雲、東方、壺鎮、東渡、舒洪等鄉鎮,面積達106平方公里。各礦點均分布公路沿線,交通便利。
建材用凝灰岩礦當地稱之為條石(以下簡稱條石),產於晚白堊世形成的斷陷盆地內,主要分布在仙都、外堰、岩腰三個塊段內,條石岩性主要為上白堊統塘上組中部的流紋質含礫玻屑凝灰岩,凝灰結構,厚層-塊狀構造。條石層在岩腰一帶走向呈近東西向展布,仙都、外堰一帶走向皆呈北北東向長條帶狀展布,呈厚-巨厚層狀,緩傾斜產出,單層厚10~44.7米,出露較全地段總厚達250米左右。已探明條石儲量41575萬立方米。條石分布區構造簡單。礦床成因類型為陸相細火山碎屑沉積型。條石化學特徵為富硅、富鉀、貧鐵,具有抗凍性好,抗風化能力強,抗壓強度大,耐酸鹼性能良好,低硬度,易於切割取材等特點,是優良的建築石材。此外,還具有天然的果綠、玫瑰、淡黃等多色彩、可雕刻強等特點,是工藝石雕的優良材料。
礦床出露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直接裸露地表易鑿切成條石用材。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開采技術條件簡單。
7.珍珠岩
珍珠岩是指火山噴發的酸性火山玻璃質熔岩。在破碎成一定粒度後,在快速加熱條件下,珍珠岩體積可膨脹數倍至幾十倍,具多孔、質輕的特點,是良好的隔熱、吸音、輕質的建築材料。
麗水市珍珠岩資源主要產地在縉雲縣老虎山、天景山一帶,珍珠岩與沸石分布區大體一致,但地質層位不同,礦床(點)20餘處,探明儲量2915噸。
8.鉀長石
麗水市鉀長石礦產主要分布在慶元縣黃真、遂昌縣按口、景寧縣渤海一帶。遂昌按口鉀長石礦經地勘部門初步調查,發現礦體12條,呈脈狀,透鏡狀,長10~15條,厚1~15米,一般為2~3米,鉀長石含量達60%,估算地質儲量在50萬噸以上,是目前浙江省發現質量最好、儲量最大的礦床之一。
9.透輝石
透輝石是含鈣鎂鏈狀結構硅酸鹽礦物。是當今一種新型節能陶瓷原料。麗水市透輝石礦目前僅在遂昌按口發現,並做了初步地質工作,初步估算地質儲量在900萬噸以上。該礦賦存於侏羅系火山岩中,以脈狀產出,查明具有開采價值的礦體21條,長一般大於300米,厚3~5米。據地勘部門資料,是浙江省迄今發現開采條件較好、品位最高、儲量最大的礦床之一。
10.大理石
麗水市大理石僅分布於慶元、龍泉等地,礦點3處,主要用於水泥配料。質量最好為慶元黃坑大理石礦,探明儲量264萬噸,含w(CaCO3)85%以上,局部可達96%以上。
11.石英
麗水市石英礦主要分布在麗水、雲和、松陽、龍泉等縣(市),主要產地有麗水蔡坑、太平,雲和仙眠床、崗庵、梅源,松陽靖居等地,估算儲量在240萬噸以上,主要供冶金鑄造和磨具磨料等行業使用。
三、地下水資源
麗水市礦泉水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青田、麗水、縉雲及龍泉等地。青田礦泉水於1987年經國家級鑒定,礦泉水含游離二氧化碳、偏硅酸、鍶三種成分,其含量均達到國家GB37標准,鋅含量接近國家標准,被命名為珍貴優質型天然礦泉水,成為全國五大名礦泉水之一。
青田縣水南碳酸礦泉水:礦泉位於青田縣城南1公里處,面積約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
礦泉水賦存於全新世鬆散層及花崗二長岩裂隙帶中,相互間有水力聯系,是單一含水層的兩個富水段。河谷鬆散沉積層和花崗二長岩是該礦泉水的主要儲存層。含水段總厚50~80米,礦泉水中含有益組分20餘種,CO2、偏硅酸、鍶的含量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標准,尚有鋰、鋅、碘、硒等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限量組分含量均低於規定界線。
㈩ 中國礦產資源各省分布之最
①內蒙古是我國的礦產大省,特別是煤炭處於我國北方露天礦群的集中地帶,儲量極其豐富,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依克昭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盟、赤峰市和哲里木盟等地區煤的儲量最為集中,佔全區總量的95%以上。
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的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居內蒙古及全國之首。內蒙古大部分煤田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穩定,厚度大,埋藏淺,便於開采。該區煤的品種也比較齊全,特別是依克昭盟東勝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無煙煤著稱於世。
包頭地區的白雲鄂博以鐵、鈮、稀土等多種金屬共生礦藏馳名,是內蒙古最大的鐵礦。此外,內蒙古的鉻鐵、銅、鉛、鋅、錳、金、銀等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也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②新疆礦產種類多,配套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礦產,遠景潛力很大,但礦產分布不平衡,地質勘查程度較低。全疆已探明儲量煤礦區101個,居全國第五位;鐵礦目前探明儲量為8億噸;金礦探明儲不多,主要分布於西准噶爾和阿爾泰地區;
在阿爾泰山和哈密找到了岩漿岩型硫化銅鎳礦床,特別是阿爾泰山的黃鐵礦型,遠景好、富礦多,伴生有金、銀、硫等元素。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以煤和非金屬為主,金屬礦產較貧乏,目前已獲探明儲量的礦產種類達34種。煤炭探明儲量300多億噸,預測儲量2020多億噸,儲量位居全國第六位,
人均佔有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6倍,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分布廣泛,含煤地層分布面積約占寧夏面積的1/3,形成賀蘭山、寧東、香山和固原四個含煤區。
金屬礦產除鎂(煉鎂白雲岩)儲量規模達中型外,鐵、銅、鉛、鋅、金和銀等礦產均屬小型礦床和礦點。
③四川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地下礦藏132種,僅攀西地區就蘊藏有全國13.3%的鐵,位居全國第3位。雖然煤水泥原料等礦種探明儲量較少,但開發強度大,產量在全國仍占重要地位。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0種,其中鐵、鉛、鋅、銅、煤、天然氣硫鐵礦等礦產開發均有一定工業規模,
在西南或全國佔有一定地位。 礦產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個區:川南地區以煤碳等為主的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蘊藏量大,是我國化工I業基地之一 ;
川西北地區金、銀等稀貴金和能源礦產特色明顯,是潛在的尖端技術產品的原料供應地,鐵、銅、錳、金等有富礦產地,多數貧礦經選礦後,能適合I業利用。
(10)馬鞍山哪裡有礦山礦產資源最多擴展閱讀
中國礦產分布:
石油:大慶、克拉瑪依、勝利、塔北、塔中、華北、中原
煤炭:大同、陽泉、神府、六盤水、平頂山、鶴崗、雞西、兗州
鐵礦:鞍山、本溪、馬鞍山、攀枝花、石碌、遷安
銅礦:德興、東川
鎳礦:金昌
汞礦:銅仁
鉛鋅礦:水口山
銻礦:錫礦山
鎢礦:大余
稀土礦:白雲鄂博
錫礦:個舊
金礦: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