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十五中
從南寧市星光亭洪路去十五中,可以乘坐的公交是: 57路和 81路。
如果在星光亭洪路口站上81路車,要在新陽北大路口下車,改乘57路(或者3路、202路)13分鍾可以到達;如果在新陽北大路口站上57路車,7分鍾可以到達學校附近。注意:要在「中堯南路口站」下車,再步行150米就到了。望採納,謝謝!
2. 馬鞍山市及各縣有哪些高中能幫我列下嗎
市區:二中,紅星,十二中(十七冶與六中合並),二十二中,八中,七中。比較熟的就這幾個,縣的不太熟,只知道當塗一中。
3. 馬鞍山市信息技術學校(雨山中學)15中
是要搬了,我是那學校的。搬到市衛校那邊,大概不是今年下半年,就是明年。
4. 是不是十五中的學生
不好意思我不是,是有什麼問題嗎,可以直接問的。
5. 十五中新校區在哪 考研黨
十五中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6. 高懸賞 安徽省馬鞍山市都有哪些高中
市區的有:馬鞍山來第二源中學
馬鋼紅星中學
馬鞍山第八中學(安徽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馬鞍山第二十二中學
馬鞍山第六中學
馬鞍山第十三中學
馬鞍山第十一中學 中加雙語學校
當塗的有:一中、二中、石橋中學、丹陽中學。成績一般的話得看家庭經濟能力和自己是否想學了。如果自己肯進入高中努力學習,在家庭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去中加,像馬鞍山二中、當塗一中這類學校如果能進也不錯,但成績一般的話需要找關系進去,同樣花費也不少。普通中學的師資力量確實比不過好學校,下同樣的功夫,在普通學校能進一般本科,在二中、當塗一中差不多能進重點,前提一定是要肯努力。 和縣、含山不了解。
7. 安徽馬鞍山高中有哪些
1.馬鞍山二中2.當塗一中3.紅星中學4.安工大附中5.
八中6.二十二中
7.十三回中 8.十五中
9.四中(在向山)10.當塗答二中
11.培正學校
12.
市第十一中學
13.市第六中學
14.市第十六中學
8. 馬鞍山市第十五中學原來在哪聽說改地方了。原來的名字是不是雨山中學
在安民菜場附近
9. 馬鞍山市在什麼地方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東南岸、安徽省東部。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30.2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
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9)馬鞍山市十五中在哪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
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歷史沿革: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6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428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
山名的來歷:
馬鞍山的山名來自一個凄美的傳說,這一點眾所周知。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 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10. 馬鞍山市中心在哪
原來的大轉盤附近,不過現在轉盤已經拆掉了,就是樓上說的團結廣場,大華廣場那裡,不過隨著市政府的遷址,現在市中心正在逐漸南移,以後應該會在現在的市政廣場一帶,即教師新村,雨山路,中央大道和印山路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