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鹽城工學院的師哥師姐嗎 談談這學校怎麼樣 最好全面點啊
鹽城工學院教學力量深厚、教學建設齊全、與國際高校合作。
教學力量深厚:有教職工近1600人,專任教師13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700多人、博士500多人(含在讀)、研究生導師140人。長江學者特聘專家5人、特聘教授24人,聘請兼職教授180多人。
有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養人選等180多人,省級教學名師、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18人。
與國際高校合作: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瑞典、俄羅斯、烏克蘭、日本、韓國、立陶宛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等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碩士等校際交流和科研合作項目。
學校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美國底特律大學舉辦3個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教學建設齊全: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2個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1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1個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1個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園、1個江蘇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站。
(1)鹽城人才公共服務網擴展閱讀:
鹽城工學院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實施高校。
擁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類)、3個江蘇高校品牌專業、10個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江蘇省「卓越計劃」專業、6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
參考資料來源:鹽城工學院官網——學校介紹
㈡ 鹽城師范學院新長校區有哪幾個院系
鹽城師范大學下設通榆、新昌兩個校區,佔地1500畝。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分為英語(師范)、英語(翻譯)、商務英語三個專業。
英語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重點、江蘇省特色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專業、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級類建設工程。
外國語學院成立於1978年,現設有英語教育、翻譯、商務英語、韓語、俄語、法語等6個本科專業和學院外語系。
(2)鹽城人才公共服務網擴展閱讀:
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理論,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熟悉英語教學規律,能勝任英語教學和研究的中小學英語教師。
英語(翻譯)培訓面向應用的高級專業人員具有扎實的英漢雙語基礎和良好的口語和翻譯能力,能滿足國家沿海開發戰略的需要。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涉外工作、語言服務或國際貿易相關工作。
商務英語培訓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國際商務理論與實踐,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善於跨文化交流,能夠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能在涉外業務部門和企業、科研院所、公共服務和政府機構從事相關業務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㈢ 關於江蘇鹽城的問題
站在求職者的立場考慮呢,到鹽城工作,要看做什麼工種了。
我是那裡出來的,所以也比較熟悉,因為家鄉屬於工廠型較多,換句話說也就是技術型人才比較走俏的市場。一去鹽城就知道,寫字樓基本沒多少。除了銀行,通信大樓和政府大樓,當然如果你是從事這幾個行業的工作,去鹽城還是挺好的。
消費水平比大城市低一點,房價和租房價都比較便宜。空氣質量還是比較好的,雖然公交系統不算太好,但是計程車的價格比較低,起步價5元。拿著高薪,住在鹽城還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如果從事服務行或者策劃營銷類,建議還是多考慮考慮。
㈣ 鹽城市亭湖購房補貼,必須要領房產證一個月內領嗎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促進亭湖區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鹽城環保科技城、亭湖新區、新洋經濟區、鹽城農副產品加工交易園區管委會,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市屬駐區各單位:
為切實引導廣大群眾合理的住房消費需求,促進我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現結合我區房地產市場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大政策宣傳和樓盤推介力度。以亭湖區位於主城區的區位條件為資源優勢,加大老城區、河東新城、新洋新城等板塊的宣傳。住建部門要利用各級各類媒體,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區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各大塊和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加強所在區域房產樓盤的推廣,提升區內樓盤在大市區房產市場中的知曉率和影響力,進一步吸引各類人員來我區置業安居。
二、完善新城基礎配套設施。統籌城鄉道路、公交、供電、供水、燃氣、污水處理、通信等市政設施規劃,優先安排已掛牌出讓地塊周邊道路、給排水等市政配套設施的建設;加大大型超市、購物中心、娛樂健身等商業服務設施的招引,營造宜居宜業環境。
