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縣級工商局市場監管職位平時都做什麼呢知道的請回答的詳細點哦~
我就是在縣里,而且最近分到了所里。
現實的告訴你,市場監管是要到市場上去巡查版,因為現在權不收管理費了,所以一般的市場監管職位就是進行日常的巡查監管。包括檢查市場主體資格,經營情況,有無過期食品等等。。。可以歸納為六查六看。。。。上半年工作主要是年檢,下辦年就是辦案。當然,有些大的局(所)辦案是和巡查分開的,但是我們沒分,人少啊。。。
其實在農村的話,相對還是比較清閑的,至於前途,那是自己奮斗的,誰也說不好~~
同時,公務員法規定,服務滿5年可以從新報考~~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❷ 工商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區別
來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源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工作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部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市場監督管理局經中央編委和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於2009年8月成立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組建而成的行政機關。機構改革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為深圳繼公安局之後的第二大部門,其監管職責涵蓋了原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知識產權(商標、專利、版權)、物價、餐飲監管(其他地區屬於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或者衛生局的職能)、酒類產品監管等部門職責。
❸ 工商局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的部門。這里的「主管」是什麼意思,是主要管理嗎,還有別的部門參與管理嗎
是主要管理
❹ 市場監督管理局與工商局的權力
市場監督管理局總局權利及職責:(一)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起草市場監督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有關規章、政策、標准,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食品安全戰略和標准化戰略,擬訂並組織實施有關規劃,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二)負責市場主體統一登記注冊。指導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體工商戶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工作。建立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和共享機制,依法公示和共享有關信息,加強信用監管,推動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三)負責組織和指導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指導地方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和建設,推動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組織查處重大違法案件。規范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四)負責反壟斷統一執法。統籌推進競爭政策實施,指導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反壟斷執法工作。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工作。承擔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日常工作。(五)負責監督管理市場秩序。依法監督管理市場交易、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組織指導查處價格收費違法違規、不正當競爭、違法直銷、傳銷、侵犯商標專利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行為。指導廣告業發展,監督管理廣告活動。指導查處無照生產經營和相關無證生產經營行為。指導中國消費者協會開展消費維權工作。(六)負責宏觀質量管理。擬訂並實施質量發展的制度措施。統籌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重大工程設備質量監理制度,組織重大質量事故調查,建立並統一實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監督管理產品防偽工作。(七)負責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管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國家監督抽查工作。建立並組織實施質量分級制度、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指導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負責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八)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綜合管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監督工作,監督檢查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准和鍋爐環境保護標準的執行情況。(九)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組織制定食品安全重大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組織指導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重要信息直報制度。承擔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十)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建立覆蓋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並組織實施,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推動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的機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核查處置和風險預警、風險交流工作。組織實施特殊食品注冊、備案和監督管理。(十一)負責統一管理計量工作。推行法定計量單位和國家計量制度,管理計量器具及量值傳遞和比對工作。規范、監督商品量和市場計量行為。(十二)負責統一管理標准化工作。