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名單
參與廣州市區火炬傳遞的208名火炬手,
1 楊伊琳 體操女子奧運冠軍
2 於再清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3 林木聲 廣東省副省長
4 楊乃軍 廣東省體育局局長
5 周嘉威 游泳男子亞運會冠軍
6 陳險峰 駿豐頻譜公司總裁
7 蘇婉文 擊劍女子亞洲冠軍
8 鄧少蘭 廣州市國稅局副局長
9 曾國歡 廣東電視台台長
10 林培森 泰國駐廣州總領事
11 張強 亞運形象景觀總設計師
12 何鐵標 西南村黨支部書記
13 朱鐵 廣東省戒毒勞教所所長
14 倪惠英 粵劇名伶
15 黎子流 廣州市原市長
16 劉琦 中大附中初二學生
17 何國才 新加坡廣東會館會長
18 吳鐵城 省法院審判員
19 馬堅 中國電器研究院院長
20 傅朗 省府外事辦主任
21 陳運旋 閃電體育公司董事
22 何錦坤 省消防總隊司令部參謀長
23 譚天玄 廣東電台副台長
24 王義夫 中國射擊隊總教練
25 宋祖英 海政文工團副團長
26 胡運旺 廣東邊防總隊主任
27 肖亮平 南方石油公司董事長
28 張樺 廣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29 梁永斌 廣播電視主持人
30 荀振英 廣百公司董事長
31 穆美辰 東圃中學學生
32 覃振鳳 全國勞動模範
33 邵建明 海印永業公司董事長
34 趙廣軍 全國道德模範
35 何勇 執信中學校長
36 范旨祺 執信中學學生
37 李志敏 省水文局水情處副處長
38 李志堅 廣州市電車公司駕駛員
39 Mr. Amer Al-Alami
外籍友人
40 何群好 坦尾村書記
41 余靖之 市第七中學學生
42 黃卡 亞組委外聯部副部長
43 Raja Randhir Singh
亞奧理事會秘書長
44 郭壯獅 廣東省城市建設處處長
45 朱漢武 廣東移動市場部總經理
46 周衛稷 海格通信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47 張晶清 廣州體院乒乓球教練
48 Mr. Taha Al-Kashry
外籍友人
49 李欣澤 廣東移動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50 王志忠 廣東移動發展戰略部總經理
51 劉正利 廣東移動財務部總經理
52 Mr. Husain Al-Musallam
亞奧理事會總幹事
53 李一萍 時代地產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54 周楊靜 殘奧會女子賽艇冠軍
55 楊丹地 廣州發展集團董事長
56 楊昌海 廣州市城管委黨委副書記
57 吳國偉 廣州市財政局副局長
58 Mr. Vinod Kumar Tiwari
亞奧理事會工作人員
59 許欽松 廣東畫院院長
60 黃斌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社長
61 Ms. Samantha Doney
外籍友人
62 劉小鋼 廣州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
63 陸建明 中石化廣州分公司黨委副書記
64 何汝誠 花都區副區長
65 趙文華 廣州日報發行處處長
66 崔書中 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教授
67 Mr. Moses Okafor
外籍友人
68 羅洪基 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69 余小波 亞組委市場部處長
70 待定
71 許德立 省政協原副主席
72 陳耀光 湛江市委書記
73 李建明 中域電訊集團董事長
74 羅京軍 亞組委宣傳部部長
75 王丹 廣汽集團財務負責人
76 李少 廣汽集團副總
77 許建生 廣汽工業集團副總
78 盧颯 廣汽集團董事
79 黃向東 廣汽工業集團總工
80 付守傑 廣汽長豐董事
81 袁仲榮 廣汽工業集團董事
82 劉輝聯 廣汽工業、廣汽集團董事
83 曾慶洪 廣汽集團副董事長
84 路博 廣東電視台新聞主播
85 盧永強 原創動力影視製作人
86 黃天來 小海燕藝術團舞蹈小演員
87 黃南冰 亞組委志願者部副部長
88 吳敬璉 社科院、北京大學教授
89 李東生 TCL集團董事長
90 Ms. Isabel Da Silva 外籍友人
91 盧沙 廣州港引航站高級引航員
92 王超鋒 省青聯八屆、九屆常委
93 李俊濤 國美電器集團副總裁
94 張丹丹 廣州芭蕾舞團團長
95 陳開枝 廣州市政協原主席
96 吳穎民 華師副校長、華師附中校長
97 顧青波 廣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98 Mr. Lukman Niode 外籍友人
99 傅漢洵 廣州市政協原副主席
100 賀榮 高級教師
101 邱輝祥 廣州市委辦公廳督察處副處長
102 譚一鳴 廣東省委副秘書長
103 楊韜 廣州市委老幹部局局長
104 王志偉 廣發證券董事長
105 楊朝峰 廣東省地稅局副局長
106 陳建強 廣東電網全國勞動模範
107 黃偉文 黃振龍涼茶公司總經理
108 盤展欣 廣東省公安廳政治部主任
109 楊愛民 廣州供電局局長
110 徐兵 廣州供電局副總工程師
111 鄭賢 全國模範教師
112 唐儒平 亞組委運動會服務部部長
113 韓艷 廣州市優秀教師
114 華新芳 亞組委運動會服務部常務副部長
115 鄭熾欽 廣東實驗中學校長
116 周建罡 人保投資法律合規部總經理
117 陳傳譽 廣州市原副市長
118 方達兒 亞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
119 方馳華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120 呂機靈 廣州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
121 劉偉 佳都集團董事長
122 王德昌 廣州軍區政治部群工處處長
123 郭梓寧 奧園集團董事局副主席
124 李建蘭 廣州市婦聯主席
125 胡瑩 中國銀聯廣東分公司總經理
126 陳許英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
127 姚蓉賓 廣州市原副市長
128 潘俊 廣州軍區司令部工程師
129 艾則孜江·吐爾遜 廣雅中學學生
130 華同旭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
131 李正希 廣州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副總經理
132 李妙娟 廣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