三、實行新建商品房購房補貼。在亭湖區通榆河以東、新洋港以北及鄉鎮區域購買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購買單套建築面積144㎡以下的(含144㎡,以產權登記面積為准,不含車庫、車位面積,下同),給予房屋總價(以開發企業開具的稅務發票為准計算,不含車庫、車位價款,下同)2.2%的購房補貼;購買單套建築面積144㎡以上的,給予房屋總價1.1%的購房補貼(不超過2萬元)。購買新建非住宅類普通商品房的,給予房屋總價1.5%的購房補貼。
在亭湖區通榆河以西、青年路以北、西環路以東、新洋港以南區域購買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購買單套建築面積144㎡以下的(含144㎡,以產權登記面積為准,不含車庫、車位面積,下同),按上述標準的50%進行補貼。
在我區范圍內原則上不再新布點集中建設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各類保障房,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可通過購買普通商品房或採取貨幣化補貼方式進行保障。加大棚戶區改造推進力度,引導徵收、搬遷項目貨幣化安置,通過提高貨幣化獎勵力度引導被徵收人、被搬遷人選擇貨幣化補償,在我區范圍內自行購買商品住房進行安置。對於發文之日至2016年6月30日選擇在亭湖區范圍內購買商品住房安置的被徵收人或被搬遷人,在享受上述優惠措施的基礎上上浮10%。
購房補貼對象為:本文發文之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購買亭湖區范圍內新建普通商品房的產權人。領取程序為:購房人在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後30日內,憑備案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契稅完稅證明、房屋所有權證、購房發票等資料,經區住建局審核後,到樓盤屬地財稅辦(所、局)領取;區財政每月月初預撥資金,由各地先行兌付,年終按區與各鎮、經濟區財力分成比例分別負擔。對於按照《鹽城市「515」人才引進三年行動計劃》引進的人才,仍然按原補貼標准和期限執行,不重復享受。
四、鼓勵漁民上岸安居。凡通過購買商品住房實現上岸居住的我區漁民,享受中央(每戶2萬元)、省級(每戶1萬元)專項資金補助。戶籍屬於亭湖區的漁民,在亭湖區范圍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在享受上述補助基礎上,區財政每戶再補貼1萬元,所購房屋所在地和漁民戶籍所在地的鎮(經濟區、街道)各補貼5000元。漁民上岸購買商品房補貼與第三條不重復享受。
五、全面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按照市政府《關於推進全面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實施意見》(鹽政發〔2015〕99號)要求,區內各類單位要全部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並按時繳存。各相關部門要依法做好監督檢查,通過行政推動,擴大全區各類單位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率,促使更多職工享受住房公積金貸款優惠政策,提高公積金社會受益率,力爭到2015年年底全區各類單位住房公積金覆蓋率達80%以上,2016年年底達90%以上,2017年年底達98%以上。
六、支持購房者子女入學。要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加快亭湖新區、新洋經濟區等住宅小區集中區域配套新學校的建設,滿足購房者的子女入學需求。對在我區購買新建商品住宅的,憑房產證(或經房產部門備案的購房合同)和戶籍年齡證明,即可到所屬學區小學、初中辦理子女入學手續。學生在讀期間(小學6年、初中3年)該房屋不得再用於入學資格申請(同一夫婦符合條件的多子女除外)。
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延後建設規費徵收節點。房地產項目涉區的建設規費(指基礎設施配套費、垃圾處置費、公建配套保證金)可緩寬至房屋單體竣工驗收前繳納。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金可按雙倍質保金價款的商品房進行抵押;質量等綜合信譽排名前10位的開發企業,可按國家規定標準的一半緩繳質保金。
八、加大住房信貸支持力度。區金融辦要積極協調各駐區銀行貫徹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關於做好住房金融服務的相關文件精神,繼續支持普通商品房、保障性住房開發項目合理資金需求和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費,優先滿足居民家庭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信貸需求,按照文件規定執行首套房首付比例政策和貸款利率政策,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九、堅持科學規劃,適度有序開發。科學編制經營性用地供地計劃和房地產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房地產用地規模和供應節奏。根據當前房地產市場實際狀況,對因規劃調整、徵收搬遷延期等使房地產開發企業不能在出讓合同約定的開發周期內完成開發建設的地塊,可適度延長開發周期,並根據分期建設情況給予分期辦理土地證,便於企業融資抵押。
十、優化房地產市場發展環境。定期組織召開房地產市場運行分析會,加強房地產市場分析監測,建立房地產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加大房地產市場信息公開力度,努力發揮房地產協會的作用,積極應對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公共事件,防範市場風險;認真梳理房地產項目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涉及規劃、國土、建設、房產、供電、供水、有線電視等方面的問題,各有關部門和大塊要加大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協調,為房地產發展營造寬松環境。
本意見實施期限自發文之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凡在此期間簽訂商品房網上備案合同可享受本意見優惠政策。凡在發文之日前已簽訂備案《商品房買賣合同》後,因故解除或變更合同重新簽約的,該套商品房不享受購房補貼獎勵。經濟適用房、徵收(搬遷)安置房、農民公寓、小產權房、二手房等不在補貼范圍之內。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10月31日
㈤ 鹽城師范學院新校區和老校區怎麼分的
