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東省氣象計量檢定所怎麼樣
廣東省氣象計量檢定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氣象計量檢定所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第14號台風帕卡對廣東哪些城市
根據廣東省氣象公共服務中心預計報道,「帕卡」將以15公里左右的時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26日上午移入南海東部海面,逐漸趨向我省中西部海面,將對廣東有嚴重影響。
③ 台風海馬的預警預報
2011年6月21日11時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台風)四級應急響應,要求應急辦、減災司、預報司、觀測司,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氣象報社、華風集團,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省氣象局立即進入四級應急響應狀態,並嚴格按照氣象災害四級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做好應急響應工作。
2011年6月21日13時廣西區氣象局韋力行局長簽署命令,決定自治區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啟動重大氣象災害Ⅳ級應急響應命令,要求:玉林、欽州、北海、防城港市立即進入重大氣象災害Ⅳ級應急響應狀態;區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自治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防禦及應對工作。
2011年6月21日8時海南省氣象局啟動熱帶氣旋四級應急響應,6月21日8時30分廣東省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台風)三級應急響應。
國家海洋預報台6月22日08時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受今年第4號熱帶風暴「海馬」的影響,預計2011年22日上午到23日中午,廣東省汕尾到雷州半島東岸一帶沿海將出現30到80厘米的風暴增水,上述岸段內的潮位站將不會出現超過當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風暴潮預警級別為藍色。請沿海相關部門加固漁業養殖水產設施和漁港設施,做好防潮准備。
中央氣象台2011年6月25日06時解除台風藍色預警。
④ 廣東省考和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的區別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
筆試:行政能力測試、申論 (佔60%) ;
面試: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佔40%)
國家公務員考試
筆試:行政能力測試、申論 (佔50%);
面試: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 (佔50%)
⑤ 廣東省考和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的區別是什麼
國考、省考、廣州市、深圳市公務員考試都是按人事部每年公布的考試大綱命題的,目的都是為了測查考生是否具備行政職業的潛能。總的來說差別不大,只是在題型設制、考試時間上略有不同。國考相對比省考難度大一點,省考又比國考的競爭壓力小一些,也就是說廣東省的公務員考試比國家公務員考試難度要小一些。應屆畢業生選擇每年上半年的省考或廣州市、深圳市的公考,命中率相對會高很多。
具體到題型的區別,國考、省考、市考還是有一些差別,比如申論考試的給定材料上,國考的比較宏觀,省、市考的材料相對較為中觀甚至是微觀材料
⑥ 廣東的省考和事業單位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國考和廣東省、市考的區別
一、招考時間上的區別:國考一年一次,10月中下旬報名,11月最後一個周末考試(07年因十七大召開,故延遲至12月)。09年國考10月15日開始報名,11月30日考試。廣東省省考一般一年兩次,上半年3--6月,下半年10--12月,不過從07年開始省考趨向於一年一次。另外廣東省內的廣州市(08-1-13,08-12-28),深圳市(08-5-25,08-11-20),近兩年都有分上下半年單獨招考兩次,其他地方之前都沒單獨招考。因此,國考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廣東省考、地方招考的時間沒固定規律,試題相對於國考簡單。
二、國考與廣東省考命題設置上的區別:
三、通過上述材料,分析如下:
1. 國考和地方招考本質一樣,但考試題型、題量、時間有所區別。考試有自己的命題組,由命題專家統一命題。但地方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組織自己的命題組,所以地方公務員考試試題主要來自人事部考試中心題庫,通過買題或買題後加工得來。
2. 特別是從近兩年看,廣東省考試題目很多都是由國考和其他省真題演變過來的,國考和地方題目互相借鑒,因此,多研究這些真題將獲益匪淺!
