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新時代公共服務的成就

新時代公共服務的成就

發布時間:2021-06-09 16:05:20

⑴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設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

8月13日,國務院頒發《關於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若干問題的規定》,主要內容是擴大地方和企業的外貿許可權,鼓勵增加出口,辦好出口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定名為「經濟特區」。

2、加入世貿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中華民國是世貿前身——關貿總協定的創建國之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因為政治對立的原因,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獲得在關貿總協定中締約國成員的身份。

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會議推出2758號決議,即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上做出表態,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了合法地位,中華民國政府也不再出現在關貿總協定的列表之中,直到2001年,中國與中國台灣才陸續加入WTO。

3、農業建設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1/5的人口。為保證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國家不斷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

1979年至2007年,農林牧漁水利業累計完成投資16202億元,年平均增長13.2%。這些投資主要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商品糧棉生產基地和防護林工程建設。

通過30年大規模的建設,我國農林牧漁水利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增強了防洪、防澇、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07年,我國共有水庫85412座,水庫總庫容6345億立方米,分別比1990年增加2025座和1685億立方米;

堤防長度增加6.4萬公里,堤坊保護面積增加1352萬公頃;建設灌區506處,灌區有效灌溉面積新增711萬公頃。

2007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50160萬噸,比1978年增產64.6%;棉花762萬噸,是1978年的3.5倍;油料2569萬噸,是1978年的4.9倍;糖料12188萬噸,是1978年的5.1倍。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建設穩步推進,規劃調水總規模448億立方米,建成後將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構成「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實現全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目標。

4、交通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1979年至2007年,我國交通運輸業累計完成投資74246億元,年均增長19.9%,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高。

鐵路營業里程由1978年的5.2萬公里增至2007年的7.8萬公里,增加了2.6萬公里。這些新增里程大部分是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電氣化鐵路營業里程。

1978年我國國家鐵路電氣化里程僅為1000公里,2007年達2.4萬公里。建成了上海磁懸浮、廣深高速鐵路等工程。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時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正式通車,京滬高速鐵路也已經開工建設。

2007年,公路通車里程由1978年的89萬公里增至358萬公里,增長了3倍,其中高速公路由1988年的0.01萬公里增至5.39萬公里,增長了538倍。

「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初步形成,公路等級明顯提高,路況明顯改善,帶動了汽車產業的發展。到2007年底,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為2876萬輛,而1985年僅為28.49萬輛,增長了近100倍。

民用航空得到了長足發展。到2007年底,我國民用航班飛行機場148個,比1985年增加了66個;航線1506條,比1990年增加了1069條;民用航空運輸線路長度為234萬公里,比1990年增加183萬公里。

水運和管道運輸也取得很大成績。2007年,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38.82億噸,是1980年的17.9倍;管道輸油(氣)里程5.45萬公里,是1978年的6.6倍。上海港口已成為全世界最大港口,年吞吐量近5億噸。

5、城市建設

環境管理和公共設施服務業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環境管理和公共設施服務體系的建設。1979年至2007年,我國環境管理和公共設施服務業累計完成投資37705億元,年平均增長31.6%,是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中年平均增速最快的行業。

2007年末,全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車34.8萬輛,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10.2標台,比1990年增加8台;城市道路24.6萬公里,是1980年的8.2倍;城市道路面積達42.4億平方米,人均11.4平方米;城市園林綠地面積170.9萬公頃,是1980年的20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平方米。

30年來,我國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保障能力大幅度增強。2007年,城市供水總量502億立方米,是1980年的5.7倍,用水普及率達到93.8%,比1980年提高12.4個百分點;

城市供氣管道長度22.1萬公里,是1980年的39倍,用氣普及率達到87.4%,而1980年僅為16.8%。2007年,我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已達10337萬立方米,是1996年的9倍。

⑵ 我國新時代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州系列上天、天宮、龍芯的開發研製、北斗系統、蛟龍號下潛海下7000m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尤其是18大以後。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⑶ 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

1、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63年,鄒承魯領導研究的天然胰島素A、B鏈重組生成胰島素的產率,由原來的5~10%提高到50%左右;1964年,鈕經義、龔岳亭領導的多肽合成組人工合成B鏈。並與天然A鏈重組構建胰島素獲得成功。