133 方紅光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
134 劉偉強 廣州市第三看守所所長
135 盧和豐 金穗實業董事局主席
136 李松輝 輪滑高手
137 李志昌 廣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138 李亞萍 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團長
139 張秉鈞 車天車地公司職員
140 龐慶寧 廣州市府辦公廳副主任
141 肖振宇 廣州市外經貿局黨委書記
142 施剛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
143 郭超 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
144 蔡植深 亞組委安全保衛部人員
145 王鵬 廣東電視台新聞主播
146 梁桂全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147 龔完程 武警廣東總隊副總隊長
148 張偉成 亞組委監察審計部部長
149 盧志基 天天洗衣公司董事長
150 陸桃香 亞組委外聯部副部長
151 高榮華 龍揚貿易公司總經理
152 張劉琳 亞組委人力資源部副部長
153 王力 文德路小學學生
154 昌耘冰 省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
155 葉浩軍 廣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
156 何飈 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157 陳偉勝 廣州日報體育新聞中心主任
158 李乃鎮 亞組委亞殘運會部部長
159 王劍雄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校校長
160 杜和平 廣州市編辦副主任
161 劉尚斯 亞組委正局級幹部
162 吳秋北 香港工聯會理事長
163 陳陽 廣州市殘聯工作人員
164 葉浩文 中建四局董事長
165 王正 武警廣州市支隊副支隊長
166 陳小清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167 葉錫安 香港馬術總會主席
168 賴倩敏 美國Skidmore 大學學生
169 梁家俊 香港沙田馬場騎師
170 楊明綸 香港沙田馬場騎師
171 霍震寰 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
172 何繼青 亞組委慶典和文化活動部部長
173 吳朝鋼 亞組委頒獎儀式領域負責人
174 吳小莉 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
175 張積慧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176 張澤旺 省政府辦公廳秘書組秘書
177 張溪林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
178 沈暉 楚京貿易公司總經理
179 鍾紫晴 廣州市十七中學學生
180 吳文娟 員村街華穎社區居委會主任
181 阿里根·依布拉音
廣州市城管局天河區分局隊長
182 朱振威 東區街筆崗社區黨委書記
183 陳小清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184 南寧 國際乒聯國際級裁判
185 趙小穗 廣州市經貿委黨委書記
186 張漢華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庭長
187 王煥清 亞組委志願者部部長
188 丁伍號 361度公司總裁
189 蔡國強 廣州市監察局副局長
190 許傑 佳都集團總裁
191 毛新平 珠江鋼鐵公司總工程師
192 李燦佳 廣州市旅遊商貿職校校長
193 游嘉敏 宏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194 何彪 廣州市優秀教師
195 薛子亮 廣東音樂曲藝團團長
196 楊霞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教師
197 鍾國新 中國電信廣東無線中心總經理
198 張虎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
199 林俊 聖地實業集團總裁
200 陳達燦 廣東省中醫院常務副院長
201 傅蝶 亞組委亞殘運會部副部長
202 馮勁 嶺南集團副董事長
203 鍾健平 廣州市委政法委員會專職副書記
204 容堅行 廣州棋院院長
205 唐彪 文藝工作者
206 劉江南 廣州市體育局局長
207 達娃央宗 北京亞運會採集聖火使者
208 霍震霆 亞奧理事會副主席
Ⅱ 有關於廢電池的文章嗎
不要讓廢電池四海無家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我們生活中的電池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電池已深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行動電話,照相機,計算器……都離不開它.目前,全國的電池消費量在70億只左右.這些電池若未得到妥善處理,將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如果大家不相信,就請聽一聽我的介紹吧。
據測定,一顆紐扣電池產生的有害物質,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可是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啊;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寶貴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如果電池和垃圾一起填埋腐爛後,滲出的重金屬物質會滲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進入水生生物和農作物枝葉果實中。人吃了被污染的水生生物和農作物,重金屬隨即進入人體,產生危害,有的導致癌症,有的導致貧血,有的導致腎損傷等。電池中含有汞,鎘,鉛等重金屬。汞具有強烈的毒性;鎘主要造成腎損傷以及骨質疏鬆,骨折等;鉛能造成神經紊亂,腎炎等。
難道就沒有一個即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讓大家使用電池的兩全之策嗎?當然有!