鹽城師范學院有新校區(新長校區)和老校區(通榆校區)兩個校區。
新校區:有政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新能源與電子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葯學院,城市與規劃學院,商學院。
老校區:有文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體育學院。
(5)鹽城人才公共服務網擴展閱讀:
學校創建於1958年,前身是鹽城師范專科學校和鹽城教育學院;2002年國家級重點中專鹽城商業學校並入。學校現有通榆和新長兩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1500畝。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000餘人,18個二級學院,77個本科專業,其中師范類專業14個、非師范類專業63個。
是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國家級教師培訓基地,省級卓越教師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校、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省級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是省教育廳指定的駐鹽城市高校教學聯合體牽頭單位。
㈥ 鹽城屬於蘇州嗎
鹽城概況
面積 1.5萬平方千米
河湖面積 2700多平方千米(萬河之都)
人口 815萬(2008年底)
語言 江淮官話
郵編 224000
機動車牌號 蘇J
區號 0515
拼音 Yancheng Shi
區劃 轄兩個市轄區,5個縣及兩個縣級市。
市樹 : 冬青、銀杏
市花 : 紫薇、枯枝牡丹
經緯度: 北緯32.85°~34.2 ° 、 東經 119.57°~120.45°
註:鹽城的標志是丹頂鶴(仙鶴)和麋鹿(神鹿)
鹽城,江蘇省中部沿海的一座新興城市,與日本隔海相望,地域得天獨厚,珍禽異獸與人和諧共生,是國家沿海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一環。鹽城設市較晚,民營與縣域經濟實力不俗,產業結構豐富,生態優美。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有過南宋丞相陸秀夫,也是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故鄉。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鹽城的標志-仙鶴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偏東地域,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接壤,西、西南與揚州市為鄰,北、西北與淮陰市相連,東北隔大淮河與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總面積14983平方公里(老海堤內),是江蘇省地級市面積最大的一個市。其中城區面積210平方公里;總人口798.28萬人(2004年底),其中城區152萬人(亭湖區81萬人,鹽都區 71萬人)。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
經過建市20多年的發展,鹽城的經濟發展迅速,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江蘇正在將經濟重心從沿江轉移到沿海上,而鹽城正處於江蘇沿海的中心位置,擁有優良的深水港。並且,作為距離上海很近的城市,在蘇通大橋開通後,鹽城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再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立,鹽城與上海以及浙江的關系更加緊密,市政府提出了「做上海的後花園」正是著眼與鹽城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優良的生態環境。並且,未來青島到上海的高速鐵路的開通,更將進一步促成鹽城的飛躍。鹽城的交通頗為發達,擁有國內一流的南洋機場,與國內各地聯網的高速公路通向沿海及內陸各省。
[編輯本段]地名探究
因鹽得名,歷史悠久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城。在各地地名當中,至今仍保留著「團」、「灶」、「總」、「丿」「倉」等與鹽業生產管理相關的名稱。「團」,是鹽區生產組織,灶戶「聚團共煎」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設幾個團,每團設若干灶戶,舊時以「團」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台、大豐,如南團、西團、卞團等。目前,仍保留大豐的西團鎮,全市還有18個村、48個自然村組的地名與「團」有關。「灶」,是灶民煎鹽的重要設施,境內因「灶」稱名的有頭灶、三灶、四灶等6個鄉鎮,另有85個村及368個自然村組也是因「灶」而得名。「總」,是鹽場灶民聚居的單位。明初大規模的「洪武趕散」,移民來到荒漠的海濱燒鹽,為了對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實施管理,各場設總若干,以次為序。清嘉慶時,東台富安鹽場就設有30個總。今天沿海鄉鎮地名中仍保留有一總、二總、三總等地名,境內還有7個村和37個自然村組以「總」命名。「倉」,即鹽倉,以枯枝牡丹名揚天下的亭湖區便倉鎮當年就是伍佑鹽場的便倉所在地。境內還有東台三倉鎮以及11個村和18個自然村組因「倉」設名。「丿」是明後期及清代灶民煮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一,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徑園三尺,深3-4寸。境內以「丿」命名的鄉鎮,有東台的曹丿鎮、大豐的潘丿鎮,市內還有6個村和13個自然村組亦是以「丿」為地名的。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宋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
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 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