3.通過題型和分值分布,權衡後可看出:
①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特別是演繹推理是容易和分數最多的,盡可能都拿下來;②合理安排答題順序:言語理解—判斷推理(常識)—資料分析—數量關系(若不夠時間,可以有技巧的「蒙」),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安排順序!③國考、省考在題型上的主要區別變化如下:a.言語理解,08上半年省考只考片段閱讀與選詞填空,之前有病句、文章閱讀,這是個重要變化;b.判斷推理國考有定義判斷,省考沒有;c.常識部分國考07,08年只考法律常識,但09年常識考法律和其他常識,不只是考法律,但法律佔大部分。省考側重生活常識,近些年沒考法律,今後估計會有所增加。
省考考生復習建議如下:行測:以06、07、08上半年省考真題題型為參照,可適當訓練病句、文章閱讀,但不作重點復習。廣州市、深圳市單獨招考題型與省考稍有不同,復習資料可參照省考,但難度參照國考,廣州市和深圳兩市的考試難度都比廣東省考大.申論:05、06、07、08年真題為參照,同時看這四年的國考真題,例如06年的國考申論考突發公共事件,08年上半年廣東省的申論題就是雪災,國考是省考的風向標.
⑦ 2010氣象年會怎樣投稿
今年的年會主題:天氣、氣候與可持續發展
S1 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
徵文范圍:極端天氣事件的機理研究;強對流、暴雨等災害天氣潛勢、短時臨近預報技術與方法;熱帶天氣系統形成機理及預報技術;熱帶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異常;台風路徑、強度及風雨預報技術與方法。
承辦單位:天氣學委員會、熱帶與海洋氣象學委員會、國家氣象中心、廣東省氣象局
主席:端義宏 梁建茵
S2 重大天氣氣候事件與應急氣象服務
徵文范圍:2009年(國慶60周年、全運會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2009年重大氣象災害預警與信息發布、氣象災害防禦;2010年發生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的應急服務;氣象災害區劃與影響評估;氣象服務體系的建設;應急處置與應急管理機制建設。
承辦單位:氣象災害與服務委員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主席:陳振林
S3 應對氣候變化——人類發展的永恆主題
徵文范圍: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適應和脆弱性,以及氣候變化的減緩等。
承辦單位:氣候變化委員會、國家氣候中心
主席:秦大河
S4 氣候資源應用研究
徵文范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風能(電)、太陽能和空中水資源評估方法和開發利用研究;風能、太陽能資源數值模擬及其發電量預報研究;氣候變化對風能、太陽能、空中水資源利用的影響。
承辦單位:氣候資源應用研究委員會、國家氣候中心
主席:羅 勇
S5 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
徵文范圍:城市氣象探測技術與應用;城市精細氣象預報與應用;城市氣候變化特徵及其影響、適應與對策;城市化與城市大氣環境;城市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城市氣象服務與社會經濟效益影響評估。
承辦單位:城市氣象學委員會、北京市氣象局
主席:王迎春
S6 人工影響天氣與雲霧物理新技術理論及進展
徵文范圍:人工影響天氣新的理論認識和新的技術方法。
承辦單位:人工影響天氣委員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
主席:郭學良
S7 雷達技術開發與應用
徵文范圍:新一代天氣雷達在短時、臨近預報中發揮的作用;雷達產品、拼圖軟體開發;雷達技術保障;風廓線雷達等新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雷達探測產品質量控制。
承辦單位:雷達氣象學委員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
主席:宋連春 李 柏 高玉春
S8 現代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
徵文范圍:農業氣象災害災損和風險評估、風險區劃與預警技術;氣候變化應對;設施農業氣象保障;農業氣象遙感;作物生長模型;農用天氣預報;草原、森林氣象等。
承辦單位:生態與農業氣象學委員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主席:申雙和 郭建平 梅旭榮
S9 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
徵文范圍:副熱帶地區高影響天氣、氣候事件;副熱帶季風(降水)的監測、診斷與預測預報。
承辦單位:副熱帶氣象委員會、華東區域氣象中心、上海市氣象局
主席:湯 緒
S10 乾旱半乾旱區地氣相互作用
徵文范圍:陸-氣相互作用觀測試驗;土壤-植被-大氣能量和水分交換研究;大氣邊界層特徵研究;陸面過程參數化研究;陸-氣耦合大氣數值模式研究。
承辦單位:乾旱氣象學委員會、甘肅省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主席:張 強 馬柱國 呂世華
S11 空間天氣自主資料應用與模式集成
徵文范圍:空間天氣自主資料的處理、分析及應用;基於空間天氣自主資料的模式開發與集成;公益性行業專項(氣象)空間天氣類項目進展。