我們可以組織一個「環保小隊」,每個人拿一個塑料帶,撿廢電池。如果看到是誰扔的,我們要告訴他亂扔廢電池的危害。然後把撿來的廢電池交給有關部門,先將電池中的重金屬物質加以消毒,在將幾個廢電池中剩餘的電力組合成一個新電池,就成了一節「環保電池」,撿回來的廢電池越多,環保電池就越多,這樣即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使用電池,真是一個一個即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讓大家使用電池的兩全之策啊。
一節節廢電池,是一顆顆隱性「炸彈」,正如一首小詩寫到:節節電池雖然小,
可它危害可不少。
如果大家不亂扔,
世界才會更美好。
是啊,未來的路就在腳下,未來是要靠大家共同去創造,為了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大家一起加入「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來,不要再亂扔廢電池了。
Ⅲ 用過的廢電池哪個部門回收
對於干電池回收,電池行業一向存在兩派意見。 一派認為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意義不大,在沒有條件處理的情況下,集中回收會造成集中污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電池,其主要成分是鐵、鋅、錳,還有微量的汞。這種電池汞含量不高,沒有必要集中回收。鉛酸蓄電池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鎳鎘電池應該回收。高汞電池中的汞含量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隨垃圾填埋後,電池裡的重金屬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並不構成污染。而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成本過高,從經濟角度看無利可圖,何況在回收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據中國電池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的一次性干電池已經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邁向無汞化,隨垃圾分散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威脅。更應該做的是從生產龍頭上消滅污染,即實現無汞化。由於回收一次性電池的費用很高,沒有經濟杠桿刺激企業來回收利用一次性電池,事情很難辦。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對環境污染大的充電電池及鉛酸電池。一些專家還舉例說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哪類電池,都必須回收。這派觀點的專家認為,我國絕大部分民用的是一次性電池,而且電池的無汞化進程並不樂觀。我國1000多家電池生產企業中,在中國電池協會注冊的僅300多家。雖然大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無汞化,但大量小企業生產的電池還存在高汞現象。河北省干電池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張虎說,目前我國電池含汞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非常好,小於百萬分之一;有的極差,高於低汞電池標準的20倍,高於無汞電池標准一萬倍。 另據了解,中國目前能批量生產低汞無汞的大電池廠家還不到15%。不久前國家工商局對電池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電池有20%達不到標准。所以,用已實現電池無汞化的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的經驗來套我國現實,還不合國情。有關專家認為電池中不僅汞會造成污染,鋅、錳、鎘、鉛等隨生活垃圾腐爛滲入地下,超過一定的限值,也會造成污染。這些有害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威脅著人的健康。 目前中國垃圾處理方式水平較低,中國垃圾年產生量為1.4萬噸,處理率為63%,但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的不到10%。我國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場中,90%仍是簡易堆放,這種原始的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把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後患無窮。專家認為,大量舊電池都隨著垃圾到垃圾場,也是一種集中,怎麼就不可能產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先生說,把廢舊電池集中起來,等有了條件再處理,這樣比分散更安全。 北京科技大學的曾平榮教授則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上強調了回收一次性干電池的必要性。他說,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池中90%以上是干電池,不可能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對這些電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資源浪費。3000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於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干電池回收鋅在我國仍處於研究階段,日本和韓國均已建設了年產鋅5000噸以上干電池回收利用工廠。專家呼籲,二次鋅資源回收,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是對用鋅量最大的鍍鋅鋼材的廢雜料需要集中在能有效回收鋅的專門煉鋼廠處理。其次要加快研究步伐,盡快突破廢干電池經濟有效的回收工藝。如果鋅的二次金屬回收率達到消費量的30%,意味著我國每年可回收90萬噸鋅,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鋅資源的壓力。 記者了解到,一條年處理量1000噸的「廢電池資源化利用」生產線,設備投資為80萬元人民幣,年可獲利200萬元人民幣。 《循環資源法》:政府替廠商埋單? 對於干電池處理兩派爭論,環保部門表示中立,認為一次性電池既然達到無汞化標准,對集中回收廢舊一次性干電池不鼓勵也不反對。采訪中,一位環保部門內部官員對這樣「曖昧」態度的後果表示擔憂,他說,現在這樣做似乎可以把責任推開,但最後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加繁重的責任。 他的這種擔憂在12月4日深圳召開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得到了印證,這次會議形成了《循環經濟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廢舊干電池的分類收集利用和處理責任由地方環保部門承擔。 頗有意味的是,12月初,歐盟也公布了一項有關廢舊電池回收的指令,歐盟要求從2008年開始強