1965年,中科院有機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合作,由汪猷和邢其毅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完成了胰島素A鏈的化學合成,上海生化所化學合成的胰島素B鏈進行重組取得成功,並純化得到了具有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的比活性和抗原性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且其結晶形狀和酶切圖譜也與天然物相同。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功,宣告了中國科學工作者歷經八年的科研攻關,奪得了這項科學競賽的「世界冠軍」。

隨後,由曹天欽主持起草論文,將這一重要科學研究成果首先以簡報形式發表在1965年11月的《中國科學》雜志上,並於1966年4月全文發表。

2、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

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3、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在這些代表中,包括了中國當時所有的民主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農業勞動模範,武裝部隊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

包括了中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代表。這個會議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數民族的代表出席。這是表示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團結統一的一次大會。

出席這個代表大會會議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這許多歷史時期的政治的社會的活動家。

他們的年齡從十八歲到九十歲以上的都有。舊時代中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這個會議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

4、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主辦城市是中國首都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面金牌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5、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⑷ 十八大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基本公共服務什麼顯著提高

各方面抄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台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⑸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

一、經濟建設現代化

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現代化方面,我國進行了多種探索。在較長的時間里,我們曾採取計劃經濟體制,這在當時的中國也是新事物。歷史地看,該體制在兩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

1、是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

2、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實現了基本社會福利人人享有。

3、我國經濟走向現代化最為突出的創新,是大膽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功不可沒。

二、社會建設現代化

在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現代化方面,我國的探索和創新十分突出,尤其是探索構建了覆蓋巨大人口的現代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

1、醫療衛生和醫療保障體系的現代化,極大提升了國人的健康水平。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提高到2012年的75歲,嬰兒死亡率由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4年的8.9‰。

2、在教育現代化上,我國也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創新。我國在農村普遍建立小學,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2015年高校毛入學率達到37.5%,在國際上也屬於較高水平。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繼「四個現代化」後我們黨提出的又一個現代化戰略目標。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是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的關鍵是制度執行力。因此,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建立更加成熟定型、更具現代化特色的制度體系。

中國這個巨型社會自古以來就依靠巨大的管理體系運行。國家治理現代化,是要創造低成本、高效率、奉行良法善治、廣泛參與的治理體系。從當今社會發展形勢看,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構這樣一種現代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四、人的現代化

社會的主體是人,現代化的最終目的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包括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權利義務、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現代化。如果中國人都能成為有理想、有信念、負責任的現代人,中國必將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更大尊重和支持。

五、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加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建國之初,就得到蘇聯和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的承認。印度、緬甸、瑞典、瑞士等國同我建交;英國也很早承認了新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為很多國家所接受,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的普遍准則,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⑹ 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的成就

公共服務民營化是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的主要取向,無疑為我國城市公共服務民營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逐步推行民營化的治理變革,在取得了許多成果和經驗的同時,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務的角色定位,完善服務監管體制,健全法律制度體系,努力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培育和發展社會公共組織,以推動我國城市公共服務民營化改革的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⑺ 文明中國方面新時代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

文明,中國方面新時代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在中國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新時代中國精神的話也在不斷的發揚,所以在整個國際全球中中國精神得以輝煌的發揚,因為中國世代文明的不斷地推動。

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____總體實現.

均等化。

望採納,謝謝

⑼ 新中國的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的成就主要有:

1、「兩彈」的成功研製

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加強國防建設。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2、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研製

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1號。2008年,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行圓滿成功,中國宇航員首次進行了出艙活動。意義:中國躋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國之列。

3、雜交水稻的培養與推廣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為糧食大面積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解決中國的溫飽問題作出了卓越貢獻。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激烈。建議與決策時間:1986年3月。又名:中國高技術發展計劃綱要。

5、「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與實施

20世紀90年代。主要內容: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明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⑽ 你眼中的新時代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新時代我們國家都有哪些成果

我眼中的新時代:

1、製造強國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2、創新型國家

中國成為創新型國家會是這樣的: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

3、鄉村振興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4、區域協調發展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同時「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將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進行推動,雄安新區也寫進報告,將被「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完善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新時代我們國家的建設成果:

1、精神食糧更豐富

報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2、教育更令人滿意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3、就業質量更好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

4、收入水平更高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

5、社會保障體系更全面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閱讀全文

與新時代公共服務的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