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服務設施的設施建設
一、交通工程
以面向國際,服務東北,協調區域,滿足物流暢通為目標,構建公路、鐵路、港口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建設的主要交通運輸工程參見圖7-1、附件:「十一五」重大項目規劃表。
公路工程。規劃建設庄河至蓋州高速公路,南與丹大高速公路銜接,北與沈大高速公路交匯,分別構築庄河與沈陽、大連的3小時、1小時經濟圈。積極籌劃建設花園口新城區至長興島高速公路,打通黃渤沿海兩大重點開發區的聯接,形成「一橫兩縱」的高等級公路主骨架。開工建設濱海公路,形成省際沿海觀光產業帶,推動沿海產業區的互動發展;拓寬改造201國道庄河段,增強南部沿路經濟的空間聯系;建設庄河至仙人洞、庄河至花園口、庄河至黑島電廠快速路,增強幾大產業區的有機聯結,強化北部與南部的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和產業的協調發展。以建設新農村為目標,加快鄉村公路支線建設,實施鄉村公路改造。在實現村村通油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內部的有機聯系,加速路網城鄉一體化。加強市區內環、外環及主幹路網建設。增設城鄉公交線路和公路場站,並逐步向近郊居民點、產業集中區和旅遊景區延伸。
圖7-1庄河市重點規劃建設交通工程示意圖
鐵路工程。加強鐵路運輸系統建設,形成與東北腹地的有機聯接。「十一五」期間配合國家鐵道部沿丹大高速公路北側加快建設東北東部鐵路通道,沿路在吳爐建設黑島電廠鐵路專用線;規劃建設庄岫鐵路,在庄河站與東北東部鐵路通道接軌,並規劃建設庄河站至庄河港區鐵路專用線。
港口工程。加快庄河港一期建設,著手啟動庄河港二期工程,打通海上通道,努力完善功能,提升港口地位,把庄河港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樞紐港,成為東北地區沿黃海北岸物流集散的重要結點。規劃建設庄河港集裝箱碼頭3個。其中1萬噸級泊位碼頭2個,3萬噸級泊位碼頭1個。加強陸島運輸碼頭建設。規劃在石城鄉北嘴屯新建300噸級滾裝碼頭,夏溝新建1000噸級滾裝碼頭;在王家鎮後灘新建300噸和1000噸級滾裝碼頭各1個,分別在壽龍島和長坨島新建500噸級客貨碼頭。加強庄河港至石城島跨海大橋及石城島周邊港口群建設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
二、能源工程
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降低能耗、發展清潔能源、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為目標,建立能源保障體系。「十一五」期間,在庄河城區人口居住集中區擴建管道液化氣工程,到2010年,城區管道液化氣普及率要達到80%以上。遠景規劃期間,從南部沿路經濟帶一體化發展角度,研究建設庄河煤氣工程,以及從大連接入管道把天然氣引入我市。進一步完善供熱設施,優化供熱站建設布局,適度超前建設供熱工程。規劃在庄河市區、花園口區建設熱電廠,滿足南部沿路經濟帶重點區域供熱需求(參見圖7-2)。
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5%以上。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太陽能,大力發展生物質氣化工程。加快推進庄河電廠建設,推動庄河尖山、南尖風電項目盡早啟動,努力把我市建成東北重要能源電力基地。加強輸配電主網架建設,完善輸變電設施,增強供電能力。考慮發展時間階段和對於電力需求的空間差異,規劃2007年改造220千伏東庄線、庄新線,新建小寺66千伏變電所,同時對現有變電所進行增容改造,以保證全市供用電的安全可靠性;2006年增容改造66千伏明陽變電所,滿足花園口新城區建設起步階段的電力需求,2010年左右新建220千伏花園口變電所,配套建設5座66千伏變電所,滿足花園口新城未來的電力需要;2010年在青堆鎮北部新建220千伏變電所,滿足東部地區的發展對於電力的增長需求。
圖7-2庄河市重點規劃基礎設施工程示意圖
三、供排水工程
圍繞工業發展區建設、城鎮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進行供水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地表水,有計劃地開采地下水。重點實施庄河凈水廠二期擴建和凈水廠引水工程,完善新城區供水管網,改造老城區供水管網(參見圖7-2)。加快推進花園口新城、黑島電廠產業區、青堆鎮、仙人洞鎮等重點區域供水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排水設施,加強污染源綜合治理。建設庄河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對我市城區主排水分流管線進行改造。在花園口新城、黑島電廠工業區、青堆工業區同步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和污水及垃圾處理廠,嚴格控制蓉花山、仙人洞、太平嶺、吳爐、大鄭等地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建設適當的污水處理設施。
四、信息工程
抓好基礎電信網建設。大力發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智能業務網,建成網路運行可靠、業務品種齊全、用戶服務優良的現代化電信通信網,實現光纖到村屯。提高電話普及率。鄉鎮政府所在地電話普及率接近城市水平,遠期要達到城市水平。進一步拓展郵政業務,合理布局郵政局所,提高郵政服務綜合能力。積極推進「數字化庄河」工程。加強政府系統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帶動和推進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實現社會資源共享,發展信息產業。建設城南新區、花園口新城和青堆鎮的光纖通信網。
五、防災減災工程
消防工程。根據責任區內的被保護目標、地貌特徵、人口密度、建築狀況、交通水源條件等因素布置消防站,確定消防等級。近城區消防站達到三座,遠城區達到五座,使消防站責任區面積平均達到6.5平方公里,基本建立覆蓋全面、責任明確的消防網路。每個重點鎮新建一處消防站。強化北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防火設施建設。
防洪工程。高標准、高質量整治庄河、小寺河。規劃小寺河控制寬度為150—200米左右,庄河控制寬度為200—250米左右。庄河城區防洪標准達到50年重現期,小寺河、庄河為50年重現期,明、暗渠匯水面積大於5平方公里的重現期為20年、小於5平方公里為10年,截洪溝設計重現期為10年。為防止山洪對城市危害,沿城市建設用地外圍山體建截洪溝。規劃在西山公園南側、東側沿40米等高線、九頂梅花山北側及南側沿城市規劃道路一側等建設截洪溝。嚴格控制填海造地,保證河道出海口暢通。
防震減災工程。城市規劃、房屋建築嚴格按照防震減災技術規程要求建設。
人防工程。堅持長期准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持續發展的原則,人防工程以新城區建設和重要經濟目標為重點,進行全面防護和重點保護。
其他災害與突發性事件。面臨地震、海嘯、台風、洪水等災害威脅,加強技術保障體系建設,制定應急預案,完善預警機制,做好物資儲備。