Ⅳ 長慶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設工程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慶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設工程公司於1985年12月24日在慶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張虎,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化工石油工程施工、總承包;管道工程、化工石油設備管道安裝工程等。
法定代表人:夏政
成立時間:1985-12-24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21000100000512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甘肅省慶城縣慶城鎮安灣21號
Ⅳ 怎麼寫關於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畢業論文啊
電池回收的尷尬
當許多剛剛懂事的孩子,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把電池放進電池回收箱之時,當北京百所大學聯手回收電池的活動搞得如火如荼之時,當民間回收電池熱情高漲,一對父女為回收電池,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登世界屋脊撿電池贏得無數掌聲之時,人們有沒有想到,傾注無數人多年心血回收來的電池,都堆積在我國各個城市的某個角落裡,幾百噸上千噸的電池,默默地等待著處理,卻無人理會它們。
在沉睡中腐爛
北京市從1998年開始回收廢舊電池,廢舊電池回收箱遍布全市。無論哪個回收點,只要回收的電池夠了30公斤,打個電話,就會有車去把電池拉到集中存放地點。記者來到北京存放電池的二清集團,這里的一個垃圾站集中存放了幾百噸的廢舊電池,這些電池大都是一次性干電池,也有相當部分的充電電池。電池分裝在七個集裝箱中,已經占據了這個公司三分之一的非露天場地。廢品站李站長從不同的集裝中拿出一些電池,記者看到,這些電池已經開始腐爛了。就連最近收上來的電池,也表皮變軟,滲出化學液體。
李站長說:「我們最發愁的是,這么多電池找不到下家!人家學生、市民辛辛苦苦地收集了送來,下邊就沒有人管了。這么堆放,什麼時候是個頭兒?這么多年,政府讓我們回收電池,我們出車出人又出場地,可不能收上來就這么堆在這兒了呀!企業得講經濟效益。而且這么多電池集中在這兒,是不是也會威脅到工作人員的健康?」李站長說讓記者給呼籲一下,趕緊給這些廢舊電池找個「婆家」。記者問:「你認為誰來處理最合適?」李站長毫不猶豫地說:「誰污染,誰治理,生產一節電池,就應該交一份處理費!」不過,采訪後,李站長還特地說:「要是沒企業處理,我們還義務保存。」
網上公布了長長一串上海市回收舊電池的電活,網路滿布全市。上海市集中回收電池的一位女士說,上海市3年來已經回收了100多噸舊電池,環保局說要等有條件的時候再處理;海口市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在無法處理這些回收上來的電池時,暫時存放在垃圾場比較安全的容器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對回收電池的熱情很高,全市有1100個回收點,據說該市電池回收率是10%,高於全國大多數城市水平,目前石家莊的100多噸廢舊電池都存放在密封的水泥箱中,里邊還襯有塑料薄膜。 記者采訪了許多城市的環保部門,都處於集中回收後的等待狀況。
收還是不收——電池行業的激烈交鋒
針對電池回收,我國電池行業有兩派觀點正在激烈爭論。
一派認為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意義不大,在沒有條件處理的情況下,集中回收會造成集中污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電池,其主要成分是鐵、鋅、錳,還有微量的汞。這種電池汞含量不高,沒有必要集中回收。鉛酸蓄電池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鎳鎘電池應該回收。高汞電池中的汞含量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隨垃圾填埋後,電池裡的重金屬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並不構成污染。而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成本過高,從經濟角度看無利可圖,何況在回收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中國電池協會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國的一次性干電池已經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邁向無汞化,隨垃圾分散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威脅。更應該做的是從生產龍頭上消滅污染,即實現無汞化。由於回收一性電池的費用很高,沒有經濟杠桿刺激企業來回收利用一次性電池,事情很難辦。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對環境污染大的充電電池及鉛酸電池。一些專家還舉例說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
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既然要達到無汞化,那麼對一次性電池的回收不支持也不反對。這種觀點,似乎是對目前我國民間回收電池巨大熱情頗有意味的嘲諷。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哪類電池,都必須堅持回收。
這派觀點的專家認為,雖然1997年我國輕工總會、國家經貿委等九部委聯合發出《關於限制電池汞含量的規定》,要求電池製造企業逐步做到降低電池汞含量,2002年達到低汞水平,2005年達到無汞化。但我國的現狀是,絕大部分民用電池是一次性電池,而且電池的無汞化進程並不樂觀。據調查,目前我國1000多家電池生產企業中,在中國電池協會注冊的僅300多家。雖然大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無汞化,但大量小企業生產的電池還存在高汞現象。河北省干電池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張虎說,目前我國電池含汞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非常好,小於百萬分之一;有的極差,高於低汞電池標準的20倍,高於無汞電池標准一萬倍。
