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之都

馬鞍山之都

發布時間:2021-05-22 11:04:39

『壹』 馬鞍山屬於哪個省

馬鞍山屬於安來徽省。

馬鞍山市位源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市接壤;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

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1)馬鞍山之都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貳』 馬鞍山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馬鞍山,簡稱「馬」,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1956年10月專12日設立,現轄屬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227.7萬人,常住人口222.9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叄』 馬鞍山有哪些風景區

1、濮塘自然風景區

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木絹綉,飛泉叮咚,環境幽雅,野趣盎然,為休閑度假的勝地。

竹海、古樹、清泉、鍾鼓並稱濮塘「四絕」,這里竹海蒼茫,一碧萬頃,山風徐來,竹影婆娑,竹葉沙沙,如鳴天籟,徜徉其間,寵辱皆忘,心曠神怡,古銀杏歷經千載滄桑,仍虯枝鐵干,濃蔭如蓋,鍾鼓地踏地而聞鍾鼓聲,奇異而譎怪。

景區有大小山峰49座,峽谷53條,水庫8座,塘壩290口;山中有森林18000畝,竹林5000畝,茶園350畝,各種植物300餘種。

2、採石磯風景名勝區

採石磯,又名牛渚磯,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採石磯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風景瑰麗,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磯」,而採石磯以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文化內涵獨領風騷,被譽為三磯之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3、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

雞籠山,舊名亭山,一作歷山,又名鳳台山。位於和縣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240米。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桿。

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已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森林公園。

4、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處,與南部新城接壤,北距南京80公里,南鄰蕪湖18公里,處於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寧蕪高速、寧安城際鐵路穿境而過,寧蕪高速太白出入口可直達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屬國家風景名勝區採石風景名勝區青山片區,境內有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安徽省首批宜居村莊——桃花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白墓園,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桃花村、萬山村、詹村。[23]

5、褒禪山風景區

褒禪山風景區地處含山縣城以北7.5公里,東臨和縣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接伍子胥過昭關的昭關山,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1米。是國家AAA級風景區、全國少先隊輔導員基地、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肆』 馬鞍山歷史上「磁都」之稱

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截止到2006年10月,礦區內鐵礦山有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所屬南山、姑山、桃沖鐵礦及待開發的羅河鐵礦,已探明的鐵礦產地有31處,伴生礦產地10處,鐵礦總儲量16.35億噸,占安徽全省鐵礦總儲量的57.32%,其中能滿足工業開採的約10億噸以上。
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礦體較大,儲量億噸以上的有5處,礦石平均品位36.55%,多屬易選的磁鐵礦石,經過選別流程可獲得精礦品位53%~64%。
馬鞍山郊區的高村、陶村、和尚橋,當塗縣境內的白象山,廬江縣境內的羅河是潛力很大的後備礦山。硫鐵礦集中分布在馬鞍山郊區的向山、馬山地區,總儲量約2.62億噸。伴生的磷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僅以南山鐵礦凹山礦采場和尾礦壩中含磷計算,儲量達1427萬噸。
-------------------------------------------
磁性材料產業曾是我市工業的一大驕傲,在技術、質量、規模等諸多方面引領全國行業水平。但在上世紀90年代,卻一度發展緩慢。進入新世紀,在市委、市政府發展重點工業企業及調整產品結構的一系列政策促進下,全市磁材行業技術、人員進行了重新「洗牌」,並迅速崛起了包括天源科技公司、高科磁材公司、鑫洋磁材公司、通力磁材公司等9家入選市「專、精、特、新」企業行列的磁性材料龍頭示範企業,初步形成了具有馬鞍山特色的磁性材料產業集群,被列為安徽省「十一五」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集群。
安徽天源科技股份公司是由中鋼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安徽恆信投資發展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依託馬鞍山礦院雄厚的磁性材料、磁分離設備等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了以硬磁、軟磁材料、磁器件、磁分離設備為主線的產業鏈,被列為安徽省磁性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龍頭示範性企業。2004年,僅有200餘名員工的天源科技公司磁材產業鏈創出銷售收入15648萬元,利稅1961萬元的佳績,以其13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而成為「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和「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享譽國內磁材行業。同樣,由天源科技股份公司與市經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整合原向硫礦破產的磁材廠基礎上組建的通力磁材公司,在盤活原企業存量資產的同時,通過大規模投資進行技術改造,短短的3年時間,就發展成為年產3000噸高檔永磁鐵氧體材料的專業廠家,並步入安徽省磁性材料生產基地龍頭示範性企業行列。2004年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80萬元,實現利稅124萬元;今年1—7月,實現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51.8%,顯示了良好的成長性。
而馬鞍山高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則是一家集高性能永磁鐵氧體材料生產、經營和研發為一體的馬鞍山和香港合資企業。近年來,圍繞磁材重點發展附加值較高的高檔電機磁瓦和汽車用燃油泵電機定子產品等特形高檔電機磁瓦,並且全部出口美國KANE公司。2004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03萬元,出口創匯115萬美元;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920萬元,出口創匯105萬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長。作為一家異軍突起的民營磁材專業生產企業,市鑫洋永磁公司的發展可以稱作一個「奇跡」。通過引進技術和人才,這家民營企業僅用不到9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全國生產永磁鐵氧體預燒料的大型企業,形成年產5萬噸永磁鐵氧體預燒料能力,躍居全國同行三甲之列,排名安徽省榜首。2004年,這家只有200名員工的民營磁材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19萬元,實現利稅301萬元,今年上半年,鑫洋永磁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138萬元,繼續保持30%以上的速度向前發展。
據市發展委員會有關人士介紹,在制定我市「十一五」規劃構想中,已經確立在「十一五」期間按照省級磁材產業集群發展標准,建成以天源科技、鑫洋磁材、高科磁材等為龍頭的磁性材料產業基地,實現磁材產業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構築我市工業新的增長極。