六、公共服務設施
按照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方向,調整優化教育布局。規劃在明陽鎮新建高中、初中和小學,遷建大鄭鎮中心小學,新建青堆鎮小學。擴大庄河城區中小學辦學規模,遷建二高中和三十一中學,增設城西中小學。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建職教中心,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花園口、青堆、仙人洞技術分院。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採取多種形式開辦高等院校。加強學前教育,新建城區中心幼兒園。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建城區中心醫院、中醫院和第三人民醫院,增擴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文化體育設施,新建博物館、文化館、檔案館、游泳館和體育場,擴建鄉鎮文化站,建設黑島甲午海戰紀念館。加強婦女工作,籌建婦女活動中心。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擴建庄河養老服務中心,建設17所鄉鎮中心敬老院。加強各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旅遊服務功能。
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第1條 健全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公益事業,形成與現代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格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要符合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相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升生活品質。
第2條 公共設施規劃按市級、區級兩級設置,部分內容配置到居住區級。市級公共設施規劃建設以行政管理中心、商業金融貿易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為主的城市中心,強化城市中心的凝聚力,發揮城市中心的職能作用,反映出獨特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海濱城市風貌。居住區級公共設施規劃建設要層次分明,服務半徑適中,布局合理,人民生活方便。舊區應結合街區改造、閑置土地調整來完善設施配套,新區應統一規劃建設配套設施。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各類社會公益性服務設施。
八、公共設施中心布局
⒈市級行政管理中心:布置在會展中心對面、平灣路以西用地。可以和會展中心、體育中心、濱海綠地等形成較好的景觀和中心區形象。
⒉市級商業金融貿易信息中心:位於人民路與樂山路交界一帶,包括超級市場、大型購物中心、金融、貿易、旅館業等。
⒊市級文化娛樂中心:規劃設置在海灣大橋東邊,與行政中心區、商業金融貿易信息中心隔海相望,布置影劇院、文化藝術中心等,形成一個高標準的獨具特色的中心。
⒋市級體育中心:位於人民北路,在現狀基礎上擴建。
⒌在赤坎、霞山、麻章、坡頭、東海島布局區級中心。赤坎公建中心,對現有的設施進行調整和改造,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服務業。以康順路與人民大道北地段為赤坎公建中心;霞山公建中心,規劃以解放路和人民大道南交界地段為霞山公建中心,建設一個各項設施齊全,商業貿易繁華的公建中心;坡頭公建中心設置在坡頭帶狀中心公園附近,按城市的副中心級要求,高標准、高起點,設置大型的商業、金融貿易、行政辦公、醫療、娛樂、體育等設施,構成完整的綜合性公建中心;麻章公建中心規劃結合中心綠地布置商業、金融貿易、醫療、娛樂、體育等設施。
第4條 商貿設施分三級規劃:一級商業服務金融貿易設施如大型商貿中心、交易中心、大型專業市場,以及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設施是城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布置在市中心區,各區中心也適當布置;二級商業服務金融貿易設施如一般商場、酒店、銀行等設施,主要布置在區級中心;三級商業服務業金融貿易設施如糧店、小市場、儲蓄所等布置在居住區或小區中心。各主要城市片區均設置區級商業服務中心。區級公共設施規劃建設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強化各區的職能,對公共設施進行有機的組織,使公共設施與城市結合更密切。
九、文化設施
⒈文化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應與城市規劃和建設同步進行。
⒉市級文化中心布置見第53條。
⒊其他組團的區級文化中心主要布置於公建中心。
⒋新建住宅區應按人均不低於0.2平方米的標准預留公共文化設施用地。
十、體育運動設施
⒈市級體育中心布置見第53條。
⒉各區級運動場每個佔地約10公頃,配有三場一館。對霞山、赤山現有體育場及游泳場進行改造或擴充。
⒊各居住區按國家標准設置,每5萬人設一處體育設施用地,包括相應的體育設施系統。
十一、醫療保健設施
健全三級醫療保健體系,以三級綜合醫院建設為核心,以二級、三級醫院及專科醫院為主體,以保健防疫、社區醫療服務網路為基礎,均衡布置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總量按每千人4張病床的指標配置。
建設專科醫院:口腔醫院、腫瘤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醫院、康復醫院、霞山區骨傷科醫院;遷建湛江市中心醫院至市體育中心北面的文保小區;設置急救指揮中心、市中心血站;設置三級綜合醫院3間:湛江市中心人民醫院、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設置二級中醫院2間: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設置二級綜合醫院3間: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南油職工醫院、東海島人民醫院;以市防疫站為基礎組建湛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驗中心)和湛江市衛生監督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服務人口3~5萬人單位設置。
撤銷市防疫站和霞山、赤坎、坡頭、麻章區防疫站及湛江港務局、南油防疫站。
十二、教育科研及科學普及設施
⒈中等職業教育盡可能利用現有中專教學資源進行布局調整與整合。
⒉中小學按居住區、小區配套標准設置,在規劃期內實現高中普及教育。
⒊大中專院校用地集中在寸金大學城集中建設,海洋大學新校區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遠期根據發展需要,在坡頭布置新的教育基地。
⒋重視組織市民的科普交流活動,市級科技交流中心在坡頭區安排,各區級科普活動場所可結合文化設施安排。
