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問題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問題

發布時間:2021-05-06 22:28:52

A.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職能存在哪些突出問題,為何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經濟職能涵蓋范圍過大,服務職能缺失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包攬一切經濟管理權力,通過指令性計劃和行政命令,直接管理和控制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一方面,我國政府職能體系沒有突破在計劃體制條件下形成的舊模式,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要求還非常不適應。另一方面,政府在把微觀管理職能返還給企事業等社會單位的同時,許多應由政府管理、協調、組織、扶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沒有受到應有重視,政府職能轉變落後,政府宏觀調控職能與服務職能還有待盡快建立起來。

公共服務職能執行不到位

計劃體制下我國政府權力過分集中於中央,中央既管宏觀又管微觀,造成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惡性循環。通過改革,中央政府先後給地方政府下放了一批管理許可權,打破了中央高度集權的體制,但是,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劃分和職能配置尚沒有完全科學規范的情況下,中央集權的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同時,我國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繫上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在擴大地方財政權的同時,一度影響了中央財政的收入,從而影響了中央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地方在獲得一部分自主權之後,出現了不能顧全大局,只顧局部利益,甚至不惜犧牲整體利益的現象,地方保護主義與市場割據抬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成為中央與地方關系中的普遍現象,從而使中央政令的貫徹執行受阻。其次,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職能配置不合理。

行政管制措施嚴重

在管理職能的運用上重行政手段,輕法律手段與經濟手段為表現的服務手段。政府宏觀調控主要應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時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這是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同傳統的計劃體制的區別所在。

第一,科學合理界定政府職能。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要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把領導精力更多地放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上。經濟調節方面,政府要加快健全宏觀調控體系,重點搞好宏觀規劃、政策制定和指導協調,進一步退出微觀經濟領域,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經濟活動。市場監管方面,政府要著力解決管理職能分割和監管力度不夠的問題,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使違法違規行為的預期成本高於預期收益,形成自我約束機制。社會管理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管理規則,豐富管理手段,創造有利於社會主體參與和競爭的環境,平等地保護各社會群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公共服務方面,政府應隨著經濟的發展相應增加對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群眾文化、人口計生、公用事業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切實解決好城鄉和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低收入階層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農民工權益得不到切實保障等突出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二,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責關系。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根據責任與權力相統一、財權與事權相一致的原則,依法規范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管理的職能和許可權,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職責和分工,形成合理的政府層級體系。完善垂直管理體制,包括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門。在確保中央統一領導、政令暢通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責任,防止出現「上面管到看不到、下面看到管不到」的現象。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實行省直管縣的體制。加強和優化基層行政資源,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第三,繼續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全面梳理各級政府管理的事務,堅決把那些政府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項轉移出去,還權於民、還權於市場、分權於社會。除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事項,凡是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事項,凡是行業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政府都不應再管。要全面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行政審批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改變政府直接管理和介入經濟活動的做法,從直接代替企業決定項目、招商引資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政府只審批關系經濟安全、影響環境資源、涉及整體布局的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及限制類項目。繼續清理行政許可項目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該取消的要堅決取消,能下放的要盡量下放,對必須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要減少環節、簡化程序、提高透明度。同時,要高度重視加快培育、發展和規范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等民間組織,增強政府職能退出後的社會接管能力。

第四,完善政府績效考核體系。這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保障措施。要建立以公共服務為取向的政府業績評價體系,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社會治安、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指標的權重,綜合考核幹部政績。建立政府績效評估機制,對各級政府及部門的工作進行考評,主要內容應包括履行職能和轉變職能情況,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會議、文件、指示精神情況,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情況等。建立規范的公共支出制度,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嚴格控制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加快建設節約型政府建設。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優化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運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全面建立高效政務服務體系。研究建立績效預算制度和績效審計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績效管理長效機制

B. 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公共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
作為來講,它提供的公共服務首先是一種大眾版化的服務;權
2)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
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說城市裡面的供水、供氣、供電、公共道路、交通等等。這些都是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務,當然也包括公共安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些也屬於基本服務的范疇。這是它的第二個特徵,它是一種基本服務。
3)公共服務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公共服務是由和公共部門來提供的,它不像,提供一種服務、提供一種產品,就是為了賺錢。而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是為了賺錢,它提供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這是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大眾化的服務、基本服務、非營利的服務。

