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共場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試題答案
1,名詞解釋
公共場所:一類在自然環境或人工環境基礎上建成的供公眾使用的生活空間。
微小氣候:公共場所內部由於周圍結構(牆,門,窗)的作用,形成與屋外不同的室內氣候。
公共用具:公共場所中各種供客人反復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總稱。
消毒:消除或殺死外環境中的病源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2填空
公共場所的空氣污染來源室外來源的污染物、室內外共存的污染、主要存在於室內的污染物。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微小氣候,飲用水源,採光,照明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應每兩年復驗一次。
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公共用具的污染來源更容易從業人員的污染,病人和講課帶菌者的污染。
理發工具和燙發、染發用的毛巾、圍巾要做到消毒後使用,並不得檢出大腸菌群和金草色葡萄球菌。
公共用具消毒一般程序為去污、清洗、消毒。
單位和住戶應當採取清毒鼠跡、堵塞毒洞、添設防範設施等措施,毒殺、誘捕、等方法消滅老鼠。
對廁所、下水道出庫、垃圾桶(箱)、污物容器、雨水污水蓄積地等一切易於蚊蠅孳生和聚集的場所,必須分別採取沖洗、消毒、打掃、憑證等衛生措施防止蚊蠅孳生、聚集,及時消滅蚊蠅和蚊蠅幼蟲。
3判斷
錯 對錯 對 錯 對 對 對 對
4選擇
F E E F D C D B A F
5問答題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中第八條規定: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
公共場所的衛生特徵有哪些:1,環境和物品容易被污染;2,影響健康致病因素傳播快;3,從業人員衛生水平低;4,衛生制度不健全;5,建築和布局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