十三、郵政設施
規劃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用郵方便、安全快捷的現代化郵政服務網。城市按郵政分局、支局、所三級設置郵政服務機構,調整、改建和新建相結合,郵政網點同步到小區,郵政箱同步到戶。規劃新建郵政設施11處,郵政局所的服務半徑為: 市區郵政局所服務半徑:中心城區1~1.5千米,其它1.5~3千米。服務人口:郵政局4~6萬人;郵政所1.5~2萬人。合理分布郵政設施,新居住區開發建設應同步規劃建設郵政所、信報箱群,在中心城區,結合舊城改造,適當調整和改建現有郵政局所,建成運輸快速化、作業機械化、營業電子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多元化網路。
十四、社會民政福利設施
⒈中心城區規劃設置福利院3所,分別設置在赤坎、坡頭和麻章。
⒉按老年人口規模和有關標准安排敬老院。
⒊保留現有殯葬設施用地。
⒋收容遣送站選址在霞山海頭新村附近(市新村戒毒所東邊)。
十五、治安管理設施:建立健全城市治安管理設施,每一萬戶城市居民應設置1處公安派出所;在社區配套服務設施中,設立社區警務室。
十六、市民休閑活動廣場:市級市民廣場在市級行政中心附近;區級市民活動廣場按8~10萬人設置1處,成為城市公共開敞景觀空間的重要部分,並兼具城市必需的緊急避難場所的功能。
2.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的第二章 規劃和建設
第九條國務院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將全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十條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數量、種類、規模以及布局,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以及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統籌兼顧,優化配置,並符合國家關於城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選址,應當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則。
第十二條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設計,應當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等要求,並採取無障礙措施,方便殘疾人使用。具體設計規范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建設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使用國有土地的,經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第十四條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預留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用地定額指標,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並依照法定程序審批。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或者改變其用途。
因特殊情況需要調整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的,應當依法調整城鄉規劃,並依照前款規定重新確定建設預留地。重新確定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不得少於原有面積。
第十五條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劃和建設相應的文化體育設施。
居民住宅區配套建設的文化體育設施,應當與居民住宅區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項目和功能,不得縮小其建設規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標。
3. 公共設施都包括哪些
公共設施都包括但不限於下面的設備設施、場地等等:
1、綠化及小品(如亭台樓閣、水池噴泉、公共座椅)等等
2、公共照明設備
3、公共消防設備、消防樓梯、通道
4、公共配電設施(高低壓配電室、配電箱、配電櫃、電力管井、電閘箱、表具、線槽等等)
5、公共弱電設施(有線電視設備、電信設備、網路光纖設備、弱電管井、派接室、派接箱等等)
6、公共健身及兒童娛樂設施
7、公共安全設備(圍牆、攝像頭、護欄、園區大門、檔桿等等)
8、公共場地及公共道路
9、公共給排水設施(公共給排水管道、下水渠道、管井、各類水泵、管道閥門、雨水管、污水篦子等等)
10、電梯、電梯等候廳
11、公共樓道、樓梯、單元門廳、共用的樓宇大堂、公共衛生間(非必要)
12、建築物的地基等基礎設施
13、建築物樓頂屋面及共用的外牆
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從社會學來講,公共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
4. 體育設施的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配置標准
一、 市、地「五個一」工程
市、地級應建設一個綜合體育場、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個大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游泳館、一個體育公園(簡稱市、地「五個一」工程)。其中,綜合體育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游泳館可合建為一體。
(一)綜合體育場
基本配置包括標准跑道、標准足球場和田徑場、適量的觀眾看台及附屬配套用房。
跑道為周長400m的標准9道環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層材料採用合成塑膠;田賽場地包括跳遠和三級跳遠、跳高、推鉛球、擲鐵餅和鏈球、撐桿跳高場地;足球運動場地尺寸為105m×68m,可採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宜小於4000平方米。
(二)綜合體育館
要具備多種功能,能開展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等多項體育運動,同時可進行文藝演出、大型集會等文化活動。
體育場地面積50m×25m,面層宜採用木地板。
應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建築面積不宜小於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體育場地設施不少於12項,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館(籃球、排球、羽毛球綜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築面積8000-12000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地面積不宜小於5000平方米。