C. 如何增強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用一個科室(綜合科)辦公,而不是一個職能一幛樓.坐公交車上下班,走近人民群眾.

<<王安石的變法,十分縝密,像「青苗法」之類,仔細閱讀其內容,確實為農民考慮得十分周全。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樣的殫精竭慮,最後卻惹得民怨沸騰。

是各級官員和胥吏在其中做了手腳,搗了鬼,把一件好事攪成一塌糊塗。

吳思先生所說的「潛規則」,正是官員胥吏們的搗鬼之術。
官員們搗鬼有術,他們不僅有「潛規則」,有時更是肆無忌憚,毫無規則,隨心所欲。
如老百姓所說,「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

這里說的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和尚要吃飯,一個是和尚會打傘,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和尚要吃飯是正常的,也是正當的,不給他們吃飯,或吃不到好飯,他們就會去「打傘」。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次變法,成功的不多。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執行難」。
好的法律,好的政策,到了中下層官員手裡,常常會走了樣。批評者常常把矛頭指向中下層官員。
我以為雖然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根源卻在上面。表面上是一個「執行難」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設計問題。

設計一個好的政策(比如說「青苗法」),同時也應配備一個好的「路線圖」。
在這個「路線圖」中,必須把「和尚要吃飯問題」與「和尚會打傘問題」列入日程。
不考慮並重視「和尚」問題,好的政策就只是空中樓閣。或者我們說,一個好的設計師,
要想把他設計的好政策付諸實施,順利推行,必須首先把「和尚」 安頓好,否則,
「黃宗羲定律」就會不斷重演。>>

D. 簡述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需要強化的是哪些方面

轉變政府職能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方政版府在轉變政府職能、建權立社會主義社會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地方政府在履行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職能方面還存在嚴重的缺位、越位和錯位現象.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黨中央制定的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E. 如何提高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

1,政務公開,讓群眾可以監督。

2,財政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公開,讓群眾監專督。

3,建立政府是應該為納稅屬人服務的觀念。

4,嚴查貪污受賄。

5,搞清楚政府的職責范圍,該管的一定要負責,建立問責制度。對於不該政府管的不要去參與,如企業的經營行為,政府不能具體去插手。

6,不能以短期GDP作為衡量幹部的標准。要以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標准。

F.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尚未完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政府職能圍繞國家的目的而形成,一般而言,涵蓋了以下的主要方面:
①維持統治秩序和內社會秩序;
②調整社容會關系和實行社會監督;
③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控制或施加影響;
④管理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社會福利;
⑤發展與他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
⑥維護國家主權,保衛國家領土完整,防止外來威脅、干涉和侵犯。

G. 簡述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需要強化的哪些方面

轉變政府職能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專方政府在轉變政府職屬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地方政府在履行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職能方面還存在嚴重的缺位、越位和錯位現象.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黨中央制定的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文章從轉變政府執政理念、加快體制創新和政府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出了強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履行公共職能效率的政策建議.

H. 領導幹部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應具備哪些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要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做好公共服務,是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上學、就業、就醫、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缺位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落實中央部署,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需要不斷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須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當前,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投入不足;在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建設領域,政府投入過多。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應解決政府職責定位問題,以市場失靈作為政府行為的邊界,注重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教育、就業、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具有區域溢出性,人們會「用腳投票」選擇居住地區,此類公共服務應由中央政府主導提供。養老、醫療等區域性強的公共服務,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在財政補助、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支持。三是政府間財力與事權的關系。針對各級政府間「財力上移,事權下移」和一些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寅吃卯糧」等現狀,公共服務的支出重心應向中央和省級政府上移,逐步推廣省直管縣模式以及鄉財縣管模式。進而在公共財政框架下,按照公共服務屬性和地方政府財力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
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利於調動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緩解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公開、公平、公正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應始終堅持的原則。各級政府應健全相關制度,保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信息公開透明,便於社會監督,把資金花在「刀刃」上。嚴格界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承接主體和購買內容,防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創新政府購買方式,彌補單一政府采購模式的不足。

閱讀全文

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