『伍』 馬鞍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馬鞍山好玩和必去的地方有濮塘自然風景區、採石磯風景名勝區、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褒禪山風景區等等。

1、濮塘自然風景區

濮塘自然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樹木繁茂、絲綉薈萃,飛泉定東。環境優雅,充滿野趣。

5、褒禪山風景區

褒禪山風景區地處含山縣城以北7.5公里,東臨和縣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接伍子胥過昭關的昭關山,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1米。是國家AAA級風景區、全國少先隊輔導員基地、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陸』 馬鞍山市在什麼地方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東南岸、安徽省東部。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30.2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

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6)馬鞍山之都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

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歷史沿革: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6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428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

山名的來歷:

馬鞍山的山名來自一個凄美的傳說,這一點眾所周知。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 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柒』 馬鞍山『風之都』是干什麼的

回復 11# 我們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這種地方。。。。

『捌』 馬鞍山是哪裡的地方

馬鞍山市一般指來馬鞍山(安徽省地級市源)
馬鞍山,簡稱「馬」,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1956年10月12日設立,現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227.7萬人,常住人口222.9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玖』 馬鞍山有幾個縣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有3個縣,分別是當塗縣、含山縣、和縣。

1、當塗縣

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 地處安徽東部、長江下游東岸。東臨博望區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隔江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及宣城市接壤;北與雨山區毗連。

2、含山縣

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理位置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皖中東部、巢湖之濱。含山自唐武德六年(623年)置縣以來,已有1380 多年歷史,是春秋吳楚故地,素有吳頭楚尾之稱。

3、和縣

古名歷陽,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縣。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皖江開發的最前沿,向為江淮水陸之要沖。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接壤,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一橋之隔,東面緊靠長江,隔江面對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

(9)馬鞍山之都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吳、越、楚

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

2、丹陽

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3、當塗

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4、太平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
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5、當塗縣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

6、馬鞍山礦區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7、馬鞍山市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8、新馬鞍山市