場地設施宜以室內運動項目為主,場地設施相對集中;運動場地面層可採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環保材料。
應當設置衛生間、淋浴室、更衣室、辦公室、體測醫務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
(四)游泳館
基本配置為一個標准室內游泳池和一個准備池。
標准泳池為50m×25m,並應符合國家標准《GB 19079.1-2003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第1部分:游泳場所》有關要求。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
(五)體育公園
建設類型包括郊野體育公園、城市體育公園、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園基礎上改造,添加體育設施。體育設施不少於8項,以戶外運動項目為主。
二、縣(市、區)「五個一」工程
應建設一個田徑場、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個中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室內游泳池、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簡稱區、縣「五個一」工程)。其中,綜合體育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游泳池可合建為一體。
(一)田徑場
基本配置包括標准跑道、標准足球場和部分項目的田賽場地、適量的觀眾看台及附屬配套用房。
跑道周長為400m的標准8道環形跑道及100m的10道直道跑道,面層材料採用合成塑膠;田賽場地包括跳遠、跳高、推鉛球、擲鐵餅和鏈球、撐桿跳高場地;足球運動場地尺寸105m×68m,可採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宜小於3000平方米。
(二)綜合體育館
要具備多種功能,能開展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等多項體育運動,同時可進行文藝演出、大型集會等文化活動。
體育場地面積不小於1000平方米。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特點,體育場地面層可採用合成材料、木地板等材料。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小於600平方米。
(三)中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體育場地設施不少於8項,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館(籃球、排球、羽毛球綜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築面積4000-8000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
體育場地設施宜以室內運動項目為主;運動場地面層可採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環保材料。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淋浴室、更衣室、辦公室、體測醫務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
(四)室內游泳池
基本配置包括一個標准室內游泳和一個兒童戲水池。
標准泳池為50m×25m,兒童戲水池為10m×10m。
應當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宜小於400平方米。
(五)體育公園(健身廣場)
體育公園建設類型包括郊野體育公園、城市體育公園,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園基礎上改造,添加體育設施。體育設施不少於8項,以戶外運動項目為主。
健身廣場要有一定數量的體育場地和健身器材。
三、街道體育設施
基本配置為一個室內體育場地為主的小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其中體育設施不少於5項,包括乒乓球室、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其中室內、外體育場地面積不小於500-1000平方米。
體育場地建設應考慮到當地群眾喜好的體育活動,並與文化、衛生等設施相結合。
四、鄉鎮體育設施
基本配置為一個戶外體育健身廣場、一個帶看台的燈光籃球場、一套健身器材,以及其他場地設施。
體育場地建設應考慮到當地群眾喜好的體育活動,並與文化、衛生等設施相結合。
五、社區、行政村體育設施
(一)社區
基本配置為一個建有室外健身設施的多功能健身點,其中室外健身器材不少於10件;也可是一個配備健身器材設施的體育活動室。
(二)行政村
基本配置為一個室外籃球場、兩個室外乒乓球台(或乒乓球活動室)。
5. 如何共同推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一、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不僅是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增長、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應及時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統一指導全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方案和年度計劃,提出公共體育服務目標任務,每年集中力量實施一批公共體育服務項目。
二、創新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需要社會廣泛參與、群眾共建共享。在省級層面應做好統籌協調和示範引領,建立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參加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進工作。進一步完善政策,推動體育社會組織規范化、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建設,發展壯大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和社區體育社會組織。加大經費投入,形成長效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體育社會組織依託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參與公共體育服務。