依法承擔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立項、編號、對外通報和授權批准發布工作。制定推薦性國家標准。依法協調指導和監督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團體標准制定工作。組織開展標准化國際合作和參與制定、採用國際標准工作。(十三)負責統一管理檢驗檢測工作。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改革,規范檢驗檢測市場,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指導協調檢驗檢測行業發展。(十四)負責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全國認證認可工作。建立並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認證認可和合格評定監督管理制度。(十五)負責市場監督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設、新聞宣傳、國際交流與合作。按規定承擔技術性貿易措施有關工作。(十六)管理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十七)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❺ 旅遊市場如何有效監管
應該全力監督旅行社導游的同時監督客人是否報低價團
❻ 工商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有什麼區別
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工商局、質監局、葯監局、物價局等幾個部門合並而成。
市場監督管理局范圍較大,工商局范圍較小。
拓展資料
行政體制改革,很多地方自下而上搞試點,以區縣級為單位,一些地方將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質量監督局「三合一」為「市場監督管理局」。
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包含了原來三個部門的職能,行使市場監督管理職能,具體包括了登記注冊(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有些地方下放了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安全監管、葯品醫療器械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標廣告監管、標准計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
這種自下而上的探索確實有助於尋找合適的市場監管模式,但也有諸多問題。其一,基層合並,國家級,省市級仍然是多頭管理,造成向上的渠道不暢,甚至交叉混雜。各個口子都來布置任務,統計報表,在執法文書的要求上又存在差異,需要法制科同事進行大量工作。
其二,基層工作難度大大增強。原先的質監、食葯局僅在區級設立,原工商部門在鎮級卻設有基層分局,合並後盡管有質監、食葯人員下放到基層,但仍然是無法滿足需要。
總之,在國家級、省市級層面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存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存在(也有些地方開始了市一級的合並),區縣級層面上,工商行政管理局與質監局、食葯監合並為了市場監督管理局。
❼ 雲南官方發布的旅遊最嚴整頓令包括哪些內容
3月27日,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為整治旅遊市場突出問題,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促進旅遊產業健康發展,確保全省旅遊市場秩序在一年內實現根本好轉,上午,雲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相關情況。據了解,措施將於2017年4月15日起施行。
(三)嚴懲針對旅遊者的欺詐銷售。嚴厲打擊各類商店以及酒吧、餐廳等場所通過「葯托」「酒托」等方式誘騙旅遊者消費的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購物商店虛假宣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誘騙購物、強迫購物、不明碼標價、不正當競爭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商業賄賂行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工商局牽頭;省公安廳、旅遊發展委、質監局、食品葯品監管局、物價局配合)
二、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
(四)禁止「不合理低價游」。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禁止旅行社發布、銷售「不合理低價游」產品,組織、接待「不合理低價游」團隊。對經營「不合理低價游」產品的旅行社予以停業整頓,對整頓後再次經營「不合理低價游」產品的,依法吊銷旅行社經營許可證。被吊銷經營許可證的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列入「黑名單」,實施行業禁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旅遊發展委牽頭;省工商局、物價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五)實行新的旅遊標准合同。出台新的旅遊合同示範文本,取消旅遊合同中的購物附加條款。對旅行社未與旅遊者簽訂旅遊合同,旅遊合同未載明游覽、娛樂項目具體內容和時間,未載明交通、住宿、餐飲等旅遊服務標准,旅行社指定購物點、推銷自費項目、強迫或變相強迫旅遊者消費的,依法從嚴處理。(省旅遊發展委、工商局負責)
(六)嚴格監管旅遊合同。加大對旅遊合同的日常監管,對簽訂虛假合同、陰陽合同的旅行社及從業人員,依法從嚴處理。實行旅遊合同電子化管理,實現旅遊者、旅行社及監管部門實時查詢,確保公開、透明。(省旅遊發展委、工商局負責;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七)建立旅行社「黑名單」制度。根據旅遊者投訴、行政處罰等信息,對旅行社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建立旅行社「黑名單」,並向社會公布。對進入「黑名單」的旅行社,通過約談、加大檢查力度、限制新增業務范圍、停業整頓等措施進行重點監管,對在規定時間內未達到整改要求的,吊銷旅行社經營許可證。(省旅遊發展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商局配合)
三、改進導游管理方式
(八)建立全省導游管理平台。建立全省統一的導游管理信息平台,將全省所有導游納入平台進行實時動態監管。(省旅遊發展委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九)公開導游服務質量評價。建立導游服務質量網上評價系統,方便旅遊者對導游服務質量進行網上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導遊星級評定的主要依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授權行業協會對導游進行評價考核和自律管理。實時動態公布導游服務質量網上評價、違法違規情況和星級評定結果,為旅遊者自主選擇提供參考,形成導游良性競爭機制和良好執業環境。(省旅遊發展委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十)強化簽約導游管理。旅行社、導游服務公司、景區景點等機構,對簽約導游進行嚴格管理,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加強教育培訓,建立合理薪酬制度,保障導游合法權益。(省旅遊發展委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四、加強景區景點監管