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能批量生產低汞無汞的大電池廠家還不到15%。不久前國家工商局對電池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電池有20%達不到標准。所以,用已實現電池無汞化的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的經驗來套我國現實,還不合國情。有關專家認為電池中不僅汞會造成污染,鋅、錳、鎘、鉛等隨生活垃圾腐爛滲入地下,超過一定的限值,也會造成污染。這些有害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威脅著人的健康。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方式水平較低,九五期間,我國垃圾年產生量為1.4萬噸,處理率為63%,但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的不到10%。我國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場中,90%仍是簡易堆放,這種原始的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把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後患無窮。專家認為,大量舊電池都隨著垃圾到垃圾場,也是一種集中,怎麼就不可能產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先生說,把廢舊電池集中起來,等有了條件再處理,這樣比分散更安全。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上,電池回收也得到許多專家的肯定。北京科技大學的曾平榮教授說,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池中90%以上是干電池,不可能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對這些電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資源浪費。3000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於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我國目前年消費電池80億只左右,平均回收效率還不到2%,99%都隨生活垃圾一起進入了垃圾填埋廠。就是這2%,已經讓管理部門處於尷尬處境。
企業不願干處理廢舊電池的賠本事
既然許多環保部門都認為應該誰污染誰治理,那麼,從法理上應該承擔廢舊電池處理的企業怎麼想呢?記者采訪了一些電池企業。
北京金普電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是賠本的事兒,因為技術設備都不配套,收回來不及時處理,也都爛了。而且,國家對回收處理電池也沒有補貼,回收成本太高,現在是市場經濟,企業怎麼能幹無效益的事兒?天津力神電池企業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只賣電池,收電池不是我們的事。」大電池企業大都持以上觀點,有的接電話之人甚至不知電池回收之事。
我國有名的廢棄物處理公司大連東泰公司說,廢舊電池的處理費用太高,做這事沒有效益,沒有國家優惠政策,誰干誰虧。
有人想當唐吉訶德
當大電池企業都對處理廢舊電池不感興趣時,民營的北京東華鑫馨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卻建立起了我國第一個,目前也是惟一的一個廢舊電池處理廠。
其董事長王自新有「環保狂人」之稱。之所以「狂」,就是敢做別人不做之事。王自新在北京建立起了幾百個廢舊電池回收點,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電話,以至於記者把電話一打到北京市環保局,人家立即就把王自新的電池回收熱線電話告訴記者。王自新對記者說,為了對後人負責,他要在廢舊電池的產業化上做一番事業,為此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幾百萬財產全部投入進去。他說,只有建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才能把這個事業進行下去。
王自新說:「大量一次性電池不回收,污染環境不說,還浪費了大量資源。每節電池中含有22%的鋅、26%的錳、17%的鐵,如果不處理就扔了,等於每年白白把幾千萬噸的有用原料都扔了,這可是從幾萬噸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呀!這絕對是個朝陽產業,國營企業不做的事,我們民營企業要做!」
王自新以前學醫,深入研究過廢舊電池對人體的傷害,後來改做化工企業,又研究過廢電池的利用。1999年,他開始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事業。
王自新走著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他的廢舊電池回收企業建立在河北易縣,雖然技術設備都已經到位,卻遲遲開不了工,原因是當地有關部門反對。當地有關部門認為,廢舊電池處理企業肯定會產生污染。盡管這個企業的排放條件完全合乎國家標准,也不讓生產。王自新曾想遷址,但到哪個地方,一說是廢舊電池處理企業,人家就都不讓進門了。王自新無奈地說:「不知道我的家到底能落在哪兒!」不過,他沒有灰心,正在努力用最新的工藝讓企業達到最嚴格的排放標准,然後爭取得到國家環保部門的認證。他說要探索一條中國獨特的處理廢舊電池之路。
王自新還告訴記者,最近,他正准備在北京辦一個電池回收處理企業,吸收下崗人員就業。他解釋自己企業名字的含意義:第一個「鑫」字是財源興盛之意,第二個「馨」是溫馨之意。他說要辦的是一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充滿人情味兒的企業。
當然,環保企業進入良性循環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
記者問:「如果國家將來出台的政策不鼓勵一次性電池集中回收呢?」他說:「那很可怕,因為這就意味著我的原料沒有了。」
有稅務部門問王自新:「民營企業,沒利的事能幹長嗎?」
王自新說:「我把回收處理廢舊電池當成事業。」
他充滿激情地對記者說:「我現在就是當代的唐吉訶德,舉著長矛沖刺。」他所挑戰的,除了復雜的社會環境,還有觀念的壁壘。
王自新對廢舊電池產業鏈的每一個鏈條,都有詳細的方案,力圖做到讓利益機制來運轉電池的回收網路。他給北京市長寫信說,到2008年,北京市的廢舊電池回收率要達到50%。
看看國外怎麼做
記者查了一些資料,讓我們看看國外如何回收電池。
目前日本、美國和歐洲的鋅錳干電池已全部實現了無汞化,對廢舊電池的資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鉛蓄電池和充電電池上。但日本卻仍然堅持對一次性電池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對一次性電池的再生利用率達到50%左右。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從資源節約上說,也是不可持續發展的行為。
對鉛酸電池、鎘鎳電池的回收。在美國,用戶如不把廢舊電池交回給製造商、零售商或者批發商,每買一節新的蓄電池要多付3—5美元。所以美國的蓄電池回收率幾乎達100%。德國電池條例第6條規定,使用者沒有歸還廢舊電池,銷售者可以在售給其新電池時加收15馬克的費用。義大利在1998年11月頒布了一項蓄電池回收法律,並根據該法建立了COBAT的聯合會,其中50%的成員是再生鉛冶煉廠,30%是蓄電池製造廠,10%為廢料商,其餘為蓄電池零售商。顧客在買蓄電池時要交附加稅。瑞典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一項旨在促進電池回收的returbatt計劃,要求所有電池零售商回收廢電池並對每節鉛蓄電池徵收35馬克朗的稅,這使瑞典的電池回收率在1991年就達到了100%。
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處理一次性電池,這種做法與我國國情不相符,因為目前我國一次性電池在電池消費中所佔比重達97%。在吸取發達國家回收電池的經驗同時,要結合我國國情才有意義。況且,在我國目前電池回收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普及電池回收知識才是當務之急。
電池回收的尷尬局面,何時才能打破?