鹽城歷史上出現過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草堰場鹽民張士誠起兵於白駒場。南宋末年的陸秀夫是鹽城長建鄉人,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官至左丞相,抗元於崖山,背負幼帝投海殉國。明末清初的王之楨,是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馬玉瑗在三河、寶坻等縣任上,反抗洋人入侵,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編輯本段]生態資源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市。全市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7737平方公里,河湖水面2700多平方公里。
海洋和灘塗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塗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里,潮間帶1610平方公里,分別佔全省的75%、64.6%、60.8%。隸屬於東台、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塗,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目前,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之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
岸線港口資源得天獨厚。鹽城市海域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海岸線總長582公里,占江蘇省的56%。海域面積18897平方公里,其中內水面積12144平方公里,領海面積6753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國唯一無赤潮的內海水域。沿海陳家港距連雲港27海里、日照港59海里,集、疏、運條件比較優越,為二級航道,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北距青島港210海里、連雲港120海里,東距日本長崎港460海里、韓國釜山港465海里,南距台灣基隆港620海里、上海港280海里,已被國家規劃為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濱海港地處江蘇沿海中部、連雲港與長江口之內,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10米等深線離岸最近處為1.215海里,深水直通大海,可建5-10萬噸級碼頭泊位,是江蘇沿海水深條件最好的岸段之一。射陽港現擁有千噸級碼頭5座,並開通了集裝箱內河支線,港口年吞吐能力可達530萬噸,目前,射陽港已同沿海24個港口通航。
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較多。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有著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
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8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1個優質油料基地縣和6個優質棉基地縣,海洋及動植物資源豐富。糧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的種養規模和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個縣列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種植業產地有212個、面積223萬畝,畜牧業產地87個、畜禽規模1799萬頭(只)。新建國家和省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5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6個。通過認定的有機食品基地2個10.2萬畝、綠色食品基地6個2.2萬畝。全市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稱號的產品共有179個。
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市現有對外開放景點40多個,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5個,3A級景區2個,2A級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正在規劃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打造「東方濕地之都」。濕地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目前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隻,佔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盪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瀉湖型湖盪濕地。面積10多萬畝的海濱林場和遼闊的海濱草原,集藍天、大海、海塗、森林、草原、珍稀動植物等於一體,具有與基岩海岸和砂質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濱風光。鹽城不僅資源豐富、生態獨特,民俗文化特色也很鮮明。鹽城是淮劇的發源地,素有「淮劇之鄉」、「小戲之鄉」、「現代戲之鄉」的美稱。歷史上名人和名勝古跡較多。市區有南宋丞相陸秀夫祠堂、明末書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觀,大豐市白駒鎮是《水滸》作者施耐庵的故里,東台西溪有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讀書堂」,亭湖便倉有北宋宰相卞濟手植的「枯枝牡丹」。現代著名外交家喬冠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的故鄉也在鹽城市境內。
電力、煤炭是鹽城的兩大主要能源。鹽城現有鹽城、濱海、射陽港等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140萬千瓦;另有陳家港、王港大型電廠已列入國家規劃,至2010年,總裝機容量可達300萬千瓦。目前,全市城鄉通電率達100%。鹽城現有淮北劉東、微山昭陽、徐州利國等煤礦,礦井設計能力近100萬噸。