承辦單位:空間天氣學委員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主席:王勁松
S12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徵文范圍:雲降水物理學;大氣輻射學與大氣環境;空基、地基對氣候環境監測原理、反演方法與驗證;中層大氣探測與過程研究及氣候環境效應;大氣與空間電學臨近空間監測技術和實驗。
承辦單位:大氣物理學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大氣水循環和人工影響天氣聯合研究中心
主席:趙春生
S13 第二屆氣象期刊發展論壇——大氣科學期刊編輯與創新發展
徵文范圍:期刊編校流程優化和規范;刊物網頁設計和網上采編系統建設;大氣科學期刊的集團化發展;大氣科學期刊的國際化進程。
承辦單位:《氣象學報》編審委員會、中國氣象學會秘書處
主席:丁一匯
S14 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體健康
徵文范圍:氣候變化與重大疫情的關系;高溫熱浪和低溫冷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城市空氣污染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同氣候類型對人體生理狀況的影響;不同天氣條件對人體病理變化的影響;醫療氣象預報方法與技術;生態環境變化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承辦單位:醫學氣象學委員會、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甘肅省氣象局
主席:王式功
S15 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發展
徵文范圍:防雷減災綜合管理;雷電物理與應用研究;雷電監測、預警及其應用;防雷檢測、評價及評估;雷電災害調查與分析;雷電防護技術發展與應用。
承辦單位:雷電防護委員會、中國氣象學會秘書處
主席:朱祥瑞
五、論文徵集與出版
1.請按照本次年會的主題與各分會場徵文內容向年會提交論文。應征論文應是2008年以後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已在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請在文後加註相關信息。
2.應征論文需在正文中標明分會場的編號(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
3.每位作者的應征論文在同一個分會場不超過1篇,最多在3個分會場投稿(註:請勿同一篇文章投多個會場)。應征論文只需提交全文,全文中需含800字摘要。所投稿件應符合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徵稿簡則(見附件1)的要求。如與相關要求不符,主辦單位有權刪改。
4.應征論文一律通過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網站提交,具體方法請見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網站(www.cms1924.org/27nh/),徵文截止日期為2010年7月10日。
⑧ 廣東什麼時候站在「租房時代」最前端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堅定住房制度改革,讓人民住有所居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意味著,住房制度重新確定,房地產傳統市場格局被打破,「租房時代」漸行漸近。
租賃試點的開啟、多角度規范房屋租賃市場、官方租房平台的上線,試水土地只租不售、住房租賃金融服務的創新,從政策支持到土地出讓的嬗變,從企業探索轉型到金融配套的實現……作為住房制度改革重要內容,在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面,廣東,始終走在全國最前列。
進度為歷年來最快
在新年交替之際,來自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一組數據令人振奮:2017年,廣東新增分配政府投資公租房5.8萬余套,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40715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4416戶、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4469套,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廣東的各項目標任務,進度為歷年最快,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逾204億元,為廣東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
廣東在積極推進住房租賃多元化經營路徑、多渠道籌集房源、加快形成多層次住房體系的同時,還通過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給予保障。去年,廣州、深圳、佛山等多地試水土地只租不售,引導需求向租賃市場轉化。
據了解,廣東已在探索允許有條件的城市,在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居住滿一定年限且符合相應條件,並補交相關費用後,可將公共租賃住房轉為共有產權住房。
人多,租房的佔大部分。