Ⅵ 貴陽彩虹橋商務信息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貴州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元法定代表:張虎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貴陽市雲岩區工商局注冊地址:貴陽市雲岩區巫峰路扶風小區二組團20幢2單元1層2號
法定代表人:張虎
成立時間:2010-08-1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010300015548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巫峰路扶風小區二組團20幢2單元1層2號
Ⅶ 1000字論文,關於廢電池回收及處理的
[目錄]
1、廢棄電池回收、處理刻不容緩
2、對廢電池污染評價
3、國外電池處理回收概況
4、 國內廢棄電池回收處理概況
5、 治理廢棄電池污染之我見
[原文]
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正漸為國人所重視。人們一直在尋求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可取的科學處理方法。廢電池的回收、處理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根據中國的國情建立有效的無害化管理機制,國家要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建立健全法規,完善回收、處理運行體系,無公害的再利用方法須進一步論證、研究和開發。分析了各種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報導了國內外回收、處理廢棄電池的情況;結合國情提出了治理電池污染的對策。
"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和碧水,是全世界人民所嚮往並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
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關注電池的回收再利用,發展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化學電源產品已是時代要求和大勢所趨,也是電池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Ⅷ 廢電池可以回收嗎
對於干電池回收,電池行業一向存在兩派意見。
一派認為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意義不大,在沒有條件處理的情況下,集中回收會造成集中污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電池,其主要成分是鐵、鋅、錳,還有微量的汞。這種電池汞含量不高,沒有必要集中回收。鉛酸蓄電池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鎳鎘電池應該回收。高汞電池中的汞含量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隨垃圾填埋後,電池裡的重金屬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並不構成污染。而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成本過高,從經濟角度看無利可圖,何況在回收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據中國電池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的一次性干電池已經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邁向無汞化,隨垃圾分散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威脅。更應該做的是從生產龍頭上消滅污染,即實現無汞化。由於回收一次性電池的費用很高,沒有經濟杠桿刺激企業來回收利用一次性電池,事情很難辦。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對環境污染大的充電電池及鉛酸電池。一些專家還舉例說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哪類電池,都必須回收。這派觀點的專家認為,我國絕大部分民用的是一次性電池,而且電池的無汞化進程並不樂觀。我國1000多家電池生產企業中,在中國電池協會注冊的僅300多家。雖然大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無汞化,但大量小企業生產的電池還存在高汞現象。河北省干電池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張虎說,目前我國電池含汞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非常好,小於百萬分之一;有的極差,高於低汞電池標準的20倍,高於無汞電池標准一萬倍。
另據了解,中國目前能批量生產低汞無汞的大電池廠家還不到15%。不久前國家工商局對電池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電池有20%達不到標准。所以,用已實現電池無汞化的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的經驗來套我國現實,還不合國情。有關專家認為電池中不僅汞會造成污染,鋅、錳、鎘、鉛等隨生活垃圾腐爛滲入地下,超過一定的限值,也會造成污染。這些有害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威脅著人的健康。
目前中國垃圾處理方式水平較低,中國垃圾年產生量為1.4萬噸,處理率為63%,但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的不到10%。我國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場中,90%仍是簡易堆放,這種原始的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把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後患無窮。專家認為,大量舊電池都隨著垃圾到垃圾場,也是一種集中,怎麼就不可能產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先生說,把廢舊電池集中起來,等有了條件再處理,這樣比分散更安全。
北京科技大學的曾平榮教授則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上強調了回收一次性干電池的必要性。他說,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池中90%以上是干電池,不可能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對這些電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資源浪費。3000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於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干電池回收鋅在我國仍處於研究階段,日本和韓國均已建設了年產鋅5000噸以上干電池回收利用工廠。專家呼籲,二次鋅資源回收,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是對用鋅量最大的鍍鋅鋼材的廢雜料需要集中在能有效回收鋅的專門煉鋼廠處理。其次要加快研究步伐,盡快突破廢干電池經濟有效的回收工藝。如果鋅的二次金屬回收率達到消費量的30%,意味著我國每年可回收90萬噸鋅,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鋅資源的壓力。
記者了解到,一條年處理量1000噸的「廢電池資源化利用」生產線,設備投資為80萬元人民幣,年可獲利200萬元人民幣。
《循環資源法》:政府替廠商埋單?