鹽城天然氣田為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其圈密儲量為2100億立方米,含氣面積200平方公里左右;其品質名列全國天然氣前列,平均熱值9250大卡,甲烷含量為96.7%,不含硫。鹽城天然氣田的建設開發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8年鹽城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人均首次超過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16.1億元,增長45.7%,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3億元,增長38%;出口總額21.7億美元,增長53%,增幅列全省第二;注冊外資實際到賬突破10億美元,增長23.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0億元,增長3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610億元,增長40.3%;新發展私營企業1.4萬戶,新增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300億元,增長63.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0元,分別增長14.5%、11.5%。
06以來,鹽城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一手加快全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建設進度,一手加大10個重大前期項目推進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上半年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及重大前期項目推進情況通報如下:
一、八類十大重點工程進展情況
鹽城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共80個大項、154個子項,年度計劃投資174億元,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92億元,占年計劃投資的5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0%。154項重點工程中,續建項目63項,新開工項目91項。截止目前,新開工項目開工70項,新開工率達77%,在建項目133項,在建率達86%。
從面上看:上半年八類十大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進度超序時3個百分點,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的工作目標;投量再創新高,投量比上年同期多28億元,增長43%;二季度投速明顯加快,累計完成投資57億元,占年計劃投資的33%,投量比一季度多27億元,投速比一季度快13個百分點。
從類別看:農業、工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市區城建、房地產、社會事業、利用外資重點工程分別完成投資9.1億元、27.5億元、5.3億元、27.7億元、4億元、8.1億元、5億元和5.4億元(6658萬美元),分別占年度計劃的72.3%、61.3%、41%、56.4%、33.3%、42.6%、54.1%和37.8%,其中利用外資實際到帳注冊外資1659萬美元,占年度計劃的30.6%。農業重點工程投速最快,完成投資分別超序時和全市平均進度22.3個百分點和19.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工業重點工程投量最大,分別佔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完成投資的29.9%和30.1%,兩類重點工程完成投資比重合計達60%以上,是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快速推進的主要力量。
從單個項目看:沿海生態林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縣鄉河道疏浚工程、悅達垃圾專用車、鹽都重慶啤酒、建湖森達集團鹽磺黴素及生物基因工程、東台磊達集團礦渣綜合利用生產水泥、220KV大豐富強輸變電工程、建湖恆鑫花園、東台激光切割機等10個項目提前竣工投產;東風悅達起亞第二工廠、東台風力發電、聯孚石化環氧氯丙烷、江蘇裕廊化工三期工程、摩比斯汽車零部件公司第二工廠、高速公路及連接線、職教園區建設、鹽城師范學院及鹽城工學院新校區建設、黃海公園、火車站地段改造等123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城市防洪工程、中大集團客車底盤、蘇龍化工離子膜燒鹼、新四軍紀念館、G204鹽城段改造工程、大豐風力發電等21個尚未開工項目正在積極落實建設條件,爭取盡快開工。
06年以來八類十大重點工程推進的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一是進展不平衡性較大。除農業、工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重點工程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外,其餘四類重點工程進展相對較慢,均未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二是尚有部份項目未開工。截止目前,仍有21個項目未開工建設,其中縣(市、區)項目7個,市直項目有14個。從項目未開工原因看,用地未落實的項目4個,規劃方案調整的項目3個,投資業主資金不到位的項目2個,項目審批、設計等進度不快的12個。三是工程建設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市發改委聯合市優化辦持續開展了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總體趨於好轉,但因征地拆遷矛盾而產生的阻撓施工、強裝強卸等情況還時有發生,對工程進度帶來了直接影響。四是資金、土地等建設要素制約顯化。部分項目因資金緊張、土地供應不及時,致使建設進度放慢。如公共停車場建設、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房樓、3個220KV輸變電工程等項目推進過程中均遇到資金、土地難題。
二、重大前期項目進展情況
1、大豐港二期工程。大豐港一期工程已於去年10月份建成投運。最近,國務院已批准大豐港為一類開放口岸,對外籍船舶開放,港口商檢、海關等配套設施工程正在建設。二期工程一個5萬噸和一個2 萬噸級通用泊位,工程可研報告、岸線使用報告分別上報省發改委和港口管理局待批,工程的數模試驗已經完成,物模試驗正在進行之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正在編制。
2、射陽港開發建設。與義大利客商進行了初步洽談,於去年10月份簽定了投資意向書。今年2月份義大利投資商委託上海航道設計院編制了《江蘇射陽港新港區進港道路及碼頭工程方案》,5月份義大利客商、省港口局、上海航道設計院等科研單位專家專程前來射陽,對深水港設計方案進行了進一步論證,中意雙方簽訂了建設方案協議,目前射陽縣正抓緊做好人工島式深水港區項目簽約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預計10月份簽訂正式合同。