2011年0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

2012年09月0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拾』 馬鞍山有多大

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全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6公里。
甘肅省馬鞍山位於正寧縣宮河鎮西面3公里的山上。 傳說山形是天神化的,孫行者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為了收買他,給他封了個弼馬溫。孫悟空不曉得此為何等職銜,官屬幾品,一問左右才知是個管馬的,是天宮最小最不起眼的官。老孫怒氣難忍,一下甩掉烏紗,回花果山做他的「齊天大聖」去了。這一下,無人管的天馬便得了自由,滿天飛奔,有一匹正沖出南天門的灰馬,看到東南方向有一汪清凌凌的池水,一高興便縱身洗將起來,濺出的小泥點落下來不一會就成了座馬鞍形的山。後來就把這山叫作馬鞍山。沿山道峰迴路轉,穿過碧翠的山腰,走過花葉掩映的山林,來到溝底,眼前豁然亮出一個綠油油、清亮亮的攔溝大壩。清風徐徐,壩中錦鱗飛躍,碧波鱗鱗,水面如綢,似鏡反光,整個山形、草木花葉全倒映水中。天光水色,被點點游魚縱橫穿梭成一幅翡翠色的綾帕。壩里已投放20多萬尾魚苗,最重的已達10多斤。真是旱塬山溝里的「小江南」。遊人尚且流連忘返,當年縱身洗滌的天馬豈能捨得離開?
馬鞍山(Ma On Shan),屬於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位於烏溪沙的青年營,數十年來都是度假及小學旅行的勝地。現在馬鞍山則是大型住宅所在地。區內同名山峰馬鞍山有兩個山峰,較高的俗稱馬頭頂,高702米,它是新界東部最高的山峰,而副峰為牛押山,六百多米高,兩峰之間形成一條很長的弧線,形如馬鞍,故被稱為馬鞍山。根據王崇熙新安縣志(卷四)亦提及馬鞍山名字源由:「馬鞍山在縣東八十里,枕東洋,形如馬鞍。」
馬鞍山最初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居民從事農業、漁業等傳統鄉村經濟活動。近代日本企業來到這里開采磁鐵礦,使馬鞍山頓時成為工業重鎮,鼎盛時期有幾千個工人在此居住。但到了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新市鎮發展等事件,開礦成本大增,加上港英政府決定開發馬鞍山為新市鎮,礦場也隨之在1976年結束。現在,經過政府幾十年的努力,馬鞍山成為屋邨、商場林立的大型住宅區。
馬鞍山三寶:
廣西馬鞍山雄峙於柳州柳江南岸,東西走向,長約1500多米,海拔270米。山形東西峰突兀,中間凹,形似馬鞍。登上山頂,回環若襟帶的風光盡收眼底,大有「群山生足下,雲氣漫胸前」之感。唐宋以來,馬鞍山就是柳州名山,是歷代著名游覽勝地。山西側如合掌的「梓 岩」為道教遺址,有梓 帝君神龕和「黑肌而赤脈」的棋盤石,傳說八仙中的漢鍾離和呂洞賓在此對弈,並在岩口留下仙人腳印,岩間有許多題詠刻石,宋朝方信孺「釣台」篆書摩崖、王安中《新殿記》摩崖均立於此。前臨古靈泉背靠梓 岩的靈泉古剎在宋代寺院中稱為「廣右第一」。山北近山頂處儼若廣廈的仙弈岩,面積約300平方米,洞口高朗寬敞,洞內鍾乳石形成的石柱、石幔、石花似人狀物,千姿百態。唐朝柳宗元對此曾有詳細的生動的描述。
貴州馬鞍山位於長順縣,海拔1444米,地處東經106°22′30",北緯26°12′50",距縣城27公里,馬鞍山腳即廣順鎮。明代前馬鞍山稱為馬嶺,清代改稱天馬山,書寫天馬呈圖,民國以後統稱為馬鞍山。
「綉林十景」之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城內龍蓋山與筆架山之間,形如馬鞍而得名。
傳說之一:三國時,東吳年輕的大將陸遜,首次領兵與蜀漢交鋒,黃勇病況善戰,智謀超人,一舉攻破了劉備的七百里邊營,取得驍亭夷陵之戰的大勝。殺得劉備敗退白帝城,惶惶不安。陸遜因防曹兵偷襲,不得不率兵回師。他順江而下,星夜兼程,來到曾是吳王之妹投江的石首,於兩峰之空間屯下營來,暫作休整。誰知剛剛停馬解鞍,當夜有「蠻陌」之寇,蜂湧而從背後襲來。陸遜之馬因受驚躥入江中,天黑流急,無法救起,陸遜看到心愛的伴隨自己征戰不懈的戰馬,被滔滔的江水吞沒,一氣之下,把馬鞍和韁鞭亦投入江中,讓它隨馬流去。不料,陸遜離此去後不久,突然一夜之間,風雨大作、雷掣電閃,此地長出了一座淺峰,先現馬頭,後現馬身,再現馬尾,宛如陸遜的那匹戰馬,卧於兩山之間,把那龍蓋山和筆架山連了起來,此後,人們一度把它叫作陸馬山,後雙根據形狀,叫成馬鞍山
傳說之二:明代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張璧是石首人,他曾是就馬鞍山寫過一首詩,詩曰:「蔓出群峰詎可攀,峨然疊嶂倚雲端。(此二句寫山的現狀)舊傳蠻陌曾為冠,記得將軍此解鞍,投轡等閑空歲月,積塵從此起岡山。(此四句寫山形成的傳說 )馬頭流落江南岸,往事多訛問俗難。(此二句疑為訛傳不可考)」
張閣老詩中的意思,是以為此馬鞍山的形成和命名,多有訛傳,難以問俗了。這里的「問俗」恐怕就是指的民間傳說。

7崑山馬鞍山。山上有妙峰塔玉宇瓊台景色優美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之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