三、發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支柱產業。把發展體育產業、拉動體育消費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產業支撐。打破公共體育服務產業領域壟斷,積極發揮市場作用,拓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渠道。設立由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籌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安排文化產業、服務業、科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時,也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加大財稅價格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鼓勵群眾體育消費的優惠政策,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推廣醫保健身一卡通等方式,提高群眾體育消費能力。
四、加強城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10分鍾體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服務內涵,大力推進戶外健身營地、體育公園、社區俱樂部等深受群眾歡迎的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採取財政貼補等方式,在確保教學生產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努力推進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五、廣泛開展城鄉居民群眾性體育活動。省級層面要加強指導,推動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乃至行政村(社區)依託本地實際,打造特色品牌體育活動,影響和帶動小型多樣、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健身活動經常開展。重視不同人群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求,特別要重視青少年體育,大力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青少年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推動我省青少年體育工作再上新台階。
六、推進我省公共體育服務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公共體育資源和服務要素協調配置。加強農村全民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群眾組織網路和科學健身指導,努力改善農民健身條件。大力促進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協調發展,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體彩公益金統籌,推動蘇北地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促進蘇中與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推動蘇中地區加快崛起。按照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的要求,推動蘇南地區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七、加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要,通過內部協調,建好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配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積極拓展鄉鎮和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體育服務功能,推廣縣、鄉兩級統籌和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方式,鼓勵大學生村官、志願者等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管理工作。
6. 建設體育公共設施有哪些好處
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全民健身活動蔚然成風。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五五」普法順利完成。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
7. 請教:怎樣區分政府的組織文化建設職能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中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唯一的區別是體現方式不同: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體現的比較直接,因為這些屬於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修建它們首先能夠滿足人們對於社會文化、體育活動的需求。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職能是間接實現的。當公共服務設施就位,運作,自然而然的人們會在這些設施的服務中受到文化教育,文化建設職能就發揮了。
文化設施一般是由政府部門出資修建的,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空間,讓更多的文化學習愛好者參與進來。
公共文化設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平台和首要任務,是展示文化建設成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水平,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實現和文化發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7)公共服務體育設施建設擴展閱讀:
組織文化建設類型:
1、學習型組織文化
企業提倡學習,並為員工提供大量的培訓,以將員工培養成各種專業人才。例如:IBM、寶潔、通用等企業就是這種類型的組織文化。
2、俱樂部型組織文化
企業比較重視適應、忠誠感覺和承諾,強調員工的資歷及全面才能,它認為管理人員應該是通才而不是單一專業人才。例如:UPS、政府機構和軍隊等就是這種類型的組織文化。
3、創新型組織文化
企業強調冒險與創新,並提倡高產出高回報,鼓勵拼搏精神。例如:軟體開發、銀行投資類企業就屬於此類型。
4、保守型組織文化
企業強調企業的生存,有較多的條條框框來要求員工,希望員工是遵守紀律的、循規蹈矩的。例如:林業產品公司、能源探測公司等企業就屬於此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