(十一)實施新的景區景點管理辦法。依據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借鑒先進省(區、市)經驗,立足雲南實際,制定出台我省景區景點管理辦法,強化景區景點標准化管理。(省旅遊發展委,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十二)規范旅遊景區經營管理。加大對景區環境衛生、社會治安、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加強景區內部管理,提升景區服務質量。規范景區經營行為,禁止捆綁銷售、園中園、票中票、強迫或變相強迫旅遊者消費等行為。(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省民族宗教委、公安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林業廳、文化廳、旅遊發展委、工商局、物價局配合)
(十三)整治景區景點突出問題。對旅遊者投訴率居高不下、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的旅遊景區景點進行重點整治,對問題嚴重的勒令停業整頓。對景區景點存在的攬客、拉客、「酒托」「葯托」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對旅遊者多次投訴的酒吧、餐廳等勒令停業整頓。(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省民族宗教委、公安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林業廳、文化廳、旅遊發展委、工商局、物價局配合)
五、推行綜合監管模式
適應全域旅遊發展需要,在重點旅遊地區實行「1+3+N+1」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模式。
(十四)建立健全集中統一的綜合監管指揮平台。強化綜合調度指揮中心職責,完善運行機制,配備足夠力量,形成信息匯集、及時研判、綜合調度、聯合執法、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工作機制。(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公安廳、監察廳、旅遊發展委、工商局、編辦,省法院配合)
(十五)強化三支執法隊伍。建立工商和市場監管局旅遊市場執法隊伍,對旅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違規經營、不正當競爭等進行快速查處。加強旅遊警察隊伍建設,出台旅遊執法指南,構建快速出警處理機制。設立旅遊巡迴法庭,構建矛盾化解和糾紛調處機制,及時就地解決旅遊矛盾糾紛。(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公安廳、監察廳、旅遊發展委、工商局、編辦,省法院配合)
(十六)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旅遊、物價、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文化、質監、食品葯品監管、民族宗教、商務、地稅、國稅、通信等涉旅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職責,發揮專業監管和執法作用,積極承擔旅遊監管責任,共同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公安廳、監察廳、旅遊發展委、工商局、編辦,省法院配合)
(十七)建立旅遊監管履職監察機制。監察部門要把各地、各有關部門履職情況作為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發生重大涉旅事件時,監察部門啟動監督、問責程序,依法依紀嚴格追究責任。(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公安廳、監察廳、旅遊發展委、工商局、編辦,省法院配合)
六、深化行業協會改革
(十八)推動行業協會去行政化。旅遊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完全脫鉤,實現機構、職能、資產、人員等分離。行業主管部門通過授權、委託、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行業協會發展,並對行業協會進行指導、監督。行業協會按照現代社會組織要求,依照法規和章程進行自我管理。(省旅遊發展委、民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十九)強化行業協會職能。旅遊行業協會應發揮服務、引導、協調和監督作用,維護行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秩序,在旅遊行業主管部門的授權委託下,完善行業自律制度,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切實承擔好旅遊行業標准制定,旅遊企業等級評定,旅遊從業人員教育培訓、資格認證、考核評價,旅遊糾紛調解等自律監管職能。(省旅遊發展委、民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二十)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建立健全旅遊行業協會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構建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主體。完善協會組織體系,合理確定省旅遊業協會與不同層級協會、各專業協會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障協會組織有效運轉。(省旅遊發展委、民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七、強化屬地管理責任
(二十一)強化旅遊市場屬地監管責任。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州、市旅遊市場監管,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旅遊市場監管第一責任人。將旅遊市場監管納入年度綜合考評內容,對市場監管不力,發生惡性旅遊事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省政府督查室,省監察廳牽頭;省旅遊發展委配合)
(二十二)切實加大監督考核問責力度。建立旅遊綜合監管考核評價制度,納入全省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重點依據旅遊者投訴情況、違法違規案件、處置應對效率、旅遊者滿意度等指標,每季度對州、市旅遊綜合監管進行量化考評,考評結果予以通報。季度綜合考評連續3次處於後3位的,對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進行約談;連續3次處於末位的,對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及有關人員進行問責。(省政府督查室,省監察廳牽頭;省旅遊發展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