3、濱海港開發建設。濱海港LNG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專家審查,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路條」。該項目已進入省「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儲備序列。煉化、電力等項目與中石油、華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接觸、合作也在進一步推進。
4、陳家港電廠一期工程。該項目已列入省「十一五」規劃新開工項目。目前已完成電力接入系統及環評大綱審查,今年2月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電力規劃總院組織的專家評審,防洪影響評價報告和環評報告基本完成,近期有關方面將組織審查。
5、射陽港電廠三期工程。今年2月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電力規劃總院組織的專家審查,5月份國家電網公司批復同意該工程接入電網,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項目核准所需的各類支持性文件,下一步工作重點是爭取國家的「項目路條」。
6、沿海風力發電基地建設。沿海5縣(市)均已獲得國家風電項目布點。東台風電項目已於6月28日開工建設;大豐風電項目已完成了項目核准報告及各項支持性文件,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准,核准文件下達後,即可開工建設;射陽、濱海、響水風電項目業主已進駐現場,抓緊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地預審、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預計年底前開工建設。
7、聯孚石化CPP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6億元,計劃分環氧氯丙烷、延遲焦化、50萬噸催化熱裂解生產三步實施,首先實施3萬噸環氧氯丙烷項目,已於7月初開工建設。
8、物流中心基地建設。重點實施十大物流中心基地建設,其中,市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物流中心,正在辦理土土地調整手續,預計7月份開工建設;市雅家樂生活用品物流中心,二期工程2.5萬平方米正在裝修,8月份投入運行;建湖蘇北物流中心,征地拆遷工作已全面啟動,項目初可研已通過專家審查;鹽都醫葯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二期工程預計10月份開工建設;亭湖新興港、大豐港海運、阜寧益林大宗生產資料、射陽紡織品、響水化工用品以及東台不銹鋼五個物流項目,目前尚處於前期規劃論證階段。
9、響水離子膜燒鹼項目。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部結束,樁基工程已開工建設。
10、鹽連鐵路工程。該項目已列入省「十一五」交通能源發展規劃,目前,省鐵路建設辦公室已委託鐵四院進行項目調研論證等前期工作。
三、三季度工作措施
三季度是工程建設的黃金季節,也是項目推進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加快重點項目推進步伐,確保完成全年目標,重點做到「四個強化」:
1、強化督查推進。各層各級要繼續組織多形式的督查活動,除抓好面上進度督查外,特別要對涉及面廣、影響全局的重大項目,組織專項督查。建議市政府召開八類十大重點工程未開工項目過堂督查會,對未開工項目逐個過堂,分析原因,研究推進措施,促使未開工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全面推動重點工程快速實施;建議市政府適時召開全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建設工作會議,總結今年以來重點工程實施情況,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加大重點工程推進力度,掀起新一輪重點工程建設的熱潮。
2、強化跟蹤服務。結合優化投資環境以及深化為企業和項目服務工作,組織開展「走進重點工程、服務項目建設」活動,集中一段時間,重點對全市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和外部重點環境建設情況進行督查,掌握了解項目建設進度,檢查機關各部門為企業和項目服務工作是否到位,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幫助落實土地、資金等建設要素,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
3、強化項目爭取。重點對陳家港電廠一期、射陽港電廠三期、沿海風電等條件較為成熟的在手重大前期項目,適時在南京、北京組織推介活動,主動向上級部門匯報重大項目情況,爭取理解和支持,並落實專人全程跟蹤,全力推進項目前期進程,力求年內這些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
4、強化宣傳發動。建議新聞媒體進一步加大重點工程宣傳報道力度,設立專版或專欄,宣傳報道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和重大前期項目推進情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市營造更為濃厚的重大項目推進氛圍,更好地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1、鹽城工學院
鹽城工學院是江蘇省屬全日制普通高校,創建於1958年,始名鹽城工學院。1961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為鹽城工業專科學校,1962年7月因國家經濟困難而停辦。1977年12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批准恢復建校,時稱南京工學院鹽城分院,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再度定名為鹽城工業專科學校。1996年5月,經教育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鹽城工業專科學校和創建於1985年的鹽城職業大學合並建立鹽城工學院。2000年2月鹽城會計學校並入鹽城工學院。