對於干電池處理兩派爭論,環保部門表示中立,認為一次性電池既然達到無汞化標准,對集中回收廢舊一次性干電池不鼓勵也不反對。采訪中,一位環保部門內部官員對這樣「曖昧」態度的後果表示擔憂,他說,現在這樣做似乎可以把責任推開,但最後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加繁重的責任。
他的這種擔憂在12月4日深圳召開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得到了印證,這次會議形成了《循環經濟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廢舊干電池的分類收集利用和處理責任由地方環保部門承擔。
頗有意味的是,12月初,歐盟也公布了一項有關廢舊電池回收的指令,歐盟要求從2008年開始強制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費用則由生產廠家來負擔。歐盟還規定,從2009年開始,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電池都必須標明具體使用壽命;2012年之前,歐盟境內1/4的廢舊電池須被回收;2016年,這一比例應達到45%。另外,含汞量超過0.0005%、含鎘量超過0.002%的電池在歐盟境內將被禁止銷售。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05年,我國各類電池的出口量超過222億只,同比增長4%;出口創匯額超過51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鋰離子電池出口額達23.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5%。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鋅錳、鹼錳電池生產國,是世界第二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國和出口國。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國內的電池生產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同時也迫使他們提高電池環保生產標准,對國內將來推動廢舊電池回收生產廠家責任化打下技術基礎。
Ⅸ 關於電池回收的論文
電池回收的尷尬
當許多剛剛懂事的孩子,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把電池放進電池回收箱之時,當北京百所大學聯手回收電池的活動搞得如火如荼之時,當民間回收電池熱情高漲,一對父女為回收電池,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登世界屋脊撿電池贏得無數掌聲之時,人們有沒有想到,傾注無數人多年心血回收來的電池,都堆積在我國各個城市的某個角落裡,幾百噸上千噸的電池,默默地等待著處理,卻無人理會它們。
在沉睡中腐爛
北京市從1998年開始回收廢舊電池,廢舊電池回收箱遍布全市。無論哪個回收點,只要回收的電池夠了30公斤,打個電話,就會有車去把電池拉到集中存放地點。記者來到北京存放電池的二清集團,這里的一個垃圾站集中存放了幾百噸的廢舊電池,這些電池大都是一次性干電池,也有相當部分的充電電池。電池分裝在七個集裝箱中,已經占據了這個公司三分之一的非露天場地。廢品站李站長從不同的集裝中拿出一些電池,記者看到,這些電池已經開始腐爛了。就連最近收上來的電池,也表皮變軟,滲出化學液體。
李站長說:「我們最發愁的是,這么多電池找不到下家!人家學生、市民辛辛苦苦地收集了送來,下邊就沒有人管了。這么堆放,什麼時候是個頭兒?這么多年,政府讓我們回收電池,我們出車出人又出場地,可不能收上來就這么堆在這兒了呀!企業得講經濟效益。而且這么多電池集中在這兒,是不是也會威脅到工作人員的健康?」李站長說讓記者給呼籲一下,趕緊給這些廢舊電池找個「婆家」。記者問:「你認為誰來處理最合適?」李站長毫不猶豫地說:「誰污染,誰治理,生產一節電池,就應該交一份處理費!」不過,采訪後,李站長還特地說:「要是沒企業處理,我們還義務保存。」
網上公布了長長一串上海市回收舊電池的電活,網路滿布全市。上海市集中回收電池的一位女士說,上海市3年來已經回收了100多噸舊電池,環保局說要等有條件的時候再處理;海口市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在無法處理這些回收上來的電池時,暫時存放在垃圾場比較安全的容器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對回收電池的熱情很高,全市有1100個回收點,據說該市電池回收率是10%,高於全國大多數城市水平,目前石家莊的100多噸廢舊電池都存放在密封的水泥箱中,里邊還襯有塑料薄膜。 記者采訪了許多城市的環保部門,都處於集中回收後的等待狀況。
收還是不收——電池行業的激烈交鋒
針對電池回收,我國電池行業有兩派觀點正在激烈爭論。
一派認為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意義不大,在沒有條件處理的情況下,集中回收會造成集中污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電池,其主要成分是鐵、鋅、錳,還有微量的汞。這種電池汞含量不高,沒有必要集中回收。鉛酸蓄電池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鎳鎘電池應該回收。高汞電池中的汞含量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隨垃圾填埋後,電池裡的重金屬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並不構成污染。而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成本過高,從經濟角度看無利可圖,何況在回收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中國電池協會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國的一次性干電池已經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邁向無汞化,隨垃圾分散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威脅。更應該做的是從生產龍頭上消滅污染,即實現無汞化。由於回收一性電池的費用很高,沒有經濟杠桿刺激企業來回收利用一次性電池,事情很難辦。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對環境污染大的充電電池及鉛酸電池。一些專家還舉例說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
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既然要達到無汞化,那麼對一次性電池的回收不支持也不反對。這種觀點,似乎是對目前我國民間回收電池巨大熱情頗有意味的嘲諷。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哪類電池,都必須堅持回收。
這派觀點的專家認為,雖然1997年我國輕工總會、國家經貿委等九部委聯合發出《關於限制電池汞含量的規定》,要求電池製造企業逐步做到降低電池汞含量,2002年達到低汞水平,2005年達到無汞化。但我國的現狀是,絕大部分民用電池是一次性電池,而且電池的無汞化進程並不樂觀。據調查,目前我國1000多家電池生產企業中,在中國電池協會注冊的僅300多家。雖然大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無汞化,但大量小企業生產的電池還存在高汞現象。河北省干電池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張虎說,目前我國電池含汞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非常好,小於百萬分之一;有的極差,高於低汞電池標準的20倍,高於無汞電池標准一萬倍。