鹽城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農、管、文多學科相結合的培養高等應用型本專科人才的省屬普通高校。學校創建於1958年,一校三區,校園佔地2283.7畝,校舍建築總面積3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2億元。學校設有經濟與管理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人文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高職學院、民辦博雅學院、遠程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共10個二級學院和材料工程系、建築工程系、紡織工程系、基礎教學部、社會科學部、大學外語教學部、實驗教學部、體育部等8個教學系部。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700人,教職工1130名,其中專任教師681名,教授33名,副教授等副高職人員215名,講師、工程師等中職人員396名。
2、鹽城師范學院
鹽城師范學院是一所省屬高等師範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蘇沿海開放城市鹽城市市區。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鹽城師范專科學校和原鹽城教育學院合並組建。2002年,創建於1958年的國家級重點中專鹽城商業學校並入師院。
鹽城師范專科學校創建於1958年;1963年,停辦;1976年,建立江蘇師范學院鹽城分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重建鹽城師范專科學校。鹽城教育學院的前身為鹽城教師進修學院,創建於1959年;1969年,停辦;1979年復辦;1983年,更名為鹽城教育學院。
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13916人,其中本科生12410人。設有文學院、經濟法政學院、社會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美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商學院、城市與資源環境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電子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等15個二級學院。還設有1個民辦二級學院黃海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1227人,其中專任教師829人,專任教師中有正高級職稱人員69人、副高級職稱人員234人,博士53人、碩士363人,另有在讀博士研究生43人,在讀碩士研究生75人。有31名教師被南京大學、華東師大、同濟大學、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徐州師大、安徽師大等高校聘為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導師。學院還從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聘請了93名兼職教授。英語等專業長期聘有外籍教師任教。
㈦ 鹽城衛校鹽城衛校
江蘇醫葯職業學院是省衛生計生委直屬全日制公辦專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和省市三方共建學校。學校前身為新四軍軍部於1941年7月創辦的華中衛生學校,1958年成立鹽城醫學專科學校、鹽城中醫專科學校,1964年7月改辦江蘇省鹽城衛生學校。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後,較長時間承擔普通大專及本科的培養任務。1996年開始五年制高職招生,開展高等職業教育。2005年3月18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蘇政發[2005]25號)、教育部備案,升格為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2月起更名為江蘇醫葯職業學院。
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鹽城。有解放、建軍兩個校區,佔地面積694畝,建築面積25.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超6億元,教學設備總值近億元。圖書館藏書53.51萬冊。目前,有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學生近萬名,校內外專、兼職教師655人,校內專任教師318人,雙師素質教師占校內專任教師的84.91%,2015/2016學年生師比為12.87:1,達到優秀標准;現有教授39人,碩博士學位教師216人,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教學名師1人,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5人,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5人。教師在教育部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擔任委員2人,在省級以上各類學會、協會、委員會擔任職務近50人次。
目前,學校設護理學院、葯學院、醫學影像學院、臨床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康復醫學院、基礎醫學部、公共基礎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教學單位,開設臨床醫學、護理、葯學等19個專業(方向),有省級A類品牌專業1個、首批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範專業點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2個、「十二五」高校重點專業群3個;有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2個、省精品教材3本、省重點教材7本、「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13本、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優秀在線課程項目2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優秀典型案例」項目1項、省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台建設項目2個;培育了國家級、省級實訓基地4個;先後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44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個、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各4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淮海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鹽城市自然科學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14項。獲省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8項,其中5項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獲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項目3項。升格以來,全校教師在全國期刊發表論文222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論文594餘篇,SCI論文100多篇,主編、參編國家規劃教材100餘本。