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能批量生產低汞無汞的大電池廠家還不到15%。不久前國家工商局對電池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電池有20%達不到標准。所以,用已實現電池無汞化的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的經驗來套我國現實,還不合國情。有關專家認為電池中不僅汞會造成污染,鋅、錳、鎘、鉛等隨生活垃圾腐爛滲入地下,超過一定的限值,也會造成污染。這些有害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威脅著人的健康。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方式水平較低,九五期間,我國垃圾年產生量為1.4萬噸,處理率為63%,但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的不到10%。我國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場中,90%仍是簡易堆放,這種原始的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把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後患無窮。專家認為,大量舊電池都隨著垃圾到垃圾場,也是一種集中,怎麼就不可能產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先生說,把廢舊電池集中起來,等有了條件再處理,這樣比分散更安全。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上,電池回收也得到許多專家的肯定。北京科技大學的曾平榮教授說,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池中90%以上是干電池,不可能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對這些電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資源浪費。3000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於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我國目前年消費電池80億只左右,平均回收效率還不到2%,99%都隨生活垃圾一起進入了垃圾填埋廠。就是這2%,已經讓管理部門處於尷尬處境。
企業不願干處理廢舊電池的賠本事
既然許多環保部門都認為應該誰污染誰治理,那麼,從法理上應該承擔廢舊電池處理的企業怎麼想呢?記者采訪了一些電池企業。
北京金普電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是賠本的事兒,因為技術設備都不配套,收回來不及時處理,也都爛了。而且,國家對回收處理電池也沒有補貼,回收成本太高,現在是市場經濟,企業怎麼能幹無效益的事兒?天津力神電池企業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只賣電池,收電池不是我們的事。」大電池企業大都持以上觀點,有的接電話之人甚至不知電池回收之事。
我國有名的廢棄物處理公司大連東泰公司說,廢舊電池的處理費用太高,做這事沒有效益,沒有國家優惠政策,誰干誰虧。
有人想當唐吉訶德
當大電池企業都對處理廢舊電池不感興趣時,民營的北京東華鑫馨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卻建立起了我國第一個,目前也是惟一的一個廢舊電池處理廠。
其董事長王自新有「環保狂人」之稱。之所以「狂」,就是敢做別人不做之事。王自新在北京建立起了幾百個廢舊電池回收點,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電話,以至於記者把電話一打到北京市環保局,人家立即就把王自新的電池回收熱線電話告訴記者。王自新對記者說,為了對後人負責,他要在廢舊電池的產業化上做一番事業,為此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幾百萬財產全部投入進去。他說,只有建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才能把這個事業進行下去。
王自新說:「大量一次性電池不回收,污染環境不說,還浪費了大量資源。每節電池中含有22%的鋅、26%的錳、17%的鐵,如果不處理就扔了,等於每年白白把幾千萬噸的有用原料都扔了,這可是從幾萬噸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呀!這絕對是個朝陽產業,國營企業不做的事,我們民營企業要做!」
王自新以前學醫,深入研究過廢舊電池對人體的傷害,後來改做化工企業,又研究過廢電池的利用。1999年,他開始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事業。
王自新走著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他的廢舊電池回收企業建立在河北易縣,雖然技術設備都已經到位,卻遲遲開不了工,原因是當地有關部門反對。當地有關部門認為,廢舊電池處理企業肯定會產生污染。盡管這個企業的排放條件完全合乎國家標准,也不讓生產。王自新曾想遷址,但到哪個地方,一說是廢舊電池處理企業,人家就都不讓進門了。王自新無奈地說:「不知道我的家到底能落在哪兒!」不過,他沒有灰心,正在努力用最新的工藝讓企業達到最嚴格的排放標准,然後爭取得到國家環保部門的認證。他說要探索一條中國獨特的處理廢舊電池之路。
王自新還告訴記者,最近,他正准備在北京辦一個電池回收處理企業,吸收下崗人員就業。他解釋自己企業名字的含意義:第一個「鑫」字是財源興盛之意,第二個「馨」是溫馨之意。他說要辦的是一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充滿人情味兒的企業。
當然,環保企業進入良性循環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
記者問:「如果國家將來出台的政策不鼓勵一次性電池集中回收呢?」他說:「那很可怕,因為這就意味著我的原料沒有了。」
有稅務部門問王自新:「民營企業,沒利的事能幹長嗎?」
王自新說:「我把回收處理廢舊電池當成事業。」
他充滿激情地對記者說:「我現在就是當代的唐吉訶德,舉著長矛沖刺。」他所挑戰的,除了復雜的社會環境,還有觀念的壁壘。
王自新對廢舊電池產業鏈的每一個鏈條,都有詳細的方案,力圖做到讓利益機制來運轉電池的回收網路。他給北京市長寫信說,到2008年,北京市的廢舊電池回收率要達到50%。
看看國外怎麼做
記者查了一些資料,讓我們看看國外如何回收電池。
目前日本、美國和歐洲的鋅錳干電池已全部實現了無汞化,對廢舊電池的資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鉛蓄電池和充電電池上。但日本卻仍然堅持對一次性電池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對一次性電池的再生利用率達到50%左右。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從資源節約上說,也是不可持續發展的行為。
對鉛酸電池、鎘鎳電池的回收。在美國,用戶如不把廢舊電池交回給製造商、零售商或者批發商,每買一節新的蓄電池要多付3—5美元。所以美國的蓄電池回收率幾乎達100%。德國電池條例第6條規定,使用者沒有歸還廢舊電池,銷售者可以在售給其新電池時加收15馬克的費用。義大利在1998年11月頒布了一項蓄電池回收法律,並根據該法建立了COBAT的聯合會,其中50%的成員是再生鉛冶煉廠,30%是蓄電池製造廠,10%為廢料商,其餘為蓄電池零售商。顧客在買蓄電池時要交附加稅。瑞典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一項旨在促進電池回收的returbatt計劃,要求所有電池零售商回收廢電池並對每節鉛蓄電池徵收35馬克朗的稅,這使瑞典的電池回收率在1991年就達到了100%。
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處理一次性電池,這種做法與我國國情不相符,因為目前我國一次性電池在電池消費中所佔比重達97%。在吸取發達國家回收電池的經驗同時,要結合我國國情才有意義。況且,在我國目前電池回收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普及電池回收知識才是當務之急。
電池回收的尷尬局面,何時才能打破?■
Ⅹ 沙市區新天地屬於哪個工商局管
沙市區工商局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