學校依託中國職教學會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和全國康復治療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每年牽頭組織全國衛生職業院校,召開高層次研討會,舉辦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引領全國衛生職業院校教育改革與實踐。同時,躋身全國醫葯衛生職業教育聯盟發起單位和主席團單位、江蘇省醫葯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單位和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江蘇省衛生高職院校教學協作會牽頭單位行列,凸顯了學校在行業的影響力和引領示範作用。
學校是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有效促進鹽城及蘇北地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水平不斷提升。學校通過省科普教育基地、鹽衛金域醫學檢驗所、鹽城衛瑞醫學影像研究所、鹽衛司法鑒定所,合作共建社區健康學院等途徑,開展多項基於蘇北基層衛生的專項研究,提高科教聯動服務區域健康產業發展的能力。
學校依託行業,面向市場辦學,形成了「教育—實踐—服務」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招生就業實現進口旺、出口暢的良性循環。學校錄取率為100%,報到率保持在95%以上,招生投檔排名保持蘇中蘇北地區前茅,畢業生就業率達99%以上。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以大賽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在全國職教界享有盛名,已累計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個人和團體獎102個,其中一等獎31個。在2016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決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在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護理高職組技能大賽中獲金獎2個;在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康緣杯」中葯傳統技能大賽中獲一金一銀。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高校和機構合作,已輸送多60多名學生赴澳大利亞、日本等多所大學和醫療機構學習和工作,我校還與加拿大聖勞倫斯應用文理和技術學院進行合作辦學,與台灣長庚科技大學共建鹽城—長庚健康照護學院。與美國蘭道爾夫-麥肯學院和韓國順天鄉大學合作,聯合開展護理和葯學「海外本科直通車」項目。
㈧ 鹽城勞動局投訴電話
鹽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沒有公布投訴電話,業務咨詢聯系方式為:0515-12333。
其他的投訴方式:
可以撥打12333投訴有關勞動糾紛的事項,12333是全國統一的勞動行政部門咨詢投訴電話。
鹽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機構概況:
鹽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於2010年2月由鹽城市原人事局與原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改革合並成立。
局機關內設機構30個(含紀檢監察),局直屬事業單位15個,其中副廳級單位1個(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正處級單位1個(江蘇省沿海人才市場),副處級單位4個(鹽城市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鹽城市勞動監察支隊,鹽城市勞動就業中心,鹽城市社會勞動保險中心),另有正科級單位9個。
(8)鹽城人才公共服務網擴展閱讀:
部分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法規;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政策意見,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統籌、規劃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工作。
(二)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三)負責促進就業和創業工作。
擬訂統籌全市城鄉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建立完善公共就業和創業服務體系;擬訂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牽頭擬訂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
(四)統籌建立覆蓋全市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擬訂並組織實施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有關政策和標准,貫徹實施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和基礎養老金統籌辦法,擬訂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政策並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監督辦法,編制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